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Sf9昆虫细胞在不同培养基、培养基中是否添加血清及不同生物反应器中的培养工艺进行了研究,发现Sf9细胞在Sf900Ⅱ无血清培养基中生长比在添加10%小牛血清的Grace培养基中更好,在Sf900Ⅱ无血清培养基14 L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分批培养细胞密度可达1.4×107/mL.过程生化特性分析表明,总氨基酸的消耗及主要代谢副产物特别是乳酸及游离氨的积累是培养后期细胞密度降低及活性下降的重要原因.本研究为Sf9细胞生物反应器培养工艺优化及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蛋白表达系统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生产亚单位疫苗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高密度培养是提高微生物产量的有效途径和手段。简述了微生物的高密度培养技术(HCDC)在工业化、商业化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分析并介绍了细菌培养过程中茵体、培养基、pH、温度和溶氧等条件对其所产生的影响;论述了达到高密度培养所需的培养方式和补料流加策略。总结了高密度培养技术近年来所取得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伪狂犬病病毒(PRV)的大规模生产,本研究应用Cephodex微载体悬浮培养BHK-21细胞,通过对培养工艺的研究,初步实现了病毒抗原的高效生产。整个过程采用流加方式和动物细胞微载体培养技术,在细胞反应器中进行BHK-21高密度培养和PRV的高滴度增殖。结果表明,微载体工艺比转瓶培养法获得的病毒液滴度高约100.525TCID50/0.1 m L。因此,应用Cephodex微载体悬浮培养BHK-21细胞在伪狂犬病疫苗规模化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酵母培养物是让酵母细胞在某种特定发酵工艺程序控制下产生代谢产物后所形成的一种酵母发酵产品.在酵母培养物的生产过程中,酵母细胞仅被用来作为生产代谢产物的一种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基于无血清悬浮培养PK-15细胞生产猪圆环病毒2型(PCV2)疫苗的工艺,提高PCV2疫苗生产效率,降低PCV2疫苗生产成本。【方法】 首先采用直接驯化法对贴壁生长的PK-15细胞进行无血清悬浮培养驯化,并在无血清悬浮培养体系下,采用连续传代的方法考察驯化成功的PK-15细胞的传代和生长稳定性。研究不同感染复数(MOI)(0.10、0.05、0.01和0.001)和不同PK-15细胞接种密度(CDI)(1.0×106、3.0×106、5.0×106/mL)对PCV2增殖的影响,同时对感染病毒前后的细胞培养液中葡萄糖、氨基酸及代谢副产物乳酸和氨进行初步分析。【结果】 贴壁PK-15细胞经过30 d的直接驯化可以快速适应无血清悬浮培养,且驯化过程中细胞平均比生长速率由0.1 d-1增加到0.6 d-1;悬浮PK-15细胞可以至少连续稳定传15代,连续传代过程中平均比生长速率在0.6 d-1附近波动,且细胞活率始终>90%;以1.0×106/mL接种,第4天可达到峰值活细胞密度6.2×106/mL,并可维持1 d,第4天前活率均>90%,此后快速下降;病毒增殖最佳工艺参数为:感染复数为0.05,细胞接种密度为1.0×106/mL,最终收获时病毒滴度可达106.2TCID50/mL;对细胞感染前后的代谢分析发现,病毒感染后细胞对葡萄糖和多数氨基酸代谢快于感染前,且感染组在感染后72 h附近出现葡萄糖和谷氨酰胺耗竭并伴随代谢副产物乳酸和氨快速积累,之后细胞改变代谢途径并利用乳酸。【结论】 30 d的直接驯化可以获得悬浮PK-15细胞株,PK-15细胞可用于PCV2增殖,结果可为大规模无血清悬浮培养PK-15细胞生产PCV2疫苗提供一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6.
对应用生物反应器系统和微载体培养Vero细胞生产PEDV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分析和比较批培养及换液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代谢和病毒增殖的相互关系,发现PEDV随着细胞的生长而不断在胞内增殖和积累,72h后Vero细胞需经过一个短暂的停止生长阶段,再继续呈指数生长。反应器换液培养的单位培养基细胞产量比批培养提高了28%,比方瓶培养提高了138%,疫苗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当接种密度为1 23×105cells/ml时,换液培养至96h时获得了1 74×106cells/ml的高细胞密度,细胞扩增了14 3倍,且单位细胞的病毒产量并不低于静态培养。  相似文献   

7.
花生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副产物,其营养价值较高,是重要的饲料加工原料。本文主要针对花生生产过程中副产物营养价值及在畜牧生产中的利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花生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副产物,其营养价值较高,是重要的饲料加工原料。文章主要针对花生生产过程中副产物营养价值及在畜牧生产中的利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流加培养基中不同营养成分、初始接种密度、流加起始时间对BHK-21悬浮细胞流加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加浓缩包中的氨基酸对促进细胞生长有明显影响,而无血清培养基添加成分不仅促进细胞生长,且对细胞活力的维持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初始接种密度为3×105~6×105 m/L,培养至48 h开始流加一定量的浓缩液,流加培养效果较好。另外,在已优化的条件下进行流加培养,未出现细胞大量凋亡现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动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备受关注,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类生物制品及兽用疫苗的研究和生产过程中。细胞悬浮培养生产兽用疫苗既能降低成本, 也能提高产品质量。以生物反应器技术为基础的细胞悬浮培养技术平台正逐步被建立起来且日趋成熟,成为推动兽用疫苗生产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文章介绍了细胞悬浮培养技术,并就该技术在兽用疫苗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Nowadays, fed-batch culture becomes the predominant mode of the large-scale animal cell culture process.It is widely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biological products,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m biological industry.In the process of culture, the cells should be provided with nutrient for its metabolism and products synthesis.The by-produces of the cells should also be controlled to relief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nutrient consumption and by-produces accumulation.The advantage of fed-batch culture is drawn forth from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In this paper, we reviewed the cell metabolism coupled with gene regulation, the optimization of culture process and control strategies linked with on-line monitor in the fed-batch culture process.On the basis of above-mentioned survey, the existent problems and prospects for animal cell cultivation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穆玉云  王洋 《中国饲料》2007,(19):23-26
磷脂在细胞膜功能、生物合成、生理代谢和免疫应答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为脂肪代谢所必需。饲料中补充磷脂可有效地改善畜禽脂肪消化和养分利用,提高其生产性能,且能够乳化饱和脂肪和减少脂肪添加量,降低饲料成本。本文综述了磷脂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生物体内存在以近似24h为周期变化的生物节律,即昼夜节律,控制这一节律的时钟系统称为生物钟。生物钟对动物健康有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当动物机体的生物钟被打乱,将引发机体的糖脂代谢紊乱、胃肠道营养吸收及微生物菌群等改变。本文主要综述了生物钟对动物糖脂代谢的相关机理及生理作用,旨在为生物钟对动物糖脂代谢的影响及实现畜牧精准饲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白质和脂肪来源对育成前期蓝狐营养物质消化率和氮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双因子试验设计,设植物性蛋白质(P植)和动物性蛋白质(P动)2个蛋白质来源,豆油(F植)和猪油(F动)2个脂肪来源,配制4种试验饲粮(P植F植、P植F动、P动F植、P动F动)。选取(55±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蓝狐8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20只,公母各占1/2),每组随机饲喂1种试验饲粮。预试期14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P植组蓝狐的干物质、粗蛋白质和总能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P动组(P<0.05或P<0.01),但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却极显著低于P动组(P<0.01);F动组蓝狐的粗脂肪消化率极显著低于F植组(P<0.01),但氮摄入量、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效价则显著或极显著高于F植组(P<0.05或P<0.01)。由此得出,蓝狐对植物性蛋白质饲料中各营养物质的消化率较高,但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却极显著低于动物性蛋白质饲料,所以蓝狐实际生产中要想以植物性蛋白质饲料为主则要考虑氨基酸平衡问题;豆油的脂肪消化率虽较高,但猪油可以提高氮的利用和沉积,所以动、植物混合油脂的生产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5.
悬浮培养工艺与转瓶培养工艺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反应器全悬浮培养BHK21细胞生产口蹄疫病毒与微载体悬浮培养Vero细胞生产狂犬病毒分别与相应的转瓶培养工艺生产案例对比分析,比较悬浮培养工艺与转瓶培养工艺的生产效益。分析显示,与转瓶培养工艺相比,反应器悬浮培养工艺获得的细胞密度、病毒效价、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生产时的能耗和劳动力需求明显降低。结果表明悬浮培养工艺的生产效益明显高于转瓶培养工艺,适宜于国内生物制品工业化生产的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16.
周婵  朱勇  徐水 《动物营养学报》2011,23(2):203-209
细胞原代培养是科学研究中获得足够数量的细胞的基本方法.无脊椎动物包括水生无脊椎动物和陆生无脊椎动物,虽然它们均属于变温动物,但在生物学特性上具有显著的差异,故,对于来自不同类群动物的细胞的原代培养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本文对无脊椎动物细胞原代培养中的培养条件、培养基成分、培养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对常见问题和策略进行了阐述,以...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物制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哺乳动物细胞无血清全悬浮培养技术已经运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中。该技术能够扩大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的规模,提高生物制品的产量及质量,拓宽哺乳动物细胞的应用领域,并促进哺乳动物细胞生产实现工业化与产业化。但悬浮驯化后的细胞,与父母代细胞相比,蛋白表达水平与生长调节通路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使其生产性能受到影响。对此,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进展。作者阐述了哺乳动物细胞无血清全悬浮培养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临床生产工艺的优化策略,以期为哺乳动物细胞无血清全悬浮培养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悬浮培养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细胞悬浮培养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其关键技术。细胞悬浮培养是利用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培养动物细胞生产生物制品的核心技术,结合筛选驯化的高表达细胞株和个性化细胞培养基,控制细胞培养过程,实现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是当前国际上生物制品生产的主流模式。但该技术目前在国内尚未得到广泛应用,生物制品生产仍主要采用病毒产率低、生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的转瓶细胞培养方式。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利用细胞悬浮培养技术进行生物制品生产是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小肠是动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体外分离培养小肠黏膜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cells,IEC)为研究小肠消化吸收、物质转运及肠道免疫等生物学功能提供了重要手段,文章综述了体外培养小肠上皮细胞的有关方法及鉴定,简要介绍了小肠上皮细胞培养在动物研究中的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20.
线粒体是动物细胞生产能量的主要场所,可参与三磷酸腺苷的产生、细胞线粒体Ca2+稳态的维持,在调节动物机体能量代谢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可影响细胞线粒体代谢水平和功能,参与调节机体营养物质代谢周转速度,最终影响畜禽生长发育及饲料转化效率等。本文在总结线粒体生物学功能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线粒体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影响因素,旨在为饲粮营养手段介导肠道微生物-宿主线粒体途径调节动物生长发育和肠道健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