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饲用小肽产品的生产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肽吸收机制与氨基酸不同,小肽的吸收主要依赖H^+浓度或Ca^2+离子浓度电导.是低能量消耗,逆浓度梯度转运过程,它不同于肠细胞游离氨基酸的主动运转过程,后者耗能高,易饱和,吸收速度慢。动物吸收蛋白质主要以小肽形式吸收,小分子活性多肽转运系统具有耗能低而不易饱和的特点,其吸收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2.
胡瑞江 《猪业科学》2001,18(2):43-45
过去一直认为蛋白质必须水解为游离氨基酸才能被吸收。其实,大量寡肽可 逃脱被消化成游离氨基酸的命运,而直接以肽的形式吸收进入体循环。 最近一二十年来,对肽的营养研究主要集中在寡肽的吸收机制,寡肽与游离氨基酸 吸收的关系,蛋白质在消化过程中寡肽的释放规律,寡肽的转运和代谢规律,寡肽对内分泌 、氮沉积、组织蛋白质周转代谢的作用和影响,肽的生理活性作用。通过研究,对肽的代谢 特点和营养作用已有了许多新的认识。 1 寡肽的吸收机制及其特点 血液循环中肽类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①消化道吸收;②机体合成;③体蛋 白分解;④肠外营养方式,如皮下、肌肉、静脉注射含二肽的氨基酸溶液;⑤服用具有肽类 结构的药物。其中第一种是血液循环获得肽类最主要的方式(Adibi,1997)。 寡肽的吸收机制与游离氨基酸完全不同。游离氨基酸的吸收是一个主要依靠Na + 泵的主动转运过程,而寡肽的吸收是一个主要依赖H+或Ca2+离子浓度电导而进 行的消 耗能量的转运过程。大多数寡肽的吸收和转运需要一个酸性环境,1分子肽需2个H+ 。肠粘膜上存在肽的转运载体。 Daniel(1994)认为,肽载体转运能力可能高于各种 氨基酸载体转运能力的总和。  相似文献   

3.
小肽和游离氨基酸是日粮蛋白在小肠中主要的消化产物,目前尚不明确这两种物质间的转运干扰。本试验用Caco-2细胞来研究PEPT1转运的二肽吸收是否会改变游离酸性、中性氨基酸的吸收。L-[~3H]Arg转运到Caco-2细胞是非依赖Na+,而主要是受b~(0,+)转运系统的调节。10mmol/l二肽培养的细胞能将L-Arg流速提高到4倍。本试验首次证明,小肠细胞内游离氨基酸和小肽的吸收相互影响,并能改变氨基酸吸收的动力学。  相似文献   

4.
动物的肽吸收机制及组织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的研究证实,小肽的消化道吸收机制不同于氨基酸。已发现的吸收机制包括渗透扩散、中间载体转运、通道穿透吸收3种方式。其中,小肽的中间载体转运吸收有2种类型:(1)依赖跨膜的H 浓度梯度,H /肽共转运子在向吸收细胞内转运分子肽的同时伴随着两个H 的吸收,而跨膜的H 浓度梯度则是依靠耗能的Na /H 交换子来维持,H /肽共转运子和Na /H 交换子在功能上是独立的;(2)肽中间载体转运依赖跨膜的阳离子浓度梯度,而二价阳离子的促吸收作用高于一价阳离子。已知谷胱甘肽是通过第二种转运机制转运的。瘤胃和瓣胃具有很强的小肽吸收能力,可能是反刍动物肽吸收的主要部位,但有关研究的结果差异较大,与动静脉差法的测定误差较大有关。对于体组织肽利用的了解不多,已有的研究表明体组织可以利用小肽,其过程是组织吸收的肽在组织细胞内降解为氨基酸,而后用于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代谢。  相似文献   

5.
旨在研究绵羊胃肠道内游离氨基酸(FAA)和小肽(PAA)的数量分布和碱性氨基酸转运载体CAT1、酸性氨基酸转运载体EAAT3、中性氨基酸转运载体y+LAT2和ASCT2、小肽转运载体PepT1、氨基肽酶APN、二肽酶DPEP2mRNA在胃肠道的表达规律。试验选取18月龄健康小尾寒羊6只,屠宰后收集瘤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的食糜及对应肠道组织,对食糜上清液的小肽和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并用实时定量PCR对基因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1)绵羊食糜多数游离氨基酸浓度从高到低的分布为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瘤胃和盲肠,前二者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不同部位游离氨基酸组成比例不同;多数小肽浓度从高到低的分布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瘤胃,除瘤胃和盲肠外各部位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部位小肽的组成比例不同;小肽占总氨基酸(TAA)的比例在空肠显著低于其他部位(P0.05)。2)CAT1mRNA在空肠表达量最高,但不同部位间差异不显著;EAAT3、y+LAT2、PepT1、APN mRNA表达规律相似,均在回肠表达量最高;ASCT2mRNA在十二指肠表达量最高,DPEP2mRNA在盲肠表达量最高。结果提示,胃肠道不同区段游离氨基酸和小肽的浓度和组成不同;游离氨基酸的主要释放部位是空肠,主要吸收部位是回肠;小肽的主要释放部位是十二指肠,主要消化部位是空肠,在肠系膜系统的主要吸收部位是回肠;瘤胃和小肠各区段吸收碱性氨基酸的能力基本相同;酸性和多数中性氨基酸主要吸收部位是回肠,少数中性氨基酸主要吸收部位是空肠。本研究为绵羊小肠氨基酸营养和蛋白质消化吸收规律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肽的营养及其酶法生产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肽营养研究概况。1.1 肽在动物体内的吸收机制及其特点。1.1.1 单胃动物体内的吸收机制。日粮中的蛋白质经动物消化道内一系列酶的作用。最终降解为游离氨基酸和小肽。关于小肽的转运机理,可能有以下3种形式:①具有pH依赖性的氢离子和钠离子转运体系,不消耗ATP:⑦依赖氢离子或钙离子浓度的主动转运过程.需要消耗ATP:③谷胱甘肽(GSH)转运系统。  相似文献   

7.
(接上期)4小肽随着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肽营养的重要性。小肽指由2~10个氨基酸通过肽键形成的直键肽,又称寡肽。主要吸收机制:主要依赖于H 、Ca2 离子浓度电导而进行消耗能量的转运过程:具有PH依赖性的非耗能性Na /H 离子交换运输系统:谷胱甘肽转运系  相似文献   

8.
小肽吸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肽作为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在氨基酸的消化、吸收和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小肽与游离氨基酸的吸收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转运系统,与游离氨基酸相比,小肽具有吸收速度快、耗能低、不易饱和,且各种肽之间转运无竞争性与抑制性等特点。本文综述了小肽在单胃和反刍动物体内的转运机制的特点,介绍了小肽转运载体(Peptidestransporter)分子生物学特性和其转运肽的过程.分析了对小肽吸收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小肽转运蛋白(PepT1)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小肽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消化产物 ,在氨基酸消化、吸收和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小肽与游离氨基酸的吸收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转运系统 ,与游离氨基酸相比 ,小肽具有吸收速度快、耗能低、不易饱和 ,且各种肽之间转运无竞争性与抑制性等特点。本文主要综述了小肽转运机制的特点和小肽转运蛋白(PepT1)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包括PepT1分子结构特点 ,PepT1cDNA的克隆 ,不同动物之间PepT1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 ,PepT1mRNA在不同动物、不同组织中的分布 ,以及营养水平对PepT1基因表达的影响 ;并就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肽吸收的影响因素及其营养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近年来 ,对蛋白质消化吸收利用的认识 ,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发现 ,肽吸收的特点与氨基酸混合物的吸收特点有很大的不同 ,小肠粘膜对以肽形式存在的氨基酸 ,其吸收速度比以混合游离氨基酸形式存在的氨基酸吸收速度更快 ,肽的吸收与氨基酸的吸收之间不存在竞争 ,而存在两种相互独立的转运机制。此外对反刍动物而言 ,瘤胃和瓣胃是其肽吸收的主要位点。本文就肽吸收的影响因素及肽对动物的营养作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1 肽吸收的特点Newey和Smyth (1 959,1 960 )首次提出了肽可被完整吸收的观点 ,证实了完整双甘肽的转运。以后一…  相似文献   

11.
Peptide absorption: a review of current concept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Absorption of di- and tripeptides from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s accepted as being an important biological phenomenon. The extent to which peptides are absorbed and the nutritional and metabolic significance of peptide absorption remain unclear. Evidence is strong for the existence of multiple peptide transport systems, including one type that is electrogenic in nature and that requires a protonmotive force and cotransports two H+ for every peptide transported. The rate of absorption of peptides can be responsive to level of dietary intake and level of dietary protein. Peptide absorption seems to be an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process in ruminants, and this process may account for a large portion of absorbed amino acids. An important new observation is that the nonmesenteric portion of the portal-drained viscera of the ruminant is a major site of peptide absorption. These new observations may result in a reshaping of the currently accepted theory concerning protein utilization by ruminants.  相似文献   

12.
动物的肽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蛋白质在动物消化道内经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 ,降解成为游离氨基酸和肽。自 2 0世纪 6 0年代起人们逐渐认识到除了游离氨基酸 ,肽尤其是小肽也能够被动物直接吸收利用。肽除了对动物的营养作用外 ,某些有生理活性的肽直接被动物吸收利用后 ,还具有阿片肽活性、免疫调节、抗高血压、抗凝血、促进DNA合成等作用 ;影响肽吸收转运的因素主要有日粮的营养水平、蛋白质品质、动物采食量、肽分子结构等。本文就肽的吸收机制、对动物的营养和生理作用及影响其吸收的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进入小肠,被降解为可吸收氨基酸或可吸收肽,最终以氨基酸或肽的形式被吸收或利用。作者对小肠氨基酸的来源、需要量、吸收和供应模式的调控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反刍动物氨基酸营养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反刍动物小肽吸收与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蛋白质在动物消化道内降解成游离氨基酸和肽类后被吸收。试验表明,反刍动物以肽吸收为主要形式。这一点与单胃动物以氨基酸吸收为主不同,原因是反刍动物存在肽的非肠系膜吸收系统。近年来,对寡肽(Oligo-Peptide,OP)特别是小肽(Small—Peptide,SP)在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中的作用有了越来越多的研究。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蛋白降解作用形成的多肽经过一系列肽酶最终转化为氨基酸,其速度取决于多肽的化学组成和N端结构.大多数情况下,瘤胃肽在栖瘤胃拟杆菌分泌的二肽基肽酶作用下,从多肽N未端释放二肽而不是游离氨基酸.通过抑制栖瘤胃拟杆菌的二肽基肽酶活性或该菌对肽吸收率可以减慢混合瘤胃群落对肽的水解速率.肽和氨基酸刺激瘤胃微生物的生长,并且对许多种菌的最佳生长是必需的.纤维分解菌是个例外.当然,细菌蛋白质合成时利用氨与肽和氨基酸的比例也取决于它们的浓度.  相似文献   

16.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protein hydrolysis products: a review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Many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have allowed researchers to probe the fate of hydrolysis products from proteins in the small intestine. An overview of amino acid and peptide absorption from the small intestine is presented with attention given to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that have led to current concepts. Speculation about nutritional significance of these processes is offered. Species differences exist in site of amino acid absorption. Numerous mechanisms are available for the transport of amino acids, including Na(+)-dependent carriers (energy-requiring), Na(+)-independent carriers and diffusion.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each transport system makes to absorption is dependent on substrate concentration. Individual amino acids are not absorbed with equal efficiency; methionine usually is absorbed in the greatest proportion. There are interactions among amino acids for transports by specific transport systems. Small peptides (mostly di- and tripeptides) are absorbed from the small intestine more rapidly than are free amino acids; peptides are transported by systems independent of those responsible for transporting free amino acids. Evidence exists that the active transport of these peptides is via a proton gradient. Although the concept that peptides are absorbed intact into the circulation is not universally accepted,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possibility of tissue utilization of these small peptides is accumulating.  相似文献   

17.
作为蛋白质主要的消化产物,小肽的吸收不仅在氨基酸消化、吸收和代谢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维持反刍动物的生长、发育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寡肽转运蛋白(PepT1)被预测出有12个跨膜结构域,Fei等对其跨膜结构域进行了初步的研究。PepT1所具有的无从差别转运小肽、在特定的PH条件下电现象等特点也使得其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此外,底物因素、生理生物因素以及营养因素等对于PepT1活性调控的影响也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对PepT1生物学特性及活性调控研究进展的论述,对PepT1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促进PepT1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进一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蛋白质在动物消化道内经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降解成为游离氨基酸和肽.自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逐渐认识到除了游离氨基酸,小肽也能够被动物直接吸收利用.除了对动物的营养作用外,某些有生理活性的肽直接被动物吸收利用后,还具有阿片肽活性、免疫调节、抗高血压、抗凝血、促进DNA合成等作用.文章综述了小肽的营养与生理作用机制及其在现代养殖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小肽在动物营养中的作用及研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肽是动物降解蛋白质为氨基酸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它能被动物体直接吸收的肽营养理论是动物营养学上的一个重要发现,是对传统蛋白质营养理论的丰富和完善,它在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文中重点从小肽的吸收机制、营养功能和研究趋势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