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水稻的收成高低,谷粒的数量和胖瘦很关键;而找到促使谷粒数增多的基因,让水稻增产就可能如同探囊取物。  相似文献   

2.
水稻粒长基因GS3在聚合育种中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利用水稻粒长基因GS3以及单片段代换系进行谷粒长性状设计育种的可行性,本研究利用以籼稻品种"华粳籼74"为遗传背景且携带谷粒长基因GS3的单片段代换系与携带其它优良基因的单片段代换系杂交进行了分子聚合育种。在F4获得了26份含GS3和其它优良基因的纯合聚合系,谷粒长测定证实这些聚合系都获得了目标谷粒长表型,有效地改良了华粳籼74的外观品质。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单片段代换系和GS3可以实现谷粒长的设计育种。  相似文献   

3.
采取多亲本复交和定向选择的方法,本实验室育成了一个平均穗长达46cm、平均千粒重达70g的长穗大粒籼稻特异种质LPBG08。为研究该特异种质的遗传基础,我们以LPBG08与短穗小粒的三系杂交稻恢复系密阳46为亲本,构建了P1、F1、P2、F2和F2:3遗传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对主穗长、千粒重、谷粒长、谷粒宽和谷粒长宽比5个穗粒性状进行了多世代联合遗传分析。结果表明,5个性状均受一对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其中主穗长、千粒重和谷粒长均呈一对加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谷粒宽和谷粒长宽比均呈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5个性状在F2代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9.15%、24.88%、34.47%、48.65%和34.47%,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4.70%、72.65%、63.262%、47.30%和63.95%;在F2:3代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0.763%、27.51%、76.10%、69.23%和30.97%,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4.01%、71.97%、23.69%、29.23%和82.517%。本研究结果为该特异种质在水稻育种的利用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稻谷粒形与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52,自引:2,他引:50  
以包括籼粳、新老不同的类型92个水稻品种为试材,研究了稻谷粒形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谷粒长与谷粒宽和谷粒厚呈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谷粒长、谷粒宽和谷粒厚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主要由谷粒宽和谷粒厚决定。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与谷粒长、谷粒长宽比和谷粒长厚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谷粒宽、谷  相似文献   

5.
《种子世界》2014,(6):58-58
<正>施用氮肥有助于农作物增产,但过多施肥既增加种植成本,又对环境不友好。中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水稻关键增产基因DEP1能调控氮肥高效利用,或可帮助改良水稻品种,实现少施肥高产量的目标。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傅向东和中国水稻研究所钱前等人带领的科研团队在英国《自然-遗  相似文献   

6.
从玉米中克隆了一个基因ZmSGL(Zea mays L.stress tolerance and grain length),该基因与水稻粒长基因OsSGL的编码序列一致性为62.3%。本工作在增加水稻粒长和粒重的功能方面对ZmSGL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ZmSGL编码推定的DUF1645超家族蛋白。在水稻中表达玉米ZmSGL基因可引起水稻种子极显著增长增重。与野生型水稻相比,转基因水稻粒长增长10.6%,千粒重增重8.4%。转基因水稻小穗颖壳中的细胞数量和细胞大小增加,幼穗中CDKA1、CYCA2;1和CYCB2;1等细胞周期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玉米基因ZmSGL作为谷粒大小调节因子,可应用于改善主要农作物的谷粒性状。  相似文献   

7.
<正>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启发院士领衔的水稻国家创新研究团队,日前成功克隆了正调控水稻粒重的数量性状基因GS5。进一步的功能研究显示,该基因在高产分子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经过近10年的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团队此次克隆的  相似文献   

8.
日本研究人员发现,与普通水稻相比,嫩芽直立的一种水稻生产的谷粒量更多。他们在报告中指出,这种通过非转基因方法培育的水稻品种,这种技术有望培育出在密集种植环境中产量更高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9.
在克隆到水稻转录因子基因SUSIRI的基础上,构建其过表达及RNA干扰载体进行水稻的遗传转化。由潮霉素筛选及分子检测得到的T0代植株经大田栽植,共有34株过表达及46株RNA干扰植株获得T1代转基因种子。继续种植T1植株收获T2代种子,同时用半定量RT-PCR分析苗期及穗期野生型水稻中SUSIRI基因的时空表达谱并比较过表达及RNA干扰植株的SUSIRI基因在叶片及幼穗中的表达状况,发现过表达植株与野生型对照的基因表达基本相同,但RNA干扰植株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对过表达及RNA干扰植株稻穗性状考察表明:与野生型对照相比,无论是过表达还是RNA干扰,转基因植株的穗粒数、结实率降低,RNA干扰植株表现得尤为严重(P<0.05),但对水稻谷粒粒重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SUSIRI基因的过表达未出现使稻穗性状明显改良的株系,而RNA干扰会导致水稻的结实能力严重降低。  相似文献   

10.
《种业导刊》2012,(9):36-36
水稻是第一大粮食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水稻基因组研究已由结构基因组研究转向功能基因组时代,其中,突变体库构建是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基础。由西南大学何光华教授牵头的重庆市首届杰出青年基金研究团队,利用突变体库在水稻重要性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该团队克隆并系统研究了雄蕊雌蕊化基因SL1、嵌合花器官基因CFO1、叶片卷曲基因RL14、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495份日本水稻品种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日本水稻品种具有中等偏上的分蘖力和千粒重,较高的结实率和糙米率。谷粒形状以阔卵形为主。认为日本的东北、北陆地区选育的水稻品种适宜在北京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华中农业大学院士张启发科研团队经过十多年的研究,首次发现并成功克隆了一个同时控制水稻株高、抽穗期和每穗粒数的QTL(quantity trait loci,数量性状位点)基因,命名为Ghd7。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水稻最高产的云南省涛源乡,当进行水稻移栽时,采用穴栽不同谷粒秧对黔优88进行试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穴栽单粒秧能较好协调水稻群体与个体间的关系,改善群体环境,减少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与结实率,最终实现水稻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梁琳 《中国种业》2020,(6):38-41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以玉林市玉州区种植的5个早稻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研究该地区早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关联度。结果表明:水稻农艺性状对早稻产量的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结实率抽穗期剑叶长度单株穗数谷粒宽度千粒重谷粒长度茎秆长度剑叶宽度穗长度每穗粒数。在玉林市玉州区水稻高产栽培中,应注重结实率、抽穗期、剑叶长度及单株穗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正>稻曲病是在水稻穗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感染稻曲病的谷粒常炸开,似爆米花,不但造成水稻减产,而且病粒散出黄褐色粉末  相似文献   

16.
水稻结实过程中谷壳的作用及生理变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常规水稻品种特青为材料, 对谷壳在水稻结实过程中的作用和某些生理变化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在水稻结实过程中, 谷壳中叶绿素含量随着谷粒充实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增加, 在谷壳内空间被充满90%左右时达到最大值, 然后下降; 谷壳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趋势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 整穗谷壳的最大叶绿素含量和光合  相似文献   

17.
《种业导刊》2015,(2):32
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揭晓,南京农业大学万建民教授团队研究项目"水稻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相关基因挖掘与新品种培育",通过20年的系统研究,发掘出水稻广亲和、早熟和显性矮秆基因,开发相应分子标记和育种技术,成功培育籼粳交高产水稻新品种,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项目一是发掘出17个不育位点及广亲和基因,并发明相应分子标记,有效解决了籼粳杂种半不育难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家在水稻籼粳杂种不育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8年,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以及华南农业大学刘耀光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先后在<美国科学院院报>发表了他们对籼粳稻杂种不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其研究团队不仅分别克隆了控制水稻杂种雌配子(胚囊)育性基因座位上的广亲和基因S5和雄配子不育基因Sα,还对这些基因所在座位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S5基因座上三等位基因系统(triallelic system)模式和Sα座位中的"两基因/三元件互作"的模型(two-gene/three-component interaction model).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水稻杂交育种和水稻品质改良方面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生物进化中生殖隔离形成的分子机理上提供了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的证据.这是中国科学家继2006年阐明Boro Ⅱ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的分子机理以后,在植物杂种不育机理研究方面又一次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种业导刊》2011,(11):38-38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启发院士领衔的水稻国家创新研究团队,日前成功克隆了正调控水稻粒重的数量性状基因GS5。进一步的功能研究显示,该基因在高产分子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种子世界》2010,(7):47-47
<正>中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一个可帮助水稻增产的关键基因,这种基因产生变异后可使水稻分蘖数减少,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同时茎秆变得粗壮,增加了抗倒伏能力。这一成果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钱前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