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锈病     
林志强 《植物保护》1982,8(5):35-35
近年来,商丘地区大豆田普遍发生造桥虫。其中大豆小夜蛾约占大豆造桥虫总数的60—70%,银纹夜蛾占20%,云纹夜蛾占10%左右,剩余的只是极少数的豆卜馍夜蛾、豆长须夜蛾、棉大造桥虫等。 由于大豆造桥虫种类多,发生世代和为害不一样。小夜蛾和云纹夜蛾一年发生3代,是以第二代为害大豆最严重;银纹夜蛾一年发生5代,对大豆为害最重的是第三  相似文献   

2.
大豆锈病(PhakopsorapachyrhiziSyd)属气传、专性寄生世界性病害,目前在我国广东、四川、湖北、江西、云南、安徽、江苏、福建、台湾、海南、广西、河南、陕西、浙江、贵州、山东、山西、甘肃等23个省份发生为害,且有从南向北蔓延的趋势。发病后一般损失10%~30%,部分田块达50%,早期发病甚至造成绝收。一、大豆锈病发生特点大豆锈病主要侵染叶片、叶柄、茎杆,其中以叶片为害最重。大豆整个生育期均能被感染。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褐色小点,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呈黄褐色,红褐色,紫褐色或黑褐色小斑…  相似文献   

3.
大豆锈病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豆锈病近年在东南亚、南美洲发展迅速,对大豆生产威胁越来越大,尤其2004年11月登陆美国大陆,更引起大豆研究者、大豆生产国和进口国的极大关注。本文介绍了近年国际上大豆锈病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大豆锈病的发现、地理分布、病原、症状、寄主范围、病原菌生理分化和防治技术研究等。  相似文献   

4.
大豆锈病发生与无公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锈病(Phakpsora pachyrhiziSydow)属世界性、气传、专性寄生病害,是中国南方大豆上的重要病害之一.1902年日本人Nakanishiki首次在大豆上报道其病原,从而拉开了对大豆锈病研究的序幕.在大豆锈病病原、分布、寄主、流行、抗病机理、抗性遗传与鉴定,以及综合防治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人们对喜爱食用的大豆提出了无公害食品的要求.因此,作者通过对大豆锈病危害症状和发病规律的研究,提出合理化无公害防治.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大豆锈病发生影响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位于北纬20°54′,至26°10′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大豆锈病周年发生;但时轻时重仍普遍存在.为了探明引起病害轻重的原因和今后开展测报,我们特趁南方冬春自然温度偏低的有利时机,利用温箱调节,先对温度与发病的关系进行了一些观察.观察分三步进行.最初,拉开温距,设15、20、25、30℃;及后,再缩小温距,在25℃前后分别设18、20、22、24℃和25、26、27、28℃两段观察.各处理温度变幅±1℃,每处理复叶2片,又重复1次.供试大豆品种桂豆8901.观察方法采用谈宇俊、孙永亮(1989)的离体复叶人工接种保湿法.保温皿直径15cm,接种液在10×10t倍显微镜下每视野含45~50个夏孢于,喷雾接种工具采用  相似文献   

6.
黄荣华 《植物保护》1984,10(5):38-38
我县秋大豆锈病(phakopsora pachzr-hizi Sydow)自1972年开始引起重视,流行年份造成大豆严重减产,早发重病年减产4—5成,中发年减产2—3成,不但产量下降,而且豆品质也变差,因此防治锈病是提高秋大豆产量的关键。我们从1973年开始对秋大豆锈病发生的有关条件,菌源、寄主、气候三个因素进行观察,未发现高抗品种。  相似文献   

7.
美国发现大豆锈病对我国大豆进口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1月美国本土发现大豆锈病,这对我国大豆市场有无影响?笔者分析了世界大豆生产形势和大豆锈病发生为害情况,综述了我国及国际上对大豆锈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之后,认为美国本土发现大豆锈病,对大豆贸易不会有多大影响,但在学术上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加大大豆生产和科研力度,立项研究大豆锈病持续控制技术,发展大豆生产,逐步减少对进口的依赖。  相似文献   

8.
大豆锈病是由Phakopsora pachyrhizi引起的具有极大破坏性的病害。本研究证实了大豆锈菌孢子洲际间传播长期预测是可行的。用于该预测的气候—传播综合模型系统是由粒子传播模式(HYSPLIT-4)和区域气候预测模式(MM5)综合而成。应用结果表明,在有具体的菌源分布的情况下,综合模型系统可以作为大豆锈菌,甚至其他气传病害远程传播预测的一个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广西大豆锈病发生情况及发病条件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于1990年6月——1992年6月对广西春、夏、秋大豆锈病进行广泛调查、并设立病圃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在广西各主产大豆县市中,几乎都有锈病发生,有时也相当严重。除已知7个县市外,本次新发现了32个县市亦有此病分布,并在观察圃冬大豆上观察到在自然条件下本病原菌所产生的冬孢子堆。结果还表明:在25个品种或育种材料中,桂豆2号、油84——87和全州小黄豆等较抗病。在广西,山区终年均可发生,平原则以秋冬豆较常见。但不论山区或平原,雨多比干旱重,近水源比远离水源重,间套种比纯种重。  相似文献   

10.
甘蔗锈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锈病是甘蔗上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国的为害有逐年扩大和加重的趋势。为此,综述了甘蔗锈病的分布与为害、症状类型与特点、病原种类与特征及其系统发育学、病害发生规律、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梨锈病和苹果锈病近年来在我县泔河梨园和乾陵苹果园发生严重,并逐渐向其他地区扩展蔓延,给我县果品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一、发生与为害损失泔河梨园已有几百年历史,解放前在我省就有一定声誉.它位于泔河河谷之中,大体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4公里,现有梨园3743亩,在接近下端的龙王山地带河谷宽阔、向阳,梨品质最佳.河岸两边近十多年又相继建立了许多苹果园.1965年,部队在龙王山栽植  相似文献   

12.
龚标勋 《植物保护》1998,24(1):47-47
咖啡锈病及其防治咖啡是热带经济作物,我县曾经一度把咖啡生产作为开发项目,但由于咖啡锈病流行等原因,种植面积逐年减少。我县青年农场种植小粒种咖啡86.7hm2,因咖啡锈病发生严重,1993年改种橡胶。咖啡锈病发生部位主要是叶片,有时也侵害幼嫩的枝条和幼...  相似文献   

13.
我站对稻曲病的防治进行了3年工作。现重点简介化学防治研究。 1.药剂:波尔多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庆丰霉素、春雷霉素等。 2.施药适期:多年来国内外对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uiruns(cooke)Tak]侵染时间说法不一。据作者观察,孢子球最早出现于水稻扬花初期,灌浆期不再发现新的孢子球,说明病菌是在开花前侵入的。故施药期分别定在孕穗中期、末期及抽穗始期。 3.药效试验:以不施药为对照,各处理设3次重复,结果如表所示。  相似文献   

14.
茭白广泛栽培于许多地方,对调剂蔬莱淡季起重要作用。根据南昌、抚州调查得知,茭白锈病发生普遍,危害一般减产10%~20%,危害严重的可减产30%~40%。1989~1990年间进行了观察和防治研究。一、症状茭白锈病病原菌为茭白单孢锈菌(Ur-omyces coronatus Miyabe et Nishida.),属锈菌目蔬单孢锈菌属。茭白锈病发生在叶部,叶面及叶背生黄褐色斑点(夏孢子堆),冬孢子堆与夏孢子堆生在同一叶面,呈黑褐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发生穿山龙锈病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穿山龙(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又名穿龙薯蓣、穿地龙等, 为薯蓣科, 薯蓣属缠绕藤本药用植物, 主产于我国东北及华北地区[1].其根茎入药, 具有舒筋活血, 消食利水, 祛风止痛功效.有效成份皂素是止痛药、避孕药和甾体激素类药物的重要原料.长期以来我国穿山龙主要源于野生, 由于国内外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迅猛发展, 穿山龙需求量迅速增长, 近年来辽宁东部山区为了发挥野生资源优势, 开始大面积人工栽培穿山龙.在人工栽培条件下, 穿山龙锈病发生危害严重.   相似文献   

16.
洪锡午 《植物保护》1965,3(2):47-47
1965年1月6—1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召集了甘肃、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四川、北京市等十个省市的有关小麦育种和锈病工作者,进行座谈。讨论在当前形势下,为迎接工农业生产高潮,小麦锈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如何革命化的问题。 会上,不少同志检查了过去锈病研究工作中存在的种种思想,认为今后要在较短时期内,控制锈病的为害,确保小麦丰产稳产,首先必须科研人员思想革命化,打破旧框框、洋框框;从当前生产需要出发,从实际出发,才能实现科研技术的革命化。  相似文献   

17.
菜豆是河南省调剂淡季的重要蔬菜,近年由于锈病危害而提早拉秧10—15天,一般年份减产10—20%左右,危害严重的年份可减产30—40%。1984—1986年阀行了以下观察研究。 一、病原 镜检确定危害豇豆的病原菌为菜豆单孢锈菌豇豆变种(Uromyces phaseoli-vignae (Barcl.)Arth.),危害菜豆的为菜豆单孢锈菌(Uromyces appendiculatus (Pers.)Link.)。 从田间病株采新鲜夏孢子,用毛笔涂抹于室外盆栽两片真叶的豆叶上,用塑料袋保湿48小时,菜豆锈菌在日平均温度为24.5℃,  相似文献   

18.
葱类锈病简介广西种植的葱主要包括分葱、大葱和细香葱三种,近年不少地方开始种植大洋葱。上述葱类均普遍发生锈病,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不小。葱锈病主要发生在葱叶上,极少在叶鞘上发生。初病时,叶片上出现零星白色突起的小泡点,后发展成圆形、椭圆形或梭形小斑。单个...  相似文献   

19.
玉米锈病研究简报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关于玉米锈病,1937—39年戴芳澜、王云章等在陕西、贵州及“西康”,1940—42年先后有叶正棪、杨新美及林亮东等在四川、广西及云南,1944年日人泽田兼吉在台湾,以及47年以后在甘肃、江苏等地均有发现;1950年陈翘邦自胶东黃县采得病害标本,作者于1959—60年间在太安、济南发现该病,1962年在太安再次发现。  相似文献   

20.
罗布麻锈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1—2014年新疆阿勒泰地区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种植田普遍发生锈病,为明确引起罗布麻锈病的病原菌,通过研究其致病性、形态学特征以及寄主范围,并结合r DNA-ITS和28S r DNA D1/D2区段的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引起罗布麻锈病的病原菌为罗布麻栅锈菌Melampsora apocyni,可侵染罗布麻叶片、枝条和果实,造成大量叶片枯黄凋落,病害严重时可导致植株死亡。罗布麻锈病5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发病高峰期,病害发生期可持续至罗布麻生长季结束,该病害引起的病田率、病株率和病叶率最高均可达100%。寄主范围测定表明,该病原菌不仅可侵染罗布麻,也可侵染白麻Poacynum pictum和大叶白麻P.hendersonii,且在白麻和大叶白麻上的发病率分别为83%和99%,均高于罗布麻,表明白麻可作为罗布麻栅锈菌的新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