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边文冀 《水产养殖》2008,29(1):45-45
2007年11月29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在江苏省淡水水产所召开了“斑点叉尾鮰联合育种及示范推广项目”启动会。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孙喜模、苗种处处长胡红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所孔杰研究员,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所长夏爱军以及有关水产育种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让斑点叉尾鮰联合育种项目能够在江西省峡江县顺利实施,2008年12月,峡江县农业局副局长带队,峡江县水产局局长,峡江县鱼种场场长一行专门奔赴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洽谈引进斑点叉尾鮰联合育种这项技术。通过交流与研讨,确定了斑点叉尾鲫联合育种的技术要点、操作方法以及配套的设施设备,为即将开展的斑点又尾鮰家系选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与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国家斑点叉尾鮰选育中心建立了技术依托关系,引进了斑点又尾鮰50个家系苗种。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产》2015,(2):51-52
<正>培育单位: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2001年引进的美国密西西比州斑点叉尾鮰选育系中的6个高选择指数家系雌性个体为母本,以2003年引进的美国阿肯色州斑点叉尾鮰选育系中的6个高选择指数家系雄性个体为父本,杂交获得的F1,即为  相似文献   

4.
科技信息     
斑点叉尾鮰联合育种及示范推广项目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农业部优势农产品重大技术推广项目斑点叉尾鮰联合育种及示范推广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5.
8月25日,农业部渔业局组织有关专家在南京对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牵头组织、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主体实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持的“斑点又尾鮰联合育种及示范推广”项目进行了阶段性验收评估,农业部渔业局李书民副局长、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产》2014,(11):39-40
<正>A.斑点叉尾鮰品种来源:斑点叉尾鮰亦称沟鲇,原产美国。1984年,首次由湖北省水产科研所从美国引进国内实验研究。此后,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于1997年、1999年两次从美国引进,2004年再次从美国引进。审定情况:1984年,湖北省水产科研所从美国引进斑点叉尾鮰苗种,经驯化、培育,1996年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GS-03-005-1996  相似文献   

7.
《河南水产》2007,(1):F0003-F0003
2004年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从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引进斑点叉尾鮰原种,经过三年的培育和选育,目前已形成批量亲鱼和大量苗种供应,2006年水产院组织实施的重点科研项目“豫南信阳鮰鱼出口基地产业化开发”项目,通过对斑点叉尾鮰鱼的进一步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精养斑点叉尾鮰的经济效益,美国俄克拉何马洲立大学水产研究站在精养斑点叉尾鮰(400尾/m^3)的水泥池中混养罗非鱼25、50、70尾/m^3与单养斑点又尾鮰的进行比较试验了放养的斑点叉尾鮰平均体重为1.93g,混养的奥利亚罗非鱼平均体重为35.9g。  相似文献   

9.
张建  钱华  余健 《科学养鱼》2003,(10):5-5
一、产业化经营现状 1.引繁情况 1997年,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批准泰兴市水产良种场为美国斑点叉尾鮰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先后从美国直接引进原种斑点叉尾鮰卵黄苗40万尾,经过几年培育,现有原种亲本3000多组。2001年6月,“美国斑点叉尾鮰繁殖技术研究”通过了江苏省科技厅科技成果验收鉴定,其浮盘育苗新技术在国内尚属首次,处于领先水平,年繁苗量现已达到2000万尾的生产规模,为大面积推广斑点叉尾鮰养殖奠定了坚实的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北京基地一直从事斑点叉尾鮰的保种选育和苗种培育工作。在斑点叉尾鮰苗种培育过程中,根据其生长特性和北京地区自然条件,采用在池塘中将鱼苗(水花)直接培育成一龄鱼种的培育方法。笔者对基地多年来鱼苗培育的实践经验和相关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培育出的首个鮰鱼新品种斑点叉尾鮰新品种"江丰1号"由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全国水产推广总站以及中科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共同培育,是第五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通过的15个水产新品种之一,品种登记号为GS-02-003-2013。据了解,这是我国培育出的第一个斑点叉尾鮰新品种。斑点叉尾鮰又称美洲鲶、沟鲶,原产美国,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肉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中牟水产苗种中心利用颗粒饲料养殖从湖北引进的斑点叉尾鮰乌仔进行苗种培育,养成的斑点叉尾鮰成活率68%,规格55g/尾,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北京基地于2007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四年利用工厂化循环水系统进行了斑点叉尾鮰人工孵化,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其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斑点叉尾鮰自1984年由湖北省水产研究所引进以来,已在国内21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养殖。由于该鱼品质优良,养殖效益高,近几年苗种生产常供不应求。因此,进一步提高斑点叉尾鮰繁殖生产水平和苗种产量,满足推广养殖,显得十分必要。斑点叉尾鮰的繁殖技术并不十分复杂,但在某些生产环节中倘有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与美国大豆协会和南海科达&#183;恒生水产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合作,于2006年7月在南海开展斑点叉尾鮰养殖试验.试验运用80:20池塘养殖模式和豆粕型膨化饲料,养殖斑点叉尾鮰从鱼苗到鱼种,观察其生长及经济性能.……  相似文献   

16.
斑点叉尾(鮰)又称美洲鲶、沟鲶,原产美国,具有适应性强、肉质鲜美、生长快等特点,尤其适合加工生产.2007年我国农业部渔业局针对我国斑点叉尾(鮰)养殖过程中种质性能退化、良种系统选育未开展等问题,开展了我国斑点叉尾(鮰)良种选育工程,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作为该项目的实施单位,从2007年开始进行斑点叉尾(鮰)选育工作,经过6年努力,成功培育出了斑点叉尾(鮰)“江丰1号”新品种(品种登记号:GS-02-003-2013).  相似文献   

17.
为落实4月在浙江杭州签订的斑点叉尾联合育种协议的有关要求,推进斑点叉尾联合育种项目的顺利实施,日前,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  相似文献   

18.
《渔业科技产业》2007,(3):42-43
日前,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所鱼类营养与病害防治研究室研究员曾令兵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自己独立建立的斑点叉尾鮰肾脏组织细胞系在国内首次成功分离得到斑点叉尾鮰病毒病病原,填补了国内空白。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与美国大豆协会和南海科达&#183;恒生水产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合作,于2005年5月至11月在南海开展了斑点叉尾鮰养殖试验.试验运用80:20池塘养殖模式和豆粕型膨化饲料,养殖斑点叉尾鮰从鱼种到成鱼,皆在观察其生长及经济性能.……  相似文献   

20.
斑点叉尾鮰规模化育苗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赣州市水产研究所于2005~2008年与南昌大学合作实施江西省科技厅重大招标项目《斑点叉尾鮰规模化育苗关键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成功突破斑点叉尾鮰苗种规模化繁育的关键技术,四年年均繁育苗种1000万尾以上,现将其关键技术简要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