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糖业概况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台湾蔗糖业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战后到50年代初,甘蔗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1952年甘蔗单产达49t/hm2,1960年达70.5t/hm2,1957年甘蔗产量为708.3万t.80年代后期,台湾甘蔗种植面积约为7万hm2,...  相似文献   

2.
陆忠 《广西蔗糖》1998,(4):11-12
推广甘蔗良种能提高单产,改进品质.增强抗病虫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且投资少,效益高,是快速发展蔗糖生产,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我场33年的蔗糖业发展史,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甘蔗品种演变史,也是一个产蔗量和产糖量逐步增加的历史。60年代推广台糖134和80年代推广桂糖11号,使我场甘蔗单产从公顷30多吨逐步提高到60多吨,是甘蔗良利,作用的最好说明。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我场相继推广了不少的甘蔗品种,取得了一些成缋,如推广了新台糖1号、粤糖79-177,但电面临很多问题.必须认真总结,正确认识,以加快甘蔗良种推广步伐。  相似文献   

3.
几个甘蔗新品种砍收后品质变化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1个甘蔗新品种及桂糖11号收获后的原料蔗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在甘蔗砍收后,其品质即开始发生变化:重量平均每天减轻1%,甘蔗蔗糖分平均每天下降0.1%,重力纯度平均每天降低0.5%,甘蔗还原糖分平均每天提高0.07%,但各品种品质劣变程度有所不同。砍收后甘蔗蔗糖分和重力纯度下降、还原糖分上升较慢的品种有新台糖20号、桂糖17号、巴西45号和桂糖16号,变质速度比较快的品种有新台糖16号、新台糖24号和农林8号。  相似文献   

4.
由甘蔗鞭黑粉菌引起的甘蔗黑穗病是我国甘蔗生产中危害最大的病害,给甘蔗产业造成严重的产量和经济损失。化学防治是作物病害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开展甘蔗黑穗病高效、低毒、低残留防治药剂的筛选,进行田间防治试验,对甘蔗黑穗病的有效防治和提高甘蔗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为筛选适合大田防治甘蔗黑穗病的推荐化学药剂,通过测定11种杀菌剂对甘蔗鞭黑粉菌的抑菌试验,采用扫描电镜解析有效杀菌剂的抑菌机理,通过新植蔗和宿根蔗的甘蔗黑穗病大田防治试验,评价杀菌剂的防治效果和对产量、株高、茎径、公顷有效茎数、锤度、单茎重等甘蔗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获得4种杀菌剂对甘蔗鞭黑粉菌单倍体生长、有性配合、冬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分别是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和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扫描电镜显示,这4种杀菌剂均对甘蔗鞭黑粉菌冬孢子和单倍体孢子细胞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使甘蔗鞭黑粉菌失活。在大田新植蔗的甘蔗黑穗病防治试验中,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和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1.81%、82.84%、81.76%、70.92%,各药剂防治区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20.84%、17.13%、15.92%、13.35%。在宿根蔗的甘蔗黑穗病防治试验中,以上杀菌剂防治效果分别为89.35%、82.21%、81.51%、70.18%,其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30.15%、24.05%、20.33%、16.58%。新植蔗和宿根蔗药剂防治区的甘蔗其他农艺性状均优于对照区。这4种杀菌剂对甘蔗黑穗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和增产作用,可作为大田防治甘蔗黑穗病的推荐杀菌剂。  相似文献   

5.
《广西蔗糖》2010,(2):29-29
广西自清明后开始降雨,降雨量达到往年同期水平,已经彻底缓解了旱情。据广西农情统计,至5月20日完成播种面积1518万亩,较上年同期多22万亩。其中,新植种植549万亩,较上年同期增加约75万亩。按照甘蔗生长进度,目前应是分蘖、拔节阶段,但由于前期干旱导致60%蔗区的甘蔗生长发育期比常年缩短20-25天,  相似文献   

6.
回顾70年代以来湖南甘蔗品种更新的各个时期及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加深甘蔗良种在甘蔗制糖工业中的重要地位,对今后加快品种改良步伐,提高蔗糖生产效益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甘蔗的开发利用状况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世界上甘蔗生产的主要国家之一,甘蔗的分布区域广,种植面积和产量大。我国甘蔗的分布,东起台湾省的东部(约东经122°),西至西藏自治区的东部(约东经92°);南自海南省的南部(约北纬18.5°),北至陕西省的南部(约北纬33°);从地势很低的东南沿海,到海拔1600m的西南山地,或集中成片,或零星散布,其范围涉及我国17个省区。但是,我国甘蔗主要还是分布在广西、广东、湖南、海南、台湾、福建、四川、江西和云南等9个省区,约占我国种蔗面积的99%。自本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甘蔗年种植面积在100万公顷左右。年种植面积在…  相似文献   

8.
林娜 《中国糖料》2000,(1):40-41
进入90年代以来,福建省甘蔗糖业逐年滑坡,制糖企业陷入困境,在路在何方?福建省南安糖厂同门创办甘蔗农场,建立自营甘蔗生产基地,进行产业化经营的成功实践,是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恢复和发展我省蔗糖业生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论雷州半岛旱坡地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的实施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湛江农垦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种植甘蔗,经过40多年的实践、摸索,总结出许许多多的宝贵经验,对指导农垦甘蔗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巴西目前拥有432家糖厂和酒精厂,其中251家既生产糖也生产酒精,162家只生产酒精,19家只生产糖。巴西的蔗糖酒精产业是一种集约型的产业模式,土地集中度高,70%的甘蔗种植土地属于糖和酒精生产企业,工农业利益一体化。巴西的甘蔗育种选择目标是单位面积产糖量最高,并且宿根性强。甘蔗酒精发酵液100%定量还田技术,蔗叶也全部还田,不仅实现了零排放,消除了环境污染,而且为甘蔗生长提供了全面而充足的养分,加上甘蔗生物固氮特性的利用,其在甘蔗生产上的化肥使用量很低,施氮量约60~100kg/hm~2,仅相当于目前我国的常规施肥量10%或更少,再加上宿根年限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所以甘蔗生产成本低。其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1.
品种的改良和良种的推广是农业增产的措施之一。它的效果大、作用快、成本低。甘蔗糖业的发展过程也是同甘蔗品种不断更新,良种不断发展过程分不开的。从湛江蔗区而言,90年代以来蔗区推广了一大批甘蔗良种。计有自育品种粤糖79—177,粤糖81—3254,粤糖86—368,粤糖89—113,粤糖93—159,桂糖16号、17号和引进台湾新台糖一系列品种。如新台糖1号、2号、10号、16号、20号、22号、23号、25号等品种。良种占种蔗面积60%-80%。这些良种在蔗糖生产上起了很大作用,今后还将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糖料》2005,(3):28-28
在生产甘蔗酒精领域,2004年甘蔗种植面积540万公顷,生产甘蔗大约3.89亿吨,其中生产蔗糖2490万吨,酒精146亿公升。蔗糖出口达到1300万吨,创汇近20亿美元。近两年巴西蔗糖出口约占世界蔗糖出口份额的35%以上。  相似文献   

13.
甘蔗梢包括甘蔗蔗茎顶部生长点及以下2至3节,约占全蔗茎10%-15%。蔗梢含丰富的氨基酸,开发蔗梢饮料及其浓缩汁,是甘蔗综合利用的好途径。本文在测定新台糖22号蔗梢氨基酸含量的基础上,以最大程度保留氨基酸、降低制品色值、降低浑浊度为目的,采用安全的豆浆—石灰法澄清蔗梢汁,探讨其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甘蔗糖业60年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凯 《广西蔗糖》2009,(3):45-48
今年是建国60周年.值此之际,回顾一下我国甘蔗糖业60年的发展历史,以及展望一下其未来态势,应该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1中国甘蔗糖业60年的发展历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足足60周年.在这60年的历程中,我国甘蔗糖业走过了怎样的一段道路?笔者将其归纳为如下六个时期:  相似文献   

15.
甘蔗根施5%异丙特丁硫磷颗粒剂对甘蔗螟虫和甘蔗蓟马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相同剂量下,对甘蔗螟虫防治效果与对照农药5%特丁硫磷颗粒剂相当,对甘蔗蓟马防治效果优于对照农药5%特丁硫磷颗粒剂。可作为甘蔗害虫防治中的替代农药,使用剂量以60~75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6.
甘蔗糖厂节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甘蔗糖厂年产白糖量接近200万吨,约需要甘蔗近1500万吨,按100吨甘蔗平均耗标煤6吨计算,约需90万吨标煤,与先进糖厂100吨甘蔗耗标煤4吨相比,我省甘蔗糖厂每年多烧掉与30万吨标煤相当的燃料.  相似文献   

17.
甘蔗糖生产展望目前,世界甘蔗糖产量大约占糖总产量的2/3。在过去的10年,甘蔗糖产量从80年代初期的6000万t迅速增加到1994/95年的8100万t.1993/94年增加1080万t。甘蔗糖总产量占世界糖总产量的70%。这是1947/48年以来最...  相似文献   

18.
1 概况 制造白糖的原料主要有甘蔗和甜菜两种。地球上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许多国家都种植甘蔗,生产甘蔗糖;而北部地区包括欧洲、日本、美国北部、加拿大和我国北部等地种植甜菜,生产甜菜糖。甘蔗糖的产量较大,占全部产糖量的60%~70%。  相似文献   

19.
感染高粱花叶病毒甘蔗叶片cDNA文库构建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甘蔗花叶病与甘蔗寄主致病的互作分子机制,利用SMART技术成功构建了感染高梁花叶病毒甘蔗叶片的cDNA文库,用于后续酵母双杂交互作蛋白筛选试验.采用Omega公司Plant RNA Kit提取感染高粱花叶病毒甘蔗叶片总RNA,经过Oligotex纯化获得mRNA,将其反转录成cDNA第一链,再在DNA聚合酶作用下,通过长距离PCR扩增双链cDNA.经SfiI酶切并去除短片段后,连接到pGADT7-SfiI载体上,成功获得初级cDNA文库,最后以初级文库100万克隆为基数扩增,得到扩增文库并提取质粒.经检测构建的文库容量为1.6×106 cfu,文库滴度2.2× 106 cfu/mL,文库cDNA插入片段长度主要分布在700~2 000 bp,文库重组率约为96%.结果表明,该文库质量较好,为筛选分离抗病功能基因及开展寄主与病毒互作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甘蔗亲本的创新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亲本创新对扩大栽培甘蔗遗传基础及选育突破性的新品种具有重大意义。我国海南甘蔗育种场自1953年建场起就开展甘蔗亲本创新和利用的研究,50多年来,在热带种、割手密、大茎野生种和近缘属植物斑茅利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我国近年来使用的293份常用亲本中,220份为自育品种(品系),约占75%,其中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及其下属场选育的材料约占自育亲本材料的56%。海南甘蔗育种场通过“高贵化”育种途径,利用大茎野生种和当地割手密选育出导入新的野生种血缘的崖城73—226、崖城58—43、崖城58—47和崖城82—108等创新材抖。至今,我国自育品种中至少有17个品种含有当地割手密的血缘,1个品种为大茎野生种的后代。在斑茅利用方面,海南甘蔗育种场于2001年获得了一批斑茅蔗BC,真杂种,并于2003年育成一批BC2后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