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对不同来源的6种无芒雀麦进行了引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6个品种在黑龙江西部地区越冬率达93%以上,生育期为102~106d,均适宜在黑龙江西部地区种植;其中,公农无芒雀麦、内蒙无芒雀麦和波兰无芒雀麦生产性能优于其他品种,值得在黑龙江西部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2.
对乌苏1号无芒雀麦进行了多年的系统选育,依据其生物学特性和农艺性状特点,研究初步得出乌苏1号无芒雀麦栽培技术、收获与加工技术以及适宜的种植区域,为大面积推广种植乌苏1号无芒雀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乌苏1号无芒雀麦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乌苏1号无芒雀麦进行了多年的系统选育,依据其生物学特性和农艺性状特点,研究初步得出乌苏1号无芒雀麦栽培技术、收获与加工技术以及适宜的种植区域,为大面积推广种植乌苏1号无芒雀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利用采煤塌陷区发展草牧业,在山西省孝义市煤矿沉陷区测定老芒麦、狼尾草、披碱草和无芒雀麦四种禾本科牧草的产量、鲜干比及粗蛋白、粗脂肪、可溶性糖、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计算四种牧草的相对饲用价值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牧草的产量及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宜采煤塌陷区种植的禾本科牧草。结果表明:无芒雀麦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最高,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综合评价表明,灰色关联度无芒雀麦>披碱草>老芒麦>狼尾草,无芒雀麦适宜作为采煤沉陷区种植的禾本科牧草。  相似文献   

5.
按总项目要求,1984年和1986年在项目区内进行了建立人工草地的试验。1984年种植的人工草地有混播、单播两种类型。混播有肇东苜蓿与羊草、阿拉钢坤苜蓿与羊草、肇东苜蓿与无芒雀麦、阿拉钢坤与无芒雀麦四个组合,单播有肇东苜蓿、由康草木樨、黑龙江草木樨、卡尔顿无芒雀麦四个牧草品种。1986年种植的人工草地,是润布勒苜蓿与卡尔顿无芒雀麦混播和分别单播。播种前进行翻耙整地,播种期在六月中下旬。播种量单播苜蓿、草木樨均为15千克/公顷;混播的卡尔顿无芒雀麦和苜  相似文献   

6.
无芒雀麦是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营养价值丰富,适口性好,为各种家畜所喜食。由于其根系发达,再生力强,也是草原生态改良的优选植物,在国内已广泛种植。引种无芒雀麦进行观察试验,为选择适宜在黑龙江省种植的无芒雀麦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无芒雀麦属多年生牧草,是草食牲畜的一种优质饲草,其叶量大,适口性好,营养丰富,粗蛋白含量最高可达15%以上,是用做青饲、青贮、干草和水土保持的冷凉型牧草。本草耐寒、耐水、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产量较高,鲜草产量每亩(667平方米)可达2000 ̄3000千克。无芒雀麦可以单独种植,也可与其他类禾本科和豆科牧草混播。建植人工草场时无芒雀麦利用年限可达10 ̄15年;大田轮作做为临时草地,其利用年限一般不宜过长,以2 ̄3年为宜。因无芒雀麦地下根茎发达,容易盘结,耕翻后不易清除干净,往往成为后茬杂草。1种植技术无芒雀麦种植中,精细整地是保苗和…  相似文献   

8.
为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筛选出适宜种植推广的无芒雀麦种用型资源,对已筛选出饲草产量高的14份无芒雀麦在青海省海北州西海镇分别从籽粒产量、营养成分和种子活力进行评价,为青藏高原饲草兼种用型无芒雀麦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除B10外,其余材料2年间的种子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B14的两年累计种子产量表现最高,为8314.99 kg/hm2。从无芒雀麦各材料产量与产量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来看,单序籽粒数、有效分蘖、单序籽粒重和小穗宽与种子产量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有效分蘖与种子产量间的正相关性最大,且其对种子产量增产的直接效应最大,可作为种用型无芒雀麦种子产量评价的关键性状。综合以上生产性能、营养品质和种子活力,以B14、B13和B10,3份无芒雀麦资源总体表现较好,适合于青藏高原高寒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在中国分布广泛,作为优良的牧草,充分发掘优质的种质资源,不仅可以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还可以增加优质饲草产量,为培育优良无芒雀麦品种奠定基础,促进畜牧业发展。文章在对我国野生无芒雀麦优质种质资源主要分布区、主要栽培区域进行调查归纳的基础上,总结了育种现状和主要品种,同时对其栽培技术的利用现状进行综述。我国对野生无芒雀麦种质资源利用区域多集中在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现已育成6个品种。在利用方式上,以混播栽培为主,且集中种植在西北、西南、东北地区,中原地区也有少量种植。国内对无芒雀麦混播栽培研究较多,但对野生无芒雀麦种质资源分布、特征缺乏系统研究,对混播品种的筛选以及利用先进技术手段育种方面尚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牧草在辽西风沙半干旱区的适应性及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对柳枝稷、无芒雀麦、老芒麦3种牧草的适应性及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柳枝稷的平均株高最高,密度最小,越冬率最差;无芒雀麦表现为平均株高最矮,密度最大,产量最高,越冬率显著高于其他2种牧草(P0.05);老芒麦在干物质积累上优于其他2种牧草。种植3种牧草均使土壤容降低重,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提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牧草对不同层次土壤的影响不同。说明3种牧草中无芒雀麦最适宜在辽西风沙半干旱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聚合草单独青贮、聚合草+无芒雀麦(2∶1)混合青贮、聚合草+无芒雀麦(3∶1)混合青贮的结果,得出以聚合草+无芒雀麦(3∶1)最佳,聚合草单独青贮次之,聚合草+无芒雀麦(2∶1)最差。  相似文献   

12.
<正> 一、草种选择1.根据气候特点选择品种。不同品种的牧草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区域范围。寒冷地区可选择种植耐寒的紫花苜蓿、聚合草、鲁梅克斯 K-1杂交酸模、草木樨、冬牧一70黑麦、无芒雀麦、串叶松香草、沙打旺等;干旱地区可种植耐旱的紫花苜蓿、苏丹草、沙打旺、籽粒苋、鲁梅克斯 K-1杂交酸模、羊草、无芒雀麦、披碱草等;炎热地区可种植串叶松香草、苏丹草、苦荬菜等,但不宜种植无芒雀麦、披碱草、白三叶、红三叶、聚合草等;温暖湿润的地区可种植黑麦草、苏丹草、饲用玉米、白三叶、红三叶、串叶松香草、苦荬菜、聚合草、象草等。2.根据土壤类型选择品种。中性偏碱土壤适宜种植耐碱性强的品种,如紫花苜蓿、沙打旺等;中性偏酸土壤适宜耐酸性强的品种,如红三叶、白三叶等;盐碱地只适宜种植耐盐碱的品种,如沙打旺、黑麦草、籽粒苋、羊草、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60Co-γ辐射对干旱胁迫下无芒雀麦种子萌发及芽苗生长的影响,试验采用50,100,150,200,250,300 Gy剂量60Co-γ辐射无芒雀麦干种子,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为渗透胁迫测定无芒雀麦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芽苗长度和主根长度。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10%PEG-6000是无芒雀麦诱变种子萌发期的最佳干旱胁迫质量浓度;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无芒雀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芽苗期在辐射剂量为200 Gy以上时,芽苗、主根长度均呈下降趋势,且主根的生长受到极度抑制。  相似文献   

14.
乌苏一号无芒雀麦新品种的特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乌苏一号系历经16年育成的无芒雀麦新品种,试验叙述了该品种的植物形态学和生物学特征,经济性状,栽培技术,利用方法,并与对照——国家注册地方品种奇台无芒雀麦作了全面的比较,表明乌苏一号无芒雀麦新品种整体上优于奇台无芒雀麦。  相似文献   

15.
单播与混播下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生物量对氮肥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禾本科与豆科牧草的混播,是人工草地建植的最主要方式之一,研究氮肥对豆禾混播草地影响对维持混播草地的持续稳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在温室栽培条件下研究了3个氮肥梯度(0,75,150 kg N/hm2,记作N0,N75,N150)对无芒雀麦单播,紫花苜蓿单播以及它们混播(分别记作G-G,L-L,G-L)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单播时,无芒雀麦对氮肥的响应较敏感,施入氮肥显著地提高无芒雀麦的生物量(P<0.05),而对紫花苜蓿的生物量无显著影响(P>0.05)。在混播时,无芒雀麦对有效氮的竞争胜过紫花苜蓿,施氮能显著地增加混播中无芒雀麦牧草的生物量(P<0.05),间接地抑制了紫花苜蓿生物量的发展。2)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混播的总生物量介于它们单播时生物量之间,却高于它们单播时生物量的平均值。3)无芒雀麦单株地上生物量在混播时显著高于单播(P<0.05)。相反,紫花苜蓿的单株地上生物量单播显著高于混播(P<0.05)。这说明在混播系统中,无芒雀麦混播效应表现为积极的促进作用,紫花苜蓿混播效应表现为消极的抑制作用。4)在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的混播中,无芒雀麦和紫花苜蓿的生长处于动态的消长中,这种变化通过土壤无机氮的水平来调控。  相似文献   

16.
试验对不同利用年限的缘毛雀麦草地(以无芒雀麦为对照)在三个不同的物候期进行了生物量结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采种利用的缘毛雀麦草地在分蘖数、产草量和根茎生长等性状方面都强于无芒雀麦;随生长年限的延长,生物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其降低速度较无芒雀麦缓慢;该类草地具有很大的潜在利用价值,是一种长寿命的优良禾草草地.  相似文献   

17.
刈割对混播当年生物量及再生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研究刈割对无芒雀麦 草原3号苜蓿草地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次刈割时间和刈割次数对草地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在苜蓿盛花期、无芒雀麦孕穗期刈割,刈割两次,草地稳定性最好;刈割一次有利于苜蓿生长,但降低无芒雀麦的比例;刈割三次则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无芒雀麦在刈后15 d内再生速度最快,不受刈割期的影响,苜蓿再生草快速增长期与刈割期有关,在盛花期和结荚期刈割,株高快速增长期与无芒雀麦同步,再生速度也相似,在孕蕾期和盛花末期刈割,株高快速增长期出现在刈割后15~30 d内.  相似文献   

18.
在河北省承德市鱼儿山牧场中国农业大学科技攻关实验站,以种植两年的无芒雀麦为试验材料,研究种子发育过程中含水量、重量和营养物质等生理生化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无芒雀麦种子发育过程中含水量呈现逐渐下降的阶段性变化,而种子干重则逐渐增加,在盛花期后29d达到生理成熟,含水量为57.5%。种子内可溶性糖含量随种子发育成熟逐渐减少,而种子内淀粉含量则逐渐增加。无芒雀麦种子内IAA、GA、ABA含量高峰在种子发育过程中顺序出现。  相似文献   

19.
苜蓿、无芒雀麦混播与单播群落总糖及氮素含量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二龄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与单播群落地上与地下部分总糖及氮素含量季节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苜蓿地上部分总糖含量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结实期和生长末期。无芒雀麦地上部总糖含量呈单峰型,果后营养期地上部总糖含量最高,生长末期地上部总糖含量下降。苜蓿根系总糖含量变化动态呈双峰型,而无芒雀麦呈三峰型。单播无芒雀麦、苜蓿地上部含N量随物候期的推移呈下降趋势;混播草地含N量在9月初降至最低后又上升。苜蓿和无芒雀麦根部含N量动态均呈双峰型,第一个峰值在春季,第二个峰值在秋初。混播增加了无芒雀麦地上和地下部分的N素含量。  相似文献   

20.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是陆地生态系统中一类重要的土壤微生物,能与约80%的陆地植物形成互利共生关系。本研究通过构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单播、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单播、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1∶1)混播组合,设置接种AMF和磷添加处理,探讨土壤有效磷水平与AMF互作对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体系地上生物量及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接种AMF处理相比,接种AMF处理下紫花苜蓿单播体系地上生物量提高17.59%,无芒雀麦单播和混播地上生物量分别降低10.23%和10.26%。施磷处理下,接种AMF对单播和混播地上生物量无显著影响。混播体系中无芒雀麦的地上竞争率大于紫花苜蓿,接种AMF对紫花苜蓿地上竞争率无显著影响,使无芒雀麦地上竞争率降低56.41%。接种AMF使混播体系中紫花苜蓿地上磷吸收量提高66.12%,对无芒雀麦地上磷吸收量无显著影响,缓解了无芒雀麦对紫花苜蓿的竞争排除作用。综上所述,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构建的(1∶1)混播体系中AMF能有效抑制禾草无芒雀麦的地上竞争力,利于豆禾混播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