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HPLC法测定南五味子中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酯甲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的测定南五味子有效成分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酯甲含量的方法.方法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酯甲的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条件:Hypersil BDSC8柱(4.6mm×150mm,5μm),检测波长254nm,柱温30℃,流速1.0mL·min-1,流动相:甲醇一0.1%醋酸(65:35),...  相似文献   

2.
五味子系五味子科(Scttisandroideae)中五味子属(Schisandra)和南五味子属(Kadsura)植物的泛称。在这些植物中,最具有经济价值的是五味子属中的五味子(S.chinensis),其次为华中五味子(S.sphaenanthera)。  相似文献   

3.
南五味子为五味子科常绿攀援木质藤本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果用和观赏价值。在介绍了南五味子植物学特征、综合利用及栽培技术后,并对其合理化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南五味子植物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西安药材市场南五味子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中药材南五味子质量,从西安药材市场随机购买南五味子药材13批,以五味子酯甲为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其有效成分含量,结果显示南五味子有效成分含量与产地因素有关,产于陕西商洛的南五味子有效成分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南五味子种子萌发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种子破皮处理、不同温度浸种以及不同的土壤对比,对南五味子进行了种子育苗观察及苗木的早期生长测量。[结果]南五味子育苗萌发率最高的基质为黑色田园土,其萌发率可达60%,其平均生长速度为0.34 cm/d。种子破皮处理有助于提高萌发率,其萌发率可提高1.36倍。20℃水温浸泡20 min后的南五味子种子萌发率最高,可达76.67%。[结论]南五味子可采用种子破皮和20℃水温浸泡20 min,并采用黑色田园土作为基质来进行育苗,能提高其萌发率。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景洪市3个不同乡镇野生中泰南五味子种源的收集,根据木质藤本植物扦插试验的基本技术,配制3种不同的基质开展中泰南五味子扦插苗的试验。研究发现,森林表土35%+珍珠岩65%混合后培育出的扦插苗长势最好,从大渡岗采集的穗条成活率最大,为86%。综合看来,中泰南五味子扦插育苗在3种基质下各有所长,在实际育苗过程中,根据林下培育的不同需求,选择科学合理的基质。  相似文献   

7.
商洛南五味子种植区土壤肥力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商洛市五大道地中药材之一的南五味子人工栽培种植基地分布情况,进行土壤调查和样品分析。结果表明,商洛南五味子种植区土壤类型复杂,土壤理化性状和肥力水平差异较大。土壤质地、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评价较好,土壤有效磷较高,处于优良级占总土样的90%,但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钾含量均有缺乏,处于较差级的分别占总土样的65%,60%,75%,25%,因此,在栽培中应注意增施有机肥,注重氮肥、钾肥的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南五味子5个产区土壤理化性质、土壤与药材中无机元素的含量,探讨了土壤理化性质及无机元素对道地药材南五味子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南五味子生长的5个产区土壤pH值在6.55~7.25,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变化最大,变异系数分别为98.18%、93.58%;土壤pH值、全钾含量变化最小,变异系数分别为4.14%、16.60%。南五味子样品中五味子酯甲含量平均为0.33%,但五味子酯甲含量变化较大,变异系数为33.21%。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中Mn与南五味子酯甲含量相关性显著,说明Mn对南五味子酯甲的形成和积累有一定影响,其他土壤理化性质与五味子酯甲含量之间、土壤与南五味子中无机元素含量之间未呈现显著相关,即南五味子对土壤肥力要求不严格,适应环境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9.
为了测定与比较我国南北地区五味子藤茎中的五味子素的含量和差异,探究五味子藤茎的可开发利用度。以五味子酯甲与五味子乙素含量作为考察五味子素类化合物的指标,采用超声-乙醇法提取五味子素类化合物,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测定条件:Kromasil-C18(4.6 mm×200 mm, 5 mm)色谱柱,柱温30℃,检测波长220 nm,流动相:甲醇-水(体积比75∶25),进样量5μL,流速0.8 mL/min。结果显示五味子乙素含量在0.026 4~0.132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在南五味子藤茎中约0.028%,在北五味子藤茎中约0.147%,平均回收率为98.73%,RSD为1.33%。五味子酯甲含量在0.032 4~0.162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在南五味子藤茎中约0.237%,在北五味子藤茎中约0.100%,平均回收率为103.64%,RSD为2.60%。表明了南五味子藤茎和北五味子藤茎中均含有丰富的五味子素类化合物,本研究中的两种五味子素类化合物在南北地区五味子藤茎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五味子藤茎的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在对当地气候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野生南五味子进行平茬移植驯化,观察其在庆元县生长的物候期。结果表明,每年3月上旬返青萌发新梢,4月为花蕾期,5月下旬为初花期,6月至9月上旬为果实膨大期,6月至8月为果实膨大期和盛花期重叠交叉,9月至12月分批次转红成熟采收,花果共赏期长达188 d。庆元县是南五味子的适生区,引种驯化次年即可进入初产期,单株果数53个,单果重达143.91 g。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大百合属(Cardiocrinum)野生植物在秦岭北麓的存在及分布情况,项目组用5 a多的时间,对秦岭北麓24条峪进行了多季节、多次的实地考察,初步探明2种大百合属野生植物在秦岭北麓有居群分布,它们分别是云南大百合(Cardiocrinum giganteum var.Yunnanense(Elwes) Steara)和荞麦叶大百合(Cardiocrinum cathayanum.),其中荞麦叶大百合为首次在秦岭地区被发现,且仅在西安市鄠邑区的太平峪有分布,而云南大百合在秦岭北麓大多峪口有分布。文章对2种大百合的形态特征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较为详细地描述及探索,以期为大百合属野生植物资源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氮添加对秦岭华山松抚育间伐剩余物分解的影响,为秦岭地区华山松林的保护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陕西观音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采用分解袋法开展不同形态及水平氮对华山松抚育间伐剩余物分解的影响试验,氮形态分别为铵态氮(NH4Cl)、硝态氮(NaNO3)和混合态氮(NH4NO3),每种氮形态设置N1(0.5 g/(m2·a))、N2(1.25 g/(m2·a))、N3(2.5 g/(m2·a))、N4(5.0 g/(m2·a))和N5(10.0 g/(m2·a))5个水平,以N0(0 g/(m2·a))为对照,共16个处理。在试验区设置3块20 m×20 m的样地,每个样地内设置16个1 m×1 m的小样方,将上述16个处理对应布置在16个小样方内。在试验开始1个月后定期取样,测定华山松抚育间伐剩余物残留量及碳(C)、氮(N)、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并计算间伐剩余物年平均质量残留率、分解50%和95%所需时间、分解系数和C/N值。【结果】(1)添加铵态氮、混合态氮和硝态氮的处理,华山松抚育间伐剩余物年平均质量残留率分别为82.47%,81.83%和84.96%,均低于对照的年平均质量残留率84.99%。(2)与对照相比,不同形态氮处理使抚育间伐剩余物分解50%所需时间最多可减少0.41~1.65年,分解95%所需时间最多可减少4.16~7.15年。(3)当氮添加水平低于5.0 g/(m2·a)时,可促进华山松抚育间伐剩余物纤维素的降解,当氮添加水平高于5.0 g/(m2·a)时,可抑制纤维素的降解;不同形态不同水平的氮均促进了华山松抚育间伐剩余物木质素的降解。(4)随着时间的延长,华山松抚育间伐剩余物C含量和C/N值在分解过程中呈减少的趋势,而N元素含量呈增加趋势;抚育间伐剩余物分解系数与 C/N值呈负相关关系,即C/N值越低分解速率越快。【结论】经过1年的分解,3种形态的氮均表现为低水平促进分解,高水平抑制分解,其中铵态氮、混合态氮和硝态氮的氮添加水平分别低于或等于2.5,5.0和1.25 g/(m2·a)时,对华山松抚育间伐剩余物的分解起促进作用,高于上述添加量则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秦岭西段油松天然次生林种群竞争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秦岭西段油松天然次生林的种群竞争关系,为秦岭西段油松天然次生林的保护及可持续经营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典型样地调查,运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定量分析秦岭西段油松天然次生林油松种群种内及种间的竞争强度。【结果】油松种群的种内竞争强度(竞争指数为145.50)大于种间竞争强度(竞争指数为47.29)。在胸径处于5~25cm径级,油松种群的种内竞争强度随着径级的增加而增大,胸径≥25cm后,其竞争强度又逐渐降低。油松种群内种间竞争强度的顺序为:油松>锐齿槲栎>小叶杨>白桦>三桠乌药>鹅耳枥>稠李>华山松>山楂>山杨>辽东栎>牛皮桦>橿子栎。油松对象木的胸径大小与油松种内、种间以及整个林分的竞争强度服从幂函数关系,其胸径大小与竞争强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由预测结果可知,当油松胸径达到25cm后,种群竞争强度明显变小,且变幅较小。【结论】油松天然次生林胸径达到25cm之前应采取必要的人工抚育,以有效减小油松种群的竞争强度,使生态系统尽快达到稳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秦岭山地秦岭箭竹(Fargesia qinlingensis)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影响因子,为进一步了解秦岭箭竹的生长发育和揭示该群落的更新演替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样方法设立18块10m×10m的样地,其中依据坡向(阴坡、阳坡)设置6块,依据海拔(1470,1874,2270,2643m)设置12块,并计算每块样地的物种重要值、丰富度、优势度、多样性、均匀度指数,分析不同坡向和海拔秦岭箭竹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分别选取灌木层和草本层重要值较大的8种植物,利用Levins公式计算并分析其生态位宽度。【结果】秦岭箭竹群落中共有79种植物,其中灌木层23种,占总物种数的29.1%,秦岭箭竹重要值为57.95%,远大于其他物种,是该群落的建群种;草本层有56种,占70.9%,其中披针叶苔草(Carex lanceolata)重要值为15.05%,是草本层的主要优势种;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大于灌木层,说明灌木层物种对草本层物种无明显的抑制作用。灌木层与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均表现为阴坡大于阳坡。随着海拔的升高,物种多样性均呈现减小趋势。群落内重要值较大物种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分布在0.68~0.95,秦岭箭竹在群落中的生态位宽度最大,为0.95;凤毛菊(Saussurea japonica)在草本层中的生态位宽度最大,为0.86。【结论】秦岭箭竹群落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优于灌木层;阴坡有利于群落内物种的生长发育和更新演替;海拔对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有影响,且对灌木层的影响大于草本层。群落内各种植物的生长状况和环境因子都是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秦岭野生黄毛草莓(Fragaria nilgerrensis Schltdl)是一种野生地被植物,具有较长的匍匐茎。为了研究其作为观赏草坪草的坪用性状及其推广价值,以目前在园林绿化中被广泛应用的观赏草坪草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和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 DC.)为对照,用3 a时间对秦岭野生黄毛草莓的坪用性(盖度、均一性、叶色、花序颜色、花序美感)、适应性(成坪天数、绿期、抗病性、抗虫性、越冬率、越夏率)和草坪综合质量进行了观测和比较。结果显示:3种植物均能在关中平原地区良好生长,形成观赏草坪,其中,黄毛草莓的盖度和均一性最好,白三叶次之,红花酢浆草最差;白三叶绿期最长,为303d,野生黄毛草莓绿期次之,为268d,红花酢浆草绿期最短,为248d;草坪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为白三叶>野生黄毛草莓>红花酢浆草。试验结果表明:秦岭野生黄毛草莓可作为一种新的坪用价值较高、适应性较强的观赏草坪植物,在关中平原及气候相似的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张小斌  雷燕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249-3250,3252
采用查阅文献、标本与实地调查的方法,对陕西秦岭草药叶下株的种类、生境分布、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陕西省有2种叶下珠属植物,即叶下珠(Phyllanthus urinaria L.)和黄珠子草(Phyllanthus simplex Retz.)。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秦岭中段油松天然次生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为其生态系统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生态功能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样方调查法,在陕西太白山和周至自然保护区,分别依据环境因子(海拔、坡向等)选取发育阶段一致的有代表性的油松典型群落类型,共建立20m×30m样地20个,记录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数量,分析秦岭中段油松次生林群落各层次物种的重要值、物种多样性,以及环境因素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秦岭中段油松天然次生林群落不同层次物种丰富度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物种多样性高,乔木层优势种明显;其中乔木层以优势种油松的重要值最高,而灌木和草本优势种重要值较低;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以及均匀度指数均随着海拔增高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且基本呈正态分布;在坡向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中,除了均匀度指数外,其余各指数在阳坡相对较高,物种较为丰富;相对于草本,坡向对灌木层物种的影响更为明显。【结论】秦岭中段油松天然次生林群落物种较为丰富,多样性较高,海拔、坡向对群落物种多样性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秦岭地区野生春兰和蕙兰的形态多样性,从表观上了解2种兰花的形态变异情况,为该地区春兰和蕙兰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秦岭不同产地的53份野生春兰和45份野生蕙兰为研究对象,对其叶色、叶片质地、花色等主要质量性状以及叶长与叶宽、被萼长与宽、侧萼长与宽、花瓣长与宽等主要数量性状进行统计和测量。质量性状以Shannon-Wei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为评价指标,数量性状以其最大值、最小值、极值、平均值、标准差以及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对53份野生春兰和45份野生蕙兰的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质量性状分析结果显示,蕙兰的Shannon-Wei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总体高于春兰;数量性状分析结果显示,春兰的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9.57%~20.14%,蕙兰的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10.93%~29.11%,蕙兰的变异幅度大于春兰,表明蕙兰的形态多样性高于春兰。在数量性状指标中,春兰的花叶鞘长与侧萼长、花瓣长,被萼宽与侧萼宽、花瓣宽,侧萼长与花瓣长,侧萼宽与花瓣宽之间均极显著正相关;蕙兰的花葶长与萼片长、花瓣长,萼片长与花瓣长均极显著正相关;2种兰花的叶长与花葶长、被萼宽、侧萼宽、花瓣宽之间均呈现弱负相关性。【结论】秦岭地区野生蕙兰比春兰具有更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因此春兰比蕙兰可能面临更大的种群生存威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秦岭中段锐齿槲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生态因子影响特征进行分析,为类似分布区域锐齿槲栎天然次生林的保护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样方调查法,在陕西周至及太白山2个研究区依据不同海拔、坡向等设置20个20m×30m的样地,调查锐齿槲栎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物种的组成和数量,分析其重要值、多样性及环境因子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锐齿槲栎天然次生林群落乔木层树种共有33种,其中锐齿槲栎优势显著,重要值为42.10%,为该群落的建群种;其次是鹅耳枥,其重要值为10.20%,为该群落的优势种。该群落灌木层共有物种89种,其中乔木29种,占总物种的32.58%;灌木60种,占总物种的67.42%,灌木层中物种繁多,但单个物种的优势度不高。草本层有物种71种,呈随机分布,均具有荫生性特点。该群落不同林层的物种丰富度排序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当海拔从1 083m上升到1 547m时,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升高,在海拔为1 547m时达到最大值;当海拔由1 547m上升到1 882m时,物种多样性各指数又逐渐降低。林地光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林下层物种的更新发育,其物种多样性各指数总体在阳坡相对较高。【结论】海拔、坡向对锐齿槲栎群落物种多样性影响作用明显,海拔1 083~1 547m的阳坡是锐齿槲栎次生林较为适宜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二元分布描述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的优越性并应用于实践。【方法】对秦岭中段20和40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典型样地进行调查,利用林分空间结构分析软件Winkelmass 1.0和Excel 2007计算林分空间结构指标的二元分布,即混交度-大小比数、大小比数-角尺度、角尺度-混交度。【结果】20年生华北落叶松林分中,处于不同优劣程度和混交等级组合的林木株数基本相等;相同优劣程度或相同混交等级的多数林木处于随机分布,而处于相同分布格局且不同优劣程度或不同混交等级的林木株数比例基本相等。40年生华北落叶松林分中,处于不同优劣程度的绝大多数林木周围无其他伴生树种;相同混交状况或相同优劣程度的林木大多处于随机分布;最常见的结构单元为参照树周围相邻木为相同树种且呈随机分布。20和40年生华北落叶松林分中,处于优势、高度混交和随机分布组合的林木相对频率值分布不合理。【结论】通过实例证实二元分布是研究林分空间结构特征较为有效的方法,可为林分结构优化和决策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