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物生育模型及其在作物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生长发育模型指根据作物生长规律对作物生长过程进行的定量模拟,是对作物生理过程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关系的抽象概括。通过对国内外作物生长发育模型的总结和整理,分析不同阶段代表性作物生长发育模型及其主要特点,提出了作物生长发育模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兴安盟作为一个农业大区,作物观测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缺少的一环。而作物冠层高度是作物生长中观测的重要参数,掌握作物冠层高度的变化可以实时了解作物的发育进展和长势情况,对分析作物生长状态、开展作物产量预测、指导农事活动、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介绍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现有作物冠层高度研究现状,尤其是基于激光测距技术的作物冠层高度研究进展,并将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2018、2019年作物冠层自动测量结果与人工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本地区基于激光测距技术的作物冠层高度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作物高光效之管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程建峰  沈允钢 《作物学报》2010,36(8):1235-1247
光合作用提供了作物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目前作物的叶面积指数和经济系数已难以继续增加,若想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就必须提高生物量,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成为关键。作物高光效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非常广的概念,涉及作物生命活动的全过程,与众多学科相联系,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理解。作者根据现有的研究进展,结合从事作物生理、育种和栽培的实践,从光合作用的主要过程及关键调控位点、作物光能利用率、高光效作物的生理基础与形态特征和高光效作物的筛选与鉴定对"作物高光效"进行了概述,以期为今后的作物"高光效"研究提供一点有益的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粮食作物生产系统定量调控理论与技术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作物生产正在向高产、高效、环境友好等多目标协同方向发展,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作物生产调控理论与技术体系是实现多元化目标协同,促进作物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当前作物生产调控理论与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当今作物生产发展形势,在全面总结前人成果和笔者30余年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从作物生产系统的整体性角度出发,通过定量分析作物生产系统气候、土壤、作物三要素的协同关系,将"气候-作物"、"土壤-作物"和"群体-个体"三者协同优化的作物高产高效调控途径,构建了作物生产系统气候-土壤-作物"三协同"定量优化体系,并对其生产应用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与展望,以期为实现我国主要粮食作物高产高效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多年生作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年生作物是指生活周期年复一年,能多年生长,或地上部分在冬季枯萎,来年继续生长和开花结实的作物。多年生作物对于保持和改善农业生态系统,提高粮食产量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多年生作物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探讨了多年生作物在农业生态环境中的利用价值,综述了多年生作物的创造途径,并对多年生作物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当前.一场新的绿色革命正在全球展开,为了实现粮食可持续高产目标,作物科学家在探索作物产量潜力的同时,正致力于缩小作物产量差距的研究。本文介绍了作物产量差距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分析了产量差距形成的原因,综述了作物产量差距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资源限制投入条件下缩小作物产量差距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7.
摘要:综合考虑光、温、水等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要素,采用数学模型,计算了内蒙古东部农牧林交错区作物气候生产潜力,从而对该区的作物生产能力进行初步评估和分析,为进一步发展区域作物生产、提高作物产量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8.
作物蒸散不同时空尺度模型及尺度转换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通过比较经济的成本灵活获取不同尺度的蒸散量,回顾了作物蒸散研究的历史发展,重点评述了作物蒸散不同时空尺度模型及尺度转换方法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作物蒸散的发展趋势:以精确的点尺度作物蒸散模型为基础,结合遥感数据、数字高程模型和GIS技术建立新颖的空间插值方法,从而实现作物蒸散的空间尺度转换;通过建立精确的基于遥感数据的作物系数模型,利用基于作物系数的时间尺度转换方法,实现作物蒸散时间尺度扩展;基于上述时空尺度转换方法,建立综合性的,面向业务化运行的系统作物蒸散模型。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带来了巨大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种植了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近 40%,主要农作物普及率达 90% 以上,获得了全球 50% 以上的经济效益。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 1998 年开始种植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仅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 2%~4%。参考了美国农业统计服务局(NASS)美国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数据及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1996-2019 年间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数据,概述了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现状,分析了美国及中国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趋势,展望了我国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前景。随着 2022 年转基因作物监管政策的明朗化和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审定标准的具体落实,我国的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必将迎来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作物品种产量潜力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断挖掘作物的产量潜力,提高作物单产,是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作物品种产量潜力的研究概况,从遗传改良和光合生理基础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提高作物品种产量潜力的基本途径,并对作物产量潜力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光质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物的生长是光形态建成的过程,光质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起重要的调节作用。该文综述了光质对作物形态建成、光合作用、物质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通过光受体和激素调节等方面作用机理的研究现状,展望了光质在作物方面的研究方向和途径,提出了光质对作物生长发育研究的意义和目的,以期为光质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论作物高产挖潜的补偿机制   总被引:55,自引:1,他引:54  
赵明  李建国  张宾  董志强  王美云 《作物学报》2006,32(10):1566-1572
挖掘作物产量潜力,探索作物高产新途径,实现产量新突破一直是作物科学的艰巨任务。本文在分析作物逆境反应的补偿基本规律和机制基础上,提出了作物广义补偿的概念,即作物系统的构成因子间发生不平衡变化,并通过系统调节使得不同程度变化因子之间产生补偿效应统称为作物补偿。按其变化因子间的变化程度不同,可分为得失补偿和差异补偿。得失补偿是指作物系统在一定层次上,有些因子损失原有的性能为代价以换取另外因子的改善和提高,这通常出现在逆境条件中,是作物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补偿。差异补偿是指作物系统在一定层次构成因子共同增效中,增量多的因子与增量少的因子间通过相互作用而获得补偿的特殊现象。作物补偿在补偿效果上可分为超量补偿、等量补偿和部分补偿;在补偿的层次和范围上也表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即在作物与环境、作物内部各因子间以及从群落到分子水平各层次均可存在补偿机制。基于作物于广义补偿和产量分析的“三合结构”基本框架,指出作物高产突破是基于得失补偿基础上重点突破差异补偿,所采取的技术途径是结构性挖潜和功能性挖潜,两条途径在作物超高产实践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进一步深入研究作物补偿机制及其挖潜途径将更加有力地推动高产突破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随着商业化转Bt基因作物的大规模种植,研究转Bt作物储藏期对储粮害虫的影响以及对其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对今后开发和利用转Bt基因作物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了转Bt基因作物储藏期对储粮害虫影响的研究进展,包括转Bt基因作物储藏期Bt毒蛋白的残留风险,转Bt基因作物储藏期对鳞翅目、鞘翅目害虫的影响以及转Bt基因作物储藏期对储粮害虫群落的影响,并就储藏期转Bt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及人类所存在的风险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4.
运用GIS技术构建评价单元,选取关键的作物生态环境因子,采用空间聚类分析法构建作物生态适宜性评价体系。该评价方法可以应用在作物适宜性分析、作物引种区域分析和特色作物扩种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种植业结构布局和调整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作物抗旱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作物生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类防旱抗旱手段的提高。利用作物抗旱剂,通过化学调控的方法,调节和控制作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过程,增强作物在水分胁迫逆境下的适应能力,提高植株耐旱性,为作物抗旱增产开辟了新的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作物抗旱剂应用在小麦、水稻、玉米、烟草、棉花、马铃薯及蔬菜等农作物上均取得了较好的抗旱增产效果,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综述了作物的抗旱性、抗旱剂及其在提高农作物抗旱性上的应用效果与生理基础,并阐述了作物抗旱剂应用中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6.
作物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是挖掘作物新资源、作物数量遗传研究和杂种优势利用等研究的理想工具,是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遗传资源。因此,构建作物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对丰富作物遗传资源和作物生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概括了作物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构建的原理、特点以及分类,重点阐述了作物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构建过程中置换的遗传机制和遗传效应,提出了该群体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7.
名词解释     
经济作物又叫工业原料作物、技术作物。收获物主要作为轻工业原料用的,是经济价值较高的一类作物。按用途可分为纤维作物(如棉、麻等)、油料作物(如大豆、花生等)、糖料作物(如甘蔗、甜菜等)、药用作物(如大黄等)、嗜好性作物(如烟草等)、香料作物(如薄荷)等。这类作物要求技术性高,管理比较精细。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近日,笔者从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获悉,该站今年在农田作物改良为景观作物上获得新突破,推广了五彩谷子、甜高粱、菊芋等10多种农田景观作物,丰富了郊区景观作物的品种构成,为市民休闲提供了新的乐趣。据了解,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景观室在延庆建设了400亩景观作物品种筛选与展示基地,从国内外引进各类作物品种432个,建立了以丰产性、观赏性、抗逆性和商品性为指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10月18-20日,由中国作物学会主办、河北农业大学承办的"2017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在河北省保定市成功举办,来自全国175个单位的12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作物学会理事长翟虎渠,中国作物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万建民院士,中国作物学会作物栽培委员会主任张洪程院士,河北省保定市副市长杨伟坤,河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饶桂生,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作物氮素诊断技术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氮素是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本文在简述研究背景和作物氮素营养监测与诊断技术需求的基础上,介绍了作物氮素营养监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综述了作物氮素营养诊断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指出快速、无损、准确地监测作物氮素状况,对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