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浙江黑松叶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黑松叶蜂是福建省马尾松的一种新害虫,该虫在福建南平地区1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松针叶上结茧越冬,翌年5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幼虫5龄,少数6龄,蛹期越冬代168~179d,其余各代8~10d,已知天敌有青蜂及两种姬蜂。试验结果表明,2.5%敌杀死10000倍稀释液、40%水胺硫磷或90%敌百虫1000倍稀释液,对幼虫均有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对地处皖南丘陵的宣州区国外松上常见病虫害进行了连续5年调查观察,笔者发现主要有:马尾松毛虫、松茸毒蛾、思茅松毛虫、微红梢斑螟、荔浦吉松叶蜂、浙江黑松叶蜂、桃蛀螟、铜绿丽金龟、油茶枯叶蛾、枯梢病(松色二孢菌)等病虫害,其中危害最大的是国外松枯梢病和微红梢斑螟,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历,以便为林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浙江黑松叶蜂 Nesodiprionzhejiangensis Zhou et Xiao幼虫是我区马尾松、湿地松等的重要食叶害虫。1990年5、6月间,博白林场三育分场局部马尾松林受到浙江黑松叶蜂中等偏重的危害,虫口15—60条/株。该林区松树高11—13米,喷药较难达到树木端部;郁闭度0.3—0.4,也不宜放烟毒杀。在这受害区的树上和地面,发现了数量较多的长足黄蚁 Anoplolepis longipes(Jerdon)活动。观察中可见该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为害松树的叶蜂类昆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1999年在余杭长乐林场对马尾松吉松叶蜂和浙江黑松叶蜂调查研究,结合历年积累的为害松树叶蜂标本和资料,报导10种马尾松叶蜂害虫,总结了它们共同的生物学特性、发生特点、天敌和防治方法,提出了防治叶蜂害虫的意见:对爆发型的叶蜂害虫,要从害虫为害虫的经济损失和防治费用投入以及化学防治对环境的污染、天敌和伤害,应综合全面评价,提出经济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5.
黑松叶蜂属昆虫世界上已记载两种,一种是日本黑松叶蜂Nesodiprion japonicus(Marlatt),分布于日本及我国台湾省,另一种是双枝黑松叶蜂N.biremis(Konow),分布于我国广东省沿海岛屿和泰国(Smith 1974)。二者均为害松树,前者是日本松树的重要害虫。近年来,我们从陕西、浙江等省收集到这一属的几种标本,经鉴定为新种。所有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学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6.
新松叶蜂,又名松黄叶蜂,属松叶蜂科。主要危害油松、赤松、华山松、马尾松、黑松、红松、云南松等松属的针叶。2005—2007年,祁门县马尾松受其侵害,幼虫大量取食针叶,严重影响马尾松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7.
黄龙山黑松叶蜂在山东主要危害雪松。1年2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地表枯叶内越冬;平均化蛹率70.3%、羽化率87.3%;雌、雄性比为1:1.8,单雌孕卵量35粒;主要天敌为寄生蝇,寄生率6.7%;幼虫较耐低温,有滞育现象。  相似文献   

8.
通过几年来在三穗县对浙江黑松叶蜂 Nesodiprion zhejiangensis 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基本掌握了该虫在三穗县的生物学特性.该虫在贵州主要危害马尾松,1 a发生2代,第2代危害最重,以越冬蛹在地表干燥的叶背越冬.  相似文献   

9.
浙江黑松叶蜂Nesodiprion zhejangensis zhou et xiao在湖南长沙地区主要危害火炬松、湿地松、黑松、马尾松。国内还分布于浙江(杭州),广西(合浦、柳州、博白、上思),广东(广州),湖北(安陆),江西,(南昌),云南(昆明),四川(西昌)。其生物学特性尚未见报道,现将1986年—1988年在长沙地区观察结果初报如下: 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6.5—7.8毫米,体黑色,触角第1、2节及下颚、下唇须暗黄色;前胸背板两侧后缘,中胸小盾片或除其前  相似文献   

10.
抚顺市松阿扁叶蜂防治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松阿扁叶蜂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在松阿扁叶蜂成虫和幼虫期应用化学药剂、释放赤眼蜂、人工破坏预蛹及老熟幼虫越冬环境等措施,进行了对比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人工破坏松阿扁叶蜂老熟幼虫和预蛹的栖息环境,杀虫效果可达85%以上;地面施用1.8%阿维菌素乳油8000倍液、1.2%苦参烟碱1000倍液杀幼虫效果均为100%;阿维菌素烟剂、苦参烟碱烟剂(含乳油)杀灭成虫.效果均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11.
浙江栉蝠蛾幼虫空间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模型分析法等方法对浙江栉蝠蛾幼虫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栉蝠蛾幼虫在竹林间的空间格局呈聚集型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之间相互吸引。运用Iwao法确定了林间最适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2.
浙江蜡梅大移栽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野生浙江蜡梅大苗移栽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精细作床和遮萌处理的对其移栽成活率有极显著影响,只要精细作床,开好水沟,认真栽植管理,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出高效、低毒、低残毒,符合环保要求的白蚁防治药剂,从目前国际上开发的新型白蚁防治药剂中,选用5类有代表性的药剂及复配制剂进行速丰桉新造林地白蚁防治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5%溴氰菊酯乳油、40%毒死蜱乳油、22%甲维氟铃脲可湿性粉剂及复配药剂在林间防治效果均达70%以上。其中,生物制剂5%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和复配药剂防治效果达85%以上,可以代替氯丹、灭蚁灵和毒死蜱在白蚁防治中使用。同时,阿维菌素对环境友好,在林木白蚁防治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采用喷雾法测定了 5 种杀虫剂对棉蚜(Aphis gossypii)的室内毒力,比较了 6 种杀虫剂对苗圃 中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袋苗上棉蚜的防治效果,同时分析了药剂对羊蹄甲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显 示: 0.25% 吡蚜酮对防治棉蚜效果最好, LC50 仅为 2.296 mg/L, 25% 噻虫嗪效果最差, LC50 为 41.396 mg/L。 6 种杀虫剂对苗圃袋苗上棉蚜的防治效果差异显著。施药处理 7 d 后, 2.5% 高效氯氟氰菊酯、 0.25% 吡蚜 酮和 1.2% 烟碱 · 苦参碱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分别为 94.58%、 94.09% 和 89.16%。同时施用过高效氯 氟氰菊酯后的羊蹄甲袋苗在苗高、地径、地上部分鲜质量和地上部分干质量 4 个生长指标上均显著高于未 处理的袋苗。因此 2.5% 高效氯氟氰菊酯和 0.25% 吡蚜酮对防治羊蹄甲苗期棉蚜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 同时 1.2% 烟碱 · 苦参碱也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可以作为替代药剂穿插施用,以降低害虫抗药性风险。  相似文献   

15.
在陕南地区核桃主干害虫天牛危害情况、发生发展规律、危害特点等调查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操作简便、实用性强、防治效果好的天牛防治方法,防治效果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白蛾周氏啮小蜂可持续控制美国白蛾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在老熟幼虫期和化蛹初期分别放蜂1次,放蜂量为美国白蛾幼虫数量的5倍,连续放蜂防治两代美国白蛾,就可将其种群数量有效控制,使有虫株率降到1.25%,天敌的总寄生率达到92.67%。放蜂防治后连续5年,共追踪调查10代美国白蛾的发生情况,发现这种小蜂具有良好的持续控制效果。美国白蛾在防治后第2年至第5年有虫株率均保持在0.1%以下的低水平,天敌的寄生率仍高达92%,表明持续控制作用十分显著。研究中,还对我们计算出的回归模型y=-51.60795 77.47512lgx进行了实际检验。结果显示,利用该模型计算出的多种天敌的总寄生率与实际调查所得的总寄生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该模型可以用于调查天敌的寄生率,能够大大节约工作量,利于生产单位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7.
危害我国林业的竹节虫及其生物学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节虫简称 目,近10余年我国南北许多省区已有10 多种 不同程度危害林、农业,且有扩展蔓延之势。文内共介绍我国14 种 的鉴别特征、分布、寄主及有关生物学资料。这14种 分别隶属于 科与异 科。  相似文献   

18.
5种植物源杀虫剂对淡竹毒蛾幼虫的毒力及林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  
为筛选出有效控制淡竹毒蛾幼虫的药剂,以制定无公害防治淡竹毒蛾决策,2017年在福建省沙县选用5种植物源杀虫剂,对危害方竹林的淡竹毒蛾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开展林间防治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苦皮藤素可溶液、4%鱼藤酮乳油、0.5%藜芦碱可溶性液、1.2%烟碱·苦参碱可溶液、1.5%苦参碱可溶液对淡竹毒蛾幼虫的LC50分别为0.973、1.062、1.216、0.482、0.836 mg/L,以1.2%烟碱·苦参碱可溶液剂对淡竹毒蛾幼虫毒性最强,5种不同植物源杀虫剂对淡竹毒蛾幼虫均有杀虫作用。林间防治效果表明:药后3 d,5种植物源杀虫剂的防治效果均为90%以上,以苦参碱类药剂防治效果最好,2种苦参碱类药剂的林间最佳使用浓度均为1 500倍液;1%苦皮藤素可溶液和0.5%藜芦碱可溶性液林间最佳使用浓度为1 000倍液;4%鱼藤酮乳油林间防治最佳使用浓度为1 200倍液。测试的5种不同植物源杀虫剂均对淡竹毒蛾幼虫有良好的杀虫作用,是无公害防治淡竹毒蛾幼虫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