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农民素质偏低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建设新农村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农民。但是,从农民素质现状来看,当代中国农民综合素质明显偏低。农民素质偏低既影响到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知,也制约着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参与。因而,建设新农村必须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培育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因此,农民这个主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没有高素质的农民,就没有高素质的新农民,就不可能建设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农民教育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建设新农村,发展新农村,关键是农民教育,农民教育决定中国未来。缩小城乡差距、协调城乡发展的艰巨任务,有赖于农民教育程度的点滴进步、农民素质的切实提高。目前农民教育普及不到位,农业人才输送不足。而农民教育的突破,关键环节是教育内容的构建和教育体系的建设。重视农民教育,加大农民教育投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民教育结构体系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广大农民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更是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明确农民的主体作用,清楚地意识到新农村建设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同时要让广大农民明白,自已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湖南洪江市618份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洪江市新农村建设现状,研究表明:农民对新农村建设项目中最满意的是农村基础设施,最不满意的是农民增收。同时调查表明,农民认为新农村建设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农民的收入。本文基于以上分析,洪江市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应倾听农民的心声,尊重农民的意愿,解决农民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大力发展农村生产,提高农民的收入,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建设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6.
在新农村建设中明确政府与农民的角色定位,让政府与农民各得其所,各展其能,这对于扎扎实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新农村建设应以农民为主 体,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动力之源。但强调农民的主体地位,并不 意味着就可以忽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协调,是有利有 序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新型农民,因为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本文分析了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农民的关系,阐释了新型农民的需求与职业教育的关系,并提出了如何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加快新型农民的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8.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才有可能完成新农村建设这一伟大历史使命。这是因为农民成为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出路,也是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和党的群众路线的集中体现,同时农民成为主体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就必须做到:第一、在政治上尊重和维护广大农民的民主权利,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民的自我管理;第二、在经济上必须保障和增进农民的合法权益;第三、鼓励和激发农民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引导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创新主体;第四、要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育社会主义的“新农民”。  相似文献   

9.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大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要素,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不断深化对广大农民群众主体地位的认识,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对搞好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门头沟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议加强宣传教育、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提高农民群众发展的自主性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对加强农民科技培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农民科技培训机制创新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重要保证。该文就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出具体措施,以更好地助推新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乡村如何高质量发展关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能否如期实现。新发展阶段实施乡村建设,在实现共同富裕、应对危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三个方面存在必要性。根据当前乡村建设规划编制不顺、实施困难、农民主体缺位、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不够的问题,提出新发展阶段乡村建设应科学规划、多措并举、坚持农民本位、丰富乡土文化四方面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的城镇化水平日益提高,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 这样的形势下,农村劳动力综合能力的全方位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否则会因为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 而被淘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是满足于农村城镇化需求的模式,它致力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对农村城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保质保量地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培育出高素 质的新时代农民,致力于向推进农村城镇化提供更多的人才资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文就 当前形势下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进行了简单的探究,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城  相似文献   

13.
实现乡村振兴,乡村基层党组织振兴是保障,乡村基层党组织振兴关键在于带头人培育。乡村转型中乡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面临培育主体弱化、综合素质边缘化及部分乡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政治意识退化的困境,而新乡贤作为乡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培育对象,能够为乡村基层党组织提供人才支撑、提升乡村基层党组织精神凝聚力和发挥乡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新乡贤在乡村基层党组织中的作用,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培育新乡贤、以乡愁为纽带凝聚新乡贤,完善激励方式吸引新乡贤。  相似文献   

14.
合肥市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侯彦全  巩惠玲 《现代农业科技》2010,(23):395-396,398
在对合肥市新农村建设现状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作出科学的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期指导合肥市新农村建设的合理、有序发展,进而为改善合肥市新农村建设面貌,增强新农村发展活力,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提供一些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条件下农民素质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景国  何远亮 《安徽农学通报》2007,14(16):187-188,213
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本文阐述了农民素质教育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农村素质教育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农村环境进行治理,保护农村环境,才能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从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根源出发,对农村的环境问题做出必要的分析,提出了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贵阳市农村专业协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贵州省贵阳市农村专业协会基本情况的调查,得出农村专业协会发挥的主要作用有:(1)促进广大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农民;(2)促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3)促进了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4)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5)传播民主意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政治建设。针对贵阳市农村专业协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提出今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为村务公开增加了新的活力,村务公开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两者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在新农村建设中落实村务公开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村务公开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新农人群体作为我国农村发展中的一支新的生力军,正迅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新农人自身具备的较高文化素质,以互联网为工具,营销创新思维都是农村发展形式中前所未有的。农业高校图书馆作为传播农业科技文化信息的重要场所,必然与新农人群体产生一定的联系。本文通过对新农人群体及其特征的分析,提出农业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人的合作共赢模式,即由新农人参与的"冠名一捐赠"、"跨界合作营销"运行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概述了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农民现代化的含义,认为农民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战略和主导力量,并从生产方式、农民增收、农民素质、村镇建设、村民自治方面,提出了以农民现代化为核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