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石兴安 《农业考古》2015,(1):306-311
黔东南州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保存完好,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它面临着冲击,甚至是消亡的危险。因此,政府加大对原生态民族文化挖掘、保护与传承的工作刻不容缓,本文从其遗存的现状,就如何保护和传承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王恒松  李炳昌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3147-3152
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灵魂.民族文化旅游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是中国特色旅游的要求,也是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积极发展经济的强有力措施.黔东南地区发展旅游应以原生态民族文化为导向,凭借优势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努力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在开发原生态旅游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原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发展入境旅游战略等三个战略,着力建设两个发展模式:自然生态旅游模式和生态城镇发展模式,以打造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精品,提升黔东南旅游形象,让黔东南成为对国内外游客有强大吸引力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3.
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是该地区众多民族在长期与自然环境的交流、交融及抗争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文化类型。初步研究发现: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与糯稻遗传多样性资源极其丰富,糯稻文化在黔东南各民族的日常生活、生产、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中都有充分的体现。说明黔东南糯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形成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除了依赖于自身的生物条件和时自然生态的适应外,还主要取决于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多样性与糯稻遗传多样性资源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是该地区众多民族在长期与自然环境的交流和交融及其抗争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文化类型。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与糯稻遗传多样性资源极其丰富,糯稻文化在黔东南各民族的日常生活、生产、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中都有充分的体现。这说明黔东南糯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形成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除了依赖于自身的生物条件和对自然生态的适应外,还主要取决于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然而,随着环境的恶化、外来文化冲击和新栽培稻种的推广,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和糯稻的遗传多样性资源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为传承和保护这种原生态民族文化并促进糯稻遗传多样性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要充分挖掘和发扬原生态民族文化;二是要用传统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全面研究该地区的糯稻(特别是糯禾)遗传多样性资源;三是要结合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探索适合于糯稻遗传多样性资源的新型农家管理保护模式。正确认识原生态民族传统文化多样性在糯稻遗传多样性资源保护与利用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为寻找更多的新途径来保护稻种遗传多样性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黔东南的香禾糯生产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对各地方主栽的香禾糯品种进行田间对比试验,探究黔东南地区地方特色香禾糯各品种的生物性状和经济性状特征,筛选出适应黔东南地区种植的特色香禾糯品种。结果表明:在供试的8个品种中,高红糯的产量最高,达到440.4 kg/667m2,比得我禾增产18.4%;其次是白融禾,产量为410.9 kg/667m2,比得我禾增产10.5%。高红糯和白融禾产量明显优于其他品种,建议在黔东南黎平、从江、榕江的香禾糯种植区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6.
2014年,在中组部、农业部举办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过程中,设置了传承农耕文化,培育农民精神的课程。通过传授中国古代农业的成就,使学员不断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从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使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过渡,共建和谐美丽乡村。本次课程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黔东南自治州地方特色稻种香禾区域试验研究表明,黔禾1号、苟岑告、苟扬当3个品种具有适应性广、产量高、香味浓等特点,可以直接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农耕文化的价值及传承途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耕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的实践,并以不同形式延续下来的精华浓缩并传承至今的一种文化形态。农耕文化的哲学意蕴是"应时、取宜、守则、和谐";农耕文化的时空特征表现为地域多样性、民族多元性、历史延续性、乡土普世性;农耕文化的行动法则主要为协调和谐的三才观、趋时避害的农时观、主观能动的物地观、变废为宝的循环观、御欲尚俭的节用观。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的农耕文化的人文精神与和谐理念,在维系生物多样性、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资源持续利用、传承民族文化、保护独特景观、发展休闲农业、推动乡村旅游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原农耕文化作为华夏农业之根、中华文化之根,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开放性。传承中原农耕文化有利于推进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河南应做好粮食生产及深加工、农耕文化资源深度开发、人才培养和国际化战略等文章,实现三化协调发展,从而引领推动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大学是精神的象牙塔和文化的高地。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大学生作为文化高地的主体,不断受到国内外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和影响,这也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深度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农耕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传承和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进而提出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体现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职能。  相似文献   

11.
农耕社会与原生态文化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Original ecological culture is a cultural form in the period which agriculture occurred in.It is the relative nature of cultural forms that human created to meet the nature,and is a way of life in agricultural age of mankind.Agricultural society refers to the social form in which farming is the main mode of production patterns.Nature,stability,self-sufficiency is an important farming society feature.Farming community is an ancient form of society,the original ecological culture is a cultural form that produ...  相似文献   

12.
以贵阳W村为例,对农户采纳有机农业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项目推动和培训其提升意识对农户采纳有机农业生产可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意识培养是基础,但市场的建立、培训不足、劳动力不足、经济收入低等仍然影响着有机农业的发展,相关的政策和行动应该制订出来,以推动其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云南农耕文化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民、富民、稳国、强国而王天下是中国农本思想的核心,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强化了农耕文化稳定和谐的价值取向,促进了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历史是不能被割断的,厚重的中国农耕文化对当今我国国民修身养性,传承中华文化,构建和谐社会,走生态文明之路依然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农耕文化的当代价值在于对个人修养和品德的培养,对勤俭至上的推崇;云南农耕文化在传承云南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秩序与和谐仍然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思想智慧,云南农耕文明给我们的启示在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能够在人与自然的斗争中使人类获得更多的利益,但资源和自然规律的约束在任何时候都是人类活动所无法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苗族地区发展稻田生态渔业的思考:以黔东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与其他兄弟民族一起创造了祖国光辉灿烂的科技文化,其中,稻田养鱼是苗族水田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介绍了苗族稻田养鱼的传统方式,苗族传统的稻田养鱼方式(平板式),产量低下,商品率低,依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通过总结传统生产方式,探索出稻-鱼-蔬(瓜)立体养殖的山区稻田生态渔业模式.稻田生态渔业示范效果:符合苗族的生产习惯,既可提高粮食产量,又能增加收入.是生态农业建设的好方式.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两面性,即先进性和局限性。在历史的长河中,云南各民族创造了各具特色的农耕文化。今天,云南农耕文化也有其不利于当代社会发展的一面,这是我们在传承和弘扬时必须加以摒弃的,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封闭保守,自给自足;因循守旧,墨守陈规;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原始平均,害怕竞争;势单力薄,难抗灾险。  相似文献   

16.
黔东南自然环境优越,是茶树起源中心之一,历史上出现多个知名的茶叶品种,目前,当地的古茶种质资源已被严重破坏,保护较差。但古茶树散落的种子、根茎、枝条等生成的后代茶树在其原产地还有少量分布,及时保护利用,可为产业建设提供较好物质基础。对黔东南州主要古茶种质资源凯里香炉山云雾茶、黄平回龙茶、镇远天印茶、岑巩思州绿茶和从江滚郎茶的保护利用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定量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结合毕节地区区域实际,应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和分析该地区2004年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总体上该区域生态足迹需求远小于其生态容量,生态盈余大,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但从生态足迹分量看,生物资源生态足迹远远超过相应的生态供给,生物生产性土地开发利用强度过大,而丰富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却极不充分。同时引入“生产性生态足迹指数”的概念,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对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评价,其结果为“盈余不可持续”,较好地反映了该区域的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998年以来凯里市龙场镇引种的24个桃树品种(系)的观测,归纳、整理引试桃品种的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果实性状、抗逆性及适应性,联系贵州东南部地区的生产条件提出当地桃生产的引种利用方向及其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贵州喀斯特环境生态渔业发展现状及利用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渔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渔业生产方式,实施生态渔业是促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对贵州渔业发展的现状、喀斯特环境条件下发展生态渔业的必要性和生态渔业的类型及利用模式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