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不同磷水平处理下水稻田磷氮径流流失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磷水平处理下水稻田磷素及氮素的径流损失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磷水平处理下稻田径流水中磷素的浓度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磷的径流损失量呈现相同趋势,在每公顷施磷量为0 kg、25 kg6、0 kg1、20 kg及240 kg的情况下,磷的当季径流损失量分别达到了125 g/hm^2、499 g/hm^2、939 g/hm^2、3 022 g/hm^2及5 974 g/hm^2。试验结果还表明,施氮肥后短期内若出现径流则氮素流失较多,但不同磷水平处理对于稻田径流水中氮素的浓度及损失量没有影响。几次径流中活性磷的浓度均有诱发附近水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水稻种植期的田面水氮、磷浓度是稻田N、P径流流失、N素的氨挥发等各种损失途径的关键控制因子。通过田间定点实验监测与分析研究了洱海北部地区水稻土田面水氮磷浓度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总氮(TN)以及可溶性总氮(DTN)在施基肥后是先升后降的趋势,1~3 d内达到峰值,然后迅速下降,9 d后含量差异趋同;在施入孕穗肥后,TN及DTN浓度立即到达峰值后迅速下降,在9 d后含量很少,并趋于稳定;DTN浓度变化趋势可用二次曲线模型Y=AX2+BX+C来描述;铵态氮(NH+4-N)浓度变化在不同施肥时期有明显区别,施基肥后田面水NH+4-N浓度在3~5 d内到顶点,而在追肥期1~2 d内就到顶峰;田面水总磷(TP)和可溶性总磷(DTP)浓度施入基肥后呈指数型下降,在施肥12 d后差异趋同,其变化都可用指数模型(Y=C0×ekt,k<0)来描述。因此,施肥后 9 d内是控制N损失的关键时期,控制P损失的关键时期则是在施肥后的两周内;水稻施肥应避开降雨时期,以减少施肥后的径流流失。  相似文献   

3.
不同土地利用对流域土壤侵蚀和氮、磷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水土流失是非点源污染主要的发生形式,而不同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对土壤侵蚀及其氮、磷的流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通过在福建省九龙江流域内选取典型小流域来研究不同植被类型与土壤侵蚀和氮、磷流失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植被覆盖的典型小流域降雨径流中悬浮泥沙、氮、磷的流失依次为:坡地果园>水稻田>半人工果林>天然次生林;典型小流域降雨径流流失的悬浮泥沙量、氮、磷流失量与植被覆盖度和降雨量成反比;而且氮的主要流失形态为溶解态,磷的流失形态主要为泥沙结合态。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和不同施肥比例对水稻田面水不同形态氮素动态变化、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田面水总氮含量在施肥后第1天达到最大,然后迅速下降;铵态氮含量在施肥后第2天至第4天达到峰值,1周后大幅度下降;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氮肥表观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先升高后降低.在中氮施肥(N210)水平下,水稻产量最高,不同施肥比例间差异不显著;采用氮肥后移(基肥∶分蘖肥∶穗肥=3∶3∶4)的施肥方式熊显著降低水稻田面水中总氮和铵态氮的含量.说明氮施肥水平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能有效地减少氮素流失,降低水环境的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5.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磷肥施用量对稻麦轮作土壤中麦季磷素及氮素径流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麦季径流水中磷素的浓度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磷的径流损失量呈现相同趋势。每公顷施磷量为0、15、30、60、120kg时,磷的当季径流损失量分别达到了623、703、1062、2337、6823g·hm^-2。试验还表明,施磷水平对于麦季径流水中氮素的浓度及损失量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南方典型水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小区的研究方法,对施用缓/控释配方肥水稻田面水中氮素主要形态的浓度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并探讨了与氮素转化密切相关的土壤脲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插秧后15d和22d田面水中铵态氮、硝态氮、总氮含量为农民习惯施肥处理(T2)缓/控释配方肥处理(T1)田间排水沟中水样不施肥处理(T3)。插秧后75d田面水中氮含量的情况变化较大,3个处理中T3处理田面水中铵态氮含量最低,硝态氮、总氮含量最高。就总体趋势而言,田面水氮素流失主要以铵态氮为主,随时间推移不断下降。随施肥天数的增长,土壤脲酶活性总体呈降低的趋势。T2处理降幅最大,T1处理次之,T3处理最小。在各处理中,氨氮/总氮比与土壤脲酶活性均达到了显著正相关水平,即氨氮占总氮的比例随脲酶活性的增强而增大。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田氮素转化相关因子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分异。说明水稻生产中施用缓/控释配方肥对减少流溪河流域稻田氮的面源污染起一定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聚天门冬氨酸/盐(PASP)对稻田氮素流失及水稻养分利用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普通聚天门冬氨酸钙/锌盐和改性聚天门冬氨酸钙/锌盐为供试材料,在干旱棚条件下,通过水稻桶栽试验研究了PASP对水稻田面水氮浓度变化和水稻生长、氮磷钾养分吸收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尿素对照处理相比,各聚天门冬氨酸/盐处理降低了田面水氮素浓度,尤其在施肥后第3 d和第5 d,铵态氮和硝态氮浓度显著降低了16.8%~44.7%和20.4%~42.8%。聚天门冬氨酸/盐的施用有利于水稻生长及产量提高,水稻株高、有效穗数、秸秆产量和籽粒产量以及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均表现出增加趋势,其中改性聚天门冬氨酸钙盐处理显著增加了水稻株高(12.0%)、有效穗数(13.8%)、秸秆产量(9.26%)及籽粒氮含量(8.32%),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了8.4%,但差异不显著。聚天门冬氨酸/盐处理土壤氮含量也有所增加,尤其是NH4+-N含量显著增加,但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受影响不大。综合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利用以及田面水氮素流失风险,改性聚天门冬氨酸/盐处理效果优于普通聚天门冬氨酸/盐,且改性聚天门冬氨酸钙盐处理最好。田间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0、0.1、0.4、0.8、1.0、1.2 g/L)、磷(0、0.015、0.025、0.030、0.045、0.060 g/L)浓度下杜氏盐藻生长增殖的关系和特征,以及氮磷比(c(N)/c(P))变化等对该藻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杜氏盐藻对氮、磷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浓度增大藻增长率增大,浓度继续增大反而抑制藻的增长,属于营养依赖型藻类。不同氮质量浓度梯度对杜氏盐藻生长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但对杜氏盐藻生长率K的影响不显著(P〉0.05),最适宜的氮浓度为1.0 g/L;不同磷质量浓度梯度对杜氏盐藻的生长和生长率K具有显著性的影响(P〈0.05),最适宜的磷浓度为0.025 g/L。当c(N)/c(P)为40时,最适合杜氏盐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氮、磷对藻类生长及污水净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模拟氧化相比较,研究污水中不同含量的磷及氮、磷比例对藻类生长及污水净化的影响。原污水中合氮量均为20mg/L,磷的含量分别为1.25 2.50 5.0 10mg/L,结果发现原污水中的N/P为20/2.5时,藻类的净生产量最高,污水净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研究盐碱地稻田径流中磷素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潜在环境效应。[方法]以松嫩平原苏打型盐碱地前郭灌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灌溉条件下稻田径流中磷素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潜在环境效应。[结果]盐碱地稻田表水呈碱性,土质分散,保肥能力差;土壤总磷在表层富集,增加了磷素随径流流失的风险。稻田磷素流失的主要时期为灌溉期及暴雨径流发生期,稻田径流中总磷、颗粒态磷、总溶解态磷和溶解性活性磷的浓度均随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磷素流失以颗粒态磷为主,而且磷素浓度均超过导致富营养化发生的临界值,直接影响下游查干湖的水质安全。各退水渠磷素浓度均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大,并在高温时期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各稻田表水与退水渠总磷浓度呈高度负相关,相关系数R2(α=0.05)分别为0.8509、0.8964和0.9153。灌排条件最好的稻田磷素流失负荷较大,污染风险等级最高,应作为磷素输出的关键源区进行重点监控和防治。[结论]该研究为合理开发盐碱地资源、制定盐碱地最佳磷素管理措施、控制农田磷素流失和保护当地水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氮素在盐碱稻田内的动态变化及潜在环境影响。[方法]以松嫩平原典型苏打盐碱地水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该区水稻田中的氮素动态变化及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结果]试验区土壤属强碱土,CEC、C/N比值都较高,保肥能力差;2年试验期内,田表水中的盐碱化指标含量波动较大;试验初期总氮和氨氮浓度达到最高值,之后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强降雨对其影响较大;硝态氮浓度出现峰值晚于总氮和氨态氮,之后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试验期间,氨挥发损失占总氮损失的18.9%~28.8%;田面水中总氮浓度均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III类标准;农田退水中的非离子氨浓度较高,对下游查干湖鱼类养殖存在危害。[结论]为盐碱地治理和水体和渔业资源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叶洁琼  袁瑞霞  王兆慧  柳建设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374-10376,10425
[目的]分析氮素在盐碱稻田内的动态变化及潜在环境影响。[方法]以松嫩平原典型苏打盐碱地水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该区水稻田中的氮素动态变化及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结果]试验区土壤属强碱土,CEC、C/N比值都较高,保肥能力差;2年试验期内,田袁水中的盐碱化指标含量波动较大;试验初期总氮和氨氮浓度达到最高值,之后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强降雨对其影响较大;硝态氮浓度出现峰值晚于总氮和氨态氮,之后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试验期间,氨挥发损失占总氮损失的18.9%~28.8%;田面水中总氮浓度均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农田退水中的非离子氨浓度较高,对下游查干湖鱼类养殖存在危害。[结论]为盐碱地治理以及水体和渔业资源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底栖鱼类对水田上覆水中磷素动态的扰动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底栖鱼类泥鳅对水田上覆水中磷素动态的扰动效应,探讨生物扰动机制.[方法]基于模拟试验,使用离子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对比分析上覆水中磷素含量在有/无泥鳅活动时的差异.[结果]扰动组的TP、DTP和PP浓度在试验开始阶段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在试验中、后期显著高于对照(P<0.05).扰动组要的PP/TP高于对照组,扰动组中TP浓度的增加主要是由于PP的增加,扰动组的DIP/DT在试验中、后期显著高于对照(P<0.05).[结论]底栖鱼类对水田上覆水中的磷素产生了扰动作用,增加了水稻生长可利用的的磷素养分. Abstract: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bioturbation effects of benthic fish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on phosphorus dynamic in overlying water of paddy field,as well as to explore the bioturbation mechanism.[Method]Based on simulation experiment,the phosphorus contents in overlying water were analyzed comparatively with and without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by the using of ion chromatography and spectrophotometry. [Result]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phosphorus (TP),dissolved total phosphorus(DTP)and particular phosphorus(PP) in bioturbation group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those in control group in initial stage of experiment,and becam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in middle and late stages of experiment(P<0.05).The PP/TP ratios in bioturbation group were bigg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the increase of TP concentration in bioturbation group was mainly due to the increase of PP.The ratios of 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DIP) to DTP (DIP/DTP) were significantly bigg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in middle and late stages of experiment (P<0.05). [Conclusion] The benthic fish had bioturbation effects on phosphorus in overlying water of paddy field,which increased the available phosphorus for rice growth.  相似文献   

15.
底栖鱼类对水田上覆水中磷素动态的扰动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刚  房岩  汪爱武  严永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71-18172,18189
[目的]研究底栖鱼类泥鳅对水田上覆水中磷素动态的扰动效应,探讨生物扰动机制。[方法]基于模拟试验,使用离子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对比分析上覆水中磷素含量在有/无泥鳅活动时的差异。[结果]扰动组的TP、DTP和PP浓度在试验开始阶段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在试验中、后期显著高于对照(P〈0.05)。扰动组的PP/TP高于对照组,扰动组中TP浓度的增加主要是由于PP的增加。扰动组的D IP/DTP在试验中、后期显著高于对照(P〈0.05)。[结论]底栖鱼类对水田上覆水中的磷素产生了扰动作用,增加了水稻生长可利用的磷素养分。  相似文献   

16.
韩世忠  郑雄  马红亮  高人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319-10322,10355
[目的]研究8种亚热带常见园林树种叶片N、P、K内吸收率及其季节变化.[方法]分别采用扩散法、钼锑抗比色法和火焰光度计法对采集叶片N、P、K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各树种成熟叶养分含量都高于新鲜凋落叶,且大部分呈显著性差异,N、P、K的内吸收率(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9.11±3.89)%~ (68.42±2.44)%、(9.94±5.31)%~(60.54±13.74)%和(24.66±12.14)% ~ (77.15±5.21)%.N和K的内吸收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N和P以及P和K之间差异并不显著;N和P的内吸收率春季低于秋季,K的内吸收率春季高于秋季;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养分内吸收率无显著差异;固氮树种(羊蹄甲和黄槐)与非固氮树种的N内吸收率也未出现显著差异.[结论]植物叶片在凋落前发生内吸收作用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季节变化只是影响植物叶片养分内吸收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的生活型并没有显著影响植物的内吸收率,固氮作用对植物在N养分供给上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水势与施磷水平下的旱稻田土壤速效磷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旱稻生育期内3个施磷水平下2种水势处理的旱稻田土壤速效磷变化.结果表明,供磷水平不同,旱稻生育期内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土壤速效磷含量最大值在旱稻生育期内的出现时机存在明显差异.稻田水分状况对旱稻田土壤磷素的有效性有较大影响;保持较高的稻田水势有利于促进旱稻植株对土壤有效磷的吸收利用;旱稻栽培应在适度保障较高水势的同时,合理协调土壤的磷素营养.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地表水源热泵系统对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了热泵系统对水温、底泥、水生植物及水中微生物的影响以及对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影响。其影响主要与排水温度及水源地质相关。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水环境污染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我国江河、湖泊及近海域等水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分析了我国水环境污染的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水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及生命安全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