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实时定量RT-PCR分析早期蛋白0(EP0)基因删除对伪狂犬病病毒(PRV)裂解感染培养的猪肾细胞过程中病毒转录本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分析表明,在感染早期,EP0对PRV的基因转录有抑制作用,在感染后期对病毒基因的表达是刺激和抑制作用相交替。研究数据表明,EP0的功能可能是逆转早期病毒基因表达的动力学。研究还观察到,EP0促进IE180基因和PRV转录本转录动力学的相互关系的发展,表明EP0的主要功能可能是改变IE180蛋白对PRV转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EP0(Early Protein 0)基因是伪狂犬病病毒(PRV)早期表达的转录激活因子,可以结合并激活多种病毒基因启动子,调节基因的表达,同时其也是毒力相关基因。为探究EP0基因对PRV变异株毒力的影响,本研究采用CRISPR/Cas9系统敲除PRV变异株HeN1的EP0基因,通过噬斑纯化筛选与基因测序鉴定,成功构建1株EP0基因缺失病毒株PRV-EP0。小鼠毒力试验显示PRV-EP0株虽然体外复制能力降低,但其致病力与野生病毒株HeN1相比并无变化。本研究构建的EP0基因敲除病毒为研究PRV变异株EP0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用多次PCR方法对伪狂犬病病毒的立即早期蛋白(immediate early protein,IE180)基因进行部分缺失。测序证实缺失序列正确后,构建了IE180基因部分缺失突变体的真核细胞表达裁体peP1P2、pcP1P3P2、pcP6P2。将这些真核表达裁体与带有SV40早期基因启动子和报告基因CAT(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的pCAT3-control载体质粒混合后,用质酯体介导的方法,共转染Hela细胞。通过CAT的ELISA方法检测瞬时表达结果表明:突变体P1P2和P1P3P2对SV40启动子具有较强的激活能力,而P6P2则对SV40启动子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立即早期180基因(immediate early 180,IE180)及其功能,试验采用设计的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法对IE180基因进行扩增,并成功构建了IE180克隆载体,经序列测定后,用DNAStar软件对该序列和已发表的7个PRV参考株的IE180基因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HB-98株IE180基因编码区大小为4425 bp,编码1474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登录的参考株的IE180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8.4%~99.1%,氨基酸同源性为97.8%~98.4%。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该毒株与毒株TNL(登录号:AF352564.2)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5.
正1伪狂犬病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1)伪狂犬病的病原学。伪狂犬病又称Aujeszky氏病,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目前,PR已经被我国列为2类传染病。PR的致病病毒为猪疱疹病毒I型伪狂犬病病毒(PRV),该病毒属于疱疹病毒,是一个封闭的核衣壳,属于双股DNA病毒,有囊膜。PRV感染的发生与该病毒的囊膜有着直接的关系,而  相似文献   

6.
伪狂犬病基因缺失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又称Aujeszky氏病,是由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猪疱疹病毒I型(Suid Hepervirus I,SHV-I)又称为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所引起的猪、牛、羊等多种  相似文献   

7.
<正>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家畜和多种野生动物的急性传染病。PRV由Aujeszky在1902年发现并鉴定,因此该病又叫奥耶斯基病[1]。猪伪狂犬病呈现典型的潜伏感染,任何年龄的猪耐过急性感染后,均能形成潜伏感染,病毒在猪体内终生潜伏,一定条件下潜伏的病毒可以激活,引起复发性感染并向外散毒,这种机制导致伪狂犬病很难根除[2]。  相似文献   

8.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又名奇痒症、奥叶基氏病(Aujeszky's disease,AD),病原为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属的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病毒性传染病。至今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德国、法国、新西兰、日本等有本病的报道,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9.
将SV40启动子控制下的LacZ报告基因表达盒与分别在CMV启动子控制下的含有猪瘟病毒(CS-FV)E2基因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GP5基因的表达盒插入到伪狂犬病病毒(PRV)Bartha-K61株TK基因中,通过蓝斑筛选获得了一株插入CSFVE2、PRRSVGP5与LacZ基因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命名为rPRV-E2-GP5。经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实E2、GP5基因在重组病毒感染细胞中获得了表达。重组病毒感染Vero、PK-15、IBRS2和CEF细胞后的增殖滴度和致细胞病变特征与亲本病毒比较,无显著差异。本试验结果表明在PRV基因组中可以插入多个外源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多价基因工程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伪狂犬病病毒(PRV)是一种大的DNA病毒,编码蛋白众多,其中一些具有酶功能,涉及病毒复制、蛋白调控和核苷酸代谢等。本研究在实验室已有的PRV感染性克隆pBAC-PRV基础上,利用体外转座的方法将Tn5转座子随机插入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组中,获得病毒复制相关功能基因UL9的突变体。将UL9基因突变体转染Vero细胞,获得重组病毒vPRV-Tn5-UL9。通过病毒空斑实验和多步生长曲线测定等方法对vPRV-Tn5-UL9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突变病毒可在体外传代,但病毒的增殖速度显著降低,这表明UL9基因为PRV复制非必需基因,但对病毒复制增殖存在重要影响。此外,动物试验显示,vPRV-Tn5-UL9失去对小鼠的致死能力。本研究成功利用体外转座技术获得了PRV的UL9突变病毒,为构建重组病毒的方法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为研究PRV复制机制打下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