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郝永趵  赵振霞 《蔬菜》2001,(9):17-17
花菇是香菇子实体遇到特定的环境条件,发生保护性的生理变化,而形成的优质畸形菇,是香菇中的珍品。如何采取合理措施,提高香菇栽培中花菇的比例和品质,是提高香菇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一、选择适宜品种及催花期 虽然花菇的形成同品种没有必然联系,但不同的香菇品种会因温或停止生长形成花菇丁;而直径3.scm以上的菇营则很难形成花菇。培育花菇的最佳时期为菇营直径2—3.scm,此期菇营已贮备充足的养分,能够在逆境中顺利完成自身的生理变化而形成花菇。 二.温度 温度和温差对花菇的形成和质量的优劣有重要作用。花菇形成…  相似文献   

2.
花菇是香菇中的珍品,花菇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远远超过普通香菇,在河南西峡,干菇从普通菇到优质花菇,价格从15~2 2 0元/kg不等。可见,培育大量的优质花菇是目前香菇产业的重大趋向。1 优质花菇的成因优质花菇并不是某一优良品种固有特性,而是在子实体生长过程中,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所产生的优质畸形菇,现将花菇形成的机理和发生过程简介如下:①营养生长良好。在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时,时逢较适宜的出菇温度,特别是温差刺激、氧气增加、光照刺激以及经常搬动的物理刺激,使其迅速转入生殖生长阶段,这是形成花菇的基础。②幼蕾遇…  相似文献   

3.
刘世祥 《食用菌》1993,15(3):14-15
花菇是在特殊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畸形菇,并不是香菇原有的形态。以菊花状的白色花纹菇为最优,它具有外形美观,肉质松嫩,营养丰富,香味浓郁,在国内外市场上最有竞争力。近年来,香菇栽培发展迅速,段木原料供不应求,代料栽培香菇则猛增,但代料长出的香菇质量差,价格低,不适应市场要求。为了提高质量,多产花菇,我们于1991年利用冬季低温、干燥的自然气候,采取保湿催菇、偏燥管理的方法进行多点试验,收到良好效果,每袋产干花菇25~50g,经济效益增加一倍以上。现根据我们的试验和调查资料,就代料栽香菇生产花菇的技术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4.
谈谈促花“八法”管理技术浅见刘世祥,林宇清(浙江省景宁县农经委会食用菌办公室323500)花菇不是香菇的自然形态,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形成的畸形菇。多产这样的产品是栽培花菇的目的。栽培花菇与品种、场地选择、培养料的配制,菇棚的形式等等有关,关键是人工管理...  相似文献   

5.
袋料生产花菇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老法种香菇过程中,在特定季节和特殊条件下能够形成花菇的原理,移用到现行的袋菇生产中来,连续四年以袋料生产花菇为主要目的的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袋料生产花菇不但可能,而且很有发展前途。花菇率高达33~59.1%,并随着精细管理水平和花菇形成条件控制水平的提高而提高,香菇品位均在厚菇以上,大大提高单袋产值和经济效益。它与普通袋菇生产相比,综合了袋料生产花菇的十条工艺技术环节和六大生产优势。为开创花菇生产新局面,提高香菇质量,增强商品竞争力,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香菇‘申香1513’是由高产品种‘申香18号’和硬质菇品种‘L808’通过孢子单单杂交选育出的新品种。菇形圆整,菇肉紧实,产量高,生物学转化率95%以上,易形成花菇;属中温型,中长菌龄品种,适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香菇代料栽培,在适宜条件下亦可生产花菇。  相似文献   

7.
代料香菇畸形菇是指外观组织形态与色泽出现部分或全部变化的非正常香菇子实体。畸形菇是代料香菇最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由于产菇期生长环境不良和内部遗传缺陷而引发。另外,栽培管理措施不当,菌棒和子实体被病虫害侵染也是引发畸形菇的重要因素。畸形菇(花菇例外)既降低了香菇的商品价值,又消耗了菌棒养分,造成减产和欠收,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8.
郭恒  李加林 《食用菌》1998,(6):22-23
年初,全国第三次香菇专业会议的代表参观泌阳县泰山庙乡小乔庄花菇生产现场时,无不为大面积的白花菇拍手称快,白花菇长势之好,面积之大,数量之多,全国少见。怎样培育出这样好的白花菇?笔者在会后访问了泰山庙乡香菇推广站站长、种菇能手贾长林。贾长林说:花菇是菌盖带有龟纹的厚菇,龟纹裂的越多越深越白越好,其形成花纹的过程,是当菌丝柱的水分偏低偏少,但能维持菌盖和幼菇生长的最低水分,在幼菇期遇到较冷干燥的气候,菇盖表面细胞受到干冷恶劣环境条件影响,基本上停止生长或生长非常缓慢,而菇柄内还能向菇盖输送水分和营养,来满足菇盖内部菌肉细胞生长和发育的需要,其幼菇盖内外组织不能同步生长,菇盖内部菌肉组织不断加厚、加密,这种异常发育现象达到一定程度,菇盖表面终于被胀裂而露出白色菌肉。如果干湿交替,偏低温继续下去,即可形成花菇。冬季培育花菇要掌握以下关键。 1 幼菇前期精心管理 经过3~5天的温差催菇,菌丝柱上已出现菇蕾,当菇蕾长至1~1.5cm时,花菇蕾  相似文献   

9.
L135属于低温弱抗性香菇(Lentinula edodes)品种,因其菇型圆正,较易形成花菇(图1),对于栽培花菇的菇农来说,是花菇栽培的首选品种。但是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菇农移民下乡造成栽培地海拔变低(500m以下)、种植规模变大造成菇棚连片通风性能变差、遮阳网取代天然遮阳物以及菇农菇棚选址和降温措施不当[1],造成栽培L135出现烂棒、小菇、畸形菇等问题,严重影响菇农收益。笔者根据几十年的香菇技术推广经验,结合实地走访调研,总结出了L135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供广大菇农和技术服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栽培香菇用双棚法催蕾育花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香菇的生长过程中,菇蕾的形成,幼菇的生长和花菇的培育所需的环境条件各不相同。如果在同一个棚内进行管理,会出现以下情况:①菇蕾形成迟缓;②幼菇死亡;③畸形菇较多,且花度较差。为了提高幼菇的成活率,培育出高产优质花菇,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笔者于1996年冬在泌阳大袋立体栽培香菇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双棚催蕾育花菇技术探索,双菇棚催蕾育花菇,即催蕾和育花菇分棚进行,若只有一个菇棚的可在中间隔成两个菇棚。经小区试验和大面积推广栽培,效果甚佳。现将此法介绍如下: 1 催蕾 当菌袋经过60~80天的发菌及转色管理,有1/3以上的瘤状物逐渐隆起,转色在1/2以上的菌袋上大量出现黄棕色的分泌物时,说明菌丝生理基本成熟,营养已高度集中,应及时创造一个科学的环境条件,让其变温出菇。 1.1 浸水 菌袋在发菌和转色过程中要消耗一  相似文献   

11.
根据我们观察,花菇不单是发生在雪后的严冬,在气温19~23℃时也能发生。花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菇蕾期受到外界干燥空气及大风的刺激。1981年4月25日,我们栽培的“7402”香菇中出现了部分花菇。经观察,这批花菇培养块下的头潮菇,多数  相似文献   

12.
香菇干制品(俗称干菇)有花菇、冬菇、厚菇与薄菇之分,但由于目前烘干技术等跟不上,致使香菇干制品存在着色泽差、香味  相似文献   

13.
春节过后,庆元香菇市场即进入正常交易,正月初三起。经营户纷纷在一片热闹的鞭炮声中开门营业。日上市干菇3吨至5吨。元霄节后日均上市干菇5吨至10吨。市场交易的主要特点是:菇价居高不下.干菇上市量同比下降。据市场工商管理人员和经营户康映,春节后该市大部分品种香菇购销价与节前持平,241脱水仿生菇购销价比了前略有升高;低档花菇购销价格有下跌。上市干菇大多是花菇、茶花菇、脱水菇、厚菇等品种。上市干菇大多在市场内当天成交;但干菇外销量比往年减小。同比减幅40%。预计上半年该市菇价基本稳定在现有水平。市场交易趋平稳状态。  相似文献   

14.
徐靖 《食用菌》1993,15(5):26-26
花菇是一种品质最优的香菇。其特点是:菇盖表面开裂呈现花纹,菇内肥厚,质致密,柄细短,香味浓,商品价值高。冬季气温低,空气相对湿度小,是生产花菇的季节,应抓住良机,创造条件,力争多产花菇。一、影响花菇形成的因素(一)低湿这是影响花菇形成的主要因素。外界环境干燥,空气相对湿度小,菇蕾内部细胞不断增生,  相似文献   

15.
留坝是我省有名的香菇生产基地县,尤其以白花菇享誉国内外,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如何提高花菇率,是实现香菇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关键之所在.为此,我们通过对火烧店乡的调查和试验表明,采取以下措施,可以多长花菇.(一)菇场的选择与清理 为降低菇场湿度,菇场应选干燥山岗地,菇场较干燥,病虫害轻,地面温差大,通风好,菇盖失水快,容易形成龟裂.于立架前一周,清除场地杂草,喷洒生石灰或多菌灵,60%速灭杀丁溶液  相似文献   

16.
袁荣金 《食用菌》2000,22(5):32-33
花菇是香菇之上品,肉厚柄短质地脆嫩,香味浓郁,素来被誉称为 山珍之冠 "。随着市场的需求逐步变化和技术的不断革新,人工育花菇应运而生,其鲜品市场售价高出普通厚菇的 3~ 5倍,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为此,我站结合本地优越的地理气候环境优势,利用香菇覆土机制原理,采用埋筒处理菌棒的方式,创造花菇生长的低温低湿环境条件,近年来埋地育花菇初具规模,给广大菇农带来了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埋地育花菇制栽培袋与常规袋栽法基本类似,只是出菇管理阶段有所差别。现将我站两年来试种埋地育花菇的栽培要点介绍如下:1 菌种选择…  相似文献   

17.
花菇是在特殊条件下形成的一种高贵的香菇,花菇的龟裂纹越宽、越深,品质越好。自然条件下,形成率较低。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了在大棚内从菇蕾形成到育成花菇的渐进过程,大体分为3个阶段,按这3个阶段巧育花菇,花菇形成率可达到98%左右。该项技术可使每间香菇增加产值数千元。  相似文献   

18.
龙成刚 《食用菌》1993,15(4):28-29
香菇盖表面龟裂成菊花状白色斑纹,称为“花菇”。花菇不但具有美丽的外观,而且肉质肥厚,柄细而短,香味浓。由于数量少,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花菇售价较一般香菇高1~6倍,多生产花菇既可以提高栽培者的经济效益,又能出口创汇。花菇的白色裂纹,并非某一品种的固有特性,不存在一个自然形成花菇的品种。花菇的形成与环境因素有关,其大体过程是:香菇子实体生长发育到一定程  相似文献   

19.
香菇的食疗     
香菇为侧耳科食用真菌,以子实体供食用,产品有花菇、厚菇、薄菇等,以花菇为上品,被视为菇中之王,香菇现已盛行人工栽培,全国各地都能生产,以福建最负盛名。香菇性平味甘,入胃、肝经,能补脾胃、益气、降血压、抗癌症,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少纳呆、脘腹胀满、四...  相似文献   

20.
花菇,是香菇子实体在生长过程中遇到恶劣气候条件下生成的畸形菇。明花菇被称谓花菇中的珍品,是它在气温3~18℃的初冬或初春季节生成。笔者根据我国中原气候,从霜降到第二年春天的谷雨季节,用立体大棚袋栽香菇的模式,在平均气温8~18℃的晴朗天气条件下,探索出几种催育花菇方法,现将其中的同步催花技术作一介绍,供读者参考。1选蕾上架 选择已经显出黄豆粒大小菇蕾的菌袋,每袋间隔15cm左右摆上出菇棚。有菇蕾的袋面向上,只保留上面和左右两侧的菇蕾,用按压或剃除的方法,清除袋底部菇蕾,防止生成畸形菇,消耗菌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