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新疆到华北和东北西部地区,分布着19亿亩沙漠和戈壁,形成绵延万里的风沙线,风沙严重危害着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而且沙漠化土地日益扩大。西北、华北和中原地区,干热风危害严重,使小麦减产。沿海地区连年遭受台风暴雨袭击,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6,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黄土高原,每年输入黄河下游泥沙总量达16亿吨,成了“越垦越穷,越穷越垦”  相似文献   

2.
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金沙江流域,居于云岭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结合部,属典型的山地构造地形,山高坡陡,地形复杂,立体气候显著。全市520万人口,仅有耕地30.21万公顷,且多为坡地,是云南省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同时又是富余劳动力最集中,各种自然灾害发生最频繁的地区。长期以来形成了“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水土流失严重,退耕还林刻不容缓,却又困难重重。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在昭通启动后,昭通市委、市政府结合昭通实际,抢抓机遇,  相似文献   

3.
傅建熙  田鹏  陈建 《沙棘》2006,19(4):32-34
从我国“三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沙棘资源的实际出发,论述了发展沙棘产业是振兴“三北”贫困山区农村经济的希望。我国“三北”地区干旱少雨、植被稀少、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所以长期以来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很低,而沙棘是“三北”地区最有希望的经济林,只有发展沙棘产业才能使沙棘真正成为发展“三北”农村经济和贫困山区农牧民脱贫致富的巨大财富。大力发展沙棘产业才能使“三北”贫困山区形成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农牧民收入增加和生态环境改善的良性循环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陕西林业》2000,(3):6-7
本着因地制宜,择优发展的原则,我省山区综合开发以典型引路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示范县已由1996年的2个增加到1998年的18个,累计贷款总额1.44亿元,投资项目达62项。延安市宝塔区,地处黄土高原中部,由于历史的原因,水土流失日趋严重。虽多年治理,但效果不佳,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陋习没有根除。区委、区政府按照“以退耕还林还草控制水土流失为突破口,稳定粮食生产,以  相似文献   

5.
生物篱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篱技术是新时期探索生态环境和退耕还林建设 ,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新模式。秭归县周坪乡蛇山溪村种的 2 5°以上坡耕地 ,在未运用生物篱治理以前 ,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土壤瘠薄 ,当地农民生活十分困难 ,导致越穷越垦 ,赵垦越穷。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 ,笔者在该村实施了种植生物篱探索性试验 ,经过 3年来的试验观测 ,水土流失得到了根本性控制 ,不仅提高了地力等级 ,改善了生态环境 ,而且粮食及人民的经济收入有很大提高 ,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 ,生态经济和三大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6.
“抓住生态建设机遇不放,咬定退耕还林大上,合理规划提高科技含量,依法管护还要紧跟上。”这是自去年4月我区退耕还林试点工作启动以来,东兰、乐业两个试点县广大干部群众形成的共识。多少年来,由于人口增长给粮食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人们把缓解粮食供求矛盾寄托在不断扩大土地耕种面积上,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大面积毁林开荒种粮种蔗。这种掠夺性的生产,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强度逐年加大,无雨是旱灾,有雨则山洪泛滥,给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带来严重困难,陷入了“越垦越荒,越荒越穷,越穷越垦”的…  相似文献   

7.
陕北属干旱半干旱地区。原是林木茂密、水草肥美、良田千顷、牛羊遍野的肥原沃土。后来,由于长期战争掠夺和剥削压迫的社会制度,造成了森林草原的毁灭性破坏,生态失调,干旱日趋严重,致使农业生产走向单一道路,广大人民陷入“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之中。  相似文献   

8.
白音塔拉苏木大建生物经济圈张春民奈曼旗白音塔拉苏木沙化严重,有的地方农田一年要翻种几次,甚至有房屋被吞没,在牧业生产的发展严重受阻。即使在丰收的1985年,大部分嘎查的基本口粮仍得不到解决,年年靠国家救济,不得不开垦沙坨种地,陷入了越穷越垦、越垦越穷...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贵州省贞丰县石漠化现象十分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无雨便是旱灾,有雨则是洪灾,冰雹灾害逐年增多,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巨大损失,陷入了“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怪圈。早日摆脱这种恶性循环,是全县干部群众的强烈愿望。2001年10月,贞丰县被批准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县后,县政府成立了退耕还林工程领导小组,分别与9个乡镇和龙山自然保护区签订了责任状。相继出台了《贞丰县2002年退耕还林实施方案》、《粮食供应办法》、《工程管护办法》、《种苗管理办法》、《退耕、珠防检查验收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在较短的时间内,全县5…  相似文献   

10.
老子、儿子和树王广树汤觉虎祖籍在西部黄土高坡,那年头活得艰难,祖父亡于洪涝冲刷、黄土塌方;父亲殁于干旱饥荒、瘟疫流行;轮到他琢磨着自己的名字怎么听着总像是“绝户”,思前想后悟出个道理:原先祖祖辈辈以木为生,如今越穷越垦,越垦越穷,困在“没树”上,遂改...  相似文献   

11.
《沙棘》1997,(2)
由水利部立项下达,黄河水利委员会沙棘办公室、内蒙古伊克昭盟水保研究所和中国林科院林研所共同承担的内蒙古砒砂岩地区沙棘育种研究课题,于1997年4月23日~24日在北京通过部级鉴定。 砒砂岩地区位于晋陕蒙接壤地带,有“地球环境癌症”之称,风蚀、水蚀严重,一直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和难点地区。水利部立项下达沙棘育种研究课题,旨在通过沙棘良种选育提高这一地区沙棘种植的发展速度,促进水土流失治理。课题组在艰苦条件下经过5年努力如期完成了科研任务,选育出2个复合无性系新品种(原种)“黄河1号”和“乌沙2号”。经研究测试,“黄河1号”百粒鲜果重超出本地对照58. 02%,棘刺数减少34. 88%,单株产量提高102.75%,综合评价值超出33. 95%;“乌沙2号”百粒鲜果重超出本地对照203. 53%,棘刺数减少79. 07%,单株产量提高63. 79%,综合评价值超出78. 70%。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中东部,总土地面积2200平方公里。历史上东胜曾是一个林草丰茂、山清水秀的地方,到了近代,由于气候的变化、人口的增长,东胜区域内林草盖度不断减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建国后,在“以粮为纲”导向和传统农业经营模式的束缚下,东胜的农牧业生产经营一度陷入“越穷越垦、越垦越穷,越荒越牧、  相似文献   

13.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1.跳出山区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的怪圈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在国民经济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重要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大多数山区人口膨胀,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广种薄收的单一农业生产模式,山区林草植被屡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力低下,山区经济始终处于落后状态,难以跳出“越穷越砍,越砍越穷”的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的怪圈。要建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先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给他谋生手段。当前要跳出山区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的怪圈,必须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找出保…  相似文献   

14.
沉痛的教训历史上的岷县,曾是植被良好的林草丰茂之地,有着大片的森林和优良的草场。然而近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人地矛盾日渐突出,加上长期受“靠天吃饭”、“以粮为纲”等历史局限和认识误区的影响,人们走上了“靠山吃山”、竭泽而渔的不归之路。无节制的砍伐森林和过度的恳荒放牧使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陷入“越穷越垦,越垦越穷;越牧越荒,越荒越牧”的恶性循环之中,无雨则旱,有雨成灾,干旱、雹洪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降临,已经成为制约岷县农村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有的地方甚至到了危及人们生存的地步。在曾…  相似文献   

15.
我国以开发沙棘资源作为加速黄土高原和三北地区治理的一个突破口,以增加绿色覆盖,改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并为老少边穷及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人民脱贫致富开辟新路.沙棘是一种浆果植物,果实小而果柄短,簇生于长有棘刺的果枝上,附着牢固,不易采摘.传统的采摘方法是通过剪取果枝来采收果实.近年来,由于对沙棘果实的需求量大增,采收者为提高效益,不惜大量剪取果枝,甚至把植株砍下,再剪下果枝出售.这种做法,对沙棘资源是一个严重的破坏,无异于“杀鸡取蛋”,是应当制止并设法加以改进的.因此,研制或引进沙棘采收机械,就成为沙棘开发中重要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6.
访延安有感     
前一段时间,我们去延安学习考察。地、县领导——热情的主人带着我们穿峁走梁,进村入户,使我们眼界大开,座座山峰层层叠叠的水平沟,漫山的果树园,都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黄土高原正在涌动着的绿色浪潮。 用绿色重新装点圣地山河 改革开放以来,延安人在谋划圣地腾飞时深切地认识到,以前过分地破坏森林,滥垦植被,使延安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陷入了“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两个恶  相似文献   

17.
西北林学院张广军副教授申报的“沙棘优良无性系及扦插育苗技术”被列入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全国同时列入的林业科技成果共10项.“九五”期间,为了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国家科委组织实施了“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有组织、有计划地将一批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组合、配套,在农村、工矿业中大范围大面积实施,力争尽快形成规模效益.沙棘项目的列入,必将对沙棘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刘冲 《森林与人类》2002,22(7):12-12
我国有计划地、大规模地开发利用沙棘,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是从充分利用沙棘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所具有的特殊作用开始的。在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的24年来,国家林业局一直把沙棘作为防沙治沙、治理水土流失的先锋树种、关键树种。国家林业局制订的《1999-2010年沙棘发展规划》中,沙棘造林占到三北地区灌木林规划种植面积的50%,同时,国家林业局还在全国确定了30个沙棘发展重点县。在全面展开的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中,沙棘将发挥越来越突出的先锋作用。在生态环境建设中,为什么这样特殊地重视、重用沙棘?这是…  相似文献   

19.
一、“小老穷”林业局的概念“小老穷”是我国森工部门的一个特定概念,它是指经营时间已久,可采资源濒临枯竭,在经济上严重困难的林业局。它的基本特征是“两个严重危困”,即森林资源严重危困,企业经济严重危困。目前,一般林业局也面临这种情况,然而“小老穷”林业局与一般林业局在森林资源和企业经济上的危困程度是不同的。“小老穷”林业局应该是森林资源已经枯竭或濒临枯竭,企业经济处于非常困难而难于运行的境地,这“两个严重危困”互相作用,使企业陷入越穷越采,越采越穷的不可自拔的恶性循环之中。对“小老穷”林业局标准的确定,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正视森工企业所面临的严重问题。认定“小老穷“林业局的目的,就是要给这些企业以特殊的扶持政策,使其逐步  相似文献   

20.
沙棘学名:Hippophae rhamnoides L. 别名醋柳、酸刺柳、黑刺,属胡颓子科沙棘属。 沙棘分布于20多个国家,我国沙棘总面积居世界之首,占世界沙棘总面积的95%,野生和种植总面积达2000多万亩。我国的西北、华北、东北、西南地区均有大面积的栽培。在“三北”防护林工程实施的24年来,国家林业局一直把沙棘作为防沙治沙、治理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