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低温是影响贝类生长和存活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研究贝类的低温耐受能力和抗寒机制对贝类养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贝类响应低温胁迫的研究结果,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低温胁迫对贝类生理生化的影响,包括低温条件下贝类能量收支、体成和酶活力的变化;冷应答基因对低温的响应,包括冷休克蛋白基因、热休克蛋白基因及抗氧化酶基因低温条件下的表达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贝类应对低温环境的预防和调控措施,并对今后贝类抗寒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及实践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低温是影响贝类生长和存活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研究贝类的低温耐受能力和抗寒机制对贝类养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贝类响应低温胁迫的研究结果,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低温胁迫对贝类生理生化的影响,包括低温条件下贝类能量收支、体成和酶活力的变化;冷应答基因对低温的响应,包括冷休克蛋白基因、热休克蛋白基因及抗氧化酶基因低温条件下的表达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贝类应对低温环境的预防和调控措施,并对今后贝类抗寒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及实践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4.
自然低温胁迫对油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5种不同品种油荼为试验材料,通过对自然越冬状态下油茶各项生理指标的测试,研究了油茶抗寒能力及其有关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越冬自然低温胁迫过程中,各油茶的SOD活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1月5日达到最高水平;总抗氧化能力(T-AOC)变化呈“V”型,12月15日达到低谷,但变...  相似文献   

5.
变温低温胁迫对油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抗寒性优良油茶品种的选育及应用提供依据,以大别山1号、豫油茶1号、豫油茶3号优良油茶品种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内进行变温低温胁迫处理,以探明油茶在变温低温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反应机制。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会造成油茶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增加,且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增幅变大,胁迫解除后又明显降低,整体呈先升后降趋势。3个油茶品种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MDA含量、PRO含量、POD活性等指标均在144h达最大值,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因品种不同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不一。3个油茶品种的抗寒性依次为豫油茶3号豫油茶1号大别山1号。  相似文献   

6.
水分胁迫对油茶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一年生油茶优株闽43嫁接苗为试验材料进行水分胁迫处理,在不同时期测得的土壤含水率作为不同处理组,研究其生理生化指标,并作出显著性水平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和POD活性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胁迫35 d时分别达到最大值2.16 mg·g-1和4.91 μg·g-1·min-1。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整体上表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并都在胁迫75 d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1.64 mmol·g-1、347.90 μg·g-1和0.261 μg·g-1。可溶性蛋白则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在胁迫75 d时降至最低值4.77 mg·g-1。综上所述,油茶苗在轻度胁迫时期(15~25 d)能够正常生长,中度胁迫时(25~45 d)出现抗逆机制,重度胁迫时(45~75 d)则发生枯萎直至死亡。持续干旱的油茶苗最好能够及时浇水,以免影响油茶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7.
低温胁迫下的油茶品种耐寒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省是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北缘产区,低温对油茶的造林和生长有很大影响,是制约本地油茶发展的关键因素。以鄂油系和长林系油茶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各品种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指标,比较各生理指标的关联性。结果表明,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油茶品种的耐寒性,则各品种耐寒性强弱的顺序为长林27号鄂油151号鄂油465号鄂油63号鄂油102号长林40号长林23号长林4号鄂油81号鄂油54号。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植物对低温胁迫响应机制的研究现状,以“低温胁迫”、“CBF”、“抗寒性”为关键词,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SpringerLink与中国知网等数据库就2000—2022年已发表的文献进行检索,对研究植物低温胁迫响应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植物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有助于为提升植物低温抗性提供依据,对应对全球复杂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2)植物发生低温胁迫时,生物膜系统会遭到损伤,细胞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会发生变化以维持正常渗透压,而抗氧化酶的活性一般会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植物有一套复杂信号通路响应机制来抵御低温胁迫,CBF途径可以通过对一些关键蛋白的翻译后修饰来调控植物对低温胁迫的抵抗,在植物抵御低温胁迫时发挥重要作用;4)关于CBF不依赖途径、低温信号感受器和低温信号分子的研究仍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外源甜菜碱缓解油茶低温胁迫的生理机制,以“大别山1号”油茶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模拟自然低温进行低温变温处理,低温胁迫前以清水为对照,设置2个外源甜菜碱浓度(10、15 mmol·L-1)处理,分别于低温胁迫前1天、低温胁迫的第1、第3、第5天和恢复温度1 d后测定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SOD酶活性、超氧阴离子含量的日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油茶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SOD酶活性、超氧阴离子的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恢复温度后上述指标均有所下降。3种处理上述指标的日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均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即与胁迫温度日变化相关。与清水对照处理相比,外源甜菜碱能够显著(P<0.05)缓解低温胁迫下油茶相对电导率的升高,增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提高SOD酶活性,降低超氧阴离子的含量,从而增强油茶对低温胁迫的抗性。综合分析表明,10 mmol·L-1甜菜碱处理对提高油茶耐低温能力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植物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及其分子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勇  汤浩茹  罗娅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268-3272
综述了植物受低温胁迫后的膜脂组成、抗氧化酶、渗透调节物质、低温信号表达调控和低温诱导蛋白等及其在分子改良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油茶树桩改接茶花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油茶树桩改接茶花的最优条件。[方法]研究嫁接部位、嫁接湿度、温度、光照对油茶树桩改接茶花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油茶树桩改接茶花嫁接成活率相对较高的嫁接部位为新梢,较适宜的嫁接湿度为75%以上,较适宜的嫁接时期为5月份,较适宜的光照为弱光照射。[结论]在以上条件下进行嫁接,油茶树桩改接茶花的成活率为86.6%~93.3%。  相似文献   

12.
多效唑对油茶苗木生长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油茶苗木在旺盛生长期前以不同剂量的多效唑进行土壤施药处理,在旺盛生长初期以不同浓度的多效唑进行叶面喷施试验。500、750ppm的多效唑叶面喷施以及1500g/hm~2土壤施药处理对油茶苗木的地上部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苗木根部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高了根冠比。并且提高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蛋白质含量和总核酸含量。促进了苗木体内的新陈代谢活动,增强了苗木的素质。  相似文献   

13.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幼龄期生长比较旺盛的3个油茶无性品系长林4号、长林166号和长林53号光合作用进行测定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林4号比长林166号更适合在高温干旱和强光合有效辐射照射环境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整体效率比长林166号、长林53号高。生理特征分析表明,长林4号在叶片构造和叶水分利用状况等方面的生理特征支持上述结论;长林4号在幼龄期光合特性上具有比较优良的种质优势。  相似文献   

14.
选择“湘林5号”一年生油茶容器苗为试验材料进行水分胁迫处理,设置8个水分处理组,研究水分胁迫下容器苗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和可溶性糖含量整体上表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并都在胁迫70 d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6.357%、13.654 mmol?g-1和0.295 mg?g-1。POD活性、SOD活性、CAT活性、根系活力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叶绿素含量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在胁迫70 d降至最低值0.552 mg·g-1。说明在水分胁迫的前期对于油茶苗的影响很小;在胁迫的中期,油茶苗表现出较为复杂的变化过程;在胁迫的后期对油茶影响严重。因此,“湘林5号”具有一定抗旱能力,但持续干旱影响油茶苗生长,应及时浇水。  相似文献   

15.
油茶粕富含茶皂素、茶籽多糖、茶籽蛋白等多种成分,是生物医药、生物农药、生物饲料、化工、轻工等多个行业的重要原料,但大多直接作为清塘剂、燃料使用,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通过论述油茶粕资源当前的利用现状,提出了堆肥化利用的优势、工艺和前景,为油茶粕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河南油茶品种资源选育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652-17653
介绍了河南省油茶品种资源丰富,均为天然分布,品种良莠不齐,油茶产量普遍较低.从当地油茶实生林分中选育出了具有高产、抗病虫、抗寒等优良性状的油茶品种豫油茶1~7号,以满足油茶分布北部边缘区发展油茶对耐寒良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利用6年生油茶为砧木,采用改良撕皮接技术,嫁接30个名贵茶花品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茶花品种嫁接成活率有较大差异,其中17个品种嫁接成活率达到93%以上,亲和性强,7个品种的成活率平均达到81.1%,有1个品种成活率仅为71.4%。样品中15种山茶嫁接苗的生长势比较突出,可满足园林生产快速培育名贵品种茶花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不同配方施肥对幼龄油茶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根据N、P、K三要素不同水平设12种不同的养分比,对江西宜春幼龄油茶进行配方施肥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并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对幼龄油茶生长有促进作用,N、P一定时,增加K肥有利于树高、冠幅和叶面积的增大;N、K一定时,增加P肥有利于幼龄油茶叶面积的增大;P、K一定时,N的施用量为0.50kg·株-1·a-1,不利于幼龄油茶的生长.所设11个施肥处理中,以N2P1K1(2:1:1.3)和N1P1 K2(1:1:2.6)两处理表现较优,对树高、冠幅、叶面积、叶绿素值的影响均达显著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