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施氮量及其运筹对小麦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运筹对小麦生长、产量形成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氮肥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 ,但施氮量超过一定范围 ,小麦产量会大幅度下降 ;且不同施氮量要采取与其相宜的运筹比 ,才能获得高产稳产。就小麦对养分的吸收而言 ,小麦营养生殖生长并重时期 (拔节孕穗期 ) ,土壤中速效氮含量与小麦体内氮含量存在一定关系 ,且其体内含氮量多少与产量形成呈正相关 ,这可为提高施肥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施氮方式对中筋小麦陕农229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优质中筋小麦陕农229为材料,于江苏淮北麦区研究氮肥不同施用量和基追比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施氮量或增加拔节期追氮比例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并改善籽粒品质。中筋小麦陕农229采用施氮量262.5kg·hm-2、基追比6∶4、5∶5和4∶63种施氮方式,产量可达7200kg·hm-2以上,各项品质指标符合优质中筋小麦要求,能较好地实现优质与高产的协调统一。施氮量262.5kg·hm-2、基追比5∶5的施氮方式,产量高、品质较好且安全生产性好,是中筋小麦实现优质高产的最佳氮肥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基追比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在施氮量210 kg/hm2条件下,研究了氮肥不同底追比对小麦分蘖动态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分施较氮肥一次性底施穗粒数、成穗数、经济系数及产量都显著提高,小麦成穗数及产量有随氮肥底追比的降低而增加的趋势。说明210 kg/hm2可能不是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的理想施氮量。  相似文献   

4.
施氮量与氮肥运筹对扬辐麦4号小麦产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扬辐麦4号小麦具有高产、稳产性能,属穗粒重兼顾型品种。施氮量在0~330 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其产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其中施氮量为240 kg/hm2,氮肥运筹为5∶1∶2∶2处理时,籽粒产量最高,可达7 543.5 kg/hm2。  相似文献   

5.
以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为试验材料,研究密度、行距、氮素运筹对其产量、品质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确定该品种在安徽省小麦主产区实现高产的配套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施氮量和基追比对产量、蛋白质、湿面筋和沉降值影响差异显著,以基本苗28万/667m2、行距16.7cm、施氮量24kg/667m2、基追比5∶5组合产量最高,达573.7kg/667m2。  相似文献   

6.
为高效提高超级早稻产量、肥料利用效率,以及指导相应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的研发,研究氮钾养分不同优化运筹条件下超级早稻的吸肥特性和土壤供肥特征,比较其产量与氮、磷、钾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与T2(氮钾肥基追比为基∶蘖=3∶2)相比,氮钾优化运筹处理(T3和T4)能有效提高早稻稻谷产量、干物质累积量及氮、磷、钾吸收利用效率及农学利用效率。其中,T4(氮肥基追比为基∶蘖∶穗=6∶2∶2,钾肥基追比为基∶蘖∶穗=5∶3∶2)稻谷产量和氮、磷、钾吸收利用效率及农学利用效率最高,其稻谷产量、干物质累积量较T3(氮肥基追比为基∶蘖∶穗=6∶2∶2,钾肥基追比为基∶蘖∶穗=6∶2∶2)分别提高3.2%、8.8%;氮肥、磷肥和钾肥吸收利用效率较T3分别提高16.6%、63.5%和15.7%。T4水稻氮、磷、钾养分累积及相应土壤养分供应特征更吻合超级早稻的养分需求特征。  相似文献   

7.
氮肥基追比对冬小麦土壤硝态氮变化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我国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生产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于2015—2016年小麦生长季,以山农8355和济麦22为材料,设置4个氮肥基追比处理(T1:不施氮;T2、T3、T4施氮量均为240 kg·hm~(-2),基追比依次为7∶3、5∶5、3∶7),研究氮肥不同基追比对冬小麦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小麦各生育时期氮素盈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施氮量相同条件下,T2处理增加了小麦生育前期硝态氮向深层土壤的淋洗,小麦生育后期0~60 cm土层中硝态氮积累量降低,导致小麦生育后期(需氮高峰期)土壤氮素供应不足;T4处理显著降低小麦生育前期氮素总盈余量,减少小麦生育后期氮素的亏缺,氮素的利用效率和籽粒产量(山农8355为9 399 kg·hm~(-2),济麦22为9 572 kg·hm~(-2))均达到最高。本试验条件下,氮肥基追比3∶7是兼顾高产和高氮肥利用效率的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8.
应用3因子2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不同播种量、总用氮量及氮肥运筹方式(基追比)对扬麦11号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因子对产量均有影响,其大小顺序为总用氮量>播种量>基追比;对品质有显著影响的主要为总用氮量和基追比,且以基追比对蛋白质及湿面筋含量影响最大。扬麦11号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措施为:播种量142.5~165kg/hm2、总用氮量270~300kg/hm2、基追比60/40~40/60。  相似文献   

9.
迟播条件下盐丰一号需肥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迟播条件下,大麦盐丰一号施氮量在112.5~187.5 kg/hm2,基追比以6:4~4:6为宜.各处理组合以纯氮112.5 kg/hm2,基追比6:4产量为最高;纯氮187.5 kg/hm2,基追比6:4和4:6处理组合产量次之.氮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较同等施氮水平处理组合的产量均减产.  相似文献   

10.
‘皖西麦0638’是六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弱筋小麦新品种,为探究其适播区内高产栽培技术,为其大面积推广进行栽培技术指导,设置了8种氮肥运筹方式,24个小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施氮量为234 kg/hm2、基追比为7:3:3、基肥+返青肥+拔节肥的氮肥运筹方式时,‘皖西麦0638’的株高过高,倒伏面积达到了50.00%;而施氮量为288 kg/hm2、基追比为7:3:3:3、基肥+苗肥+返青肥+拔节肥的氮肥运筹方式会导致‘皖西麦0638’的倒伏比例高达81.67%,其籽粒品质也不符合弱筋小麦标准。采用施氮量180 kg/hm2、基追比为7:3、基肥+返青肥的氮肥运筹方式,可以避免出现大面积倒伏,收获较高的产量,同时可以保证‘皖西麦0638’籽粒较好的弱筋品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拜城滴灌春小麦生长及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规律,寻找适宜生长及土壤养分积累的施氮量,为科学合理、高效施用氮肥、保护麦田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年,在拜城农业试验站试验田进行,以春小麦(宁春44号)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0 kg/hm~2,CK)、低氮(105 kg/hm~2,N1)、中氮(210 kg/hm~2,N2)和高氮(315 kg/hm~2,N3)4个施氮量水平,分析各处理对春小麦生长(SPAD值、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和不同器官氮、磷和钾的吸收和分配)和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积累的影响差异。【结果】(1)春小麦在拔节、抽穗、开花和灌浆期的SPAD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量315 kg/hm~2较利于春小麦SPDA值的积累。(2)春小麦产量与穗长、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不育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均有显著性相关性(P0.05),施氮量105、210和315 kg/hm~2的产量分别较对照增产7.2%、27.6%和42.1%,其中,施氮量315 kg/hm~2增产约114.08 kg/667 m~2。(3)不同施氮量春小麦籽粒、茎的氮、磷素分配量为籽粒茎(P0.05),而钾素的分配表现为茎籽粒(P0.05);施氮量的增加促进了春小麦对氮、磷和钾素的吸收,施氮量315 kg/hm~2较有利于氮素的吸收,施氮量210 kg/hm~2较有利于磷、钾吸收。(4)垂直方向上,各处理土壤养分随着土壤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水平方向上,距滴管带0 cm,施氮量315kg/hm~2较有利于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积累;距滴管带15、30 cm,施氮量315 kg/hm~2较有利于土壤速效氮的积累,施氮量210 kg/hm~2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全氮的积累。【结论】综上所述,315kg/hm~2可作为新疆适宜小麦生长的施氮量,为小麦滴灌施肥技术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播期、密度、氮肥运筹对'罗麦10号'产量与产量构成的影响,进行了播期密度试验和氮肥运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对产量均有显著的影响,播期对籽粒产量的效应大于密度,播期为11月5日(S2)处理平均产量(7 510.20 kg/hm~2)显著高于11月15日(S3)、11月25日(S4)播种处理;早播+低密度处理可获得较高的产量。施氮水平为210 kg/hm~2、270 kg/hm~2时,基追比为6:4时平均产量最高,施氮水平为330 kg/hm~2时,基追比为7:3时平均产量最高。基本苗在210万穗/hm~2,总施氮量为270 kg/hm~2,基追比6:4,‘罗麦10号’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氮肥施用比例对豫南地区小麦生理特性、品质和产量性状的调控效应,以偏弱筋品种信麦129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施纯氮量N0(0 kg/hm2)、N1(97.5 kg/hm2)、N2(195 kg/hm2)、N3(292.5 kg/hm2)、N4(390 kg/hm2)和氮肥不同基追比例(基肥∶壮蘖肥∶拔节肥=7∶3∶0、6∶2∶2、5∶3∶2、4∶3∶3)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有效促进小麦冬前、返青和拔节末期的生长发育,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在越冬期、拔节期的分蘖数、次生根数显著增加(P<0.05)。而在相同施氮量下,基追比为7∶3∶0能有效促进小麦分蘖、次生根发育和株高增长。而在相同施氮量下,基追比为6∶2∶2能最大程度提高籽粒面粉蛋白含量。研究也表明,小麦产量与施氮量呈正相关关系,但同时也会增加肥料成本。综合分析,当施氮量为N2(195 kg/hm2)且基追比为7∶3∶0(基肥∶壮蘖肥∶拔节肥)时,粗蛋白含量、降落数值和湿面筋含量符合国家...  相似文献   

14.
氮肥运筹对连麦2号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给中强筋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依据,以优质高产国审小麦品种连麦2号为材料,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基追比对其籽粒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播期密度下,产量与施氮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以施氮量为300 kg/hm~2和氮肥基追比为6:4处理的产量、茎蘖成穗率、最大叶面积指数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较高,连麦2号小麦籽粒产量主要来源于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转运率随施氮量增加则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氮肥运筹对超高产冬小麦生育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2010-2011年度在河北省藁城市以冬小麦品种‘石新828,为材料,在总施N 240 kg/hm2条件下进行了氮肥基追比(3∶7、5∶5和7∶3)和春季追氮叶龄(春4、5和6叶期)的二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各生育时期的LAI均随氮肥基追比增大而增大,尤其是拔节期不同基追比的LAI差异显著.随春季追氮时期后延,拔节到开花期的LAI减小,而开花20 d以后的LAI显著增大.小麦旗时总物质生产力在灌浆前期随氮肥基追比的减小和追氮时期的后延而下降,但在灌浆后期却随追氮时期的后延而增大.氮肥基追比对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均不显著.每公顷穗数随追氮时期后延显著减少,而每穗粒数和千粒重随追氮时期后延显著增加.籽粒产量也随追氮时期后延显著提高.综合研究结果,在总施氮量为240 kg/hm2左右的条件下,河北省超高产冬小麦(9 000 kg/hm2以上)的氮肥运筹以基追比5∶5~7∶3,春生6叶期追施氮肥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根据小麦精确施肥试验结果确定总施氮量,以强筋小麦烟农19为材料,研究氮肥不同基追比和不同追氮时期对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比例高的处理,群体大,穗粒数和千粒重相对较低;拔节期追氮比例高、追氮期延迟的处理,群体相对较小,穗粒数和千粒重较高;采用追肥在拔节期一次施用、基追比为5∶5或4∶6的氮肥运筹方式,强筋小麦烟农19可实现7 200kg/hm^2以上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7.
氮管理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的整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丽娟  焦小强 《中国农业科学》2021,54(11):2355-2365
【目的】氮是影响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产量的不断提升一定程度上稀释了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小麦高产和优质难以协同实现。因此如何通过优化氮管理实现小麦增产和籽粒品质的协同提升是小麦可持续生产的关键。【方法】搜集了1990—2017年间发表的2 758个氮管理措施对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品质影响的研究案例,利用整合分析的方法,评估了氮肥管理方式对小麦产量和籽粒的影响,并且结合氮流动分析方法,提出了综合氮管理措施实现小麦提质增效的方案。【结果】1990—2017年间,总体来讲,增施氮肥小麦产量提高了42%±1.2%,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了19%±0.7%;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氮肥的增产效应在施用量200—250 kg N·hm-2时最显著,而籽粒蛋白质的增加效应在施氮量384 kg N·hm-2时最显著;小麦产量提高和籽粒蛋白质提升在基追比为1—2时效应最显著。与施氮量>300 kg N·hm-2相比,将施氮量控制在200—250 kg N·hm-2能有效降低氮损失,提高氮利用效率。在其他管理措施一致的条件下,与单一优化氮肥用量或基追比相比,同时优化氮肥用量和基追比使氮肥的增产效应提高8%—30%,提质效应提高19%—21%。【结论】增施氮肥能够实现小麦产量提高和籽粒蛋白质含量提升,不同施氮量和基追比对施氮的增产提质效应均有显著影响,同时优化施氮量和基追比的综合氮管理措施不仅能协同实现小麦高产和优质的目标,还能降低环境排放,这为未来的小麦可持续生产管理提供了案例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冬小麦生产过程中氮肥的合理施用时期、基追比例及施用量,增加冬小麦氮素积累量和提高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实现氮肥资源高效利用,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追肥时期(拔节期、开花期和灌浆期)、基追比(6∶4和5∶5)和施氮水平(0、75、150、225、300 kg/hm~2)下冬小麦氮素积累量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追肥时期、基追比例和施氮量均影响冬小麦氮素积累量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并且存在互作效应;追肥时期、基追比例和施氮量对各器官氮素积累量的影响基本表现为: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基追比6∶4基追比5∶5以及施氮量为225 kg/hm~2时最大;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农学利用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递减。冬小麦适宜的追肥时期为拔节期、基追比为6∶4、施氮量225 kg/hm~2,该氮肥运筹方式下,其籽粒氮素积累量最高,为250.30 kg/hm~2。研究结果可为冬小麦合理施氮和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太行山前平原小麦养分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河北省太行山前平原小麦养分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与评价,揭示该区域小麦养分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该地区乃至河北省小麦粮食高产、养分资源高效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2009~2010年选择河北省太行山前平原小麦主产区的藁城、正定和无极3个典型县(市),根据当地产量水平、土壤肥力、施肥习惯并结合行政区划,对三县(市)34个乡镇308个行政村917名农户的小麦产量、施用化肥品种、化肥养分含量和施肥量等进行调查,利用文献并结合专家推荐,对小麦生产中氮、磷、钾养分资源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小麦氮、磷、钾养分平均投入量分别为250.5 kg/hm2、133.5 kg/hm2和45.0 kg/hm2;基、追氮肥平均投入量分别为90.6 kg/hm2和153.7 kg/hm2,氮肥基追比平均为1∶1.7;氮、磷、钾养分偏生产力分别为30.2 kg/kg、65.5 kg/kg和139.1 kg/kg。小麦养分资源管理中存在氮、磷养分投入总体偏高,钾素投入不均衡,氮肥基、追投入量较高,且部分农户氮肥基追比例不适宜,氮、磷、钾养分偏生产力低下等问题。因此,在小麦养分资源管理中,应采取"氮肥总量控制、分期调控,磷、钾衡量监控"的策略,即:根据土壤肥力和目标产量确定适宜施氮总量,依据氮肥合理的基追比分期调控基氮和追氮的施用量,并利用"3414"试验建立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磷、钾养分推荐施肥指标体系,依据土壤肥力和目标产量合理施用磷、钾化肥。  相似文献   

20.
以'扬麦11'为材料,在秸秆全量还田的情况下,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对小麦的生育特点、产量与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后期追氮比例2次施用穗肥,小麦成熟期推迟,全生育期延长,小麦高峰苗数、成穗数降低,茎蘖成穗率、理论产量、实产提高。总施氮量为270 kg/hm~2,肥料运筹方式为基追比4:6,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为4:1.67:2.16:2.17,成穗率、穗粒数、产量最高,嘉定、浦东最高实产分别为5 625.30 kg/hm~2和5 166.3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