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充分挖掘旱地玉米生产潜力,找出适宜本地区的高产关键栽培技术措施,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类型品种和密度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紧凑耐密型品种‘郑单958’经济产量、生物产量、收获指数显著大于稀植大穗型品种‘咏丰1号’,分别较‘咏丰1号’增加15.1%、7.8%、6.8%。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随着密度的加大明显增加,但‘郑单958’在密度为7.2万株/hm2、‘咏丰1号’在密度为4.8万株/hm2时,都有较低的生物产量和较高的经济产量,源库关系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皖北地区主栽玉米品种适宜密度,为玉米高产创建的合理密植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穗粒数、千粒重等参数的监测,研究淮北地区密度对主栽品种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连续2年在宿州市农科院农试场,以‘郑单958’、‘鲁单981’、‘隆平206’为试验材料,以审定密度为基准,每7 500株/hm2为一个密度阶梯,设置从减少7 500株/hm2至增加30 000株/hm2不同密度处理,在充分满足水肥需求条件下进行高产栽培实践,在实现高产基础上分析其产量及相关性状特征。结果表明,除平展型玉米品种‘鲁单981’外,其他2个品种密度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紧凑型品种‘郑单958’最适宜种植密度为73 300株/hm2,半紧凑型品种‘隆平206’适宜种植密度为68 600株/hm2左右,平展型品种‘鲁单981’最适宜种植密度为45 000~52 500株/hm2。由此得出,品种株型越紧凑,种植密度可适当增大;随密度增大,穗粒数与千粒重与密度呈越显著负相关,品种‘鲁单981’生产上应适当稀植以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产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为材料,研究了4种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2个玉米品种的产量影响显著,产量随密度增大呈抛物线变化趋势,郑单958在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9 184.5 kg/hm2),先玉335在密度为6.0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8 770.5 kg/hm2)。  相似文献   

4.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茎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晋南地区玉米适宜的栽培品种和种植密度,以‘先玉335’、‘郑单958’和‘浚单20’3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7个密度处理,4.50、5.25、6.00、6.75、7.50、8.25和9.00万株/hm~2,分析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晋南夏玉米茎秆及产量等性状。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和穗位高均增加,茎粗减小,倒伏率呈现增加趋势。同密度条件下,‘郑单958’的倒伏率低于‘先玉335’和‘浚单20’。‘先玉335’、‘郑单958’和‘浚单20’在种植密度为7.50、8.25和9.00万株/hm~2获得最大产量分别为1 1034、8 668和8 456 kg/hm~2。随着种植密度增加,玉米单位面积穗数增加,而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百粒重均降低,但对穗行数的影响不显著。综合茎秆性状和产量结果看,‘先玉335’种植密度为6.75~8.25万株/hm~2时,可取得较好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渭北旱塬春玉米田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品种类型处理对春玉米生长、产量及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渭北旱塬区旱地玉米稳产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豫玉22(平展型)、郑单958(紧凑型)和先玉335(耐密型)为供试品种,设置5.25,6.75,8.25和9.75万株/hm2 4种密度处理,研究各生育时期玉米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性状、光能利用率(RUE)、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经济效益的变化规律。【结果】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提高春玉米LAI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进而提高春玉米群体对旱地光能和水分的利用,最终实现增产增收;不同密度下以8.25万株/hm2的产量最高,平均产量达8.97t/hm2,群体光能利用效率达1.50左右;各品种间耐密性以先玉335最好,郑单958次之,豫玉22较差。【结论】在渭北旱塬春玉米种植区,应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同时应选育紧凑、耐密型品种。本试验条件下,先玉335在8.25万株/hm2密度下产量和纯收益最高,为渭北旱塬较适宜的春玉米密度和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6.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在高肥水条件下紧凑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平展型玉米品种(豫玉25号)的产量和主要生理指标随密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紧凑型玉米品种的产量极显著地高于平展型玉米品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和品种与密度互作均达极显著水平。郑单958在90000株/hm2时产量最高,豫玉25号在45000株/hm2时产量最高。在最高产量时,紧凑型玉米品种与平展型玉米品种相比具有叶面积指数大,干物质积累数量大,经济系数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种植密度对旱地不同株型春玉米品种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对渭北旱塬不同株型春玉米品种光合特性与产量差异的影响,旨在揭示旱地不同株型玉米品种对种植密度的响应规律,确定与降水资源相适应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于2015—2016年以豫玉22、郑单958和先玉335为供试品种,设置D1(5.25万株/hm~2)、D2(6.75万株/hm~2)、D3(8.25万株/hm~2)和D4(9.75万株/hm~2)4个种植密度处理,研究玉米各生育时期光合特性、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量和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1)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均降低,而LAI增加,密度每增加1万株/hm~2,Pn降低1.32μmol CO2·m-2·s-1,Tr降低0.297 mmol·m-2·s-1,LAI增加0.181。(2)有效穗数随种植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但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降低(P0.05),密度每增加1万株/hm~2,穗粒数平均减少45粒,千粒重平均减小12 g。3个品种籽粒产量均以D2密度最高,2015年豫玉22、郑单958、先玉335产量分别为10.52、9.59、9.14 t·hm-2,2016年分别为11.37、9.73、9.77 t·hm-2。密度从5.25万株/hm~2增加到6.75万株/hm~2,两年内平均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21.9%、19.5%和7.5%;密度从6.75万株/hm~2增加加到9.75万株/hm~2,籽粒产量分别降低了19.8%、15.4%和7.7%。(3)春玉米基部茎粗、穗长随种植密度增加而逐渐减小。密度每增加1万株/hm~2,穗长平均降低0.86 cm,基部茎粗平均减小0.09 cm,豫玉22和郑单958倒伏率随之增高,但先玉335各密度下均未出现倒伏。(4)收获指数在两年间差异较大,平均表现为2015年高于2016年,品种间表现为先玉335郑单958豫玉22。水分利用效率和光能利用率均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而先增大后降低。【结论】渭北旱塬旱地豫玉22、郑单958和先玉335最适种植密度分别为7.25、7.40、7.32万株/hm~2,其中豫玉22稳产性和丰产性较高,不同类型玉米品种最适种植密度范围为7.26—7.40万株/hm~2,稀植型品种宜采用较低密度,密植型品种宜采用较高密度。  相似文献   

8.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进行了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种植密度在5.25万~8.25万株/hm2范围内,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每穗粒数和百粒重均呈下降趋势,耐密品种郑单958在蒙城地区适宜的种植密度为7.50万~8.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9.
渭北旱地不同玉米品种栽培密度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品种的产量表现有显著影响,即种植密度越大,产量越高;玉米品种与种植密度互作效果明显,郑单958最佳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陕单609最佳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0.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及籽粒灌浆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探明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高产玉米品种郑单958、登海3719、金海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密度(52 500株/hm2)、中密度(75 000株/hm2)和高密度(97 500株/hm2)对玉米籽粒灌浆和产量的影响以及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各粒位籽粒灌浆影响显著,各品种受密度影响趋势一致,以穗上位籽粒受密度影响最大,而金海5号各部位籽粒灌浆均受密度影响较小。各品种产量受种植密度影响显著,金海5号产量随密度增加而提高,而登海3719和郑单958产量均在中密度下达到最高,高密度下显著下降。金海5号产量在各密度下均高于其它两品种。  相似文献   

11.
苦荞新品种‘晋荞麦2号’丰产稳产性分析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北方苦荞生产中提供合理利用‘晋荞麦2号’的依据,根据2006—2008年度国家苦荞品种(北方组)区域试验和2008年度国家苦荞生产试验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测验法、高稳系数法、结合产量变异系数和适应度对品种进行丰产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在2006—2008年国家苦荞品种(北方组)区域试验中和2008年国家苦荞生产试验中,‘晋荞麦2号’平均产量分别为2006.0kg/hm2和2152.5kg/hm2,分别比统一对照‘九江苦荞’增产13.3%和24.4%;高稳系数分别为39.80%和5.4%,均小于对照‘九江苦荞’;产量变异系数分别为41.58%和38.85%,均小于对照‘九江苦荞’;适应度分别为48.7%和100%,均高于对照‘九江苦荞’。由此得出,‘晋荞麦2号’是一个丰产稳产性高、适应性强的中熟苦荞新品种,具有较好的广适性,品质好,适宜加工各种苦荞保健产品和进行产业化开发,在中国北方苦荞种植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强优势小麦杂交种‘绵杂麦168’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利用小麦杂种优势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和抗性,采用"四同步一交叉"育种技术和方法,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温光型两系不育系MTS-1与恢复系MR168配组,育成早熟,穗大粒多,结实正常,高抗条锈病和白粉病,产量高,品质优良,适应性广的杂交小麦新品种‘绵杂麦168’通过国家和省级双审定。总结了‘绵杂麦168’的选育历程,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和高产栽培、繁育技术措施;简述了‘绵杂麦168’在区域试验和示范推广中的突出表现,认为‘绵杂麦168’是中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林业行业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林业电子政务和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传统办公型政府到信息化办公型政府的转变,信息化进程对林业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对林业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和信息化应用现状的调查中发现,林业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培训的基本需求不断提高,并向多样化深层次发展。为提高林业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能力和工作水平,需要对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能力进行分析,并结合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及人员的发展目标,提出相应的培训方案。  相似文献   

14.
和国家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林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中地位的不断提高,为林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相比,林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加大林业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创新力度,一方面转变管理体制,理顺各部门的相互关系,明确职责权限划分;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宏观导向、动力营造、质量监控和保障支撑等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浅谈如何有效实施高校基建财务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技术经济系统工程,在实施工程项目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否则,将会给上级部门和本单位工作造成被动局面,严重的甚至会触犯法律。这就要求高校基建财务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强基建财务的监督管理工作,有效地管理资金、控制成本,为领导提供真实、可靠、完整、准确的数据,以有限的投资、最快的建设速度、获得最大的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三增"、"三活"和"三变"。通过考察、探讨、交流,党校学员真正了解了改革,深化了对林改的认识和理解。林改是一篇大文章,其显性的意义和作用我们正在感受和体会,其深刻的含义和长期的作用,还需要我们在发展中领悟。身为务林人,既要为时代赋予的机遇而振奋,也要为肩负的使命而冷静,要用自己的努力成为续写改革新篇章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7.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保护湿地对于生态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塞罕坝湿地资源丰富,保护工作中存在着资源利用不合理、基础研究薄弱、资金缺乏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大对湿地的保护力度,从法律上和政策上不断完善对湿地的保护,努力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科学研究,扩大国际合作,增加对湿地的保护投入等。  相似文献   

18.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研究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教育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合理地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及评价,对于促进学校体育和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按照新的2007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课题组对我院08级的大学生身体素质进行了综合测试与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院08级学生在身高体重方面均略低于全国大学生和全国成人,男生的速度项目全部达标,等级分布符合达标要求,男女肺活量平均值均高于全国成人和全国大学生,上肢力量达到测试要求,08级总达标率为98.56%,但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存在速度和耐力的薄弱环节,在今后的教学和群体工作中需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树立崇尚健康的理念,促进学生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9.
UPI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大学人格问卷),为目前国内高校应用广泛的检测新生心理健康情况的调查工具。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北京教学点2008级205名新生的UPI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能否正确对待就业压力,在生活方式、人际交往、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积极主动调整,以适应大学生活的要求,将直接决定大学新生身心健康的质量和水平,而对心理咨询的误解是阻碍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及时治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林业干部教育培训规范化、信息化、组织化思路的形成和确立,是对林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一次重要创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以规范化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以组织化建设为目标,进一步推进林业干部教育培训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