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平东  柯冲 《植物检疫》1992,6(2):131-132
自从山田畯一和沢村健三于1952年首次报道在日本发现温州蜜柑矮缩病Satsuma dwarf 以来,日本许多科学家对温州蜜柑矮缩病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该病从1937年发现,渐向附近扩展。最近,由于高接换种,促进病害广泛传播于日本柑  相似文献   

2.
温州蜜柑矮缩病是1952年Yamada在日本的温州蜜柑上首先发现的柑桔病毒病。该病害几乎在日本所有的柑桔产区都有发生。主要为害温州蜜柑的幼树。其症状是春梢新芽黄化,幼叶皱缩、变小,呈舟形或匙形。被害枝生长停滞,节间缩短,密生小叶,即所谓从枝症。病树生长衰退,虽不枯死,但产量显著减少,果实品质降低,重病树甚至绝收。病害传播主要是通过感病接穗芽条。至今没有发现虫媒,怀疑病原通过土壤传播。鉴定一般可用指示植物和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法。目  相似文献   

3.
 温州蜜柑矮缩病是由一种直径约为26nm的球病毒引起的、为害柑桔的病毒性病害。到目前为止,在全世界各生产柑桔的国家中,除日本、土耳其外,均无报道有SDV的存在和为害。  相似文献   

4.
温州蜜柑萎缩病的分布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5-1991年,从9个省(自治区、市)采集84个由日本引进的特早、早、中和晚熟的温州蜜柑品系、杂柑以及脐橙类品种样品,采用草本指示植物白芝麻、黑眼豇豆和美丽菜豆以及用ELISA法对各样品感染温州蜜柑萎缩病毒(SDV)情况进行鉴定。结果表明80年代初四川奉节和浙江黄岩分别从日本引进的特早熟宫本温州蜜柑感染该病,而其余样品均不带SDV。不少特早熟温州蜜柑品系感染有柑桔碎叶病毒(CTLV),尤以从浙江黄岩采集的为甚。1991年秋梢嫩梢期从国家果树种质重庆柑桔圃采集除温州蜜柑以外的各地主栽品种25个进行ELISA法测定,结果表明均未带SDV。  相似文献   

5.
温州蜜柑矮缩病是由一种直径约为26nm的球病毒引起的、为害柑桔的病毒性病害。到目前为止,在全世界各生产柑桔的国家中,除日本、土耳其外,均无报道有SDV的存在和为害。本文主要报道在1987—89年间,在浙江省通过对SDV的田间调查和实验室指示植物鉴定的初步试验结果。(一)田间调查根据日本、土耳其等人描述的症状,在春梢抽发期和在采果前进行调查观察。结果显  相似文献   

6.
温州蜜柑萎缩病是以日本为主的少数亚洲国家柑橘上的重要病毒病害,多数柑橘品种隐症带毒,不易发现,对其早期准确快速检测尤为重要.以毒源植株的叶、枝皮为材料,对提取的总RNA和总核酸进行反转录和PCR扩增,通过SDV特异引物的设计与筛选,反应体系与反应程序的建立与优化,扩增得到一个251 bp的特异片段,测序结果与日本Iwanami报道的SDV序列同源性为99.6%.RT-PCR检测体系的灵敏度为100ng,同时应用该检测体系可以全年检测到毒源植株嫩叶、嫩皮、老叶、老皮中的SDV.  相似文献   

7.
 单独采用茎尖嫁接法和单独采用热处理法均难脱除温州蜜柑萎缩病毒(SDV),但采用白天40℃光照,夜间30℃黑暗(各12小时)热处量7~43天,结合茎尖嫁接法获得的72株茎尖苗全部脱除SDV。所以采用上述方法热处理7天,结合茎尖嫁接是脱除SDV的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温州蜜柑萎缩病毒(Satsuma dwarf virus,SDV)属于温州蜜柑萎缩病毒属Sadwavirus,其寄主范围广,可侵染几乎所有的柑桔属及其近缘属的植物。感染SDV的柑桔树矮化,叶片为典型的船形或匙形叶,并造成果实品质和产量下降。SDV引起的温州蜜柑萎缩病最初在日本流行,20世纪80年代随引种传入我国,且随着一些优良品种的推广而逐步扩散。目前对温州蜜柑萎缩病尚无有效  相似文献   

9.
柑桔病毒和类似病毒病的发生与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红叶  商han武 《植物检疫》1999,31(6):364-368
柑桔是世界第一大水果,在其生长过程中可受多种病原物的感染而发病,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已报道的柑桔病毒病和类似的病毒病大约80余种[1],其中衰退病、黄龙病、裂皮病、环斑病(鳞皮病)、碎叶病、温州蜜柑萎缩病、杂色褪绿病、枯萎病和来檬丛枝病等...  相似文献   

10.
 用与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衣壳蛋白的C端12个氨基酸多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筛选、克隆,获得2株能稳定传代并分泌抗SRBSDV和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单克隆抗体(MAb)的杂交瘤细胞株3F1、5G1。3F1、5G1单克隆抗体腹水间接ELISA效价达10-6,抗体类型及亚类均为IgG1, kappa链。 Western blot分析表明,2株单克隆抗体均与SRBSDV和RBSDV的外壳蛋白亚基有特异反应。利用单克隆抗体3F1建立的dot-ELISA检测方法能准确、特异、灵敏地检测田间稻飞虱及水稻样品中的SRBSDV和RBSDV。SRBSDV和RBSDV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检测方法的建立为水稻黑条矮缩病的诊断、预测预报及科学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小麦矮缩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抗体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矮缩病毒(Wheat dwarf virus,WDV)引起的小麦矮缩病是近年来我国小麦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毒病害,急需研发快速精准的检测技术用于预测预报和病毒-介体相互作用的研究。本研究应用Gateway重组技术构建了外壳蛋白基因(Coat protein, CP)的原核表达载体,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经IPTG诱导获得CP基因原核表达蛋白。以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得到了相应的抗体,Western blot检测表明制备的抗体能与CP重组蛋白、感病小麦和带毒叶蝉特异性结合,说明获得的抗体特异性高。用获得的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标记,观察到病毒分布在介体叶蝉的前中肠和中中肠部位,为WDV的预测预报和介体条沙叶蝉传毒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2008-2009年,通过对2%宁南霉素(菌克毒克)、3%三氮唑核苷(爱诺倍达)、50%氮溴异氰尿酸(灭菌成)、3.95%病毒克必克Ⅱ号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明确了其对水稻两大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在水稻苗期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2%宁南霉素(菌克毒克)150ml/667m2,重病田连续防治2~3次,对水稻两大病毒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是目前病毒钝化剂中防效好的药剂,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柑桔类病毒病害的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国庆 《植物保护》1994,20(6):34-35
柑桔类病毒病害的检测技术陈国庆(浙江省科学院柑桔研究所黄岩317400)类病毒(viroid)是一种不同于真菌、细菌和病毒等的植物病原因子,可引起许多植物发生病害。柑桔裂皮病和木质陷孔病都是由类病毒或类病毒复合物引起,可导致树势衰退,植株矮化,树冠生...  相似文献   

14.
北京怀桑地区李矮缩病毒的检测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北京怀柔地区核果类果树病毒疫情调查中,对樱桃树上有矮缩、斑驳、皱缩等症状的叶片样品,通过酶联免疫检测为阳性反应,进行RT-PCR鉴定、外壳蛋白基因扩增片段测序,发现该序列与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DV)ch株系分离物(L28145.1)序列的同源性为100%,与分离物(AF208746.1,AF208747.1,AF208743.1)序列的同源性大干97%,说明被检测样品感染有PDV.这是PDV病毒在北京地区发生的首次报道,对该病毒来源及其流行趋势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的种群变异,采用RT-PCR方法从感染RBSDV山东分离物RBSDV-JN1的水稻中克隆该病毒的S10片段,并进行序列分析,进而构建包含RBSDV-JN1的CP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导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诱导表达;并以表达的融合蛋白为抗原,制备病毒的多克隆抗体。结果显示:S10片段全长为1 801 bp,包含1个1 677 bp编码框,编码558个氨基酸的外壳蛋白(CP);与GenBank已注册的19个RBSDV的CP基因序列相比较发现,病毒各分离物间核苷酸的序列相似性为90.5%~99.8%,氨基酸的序列相似性为95.9%~100.0%;地理位置较近的分离物间序列相似性较高,RBSDV种群分布呈现区域性差异。原核表达载体pET-RBSDV-CP经IPTG诱导,获得了分子量约为63 kD带有His标签的目的蛋白。用该蛋白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经ELISA、Western blot和Dot-blot ELISA检测显示,效价为1:81 000,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病原鉴定和介体带毒率检测是病害防治的前提条件。本研究分别建立了病株dsRNA基因组鉴定法和介体带毒率测定的斑点杂交法。结果显示:dsRNA基因组鉴定法可以从0.5 g水稻病株组织中快速检测到SRBSDV,不需要经过RT-PCR过程,具有快速简便等特点;斑点杂交法检测介体昆虫白背飞虱带毒率的灵敏度较高,单头带毒介体的总RNA稀释1 000倍后依然可以检测到病毒,并且可以大批量处理样品,用于病害流行研究和测报。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水稻黑条矮缩病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龙梦玲 《广西植保》2011,24(1):30-32
我国水稻黑条矮缩病(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disease)最早于1963年在浙江省余姚等县发现,同时在上海市嘉定和奉贤县、江苏省苏州和镇江等专区的水稻上、扬州和南通等专区的玉米上有局部危害。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主要由灰飞虱[Laodel-phaxstria tellus(Fallen)]传播的一种病毒病,该病毒的寄主较广,现已知的主要有28种。  相似文献   

18.
利用白芝麻、黑眼豇豆和洋酸浆等3种草本指示植物对从日本引进的8个特早熟温州蜜柑品系,进行温州蜜柑萎缩病毒感染情况的生物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系都受到温州蜜柑萎缩病毒的感染,每个品系均可在2种以上的指示植物上表现典型症状。为此,提出引进日本柑橘繁殖材料应先通过热处理和茎尖微芽嫁接等技术脱毒后再繁殖推广。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Y病毒属三种病毒通用型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了马铃薯Y病毒属的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三叶草黄脉病毒(Clover yellow vein virus,CLYVV)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SMV CP、pET28-PVY CP和pET28-CLYVV CP,经IPTG诱导、表达和纯化,获得SMV、PVY和CLYVV的CP蛋白。采用ELISA方法,用9株实验室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对含SMV、PVY、CLYVV的病毒汁液和纯化的重组CP蛋白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9株单克隆抗体均识别SMV病毒,2D3、4F9、4G12和6E7单克隆抗体能够识别PVY病毒,4F9和4G12能够识别CLYVV病毒,但PVY、CLYVV病毒与抗体的亲和力低于SMV病毒;对于重组表达的衣壳蛋白:SMV、CLYVV与抗体2D3、4F9、4G12和6E7反应强烈,PVY与4F9和4G12抗体反应稍强。综上,本研究鉴定出能识别SMV、PVY、CLYVV的通用单克隆抗体4F9和4G12。  相似文献   

20.
利用防虫网全程覆盖秧田进行稻飞虱和病毒病防控试验,结果表明,防虫网覆盖育秧对稻飞虱和病毒病防控效果分别达到95.2%~100.0%和60.0%~90.0%,比60%高效吡虫啉药剂拌种育秧分别提高14.2%~ 19.0%和30.0%~6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