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要把"人民主体地位"落实到治国理政全部历史活动之中,搞好新时代乡村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就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乡村基层实践主体结构的差异性、主体需要的层次性、主体利益的发展性。同时,深入把握乡村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既要避免"全面开花""一刀切"等机械做法,又要克服"蜻蜓点水""不着边"等敷衍态度,努力做到精深思考、精准施策、精致造就。此外,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是建构新时代公正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自觉,有利于提升基层民众的文化自信。深化理解乡村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实效性,需要从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方面切入。  相似文献   

2.
解决矿业用地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关键是用地需求侧的改革。当前,矿业用地需求端有以"国家战略"为由确立"矿权优位"的趋势,矿产开发以"强制""连带"以及"优先"等方式获取集体土地,地权人有接受强制缔约的义务。"矿权优位"理论违反物权平等原则,不契合市场配置土地的改革目标。应以权利平等原则矫正"矿权优位"主义,让矿产权人与土地权人进行平等谈判、交易。矿业用地制度应坚持以"用"地为中心,以"用地"需求决定"获地"方式,而不是相反。以产权平等保护为原则,合理构建多元的矿业用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3.
育种创新是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保障育种创新就需要完善植物新品种产权保护体系。正启动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有关植物新品种权内容中对"农民特权"的具体规定较为模糊,导致农民超越"特权"而侵犯品种权人利益的现象屡有发生,即品种权人权利与"农民特权"一直存在博弈。建议通过界定享有自繁自用权利的主体、限制自繁自用的种植规模、限制自繁自用的品种类型、制定科学合理的自繁自用种子销售监管方案等措施完善"农民特权"规则。  相似文献   

4.
构建本土化的土地发展权移转制度,对于促进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等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构建中国土地发展权移转制度要循序渐进地推进,公平与效率相统一、均衡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统一、政府规划与市场运作相统一是中国土地发展权移转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坚持土地发展权移转收益归属的农民倾向与尊重土地发展权初始设定的政府权威是中国土地发展权制度的基本性规定。中国土地发展权移转参与主体更加多元,但农民的收益主体地位不容动摇;中国土地发展权移转的实现方式可以设计为土地发展权授予、土地发展权出让、土地发展权国家购买与土地发展权市场转让等形式,基于不同的政策目标其移转过程可以更加复杂;耕地保护和统筹城乡发展是中国土地发展权移转未来应用的两大政策目标与应用领域。此外,推进土地发展权移转制度还要做好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方案和乡村建设的总方针,农村文化礼堂则是乡村振兴的一个载体。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文化礼堂的文化价值、政治价值、社会价值分别与"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三大目标发生不同程度的耦合。然而受到不同制约因素的影响,农村文化礼堂的多维价值输出正面临不同程度的考验。为此,要通过确立实效性与创收性结合的建设运行理念、完善引导性与多元化结合的参与主体结构、构建广泛性与全面性兼备的主体教育机制、打造借鉴性与创新性互补的活动开展模式、建立规范化与多样化兼备的成效考评机制等措施促进农村文化礼堂价值有效输出。  相似文献   

6.
<正>土地作为关系国家发展稳定的最重要生产资料,受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高度重视。国外发达国家对土地制度的研究也比较早,有关农村土地确权改革的经验也比较丰富。1.美国以家庭农场产权保障为主体的农村土地确权政策。美国实行公私兼有的多元化土地所有制度,其中私人所有的土地约占60%,联邦政府所有的土地约占30%,州及地方政府所有的土地约占10%。美国法律极其重视私有土地的所属权利,一般来说,各种所有制形式之间的土地可以通过有偿方式取得确权,  相似文献   

7.
苏南农村空间重组的过程不仅体现物质空间载体上的经济活动,更意味着以土地用途变更为核心的空间生产及其土地收益的再分配过程。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农村空间重组中政府、村民、村集体组织等利益主体及行为方式,从空间利益角度解析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通过促进土地制度创新,构建利益协调的制度保障体系;选择适宜的重组模式,发挥利益协调的公共政策调控功能;搭建公众参与平台,健全利益协调的公众参与表达机制等方面,建构农村空间安全格局和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8.
乡村公共空间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主体,对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乡村公共空间的“传统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城市化时期-新时期”四个时期的治理流变,以云浮市云吟村“共同缔造”的实践历程为研究对象,针对乡村公共空间开展调查研究,分析当前乡村公共空间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乡村公共空间的发展对策。结果表明,乡村公共空间面临着公共价值理念淡化、公共空间失落退缩、公共文化逐渐式微、公共组织功能弱化等问题,对此,提出应该弘扬乡村公共文化、培育多元文化主体、挖掘乡土文化内涵、优化公共组织结构、建立乡村公共空间多元治理格局,重建乡土公共性,增强乡村内生发展动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乡建设的快速推进,乡镇公共空间建设过程中出现地方特色流失、缺乏人性化关怀、乡土空间精致化等现象。深入探讨乡镇发展过程中的"人地关系"能为乡镇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安徽省滁州市腰铺镇居民的公共空间依恋感知现状表明,腰铺居民对于乡镇的情感依恋高于功能依赖;年龄越大、文化水平越低的居民对于公共空间的功能性依赖越强,其情感认同也越深;居民依恋感知与出生地距离负相关,与其居住时长正相关。建议从保护居民日常活动空间、延续当地特色文化脉络、增进居民价值感知三个方面着手,提高居民场所依恋,促进乡镇地域性特征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0.
构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多元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应是一种多元化的供给模式,既可以由政府供给,也可以由私人、第三部门来供给,或者是三者之间的合作供给。但是,政府必须营造一种有益于实现农村公共产品提供主体多元化制度安排的良好的政策与制度环境,以便充分调动各种供给主体的积极性和优势。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农村内的土地流转进程正在不断推进,但随之而来的社会保障问题,对土地流转的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可以说社会保障与土地流转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关系,为推动土地流转的顺利发展,就需要实现社会保障与土地流转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本文对土地流转与社会保障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研究,以期帮助解决农村土地流转不畅的问题,促进土地流转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地征用补偿制度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征用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于征用土地涉及到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因而必然涉及到不同主体的经济利益。征地补偿是用来协调土地征用过程中私人权益与公共权益冲突的基本制度,也是合理解决征地后国家、集体和被征地农民利益的有效途径。但由于现行的农地征用补偿制度只是片面强调国家利益而不重视对失地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从而导致被征地单位与用地单位、政府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经常发生被征地农民集体上访事件。因此,探讨完善我国现行农地征用补偿制度的可行性对策,不仅有利于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而且有利于…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耕地"非粮化"现象日益普遍,主要表现为:经济作物用地增加、粮食生产用地减少;产业融合发展减少粮食播种面积;土地撂荒闲置或用于"非农"建设。耕地"非粮化"原因多样,生产者层面包括粮食作物收益较低、土地流转租金逐步提高、农民从事"非农"行业机会增多;消费者层面包括饮食结构变化、休闲需求增强;政府层面包括执行政策的认知偏差、法律制度不够健全、补贴政策有待优化。建议采取以下对策防止耕地"非粮化":优化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严格耕地管理,优化粮食生产条件;完善产业链条,提高粮食种植收益;树立科学理念,增强耕地保护意识;压实主体责任,加大违规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14.
口袋公园对于建设人民城市、公园城市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建设口袋公园是从国家到地方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安徽省抓住这一契机,利用口袋公园建设一般性和特殊性的优势,有序推进口袋公园建设,着力解决市民生活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致力于让市民生活在"生态优""环境好""生活美"的公共空间之中以满足市民美好生活的现实需求。安徽省城市口袋公园建设需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顺势而为,合理利用口袋公园建设的资源条件;以市民为中心,充分挖掘口袋公园的生态价值;进行主题策划,有效彰显口袋公园建设的文明与活力,做到统筹规划,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15.
为更好处理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主体模糊问题,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对农村土地产权主体进一步明确,全面推行土地确权登记制度。但该制度实施过程中农民的参与热情不高,对土地确权价值的感知情况差异性较大,这直接影响到确权制度的进一步推行。因此,本文将简要对土地确权与感知价值进行分析,并构建农户土地确权感知价值测度指标,通过实证分析,总结土地确权全面价值,进一步推进土地确权制度施行。  相似文献   

16.
乡村是多元文化交织下多群体价值诉求的公共空间,文化礼堂是实现村民精神富有的空间载体。在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共同富裕语境下,挖掘各乡村特色文化,将文化礼堂建设与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有效结合,通过重构乡村文化资源的要素配置、价值创造方式和主体塑造行为,适应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需要。本文以浙江省为例,深刻探讨农村文化礼堂对于乡村文化价值重构的认同维度、塑造主体、制度保障和农村文化礼堂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以期为探索农村文化礼堂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7.
农村"三产"融合利益联结机制包括利益产生、分配与保障机制,能够通过分工内化、契约安排、制度约束确保利益实现。数字技术可以赋能分工协作、破解资金约束、提升主体素质、适度规模经营,助推利益产生;可以赋能要素价格决定机制、平等议价决策机制,促进利益合理分配;可以防范生产违约风险和道德风险,保障利益实现,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为此,要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利益联结信息服务;加强主体数字技术培训,构建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建立信息沟通平台,防范利益联结风险。  相似文献   

18.
根据数据生命周期理论,个人信息风险可能存在于司法数据共享的数据收集、处理、存储、分析、使用各阶段。当前司法数据共享中个人信息保护主要采取"司法效益优先,兼顾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式,难以形成完善的司法数据共享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要达到司法数据共享与个人信息保护之间的平衡,实现司法数据共享的价值目标,应厘清司法数据共享的价值基础,从人民法院与数据企业作为个人信息责任主体的角度出发,并在调整范式上,从"司法效益优先,兼顾保护个人信息"范式转变为"尊严保障"范式,以应对司法数据共享中的个人信息风险。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乡村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其中李子柒自媒体建构的山水田园引发社会强烈关注。李子柒自媒体以乡村想象的叙事结构重建了乡村话语空间,不仅挖掘出想象的主体为"新农人"和现代化用户,以用户内在需求和新农人的"乡村印象"再造了具有乡土性、古朴性和现代性的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生活图景,还巧借多维矩阵式渠道、粉丝社群协同运营以及大众传播的情感共鸣三重场域,重新焕发了乡村活力,推动了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研究方法:文献阅读法和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制约着农村土地流转,应从农村土地所有、使用、管理3个方面对农村土地制度进行创新和完善。研究结论:所有制度的创新是通过实行国家和农户双重所有,解决产权关系模糊问题,为农地流转提供制度基础;使用制度创新重点是确立农民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完善土地资源配置机制;管理制度创新的重点在于土地产权管理,建立有效的调控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