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旨在探讨STAT6介导的巨噬细胞极化对布鲁氏菌胞内生存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布鲁氏菌光滑株S2308(S2308)和粗糙型疫苗株RB51(RB51)侵染巨噬细胞。利用qRT-PCR检测M1型巨噬细胞标志因子p65、NOS2和IL-1β,M2型巨噬细胞标志因子STAT6、ARG1、IL-10的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M1型标记分子CD86和M2型标记分子CD206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STAT6蛋白及抑制剂AS对蛋白的抑制作用;ELISA检测M1型细胞因子TNF-α、IL-12和M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量;最后对胞内菌落进行CFU计数。qRT-PCR结果显示,在感染8、12 h时可显著诱导M1型因子mRNA转录表达,72 h时低表达,而M2型因子在72 h时高表达;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S2308感染12 h可显著诱导CD86的表达,感染72 h可显著诱导CD206的表达,但RB51对二者无影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2308菌株在感染72 h时激活STAT6信号通路,而RB51几乎不激活该通路,抑制剂AS在2 μmol·L-1浓度时抑制效果最佳;ELISA结果显示,AS抑制剂可显著抑制IL-4、IL-10的释放,并促进TNF-α、IL-12的释放;CFU计数结果显示,S2308组的胞内菌呈先降低后显著上升趋势,加入AS抑制剂后可显著抑制布鲁氏菌胞内复制。布鲁氏菌S2308在感染后期能够通过STAT6诱导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转化,并促进Th2型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有利于布鲁氏菌的胞内生存。而RB51几乎不激活该通路,不影响胞内生存。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布鲁氏菌病疫苗的新型研制方法,并通过op诱导剂成功诱导出一株粗糙型牛种布鲁氏菌弱毒株,命名为RB71。试验检测了RB71相关基因的缺失情况,并对其脂多糖完整性、生长特性、遗传稳定性以及在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中生存能力等与光滑型菌株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试验成功获得了诱导突变株,其缺失片段大小为15 070 bp;热凝集试验阳性,能被结晶紫染色,吖啶黄凝集试验阳性;对提取脂多糖进行银染,结果显示O链缺失,诱导株RB71脂多糖不完整;连续传代30次,PCR检测未发现基因回复突变;在体外相同培养条件下,诱导株RB71生长速度显著低于亲本株A19;入侵RAW264.7细胞72 h时,其胞内存活率与亲本株相比极显著下降(P<0.01)。综上所述,本试验开发出一种能高效诱导光滑型布鲁氏菌变异为粗糙型布鲁氏菌的试剂及诱导方法,成功获得一株具有良好遗传稳定性的粗糙型减毒布鲁氏菌RB71诱导株,该诱导株在RAW264.7细胞内的存活能力显著变弱,这为新型弱毒布鲁氏菌粗糙型疫苗的研制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
建立牛布鲁氏菌2308感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用RT-qPCR检测感染细胞中TGF-β1在mRNA水平的变化;ELISA检测布鲁氏菌感染细胞后培养上清中TGF-β1、IL-1β和IL-18的释放量;Western blot分析TGF-β1蛋白水平的变化.布鲁氏菌侵染重组外源TGF-β1(rTGF-β1)预...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比较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高毒力株(PmCQ2)和低毒力株(PmCQ6)脂多糖(LPS)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内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选用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经LPS刺激后检测细胞内TLR4信号激活及对TNF-α和IL-12p40表达的影响;并利用Western blot检测LPS对IκBα磷酸化及NF-κBp65活化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毒力株LPSPmCQ2和低毒力株LPSPmCQ6分别刺激RAW264.7细胞后,均能显著提高TLR4的表达,并诱导细胞因子TNF-α和IL-12p40的分泌表达;LPSPmCQ2和LPSPmCQ6均能诱导IκBα磷酸化,促进NF-κBp65核转位,但二者没有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高、低毒力株LPS均能参与TLR4介导的小鼠巨噬细胞免疫应答,且二者对TLR4介导的IκBα-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无显著差异,暗示牛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小鼠巨噬细胞的毒力与LPS无明显相关性,可能由其他毒力因子决定。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绿色荧光蛋白(GFP)布鲁氏菌弱菌株M5(GFP-M5)和S19(GFP-S19)侵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及对其与胞内溶酶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初次结合所用时间进行测定,探讨分析两种布鲁氏菌弱毒株侵染小鼠巨噬细胞过程的荧光表征。将GFP-M5和GFP-S19分不同时间段分别侵染RAW264.7,利用激光共聚焦和流式细胞仪观察和检测。结果显示,GFP-M5和GFP-S19均构建成功。布鲁氏菌M5和S19及GFP-M5和GFP-S19侵染RAW264.7后胞内生存能力无明显差异。GFP-M5和GFP-S19侵染30 min后均已进入小鼠巨噬细胞,2 h分别到达溶酶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而两种弱毒株在1、2、3、4 h与各细胞器结合率相近。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GFP-M5和GFP-S19侵染RAW264.7的GFP+细胞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两种弱毒株在侵染进入宿主细胞的初期及侵袭能力并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采用重组RTB蛋白刺激RAW264.7细胞,对iNOS、IL-6和TNF-αmRNA表达及IκB-α和NF-κBp65磷酸化蛋白表达进行分析,探讨重组RTB蛋白对巨噬细胞活化及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显示,重组RTB蛋白组RAW264.7细胞iNOS、IL-6和TNF-α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呈现时间和计量依赖性;加入NF-κB抑制剂BAY后,iNOS、IL-6和TNF-αmRNA表达降低(P<0.05或P<0.01)。随RTB刺激RAW264.7时间的延长,IκB-α蛋白的磷酸化程度增强,NF-κBp65磷酸化蛋白表达逐渐增高,表明重组RTB蛋白具有促进巨噬细胞活化及活化NF-κB信号通路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的细菌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体外炎症模型,研究了不同浓度头孢喹肟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β,IL-6,IL-10和一氧化氮(NO)合成的影响,以及对NF-κB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5、10 mg/L的头孢喹肟能显著抑制RAW264.7合成的TNF-α、IL-1β、IL-6和NO,但是对IL-10无显著调节作用.头孢喹肟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显著抑制了LPS对NF-κB的激活作用.结果表明,头孢喹肟可能通过NF-κB这条通路发挥抗芡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黄芪总黄酮(TFA)对巨噬细胞RAW264.7的抗炎免疫双向调节作用,本研究首先采用MTT法筛选TFA对RAW264.7细胞的安全剂量;后续研究均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开展:采用不同安全剂量(10μg/mL、25μg/mL、100μg/mL)的TFA与正常培养的RAW264.7细胞作用;上述不同浓度的TFA与RAW264.7细胞作用后以终浓度为1μg/mL LPS刺激。分别通过ELISA和RT-PCR检测上述两种情况下RAW264.7细胞中细胞因子的含量及其mRNA的转录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测定上述两种情况下RAW264.7细胞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TFA在0~150μg/mL对细胞无明显毒性;ELISA和RT-PCR结果显示,TFA能够显著提高正常培养的RAW264.7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及其mRNA转录水平,抑制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6和TNF-α的过度表达及其mRNA水平的过度转录,并呈剂量依赖性;western blot结果表明,TFA能够显著下调正常培养的RAW264.7细胞中IKKα/β、IκBα和C-NF-κB p65蛋白表达而上调p-IKKα/β、p-IκBα和N-NF-κB p65蛋白的表达,促进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中IKKα/β、IκBα和C-NF-κB p65蛋白表达而抑制p-IKKα/β、p-IκBα及N-NF-κB p65蛋白的过度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上述结果表明,TFA可分别通过调节正常和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中关键蛋白的表达,适度活化NF-κB信号通路和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提高正常培养的RAW264.7细胞细胞因子含量及mRNA转录水平,抑制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促炎因子含量及mRNA水平的过度转录,从而发挥其抗炎免疫双向调节作用。本研究为TFA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和抗炎免疫药物的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构建牛布鲁菌S2308(简称S2308)的铁转录调控因子rirA基因突变株(S2308ΔrirA),探讨该基因对自身生长的影响以及其对不同类型细胞黏附侵袭和胞内繁殖的作用。利用同源重组和抗性替换的方法,以卡那抗性基因替换rirA基因,获得突变株S2308ΔrirA。将亲本株S2308、疫苗株RB51和突变株S2308ΔrirA在相同营养条件下培养,观察其振荡培养时的生长变化趋势和静置培养时的聚集状态。将各菌株侵染人胚胎滋养层细胞(HPT-8)和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分别检测其黏附侵袭能力和胞内生存能力。结果显示,成功获得了布鲁菌rirA基因突变株且10代内未发生回复性突变;与亲本株相比,S2308ΔrirA在相同体外培养条件下其生长趋势未发生明显改变,且其凝集状态与亲本株类似;黏附侵袭试验显示,S2308ΔrirA对HPT-8细胞的黏附侵袭能力显著强于亲本株,而其对RAW264.7的黏附侵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弱于亲本株;布鲁菌胞内生存试验发现,布鲁菌侵染HPT-8细胞24h后,其胞内细菌数量显著升高,而侵染巨噬细胞24h后,S2308ΔrirA的繁殖能力明显低于亲本株。这些结果表明,铁转录调控因子rirA基因参与了布鲁菌胞内寄生的过程,并与菌株的毒力强弱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布鲁氏菌BPE159基因缺失株,研究缺失株体外生长变化特征及其在宿主细胞中的存活能力,探究布鲁氏菌感染期间分泌蛋白BPE159对自噬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同源重组方法构建布鲁氏菌BPE159基因重组质粒,电转化布鲁氏菌S2308感受态细胞构建BPE159基因缺失株S2308ΔBPE159。PCR扩增BPE159基因,连接转化构建pBBR1MCS-4-BPE159载体,提取质粒进行电转化,构建BPE159基因回补株S2308ΔBPE159-C。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缺失株和回补株遗传稳定性。构建布鲁氏菌感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布鲁氏菌侵染后自噬细胞因子ATG5、Beclin1、LC3a和LC3b基因表达水平。以S2308、S2308ΔBPE159和S2308ΔBPE159-C株侵染小鼠巨噬细胞,收集细胞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PE159基因缺失对布鲁氏菌侵染后自噬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在相同起始浓度下培养S2308、S2308ΔBPE159及S2308ΔBPE159-C株,观察细菌生长变化趋势;评价S2308ΔBPE159株在不同...  相似文献   

11.
通过猪链球菌2型分解代谢控制蛋白A(catabolite control protein A,ccpA)原核表达蛋白对巨噬细胞RAW264.7进行刺激,结果发现,猪链球菌2型ccpA蛋白可以调节巨噬细胞NO产生,另外该蛋白质可通过对iNOS、NF-κB、p38 和 ERK 1/2 MAPK等的调节,从而影响巨噬细胞RAW264.7对细胞因子IL-6、TNF-α和IFN-γ的分泌。该研究为类似蛋白质对免疫细胞NF-κB/MAPK等通路调节影响及细胞因子产生条件探索建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试验旨在构建牛种布鲁氏菌S2308的多铜氧化酶(BMCO)基因缺失株,探究缺失株的生长特性及在宿主细胞中的存活能力,并分析BMCO蛋白的结构。【方法】 利用PCR扩增BMCO基因上、下游同源臂和Kan基因,通过融合PCR技术将3段基因进行融合。融合片段与pMD19-T载体连接,制作牛布鲁氏菌S2308感受态细胞,1 800 V电压、400 Ω电阻电转化至牛种布鲁氏菌S2308感受态细胞中,涂布于Kan抗性的布鲁氏菌固体培养基中,筛选挑取阳性菌落,连续培养10代,检测第10代阳性菌落的遗传稳定性和生长变化趋势,将pBBR1MCS-4-BMCO融合质粒电转至能够稳定遗传BMCO基因缺失的牛种布鲁氏菌中,培养筛选阳性菌落。以感染复数(MOI)100分别用亲本株、缺失株、回补株侵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通过平板计数法分别检测3种菌株在细胞内的生存能力。【结果】 试验成功获得片段大小为522、539、1 054 bp的BMCO基因上、下游同源臂和Kan基因;成功构建pMD19-T-BMCO-Kan融合片段重组载体;获得稳定遗传的BMCO基因缺失株,命名为S2308ΔBMCO;成功构建BMCO基因回补株,命名为ΔBMCO::BMCOS2308;缺失株和亲本株表现的生长曲线相同,均在12 h达到对数生长期,30 h进入平台期;侵染小鼠巨噬细胞RWA264.7后,与亲本株S2308相比,S2308ΔBMCO株在胞内的生存能力极显著降低(P<0.01)。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BMCO属于疏水蛋白,定位于胞质且含有大量的无规则卷曲、α-螺旋和延伸链,预示该蛋白具有多个结合位点。【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布鲁氏菌BMCO基因的缺失株和回补株,BMCO基因的缺失不影响其生长性能,但其在宿主细胞内的存活能力显著性降低,初步分析了BMCO蛋白的结构,为后续布鲁氏菌分泌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研究布鲁氏菌侵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后类泛素SUMO-1的表达变化,并构建小鼠类泛素SUMO-1基因过表达的慢病毒载体。本试验分别利用布鲁氏菌16M、M5-90侵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细胞中类泛素SUMO-1的表达;利用DNA重组技术将类泛素SUMO-1基因片段插入到慢病毒表达载体pLEX-MCS 中,获得重组慢病毒质粒pLEX-SUMO-1,测序鉴定成功后转染293T 细胞,包装好的慢病毒感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细胞中类泛素SUMO-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布鲁氏菌16M、M5-90侵染细胞后,在感染早期类泛素SUMO-1的表达受到抑制,12 h内呈现下降趋势,在12 h后开始上升,极显著高于正常水平(P < 0.01);测序结果证明,类泛素SUMO-1基因正确插入到pLEX-MCS 质粒中;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表明,类泛素SUMO-1 mRNA转录水平上调。由此可见,布鲁氏菌侵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能够引起细胞内类泛素SUMO-1表达的改变;成功构建了类泛素SUMO-1慢病毒过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类泛素SUMO-1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布鲁氏菌LPS对巨噬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本试验提取布鲁氏菌2308、RB51和△WbkA的LPS,以不同浓度与小鼠巨噬细胞相互作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对NLRP3、ASC、Caspase1、IL1-β、IL18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RB51LPS和△WbkA LPS上调NLRP3炎症小体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且呈浓度依赖性,而浓度对2308LPS调节NLRP3炎症小体相关基因转录的作用不大;且同一浓度下,RB51LPS和2308LPS比△WbkA LPS更好的调节Caspase1、IL1-β、IL18的转录水平。  相似文献   

15.
流产布鲁氏菌疫苗候选株RB6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布鲁氏菌病新型标记疫苗,本研究对流产布鲁氏菌基因缺失株RB6的培养特性、染色特性、凝集特性、稳定性及小鼠体内毒力和免疫保护力进行了系统鉴定,旨在阐明该菌株具备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对亲本菌株和RB6的比较,发现固体培养基上RB6菌株单菌落可被结晶紫染成紫色,RB6菌株液体培养物可与0.1%吖啶黄染料以及抗布鲁氏菌粗糙型抗体发生凝集反应,证明该菌株为粗糙型。将RB6菌株在体外连续传代培养20次和牛体内连续5次继代,检测结果证明其表型未发生变化,说明该菌株遗传稳定性良好。通过小鼠体内试验发现该菌株毒力显著降低,并对流产布鲁氏菌强毒菌株2308攻毒的免疫保护力与现有疫苗A19接近。本研究结果表明,流产布鲁氏菌基因缺失株RB6为粗糙型菌株,毒力较低、安全性高、遗传性状稳定,并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力,有望开发成为动物布鲁氏菌病粗糙型标记疫苗。  相似文献   

16.
旨在通过检测党参多糖(Codonopsis pilosula polysaccharide,CPPS)对小鼠巨噬细胞系RAW 264.7细胞的增殖作用、TNF-α和IL-6分泌及其mRNA转录和NF-кB通路活化情况,探究CPPS对小鼠巨噬细胞系的诱导活化作用。以水提醇沉法从山西道地药材潞党参提取CPPS,经Sevage法除蛋白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含量。采用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CPPS(从31.25到4 000μg·mL~(-1)以2倍倍比稀释的方式)对RAW 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分别将25、50、100、150和200μg·mL~(-1)的CPPS作用于巨噬细胞系RAW 264.7细胞,ELISA检测TNF-α和IL-6的分泌量,RT-PCR检测TNF-α和IL-6mRNA转录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核内NF-кB p65和细胞质内IкB-α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CPPS含量为83.97%;CPPS质量浓度在31.25~250μg·mL~(-1)可刺激RAW264.7细胞增殖,以125μg·mL~(-1)增殖作用最显著(P0.01),而高于500μg·mL~(-1)时则抑制RAW 264.7细胞的增殖;100和150μg·mL~(-1)的CPPS可使TNF-α(P0.01)和IL-6(P0.05)的分泌量及其mRNA的转录量极显著增加(P0.001);100μg·mL~(-1)的CPPS可刺激RAW 264.7细胞核内NF-кB p65蛋白表达量升高(P0.01),并使细胞质内IкB-α蛋白表达量降低(P0.001)。结果表明,CPPS不仅可以通过刺激RAW 264.7细胞增殖,还可能通过激活NF-кB信号通路使TNF-α和IL-6的分泌量增多,进而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的细菌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体外炎症模型,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甲基-戈米辛O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IL-6和IL-10合成的影响,以及对NF-κB和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结果显示,0.5、2.5、12.5mg/L甲基-戈米辛O能显著抑制RAW-264.7合成的TNF-α和IL-6,但是对IL-1β和IL-10无显著调节作用。甲基-戈米辛O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显著抑制了LPS对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的激活作用。结果表明,甲基-戈米辛O可能通过NF-κB和MAPK这条通路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的成分当中主要是脂多糖(LPS),LPS是引起炎症反应的炎症的主要成分。LPS可以被TLR4信号通路识别并激活下游的NF-κB和MAPKs相关信号通路及接头蛋白,来调控TNF-α、IL-1β和IL-6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我们已成功利用脂多糖(LPS)建立了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本实验通过LPS刺激RAW264.7建立体外细胞炎症模型,检测芹菜素对LPS诱导的细胞因子及相关TLR4信号通路蛋白的影响,初步阐释芹菜素抗炎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脂多糖(LPS)刺激条件下人参多糖(GPS)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形态及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采用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通过测量不同浓度(1、0.5、0.1 mg/mL)GPS对细胞形态、生物酶活性、促炎症因子分泌及TLR4/NF-κB信号通路mRNA表达量的影响来研究不同浓度的GPS对L...  相似文献   

20.
鱼腥党参散体外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天然可饲用植物组方鱼腥党参散的体外抗炎效果,通过鱼腥党参散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瘤细胞系(RAW264.7)细胞NO、TNF-α、IL-1β、IL-6及IL-10的分泌,以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中p65和IκB蛋白表达水平,评价其抗炎效果。采用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选对数生长期细胞,设对照组、LPS组、鱼腥党参散5mg/mL组、2.5mg/mL组、1.25mg/mL组,药物预处理4h后致炎24h,Griess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的含量,ELISA法测定上清液中TNF-α、IL-1β、IL-6及IL-10的含量。Western blot测定p65和IκB以及P-p65和P-I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鱼腥党参散可极显著地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后NO、TNF-α、IL-1β及IL-6含量的升高(P0.01),且在一定程度上呈剂量依赖性,极显著降低p65及IκB的磷酸化水平(P0.01)。说明鱼腥党参散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