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看了贵刊今年第4期彩页中高雄杨正雄先生的榕树盆景后,觉得它是一盆庄严、健美的板根榕上品佳作。而贵刊今年第8期29页发表的恒辉先生《我的一点建议——致杨正雄先生》中提出的看法和二点修改意见,是值得研究的。恒文认为该榕树盆景的气势过于稳重,缺少飘逸  相似文献   

2.
《中国花卉盆景》接连两期(7、8月刊)刊登了卵石制作的山水盆景图片和文章,欣赏之余,心里象有块卵石压着很不舒服。作者还特意加了"制作要求"的标题,令人不解。一、中国山水盆景源远流长,内函精深。卵石山水盆景,历史短暂,是近些  相似文献   

3.
感悟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友人家看到他将一块造型奇特的沙积石置于果盘中,山体上长满了青苔,郁郁葱葱很是好看,便由此萌发了试一把的愿望——喜欢上了山水盆景,至今已20多年。从中充分体味了愉悦和乐趣,细细咀嚼,回味悠长。目前我有基本成型的大中型山水盆景10多盆,置于客厅中。每次回家,看到那一幅幅或"碧  相似文献   

4.
四川德阳市东湖山公园1989年春季花展中插花艺术的六副作品(图见《中国花卉盆景》第10期12页),各有特色,令人耳目一新。其中盆景式插花《大江东去》颇有新意,是一件有独特风格的佳作。整个作品富有诗情画意,给人以联想。它象一幅浓缩了的山水风景画,虽一勺之水却有江湖千里之感。浅白色的水石盆景盆象浩渺大江,片片丝叶兰(从照片上推断)似风帆林立。作者巧妙地把兰叶做成风帆,把固定插花用的花泥做成船身。作品的独到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和中国花卉盆景编辑部在北京举办的第七期盆景、园艺培训班上,赵庆泉先生为学员们讲述了水旱盆景的制作过程,使我这个喜爱水旱盆景创作的工作者从实践中又提高了一步。现将赵先生的讲述,按我的学习体会记录下来,与喜爱盆景的同道共享。中国盆景与优美的自然景致有着密切联系。可说是微型的造园艺术,可以表现树木的景象,亦可表现山水的景象。水旱盆景是其中的一种形式,它是树木盆案和山水盆景的有机结合,是以植物、山石、水、土为主要材料,在浅口水盆里表现水、旱、树、石兼而有之的自然景象。赵庆泉先生在继承中国传统水旱盆景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并逐渐形成了清新、秀丽的个人风格。他创作的水旱盆景以树木为主,山石为辅,表现大多为比较“完整”的自然号观。  相似文献   

6.
读了第8期《我的一点建议——致杨正雄先生》一文后,很想说几句,与恒辉先生商榷,并与盆景界同仁共同探讨。一、恒辉先生说杨先生的榕树盆景“气势过于稳重,从内涵上看更接近日本的盆景作品,而缺少一些能体现中国特色的飘逸与  相似文献   

7.
贵刊85年第四期“盆景佳作选”栏内刊出了庄灿光同志的枸杞桩景《鹿鸣》,并有他本人夸张的介绍(该期17页),对此我想提一点不同的看法。庄同志将这棵枸杞培养成鹿形,不管是自然成形也好,人为加工也好,确实可称栩栩如生。但我认为这种象形盆景脱离现实生活,追求“奇异”,缺乏“意”境,使人观后有种乏味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注重盆景的自然美,是盆景界的永恒潮流。现在中国盆景界基本摒弃了"规则式"造型,正向着自然式造型迅猛发展。国外盆景的情况也是这样。本文举一件日本真柏盆景为例,就能说明这一问题。这件作品(见图1,来自《中国花卉盆景》1992年第1期彩页)曾荣获日本盆景最高奖项——"国风大奖"。它极为苍古,仍  相似文献   

9.
读贵刊87第9期的无锡张国保先生大作《试谈盆景艺术的本质特征》,有些看法,现提出来就教于方家。人所共知,中国盆景艺术基本分为树木盆景、山水盆景两大类,它的制作技巧与造型艺术,有根本的区别,张君肯定“盆栽为盆景艺术的特征”,那么山水盆景的本质特征又是什么呢?张文否定诗画与盆景艺术同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否定兴比的创作原则,  相似文献   

10.
微型山水盆景是近几年来广为人们所喜爱的一种盆景。三年前,我就曾制作过两盆。后来我又想到能不能象指上盆栽那样小得可以放在大姆指上呢?于是我就选用了一块颜色较清淡的青田石,用锯子锯下一片,加工成薄如蛋壳的长方形指上山水盆,然后又采用一小块浮石雕刻出山水盆景的主峰与配峰,就这样我做成了第一盆指上山水盆景。之后我又制作了一些更小的超微型山水盆景。其中最小的仅有米粒大,  相似文献   

11.
当我拜读了石华先生《精益求精可成佳作》一文后,很为石先生的敏锐眼光所折服。他能在陈先生的福建茶作品中发现到一些不足之处,并能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意见,使其作品一跃而成文中草图之效果。它苍古、挺拨、自然、雄伟,给人以超凡脱俗奋发阿上的感受。可是就在(贵刊92.2期)颜芬兰女士《盆景赏析宜立足原作》  相似文献   

12.
这几年来,经常在盆景刊物上读到陶大奎先生的盆景佳作,很有造诣。最近,翻阅贵刊1994年第12期中间彩页(见左图),视线被陶大奎先生的《古榕》吸引住了。这盆《古榕》无论是素材,还是制作技艺,都不愧为上乘之作。但捧读再三,总觉得有不顺心的地方。仔细揣摩,美中不足的是右侧枝。建议将其去掉。理由是:  相似文献   

13.
本人是平湖市交通局的一名普通干部,自1994年开始学习制作山水盆景。多年来,市交通局积极创导发展交通文化,为我工作之余研修山水盆景制作创造了宽松环境。我市还有一批山水盆景爱好者,制作上达到了一定水平,对我学习山水盆景制作提供了许多帮助与指点。另外,《中国花卉盆景》等多种杂志更是我学作山水盆景的良师益友。这期间也制作了一些山水盆景,其中部分作品曾在有关盆景杂志上刊登。但由于受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中国花卉盆景》2009年第2期封底的盆景图片很是吸引我。这件盆景,景、盆、架三者配合得当,给人清新秀丽的视觉享受,感觉非常好!  相似文献   

15.
《望天门山》在《中国花卉盆景》(1993年10期彩页)发表后,受到专家的肯定,不少读者也来信要求交流创作方法,这无疑对我是莫大的鼓励。我从事山水盆景创作掐头去尾匆匆已逾十载,对我国山水盆景如何体现其诗情画意颇费思量,山水盆景《望天门山》就是在大诗人李白《望天门山》原  相似文献   

16.
张夷先生说:"盆景是能讲话的,也是可以写的……写出一个新艺术环境……"这件附石盆景《乡土情韵》(见《中国花卉盆景》2009年第4期封底,马树萱制作),体现了一种快活的情绪和诗歌的精神。这种情怀使得加工后的石头改变了单一、偏执、冷酷、坚硬……的个性,成为和谐的"肢体",出现"物化"的力量。得用使然,石头回报以"角色"的忠诚,承担起一种不  相似文献   

17.
我不知道《中国花卉盆景》杂志是从何时起开设《大片欣赏》栏目的,但从第一次见到它就喜欢上了。每次收到《中国花卉盆景》杂志,总是急不可耐地去翻阅《大片欣赏》,百看不厌,爱不释手。《大片欣赏》以整版篇幅刊登一幅盆景照片,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走近盆景大师们的盆景佳作,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远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幅抒情写意的中国山水画。妩媚多姿的江南山水,明艳的霞光,映衬着远航的风帆;逶迤连绵的群山,高低起伏,衬托着悠悠的江水,构成一幅鲜艳而和谐的画面。山水盆景《青峰碧水送风帆》就是围绕这个题意而构图创作的。我自幼喜爱笔墨丹青,尤爱中国山水画。一日在观赏我国杰出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先生九十一岁时作《栖霞晓望图》时,意犹未尽,萌发了创作这盆山水的情思。由于创作的主题是清雅秀丽、精巧幽静的江南山水,我开始选用软石类中砂积石制作,结果失败了。后改用质松而轻,极易人工造型的浮石作材料,效果才较满意。盆为白色大理石浅盆,长40厘米,宽15厘  相似文献   

19.
摊开一摞照片,一件件各具特色的盆景作品立时映入眼帘:或枝繁叶茂,或果实累累;或盘根错节、苍老古朴,或傲然向上、清新飘逸,无不给人以赏心悦目荡气回肠的感觉,这就是钱泽滨先生的盆景艺术给笔者留下的总体印象。于是,就从中撷取几幅,在这里向大家作个推荐。综观钱先生的这几幅作品,笔者认为有以下特点:一是取材广泛,针叶阔叶并举,观果观叶不拘,但凡可做盆景的如金钱木、刺柏、桧柏、枸杞、枸骨、黄杨、雀梅甚至苏铁、银杏等都被钱先生不拘一格地拿来,悉心呵护,以为珍爱。二是创作手法简洁明快,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或删繁就简,或因势利导,既有直干式(如图一),又有斜干式(如图二)、卧干式(如图三)、一本双干式(如图五),并兼有多种方式交叉换位,很  相似文献   

20.
读贵刊87年第五期,林忠明先生的《一代风流初露锋芒》一文,其中报道了盆景艺术新秀王孝金夺魁之作《欲穷千里目》榕树盆景。从附图一榕树形格态势来看,是一件可喜的佳作。但从树、石的构图、配盆点饰、命题意境的综合结构等方面来看,情景不协调。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