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2008年全国圈养大熊猫繁育取得丰硕成果 12月23日,大陆同胞赠送给台湾同胞的一对大熊猫“团团”、“圆圆”搭乘台湾长荣航空公司的专机,已安全顺利抵达台北。今天上午,台北市立动物园举行隆重仪式,欢迎“团团”、“圆圆”落户宝岛。在此,我也要告诉大家另外一个好消息,2008年全国圈养大熊猫繁育克服汶川地震影响,取得喜人成绩。截至到今天,人工圈养大熊猫共繁育23胎35只,成活31只。  相似文献   

2.
要闻     
记者近日从国家林业局获悉,2010年我国圈养大熊猫繁育工作又取得了骄人成绩。据统计,2010年全国圈养大熊猫共繁育27胎38只,成活31只。其中四川卧龙中国大熊猫研究中心繁殖16胎21只,成活17只;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将行为研究理论运用到动物保护中是生物保护学的一个新发展方向,大熊猫行为学和行为生态学不断发展的同时,相关的行为知识也逐渐被应用在栖息地管理、种群动态监测、种群灭绝风险预测、圈养大熊猫饲养和繁殖、圈养大熊猫放归等大熊猫保护和管理的具体实践中,对大熊猫的保护有着积极意义。总结了大熊猫行为研究在保护管理实践中比较重要的应用,并对今后大熊猫的保护行为学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为了满足大熊猫保护管理的需要,国家林业局于2011—2014年开展了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调查涉及了野生种群、栖息地、同域野生动物、干扰状况、社会经济、保护管理和圈养种群七大方面内容,获得了全面的大熊猫现状信息。介绍了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的技术方案,展示了主要调查成果,分析了第三次调查以来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5.
大熊猫主食竹是指大熊猫在自然状态下自由采食和在圈养条件下人工喂食的竹类植物。大熊猫主食竹及其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大熊猫与竹类植物协同进化的结果。文章收集整理了大熊猫主食竹的种类,分析了其重要价值。结果显示,到目前为止,可归为大熊猫主食竹的竹类植物有16属、106种、1变种、18栽培品种,计125种及种下分类群。其中,有13属、79种、1变种、3栽培品种,计83种及种下分类群,是作为分布于中国四川、甘肃、陕西等省的野生大熊猫主食竹加以利用;有11属、53种、1变种、15栽培品种,计68种及种下分类群被中外数十家大熊猫养殖基地或动物园用于饲喂圈养的大熊猫;二者部分种类有所重复。大熊猫主食竹的生物多样性状态,不仅对于满足现有野生和圈养大熊猫的采食需求意义重大,而且对于其可持续利用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研究构建圈养大熊猫福利指标评价体系,体系包括生理福利、环境福利、卫生福利、心理福利和行为福利5项评价准则,以及各项准则所涉及的25项评价指标。通过分析各项指标的重要性表明,生理福利对于圈养大熊猫最为重要,而空间大小与结构设计是全部评价指标中最重要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7.
秦岭地区圈养大熊猫对投食竹种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熊猫在长期的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高度特化的以竹类为主要食物的采食习性,高山竹类成为大熊猫一年四季的主要食物。笔者在查阅秦岭地区竹类资源的基础上,开展了圈养大熊猫投食竹选择研究,发现大熊猫对竹种的选择范围较宽。通过差异显著性检验,大熊猫对不同投喂竹种具有选择性,文中进一步运用Forage ratio选择指数分析了大熊猫对不同竹种的取食倾向,即大熊猫对投喂的不同竹种是喜好、回避还是随机选择。  相似文献   

8.
大陆赠台的一对大熊猫终于顺利选出了。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曹清尧一月六日宣布,赠送台湾同胞的一对大熊猫,分别为四川卧龙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年龄一岁零四个月的十九号雄性大熊猫以及一岁零五个月的十六号雌性大熊猫。  相似文献   

9.
蔡安 《陕西林业》2009,(3):48-48
4月27日黎明,老县城刚刚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就意外地迎来了一位最尊贵的稀客——大熊猫!一只尽兴游玩到此的大熊猫,搅动了老城的平静。那时,天刚刚放亮,我正准备洗漱,突然听到老县城的街道有人在惊喊:“大熊猫,大熊猫进城了!”时想都没想,第一反应就是抓起相机向街道狂奔。  相似文献   

10.
大熊猫常食竹类的"双效"作用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收集整理大量有关大熊猫保护生物学、饲料及疾病等方面研究资料,阐述竹子对大熊猫的营养功能,并以研究报道的试验材料为依据,提出了新的学术见解:竹子在给大熊猫提供营养及能量的同时,又对大熊猫消化器宫与消化机能产生损伤性负效应,为避免或减轻这种负效应,提出了对异地保护圈养大熊猫推广使用竹粉配合饲料,对野生大熊猫在竹子开花枯萎期,定点投放竹粉配合饲料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8月1日,“2011两岸中学生自然探索夏令营”的35名营员来到位于秦岭深处的陕西省佛坪县,近距离与大熊猫“亲密接触”。该活动由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联手北京自然博物馆举办,旨在让两岸学子领略不同的人文地理风光,探索大自然奥秘。  相似文献   

12.
她出自北大,在那里完成了本科到博士的学业。她是著名的青年科学家,从19岁开始深入野外考察大熊猫的自然生态状态,在野生大熊猫的研究工作中成绩斐然,先后两次获原国家科委、国有教委科技进步奖,向世界揭开了野生大熊猫生活的神秘面纱。她是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曾任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物种与保护区中国项目主任,主持了大熊猫保护项目并  相似文献   

13.
《森林与人类》2003,23(1):36-36
2003年1月4日,陕西省大熊猫监测研究中心正式宣布成立,该中心是国内首家为了定期监测大熊猫及其栖息地而设立的专门机构。多年来,为了保护好秦岭的大熊猫,国家和陕西省组织开展了多次调查工作,并先后建立了11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覆盖了陕西省70%以上的大熊猫栖息地。同时,在保护区以外实施的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工程以及结合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大熊猫走廊带建设项目,也对大熊猫基因的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陕西省的大熊猫监测工作始于1992年,最初仅有佛坪自然保护区等极少数保护区开展此…  相似文献   

14.
大熊猫品牌一直是中国、四川省、阿坝州、卧龙发展旅游的核心资源,在如何围绕大熊猫品牌发展旅游的过程中,人们重视大熊猫品牌在市场中的效应而忽视了大熊猫的产品效应,致使以大熊猫为主题的精品旅游、高端旅游、学生夏令营、科学考察等特色旅游项目有名无实。文章以卧龙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为例,根据《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对大熊猫旅游产品的开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用全收粪法研究了圈养大熊猫对雷竹笋营养成分的表观肖化率.结果表明:1)4只大熊猫对粗蛋白、粗脂肪的平均表观消化率分别为89.44%±1.67%和76.22%±8.67%;对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半纤维素的平均表观消化率分别为21.88% +7.43%、l1.78%±5.69%和30.79%±7.46%.大熊猫对各种矿物元素的表观消化率中,Cu元素的平均表观消化率最低,为19.05%±11.07%;P元素表观消化率最高,为66.98%±6.24%.2)成年大熊猫与亚成年大熊猫粗蛋白的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亚成体大熊猫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成体大熊猫(P<0.01);雌性亚成体大熊猫对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半纤维素以及矿物元素P、Ca、Mg、Cu、Zn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3只大熊猫(P<0.05).这些结果对于拓展浙西地区优质的大熊猫食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大熊猫科研领域就存在着大熊猫繁育的三难问题,即“发情难、配种受孕难和育幼成活难”,这三个难题又称为大熊猫繁育研究的三大难关。那么,人们是怎样攻克这三大难关,找到打开大熊猫家族遗传密码锁的钥匙,为这个物种的延续提供保证的呢?  相似文献   

17.
林宣 《国土绿化》2005,(6):40-40
山清水秀的卧龙,有“国宝”之称的大熊猫在这里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位人称“熊猫之父”的人。他就是攻破大熊猫人工繁育这个世界难题的科学家,现任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和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太白山南坡渭水河中上游孟家沟的大熊猫及其栖息地进行了调查和观察。调查观察结果认为,孟家沟可能为新的大熊猫冬栖地,现有大熊猫1只。对粪便检测结果显示,食物全部为巴山木竹叶子。建议对黄柏塬地区的大熊猫冬季栖息地进一步进行调查研究,摸清大熊猫对栖息地利用情况。同时,加强对社区村民的宣传教育力度,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实行社区共管,建立自然保护区专业队伍和村民业余队伍相结合的反偷猎体系,保护大熊猫等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  相似文献   

19.
9月27日,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资助下,陕西正式启动实施108国道秦岭隧道大熊猫栖息地有效管理项目。这标志着秦岭地区两个大熊猫最大居群将结束“孤岛”生活,也将使分布在陕西秦岭的13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自然保护区群。  相似文献   

20.
王罡  肖朵 《陕西林业》2008,(2):45-45
3月,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2008年大熊猫繁育工作如期展开。在大熊猫配对和交配工作中,雄性大熊猫“丁丁”和雌性大熊猫“雪雪”都有良好的发情表现。3月9日,工作人员确定大熊猫发情到了最佳时机,促使“雪雪”与“丁丁”成功进行了本交。为提高大熊猫“雪雪”的受孕几率,3月9日晚上又为大熊猫“雪雪”进行了人工授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