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选择农户散养的健康关中奶山羊20只,分别于0日龄、1月龄、2月龄、3月龄、12月龄5个不同阶段屠宰,对体量和消化系统采用解剖观测比较方法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发现:①羔羊在0日龄~1月龄有较高的日相对生长率,接近5%,此后逐渐下降;羔羊平均日增重在1月龄到2月龄最大,达160 g/d。②羔羊消化器官的绝对重量随着日龄的增长逐渐增大,但各消化器官及消化腺相对重量达到峰值的时间略有不同;消化器官及消化腺的异速生长速度不一致,但多数快于体重。③羔羊从初生到12月龄,胆汁颜色由黄褐色逐渐变深至墨绿色,pH值在6.25~6.70范围内。④瘤胃pH值在5.70~6.70范围内,皱胃pH值随年龄增长由中性偏酸逐渐下降,最低值为2.75。十二指肠pH值始终维持在5.10~5.90范围内。空肠和回肠的pH值随日龄增长逐渐变大,2月龄以后维持在中性左右。同日龄不同肠段的pH值相比,回肠最高,其次是空肠,十二指肠pH值最低。0日龄各肠段的pH值差异不显著(P>0.05),1月龄小肠各段pH值差异显著(P<0.05),2月龄、3月龄、12月龄的十二指肠pH值分别和空肠、回肠相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提取大豆蛋白质工艺中pH值对蛋白质提取率及得率的简单效应,结果表明:①在料水比1∶10、酸沉pH值4.3、离心速度4 000 r/min、碱溶pH值9.5、碱溶时间为45 min的条件下,蛋白质平均提取率最高为66.49%。在pH值7.5~9.0之间,碱溶pH值对蛋白质提取率的简单效应为2.88%;在pH值9.0~10.0之间,简单效应下降直至为负值。方差分析表明,各处理间蛋白质提取率差异极显著;新复极差测验表明,pH值7.5~9.0之间时,各处理的蛋白质提取率差异极显著,pH值9.0~10.0之间时,差异不显著。②同样条件下,蛋白质平均得率最高为37.23%。在pH值7.5~9.0之间,碱溶pH值对蛋白质得率的简单效应为2.33%;在pH值9.0~10.0之间,简单效应下降直至为负值。方差分析表明,各处理间蛋白质得率达显著水平;新复极差测验表明,pH值7.5~8.5之间时,各处理间的蛋白质得率差异显著,pH值8.5~10.0之间时,差异不显著。③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时,为了取得碱溶pH值的最大简单效应,宜选择9.0作为碱溶pH值参数。  相似文献   

3.
以沉水植物金鱼藻为试验材料,经不同pH值的缓冲液处理后,测定其光合及呼吸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叶绿素含量,探讨不同pH值对金鱼藻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7~9的范围内金鱼藻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较高,pH值高于10或低于6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即下降。随着pH值的升高,金鱼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m′、Fv/Fo、ΦPSII、ETR以及qP均相应上升,且在pH值为8~9时最大,而pH值过高(10)或过低(7)均会下降,说明金鱼藻生长适宜的pH值为8~9。  相似文献   

4.
水稻土的酸化特征及其起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浙江省为例,探讨了水稻土的酸化特征,并通过定点观察研讨了该省水稻土的酸化速率和酸化原因。结果表明:浙江全省水稻土pH值主要在4.50~6.50之间,以酸性为主,pH值中值为5.70;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目前水稻土呈现明显的酸化:pH值在5.5以下的土壤比例明显地增加,而pH值在5.5~7.5之间土壤的比例明显地下降,pH值中值下降了0.39个单位。定点调查表明,近30年内水稻土的pH值下降量在0.17~0.83之间,下降速率表现为蔬菜地>桑园地>苗木地。分析认为,氮肥施用量的增加、长期旱作及大气酸沉降是引起水稻土酸化的主要原因;与其它土地利用方式相比,长期种植水稻可减缓土壤的酸化。  相似文献   

5.
盐碱胁迫对M-81E甜高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M-81E甜高粱为材料,分别用0.3%~2.4%的NaCl溶液和pH值7.0~9.6的NaOH溶液对其种子进行单盐、碱胁迫,测定其发芽率,并用0.3%~0.9%的NaCl溶液,pH值7.0~9.6的NaOH溶液对其苗期进行盐碱混合胁迫处理,测定其存活率、相对生长率、相对含水量、束缚水含量、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M-81E甜高粱种子耐单盐、单碱胁迫能力极强;M-81E甜高粱种子发芽率与盐质量分数相关极显著,发芽率随着盐质量分数下降而下降,耐盐极限为1.8%~2.1%;在pH值7.0~9.6时,M-81E甜高粱种子发芽率与碱度相关不显著。M-81E甜高粱苗期耐盐碱能力很强,在盐质量分数0.9%、pH值9.0胁迫下苗期存活率很高,达94.44%;相对生长率、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随盐碱度增强而降低,且盐碱混合胁迫越强下降越快;束缚水含量随盐碱度增强而增高,且盐碱混合胁迫使束缚水含量增加更快;相关分析表明,随盐质量分数升高高粱各指标与pH值相关指数增大,相关性增强;盐碱胁迫影响幼苗生长,盐碱胁迫之间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6.
入侵植物水葫芦对不同酸度条件的适应性(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缩微实验,在网室中以pH值为3.5、5.0、7.0、9.0和11.0的Hoagland营养液培养水葫芦;通过测定水葫芦的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研究了不同酸度下水葫芦的生长适应性.结果表明:在培养6周的时间内,水葫芦能够在pH值3.5-11.0的Hoagland营养液中生长,具有较宽的生存pH值范围.随营养液pH值升高,水葫芦的相对生长率从6.12倍降到3.08倍.pH值在3.5-9.0之间,水葫芦株高,叶柄长度,叶片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在不同酸度条件下无显著差异,根长、茎长和根系活力随pH升高明显下降.生理生化分析表明,随着营养液pH升高,水葫芦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略有下降,MDA含量也略有变化,但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碱性条件下,水葫芦根系的CAT、POD活性高,MDA含量也高,CAT、POD和SOD活性失衡,表明碱性条件不利于水葫芦根系中活性氧的清除,导致自由基伤害.酸性条件下,水葫芦的根系活力和相对生长率均显著高于碱性条件,表明水葫芦更适于酸性环境生长,这是其能够在中国南方各种水域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ck和本地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 Gray纤维素酶活性反应体系对不同pH和温度响应的差异.【方法】采用酶学分析法(羧甲基纤维素法)测定不同反应温度和pH对福寿螺和田螺肝脏与胃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和结论】福寿螺肝脏和胃纤维素酶的活性在不同pH和温度条件下均显著高于田螺,其中,不同pH(3.6~7.2)条件下福寿螺肝脏和胃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是田螺的1.51~3.14和1.30~1.90倍;不同温度(30~60 ℃)条件下福寿螺肝脏和胃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是田螺的1.16~1.56和1.32~1.77倍.在pH3.6~7.2、温度30~ 60 ℃的范围内,福寿螺和田螺肝脏、胃纤维素酶活性都呈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不同温度条件下福寿螺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幅度大于田螺,但2种螺纤维素酶活性随pH的变化差异不显著.福寿螺肝脏和胃纤维素酶适宜的pH范围分别为5.4~6.6和4.8~ 6.6,适宜的温度范围均为40~55 ℃;田螺肝脏和胃纤维素酶适宜的pH范围分别为5.4~6.0和4.8~6.6,适宜的温度范围均为40~50 ℃.福寿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7~2013年前郭县酸雨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2007~2013年前郭县降水PH值年变化、季节变化和酸雨频率等,探讨了酸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pH值年平均值范围为5.40~6.20,呈波状上升趋势,酸雨频率呈波状下降趋势;前郭县酸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pH值以冬季最低,夏季最高,酸雨频率为冬季最高,夏季最小。  相似文献   

9.
模拟在不同深度淡水和海水环境下沉积物中各形态磷分布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淡水、海水环境下pH值在沉积物中出现分层现象,pH值呈现垂直方向逐渐下降趋势,范围在6.02~7.30之间,在相同深度上,淡水比海水环境下的沉积物pH值要大;1 m淡水比2 m淡水环境下沉积物pH值要大,2~10 cm之间1 m海水比2 m海水环境下沉积物pH值要大,沉积物中各形态磷含量排序为HCl-P>BD-P>NaOH-P>Res-P>NH4Cl-P。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及培养基初始pH值对海金沙内生真菌JH001菌株菌丝生长和产红色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果糖为碳源、以硝酸铵为氮源、碳氮比为40∶1、pH值为5的培养条件有利于海金沙内生真菌JH001菌株菌丝的生长及产红色色素;不同的碳源、氮源、碳氮比及培养基初始pH值对内生真菌JH001菌丝生长率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1.
姚太梅  李明  李守勉  田景华  于兰芳  邢蕾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414-1414,1446
[目的]探究温度和pH值对白灵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方法]设置不同pH值(4.5、5.0、5.56、.0、6.5、7.0、7.5、8.0)的培养基,并将相同pH值的培养基分成6组,分别置于温度(以2.5℃为梯度)为17.5、20.02、2.52、5.0、27.5、30.0℃的恒温箱中培养,同一温度设5次重复。待菌丝恢复生长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每隔24 h测量1次,连续测3次,计算菌丝日平均生长速率。[结果]供试菌株在17.5~30℃范围内菌丝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0℃;菌丝在培养基pH值4.5~8.0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生长pH值为6.5。[结论]该研究为白灵菇栽培和菌丝体加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粉红聚端孢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的温度、光照、酸碱度和营养等条件下对甜瓜主要采后致病菌———粉红聚端孢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病原菌菌丝在pH3~8的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6.光照条件对菌丝的生长无显著影响.离体培养的营养试验中碳源以添加甜瓜汁液的培养基菌丝生长最好,其次为添加葡萄糖的培养基(PDA);氮源则以添加VB的培养基菌丝生长效果最好.孢子在无菌蒸馏水中的萌发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此时孢子萌发率最高,为50%.孢子萌发的pH为3.0~8.0,但在pH值为4.0~7.0时萌发率较高.结果还表明,分生孢子在黑暗条件下萌发速度快且萌发率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离培养,人工接种和病原鉴定,证实锥栗炭疽病是由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cingulata(Stonem.)Spauld.etSchrenk]侵染所致,其无性世代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病原菌菌落在PDA加锥栗叶煎汁培养基上生长较好.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值为6.0.pH3~11均能产生分生孢子,pH8.5时产生分生孢子的能力最强.在自由水条件下分生孢子才有较高的萌发率(39.2%).分生孢子萌发pH值范围为2~10,最佳为6.5;锥栗叶煎汁培养基对孢子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淮北平原小麦钾肥高效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 ,研究了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小麦—玉米轮作制下小麦钾肥施用技术。结果表明 ,增施钾肥可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 ,增加产值 ,提高经济效益。 2年试验 ,小麦施钾分别增产 15 .5 6%~ 2 3 .5 0 %和 9.12 %~ 17.3 1% ,平均增产18.73 %和 13 .2 1% ;增收 3 5 0元 /hm2 左右 ,施用钾肥的产投比为 1.67~ 2 .5 9。综合小麦产量和施肥的经济效益 ,在当前生产水平下 ,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小麦钾肥 (K2 O)的适宜施用量为 90kg/hm2 左右。  相似文献   

15.
高玉爽  田连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582-10584
[目的]研究菌株降解多菌灵的条件。[方法]用富集培养法,分离出1株降解多菌灵的细菌,对其降解效能及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该菌株为假单胞菌属,5 d内对100 mg/L多菌灵的降解率为61%,能够以多菌灵为碳源进行生长。25~35℃内菌株对多菌灵的降解较好。菌株对多菌灵的降解在pH值5.0~8.0内相差不大。随着接种量的增大降解率增加,接种量为10%时最大。随着碳源、氮源的加入降解率增加,碳源加葡萄糖降解率最大为86%,氮源加0.5%蛋白胨降解率最大,5 d后对多菌灵的降解率达90%。多菌灵浓度较低时,菌体的生长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多菌灵浓度较高时,菌体的生长表现出先缓慢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结论]pH值7.0、培养温度30℃、接种量10%、0.5%蛋白胨碳源为该菌株降解多菌灵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不同条件对哈茨木霉菌株Th-B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木霉菌Th-B的生长温度、pH范围、碳氮营养要求以及对6种常用化学杀菌剂的耐受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15~35 ℃下均能生长,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 ℃;在pH 5~8之间均能生长,最适的pH范围为5~6; 蔗糖、甘露糖、葡萄糖、木糖和淀粉有利于菌丝生长,而麦芽糖和D-半乳糖较差。在7种氮源中,胰蛋白胨和硫酸铵为最适氮源,而尿素不利于菌丝生长。6种化学杀菌剂不同有效浓度对其均有抑制作用,但在同一有效浓度下,速克灵对木霉菌株Th-B的抑制作用最大,菌核净、瑞毒霉和甲基托布津对其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受铜污染的土壤中分离抗铜细菌。[方法]采集玉林市受铜污染的土壤9份,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u^2+,经过不断的分离和驯化筛选耐铜细菌,根据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进行初步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包括生长曲线的测定、pH值和渗透压对其生长的影响;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培养时间和pH值对该菌株去除Cu^2+能力的影响。[结果]在玉林市德兴造纸厂排污口附近的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耐铜细菌。编号为RCBl,其耐Cu^2+水平迭500mg/L;根据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该菌为生丝微菌属Hyphomicrobium;该茵在pH4~8生长良好,其中最适生长pH为6.0—7.2,在1%NaCI下生长良好。该菌株在培养24h、pH为7时,Cu^2+去除率达到76%。[结论]不仅丰富了抗铜微生物方面的研究,也为铜污染水、土壤修复等工业化生产提供了重要菌株。  相似文献   

18.
以对柑橘绿霉菌(Penicilliumdigitatum)的抑制率为依据,从发酵周期、热稳定性、酸碱敏感性及放置稳定性等方面对绿色粘帚霉(Gliocladiumvirens)突变型菌株UV-44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培养8d后,该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活性达到最强,8d为其发酵周期。发酵液的热稳定性好,在80℃内随处理温度升高抑菌活性略有下降,121℃处理后抑制率仅下降16.70%。对酸碱较敏感,处理后发酵液抑菌活性差别显著,pH5的发酵液抑菌活性最强。长时间放置后发酵液不稳定,随着放置时间增加,抑菌活性显著下降,60d后其对柑橘绿霉菌的抑制率下降63.40%。  相似文献   

19.
pH值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pH值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代谢的影响 ,结果表明 :pH值 6.5是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适值。pH值大于 7或小于 6,小麦种子萌发的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活力降低 ;呼吸速率 ,胚乳分解速度减慢 ;种子发芽速度减慢 ;苗期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力、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强度降低 ,幼苗生长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20.
珍珠岩引发对茄子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子引发是一项控制种子缓慢吸水和逐步回干的种子处理技术。本试验以珍珠岩为引发基质,研究了在珍珠岩中添加不同水分进行引发处理对茄子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珍珠岩中加入一定水分进行引发处理,对茄子种子的发芽率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提高茄子种子前期发芽率的作用更加明显,前3 d的发芽率比对照提高12.3~70.0个百分点。采用珍珠岩作引发基质时,适宜的加水量为每1.5 g珍珠岩0.4~0.6 m l蒸馏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