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农村土地经营模式自新中国成立至今经历了数个相应的历史阶段。“耕者有其田”是第一个阶段,它是以政权的力量将土地的地主所有变为广大农民所有,从而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了个体所有个体经营的新的农村土地制度;自耕农制度转变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第二个阶段;1979年农村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全面推行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第三个阶段,该制度使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农民在承包土地的同时上缴一定的物资和税收,农民在承包经营期内有较强的自主性,可以根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从来都是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制度在当时的社会生产条件下的纠葛,经历了一个农业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与中国国情的博弈过程。现阶段,一些讨论如何通过立法等手段使土地集体所有变为土地私有,从而为农村土地流转扫清根本障碍的观点并不明智。在现有的土地市场和土地制度立法框架下,土地制度的核心已经由土地所有变为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重庆市今年在农村集体土地制度上做出了两项重大决策:一是鼓励城郊农民以土地置换社会保障;二是推行农村土地股份化经营制度,实行土地集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这一改革措施一经出台,立即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被部分学者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三次土地革命”。  相似文献   

4.
积极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新乡市上优质专用小麦,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3点做法:一是强化政府的引导、服务功能,努力把追求小麦优质化变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为;二是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实行区域化、规模化种植;三是以“订单农业”为载体,努力实现优质专用小麦的优价。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土地制度的变迁经过了土地改革到农业合作化运动、从农业合作化运动到人民公社体制、从人民公社体制到现在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个阶段.在这3个阶段中,第3阶段是70年代末开始的,取消人民公社的三级所有制度,实行社区集体所有,农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制度的缺陷又逐渐暴露出来.如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纷纷抛开土地走出家门,到城市寻求生存之路,致使土地抛荒,严重浪费了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6.
《农家顾问》2003,(10):4-5
农民把土地视为生命的源泉,辛勤耕耘、精心呵护,支撑和实现着富裕的希望;把它视为生活的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保持和发展着农业的文明。土地及其收益,是农民最重要、最大的权益,是农民根本利益之所在。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就是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侵害农民的土地权益就是侵害农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7.
土地是分析中国社会变革难以绕开的变量。自古以来.农民就和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是农民,就有剪不断的土地情结。系统梳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村土地价值变迁的历史轨迹,有助于我们以理性的眼光审视农村发展中的问题和误区,进一步明确农村改革的方向与思路.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8.
土地政策一直是我国政策制定的关键领域,现行农村土地政策是在原有土地政策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变化及农民利益需求变化不断调整形成的,是对原有土地政策的继承和发展。立足新时代历史起点,审视建党百年来中国农村土地政策变迁,可以发现按照产权变更,农村土地政策经历了土地私人所有,农民自主经营阶段;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阶段;"两权分离"土地政策的发展与完善以及"三权分置"土地政策的创新与完善等阶段,在向不同阶段转变的过程中土地功能也在发生变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农村土地政策演进脉络。  相似文献   

9.
台湾土地改革及对农民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曾经进行三次土地改革。土地政策目标依次为:实现"耕者有其田"、扩大农地经营规模、促成"农地释出"。土地管制从保护农用耕地转变为放宽农地买卖与所有权流转,这标志着土地管理制度与政策的根本性变化。三次土地改革对农民就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致使台湾农村出现了农民隐性失业、农业劳动力大量外流谋求非农就业以及农民从事兼业化就业等现象。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失去土地,职业结构发生变迁。基于宁夏吴忠市的实地调查资料,论述了农民被动城市化的社会经济后果——职业结构的分化与变迁。  相似文献   

11.
关注土地征用中的农民利益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农民的土地问题和转移就业问题是两大永恒的主题。农村土地承包法赋予了农民以稳定的有保障的承包经营使用权,但是土地征用中的农民利益问题仍末得到解决。对于农民来说,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生活保障基础和财产权利,即具有三种功能。同时,农地还是稀缺资源。这是我们研究和处理农民土地问题的出发点的归宿。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土地学会的专家们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而且关注到了农民利益问题。我们农口的同行更应特别关注其中农民利益的实现问题。我借用已有的献资料,谈些看法和建议,与各位交流。  相似文献   

12.
土地是农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农民生活保障最基础的资源储备。在近一个世纪前,解决农民的土地所有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最基本的首要问题。经历20世纪80年代中期农村改革后,农民有了土地使用权。在现阶段农村发展的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土地经历了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新时期土地流转三次重大土地制度变革,土地经营权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迁。从农产品质量安全视角看,土地制度变革导致土地经营权的变迁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每一次土地经营权变迁都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资源的一次重新配置。围绕以土地资源为中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资源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农产品质量安全。解决新时期土地经营权变迁中存在问题,必须法律护航,制度先行,建立有效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及有效的土地流转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苏南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诱导因素分析——以苏州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勇  李广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2126-12127,12136
分析了苏南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类型划分和基本做法,探讨苏南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内在根源。认为苏南农村土地制度变迁是区域非农产业发展的内生结果,指出建设用地短缺为农村土地制度变迁提供了经济激励,农民职业非农化和农村收入非农化弱化了农村土地的经济职能,农村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弱化了土地保障功能,土地对农民的束缚力不断减弱,从而为土地制度变迁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15.
甜瓜套种孜然栽培模式经过多年的示范取得较好的经验,每667米^2多收孜然近40千克,对促进甜瓜和孜然两大传统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提升瓜地种植的整体经济效益,经自治区有关专家的咨询指导,岳普湖县于2004年开展孜然、棉花、晚熟甜瓜一年三熟栽培模式的示范,取得成功。此模式有两大优点:一是可以提高瓜地的整体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二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了一年三熟。现将该模式播种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条件,是广大农民最基本的权力。《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颁布实施,使农民拥有依法保障的土地承包权,有助于党对农村政策的稳定,并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有助于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有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在《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一条和五十二条中,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争议解决办法,列举了“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相似文献   

17.
以“三权分置”为遵循一是落实集体所有权,就是要积极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实现方式,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初级阶段实际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二是稳定农户承包权.就是确保在承包期内,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强迫农民放弃承包的土地.不论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集体土地承包权都属于农民家庭,其他任何主体都不能取代农民家庭的土地承包地位。三是放活土地经营权,进一步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在土地流转中的相互权利关系和实现形式.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纠纷调解仲裁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当前渑池县农民整体素质现状,分析了农业从业人员素质现状成因,并提出了提高渑池县农民整体素质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通过政策扶持,合理有序促进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变口粮农业为商品农业;多措并举,大力发展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养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素质高、有致富带动能力的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对如何培育职业农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吕梁山区出现了大面积的耕地抛荒现象,直接阻碍了当地土地利用和农民增收,因此耕地抛荒问题已经成为吕梁山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更应该充分利用乡村的土地资源提高农民收入。利用文献综述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方法研究了吕梁山区耕地抛荒现象及其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对策。研究发现吕梁山区耕地抛荒的主要原因有以下3点:一是外出务工比在家务农收入高;二是农业生产条件限制导致的耕地抛荒;三是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解决吕梁山区耕地抛荒问题的对策主要有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完善农业政策补贴制度;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民收益。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九十年也是中国农村土地政策不断变迁的九十年。九十年来党关于中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的历史演进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21年到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主题是革命。1949年到1978年建国前30年,主题是建设。1978年至今,主题是改革。其当代启示有:农村土地政策的变迁应当与时俱进,及时进行调整;农村土地政策的变迁必须使农民真正受益;土地政策的核心在于界定土地的产权;评价农村土地政策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发展农村的社会生产力;政府在农村的土地政策变迁中,担负重要的角色;新时期应当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制度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