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林业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这种作用决定了它的基础地位,离开了林业,人类共同拥有的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就无法保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越来越认识到林业对生态环境的重大意义,而且全球在这方面已形成了共识。多年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促进了林业的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作用,尤其是认识到加强对林业生态的建设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林业生态建设时,林业管理部门要重视对林政资源的管理,让林业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促进林业生态体系的建设,真正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述了森林与人类生态环境的关系,指出了林业建设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热点话题。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破坏,林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显得更加突出。如何发展好林业,成为重中之重。文章提出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以及保障措施、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林业在生态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炳新 《绿色科技》2014,(5):143-144
指出了森林在维护城市生态环境、改善人类生存空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城市带来最大的生态环境效益的同时也带动了城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增长,极大地推动了城市的生态化建设进程。阐述了生态城市与城市林业的内涵与特点,探讨了城市林业的建设对生态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促进城市林业和生态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既包含经济、生态环境、人口发展等 ,又纳入了人类精神文明发展这一重要内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 ,引发了对林业主导需求的转变 ,对林业的定位从人类长远利益考虑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个林业工作者 ,我切身体会到 ,林业是生态环境的主体 ,没有林业的发展 ,就谈不上生态环境的平衡。现就林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定位 ,谈几点粗浅认识和见解。林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人与自然的关系 ,因人类对林业的认识不断变化而变化。当今社会 ,人们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 ,自然而然地考虑环境的保护,考虑林业的发展。在新…  相似文献   

7.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资源,处在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存空间的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地位,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保障和支撑作用.为此,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生态家园,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代赋予林业系统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林业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促进林业持续发展,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工作。分析了瑞丽市林业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晖 《森林公安》2005,(5):14-15
林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又是极其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肩负着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如何保护好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同时又发挥林业基础产业的作用,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是林业工作者尤其是林业行政执法人员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进一步提高对新形势下林业地位与作用的认识 21世纪,将是人类发展史上更加辉煌灿烂的时期。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林业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大力植树造林,创造优美生态环境,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发达水平的重要标志。新世纪为林业建设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灵魂,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能够有效地蓄水保土,调节气侯,改善环境,保存物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实施天保工程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林保护工程是我国政府为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实施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四川省作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省份之一,1998年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本文对四川省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出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程海流域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天然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造林难度较大,树种选择适当与否是造林成败的关键因子。文中阐述了程海流域现有的植被分布情况和主要造林树种,对程海流域造林存在的自然环境恶劣、自然灾害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提出适地适树、生物多样性丰富和效益最大化等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并对该区域立地条件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从不同抗逆性特征、不同坡度、不同海拔以及不同坡位等方面,总结出适合程海流域造林的备选树种和干热河谷区造林及树种选择的要点,以期为金沙江流域干热河谷区造林树种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史料论述历史时期湘江沿岸植被变迁过程的基础上,探讨了植被变迁对水土保持和水环境的影响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史为鉴,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生态环境建设,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健康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西藏干旱河谷在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和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中、上游高山峡谷地区分布广泛,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并有进一步退化的趋势。生态恢复是改善西藏干旱河谷生态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根据生态恢复相关理论,结合我国干热干旱河谷生态恢复的研究现状,论述了西藏干旱河谷生态恢复的途经,并提出一些模式,旨在为西藏干旱河谷生态恢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白水江干旱河谷区是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最脆弱区域之一,该区域植被恢复尤为因难。在干旱河谷核心区域不同立地条件下通过多年造林试验,岷江柏、侧柏造林成效较好,刺槐造林成效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陕西南部汉水流域枇杷生长的生态环境和分布状况.及枇杷生长和结果对环境条件的需求,并提出了丰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通过收集大量闽江流域气象、地质、土壤、水文、水系、森林资源和人类活动等资料 ,揭示了闽江流域洪灾的成因 :自然条件 (即异常气候和蒲扇形水系等 )是直接原因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 ,河床抬高 ,流域蓄洪能力下降 ,特别是森林资源质量的下降 ,引起的保土蓄水和阻洪滞洪功能的严重削弱 ,是根本原因。同时也分析了森林与水文的关系 ,揭示了森林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热河谷因自然环境条件恶劣而成为我国生态建设的难点,且一直是生态恢复的热点区域.本文从干热河谷的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特点、植被恢复历史、恢复目标、植被种类筛选、恢复技术、人工植被生态评价等方面概括总结了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的进展与现状,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评述,提出未来研究应予重视或优先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澜沧江、金沙江云南德钦段形成了独特的干暖河谷区自然环境,分析了其特点、成因。探讨了其生态建设的思路应是尊重自然规律、发扬优秀民风习俗、引进实用技术、发展非公林业。  相似文献   

20.
调查了思南县乌江河谷地带的生态现状,探索和研究了生态恶化的原因及其规律,总结出了合理有效的生态恢复模式:主要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低效林改造等措施手段,指出了提高森林生态的综合防护效应对思南县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