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了解微波预处理对油菜籽及菜籽油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评价其产生反式脂肪酸的风险,以8个省14产地的57份油菜籽样品为材料进行微波预处理,并对微波前后的油菜籽进行压榨,得到冷榨菜籽油。采用优化后的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油菜籽和菜籽油中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考察油菜品种、油菜产地以及微波预处理对油菜籽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国标方法相比,优化后样本分析时间缩短一半以上,显著提高分析通量。研究发现,产地对油菜籽和冷榨菜籽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影响较小,品种对菜籽和冷榨菜籽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影响较大。不同品种的油菜籽和对应冷榨菜籽油中的脂肪酸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高芥酸菜籽的花生一烯酸、芥酸的平均含量分别是低芥酸菜籽的6.89倍和64.50倍,油酸的平均含量仅为低芥酸菜籽的71.48%。同一品种不同产地的油菜籽与对应的冷榨菜籽油中的脂肪酸含量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微波预处理不会显著影响油菜籽和菜籽油中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水平,同时也不会产生反式脂肪酸等风险因子,微波处理后,产生反式脂肪酸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2.
福建茶树种质资源的茶籽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法(GC)分析了福建42份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种质资源的茶籽油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饱和脂肪酸(SFA)的平均含量为20.59%,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为50.57%,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为28.11%;发现茶籽油中含有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平均含量为0.11%;参试材料中优良品种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优于地方品种。选取了11种含量较高或特异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其中硬脂酸、花生酸、棕榈酸和DHA等是构成茶籽油的重要或特征脂肪酸。茶籽油是富含油酸、亚油酸,低芥酸和反式脂肪酸的高品质油脂,具有开发高级食用油脂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3.
我国油菜生产形势分析及科研对策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分析了我国油菜生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油菜科研对策:(1)加强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一步提高油菜产量;(2)挖掘高含油量油菜资源,加强油脂形成的基础研究,进一步提高油菜的含油量;(3)改善菜籽油脂肪酸组成,改良其营养品质,提高商业价值;(4)加强早熟品种和适合机械化收获品种的培育;(5)加大油菜转基因研究。  相似文献   

4.
高低芥酸油菜品种发育籽粒脂肪酸积累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甘蓝型油菜低芥酸品种秦油7号和高芥酸品种中油821为材料,对油菜籽粒发育过程中主要脂肪酸的积累模式进行研究,并分析高低芥酸品种间脂肪酸积累的差异及各种脂肪酸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根据7种主要脂肪酸在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积累模式,可将它们分成两类:一类为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其积累主要集中在种子发育早期;而油酸、二十碳烯酸和芥酸可归为另一类,其积累主要集中在种子发育后期。两个品种在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油酸以及油份积累模式上基本一致,但在油酸、二十碳烯酸和芥酸的积累量上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回顾近年来植物油脂中脂肪酸成分改良的育种研究及成果,并展望未来通过基因工程等改良脂肪酸成分的研究。通过自然突变筛选和人工诱变等手段,高油酸含量育种取得了较大进展,且高油酸油菜和大豆品种已成功推向市场。通过基因工程与传统育种手段相结合,已创造了芥酸含量为70%以上的油菜种质。通过导入外源基因,使得传统油料作物生产出含特殊脂肪酸的工业或能源用油脂成为可能。然而,对植物中脂肪酸代谢途径及其酶学活性调控的分子基础知识不足,仍然是制约油脂中脂肪酸成分调控的瓶颈因素。  相似文献   

6.
根据前人对双低(低芥酸、低硫苷)菜籽油保健功效的研究,菜籽油脂肪酸组成比较平衡,特别是饱和脂肪酸含量低,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适宜,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含量丰富,有利于人体健康,是食用植物油中的优质油品。鉴于我国居民膳食中α-亚麻酸摄入不足,以及我国食用植物油存储时间短、消费周转快,提出目前双低油菜育种中亚麻酸含量(9%左右)不宜降低,还应适当提高,以补充我国居民对亚麻酸摄入量的不足,这也是我国油菜品质改良应作出的科学选择之一。论述了油菜的高含油量品种和油菜生产的全程机械化,给农民和企业带来的良好经济效益以及在我国油菜高效化生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芥菜型油菜的耐旱性,对150份云南芥菜型油菜地方品种的品质及苗期不同干旱程度下植株地上 及地下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芥菜型油菜耐旱性总体表现较好,品质变异丰富,其中油酸、芥酸变异系数大 于1,依据品质性状参试品种大致聚为三类;中度及重度干旱均能显著影响油菜地上部及根系的生长,其中对根系 影响更大;各品质性状与耐旱性相关分析表明,中度干旱条件下,耐旱性与含油量及芥酸、花生烯酸2种极长链脂肪 酸呈显著正相关,与5种长链脂肪酸硬脂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为显著负相关,而重度干旱条件下均不相 关,同一品种在不同程度干旱下其耐旱性有差别;含油量与极长链脂肪酸呈显著正相关,与长链脂肪酸及蛋白含量 呈显著负相关,极长链脂肪酸与长链脂肪酸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共筛出8个综合耐旱性强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甘蓝型油菜种子在低温和常温干燥条件下,密闭贮藏过程中种子脂肪酸组成分含量、含油量及发芽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年限增加,甘蓝型油菜种子油酸、二十碳烯酸、芥酸的含量逐渐增加,亚麻酸、亚油酸含量则逐渐下降,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变化不明显;在冷藏1~5年里脂肪酸成分含量变化较快,之后变化缓慢;低芥酸材料在贮藏过程中芥酸含量增加速率高于高芥酸材料。随着贮藏时间延长,种子含油量逐渐下降,含油量高的材料下降更快;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下降,后者下降幅度大;在同样冷藏条件下,套帐自交的种子比开放授粉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下降均快且幅度大,而常温贮藏的开放授粉种子发芽能力下降速度明显比冷藏的快,6年后发芽率几近于零。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甘蓝型油菜种子在低温和常温干燥条件下,密闭贮藏过程中种子脂肪酸组成分含量、含油量及发芽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年限增加,甘蓝型油菜种子油酸、二十碳烯酸、芥酸的含量逐渐增加,亚麻酸、亚油酸含量则逐渐下降,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变化不明显;在冷藏1~5年里脂肪酸成分含量变化较快,之后变化缓慢;低芥酸材料在贮藏过程中芥酸含量增加速率高于高芥酸材料。随着贮藏时间延长,种子含油量逐渐下降,含油量高的材料下降更快;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下降,后者下降幅度大;在同样冷藏条件下,套帐自交的种子比开放授粉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下降均快且幅度大,而常温贮藏的开放授粉种发芽能力下降速度明显比冷藏的快,6年后发芽率几近于零。  相似文献   

10.
以湘油708为材料,设置施肥类型、施肥量和种植密度为栽培因子,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含量,探究栽培因子对高油酸油菜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油菜油酸和芥酸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施加75 kg/hm^2有机肥、种植密度为45万株/公顷条件下品质最好,油酸含量79.6%、芥酸含量0.058%.本研究证明了适当施肥和合理的种植密度,对油菜品质具有一定调控作用,可为高油酸油菜种植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芥酸(C_(22):1)是十字花科植物特有的脂肪酸,未经改良的油菜品种含量较高,约为50%左右。由于芥酸的碳链较长,人体不易消化吸收,同时在肪脂酸总成分中占的比例较大,限制了营养价值较高的油酸(C_(18):1)、亚油酸(G_(18):2)的含量。因此,降低脂肪酸中的芥酸含量成为六十年代以来油菜籽品质改良的中心目标之一。目前国内外巳先后育成一大批低芥酸新品种(系)。但由于低芥基因源自西德饲用油菜“Liho”,带来的问题是低芥品种遗传基础狭窄,抗性差,产量不理想。我国油菜品种资源丰富,据中国农科院油料作  相似文献   

12.
植物芥酸合成代谢与遗传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芥酸是十字花科植物种子中特异积累的长链脂肪酸,是目前油菜品质育种的重要对象之一.FAE1基因是控制芥酸合成的关键基因.由FAE1基因编码的β-酮酯酰-CoA合酶(KCS)是芥酸合成的限速酶.目前发现的FAE1基因在植物中高度同源,只含一个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521bp左右,不含有内含子.目前的低芥酸油菜品种主要来自ORO低芥酸血缘,其低芥酸特性是由于高芥酸品种FAE1基因的点突变造成的,导致编码的蛋白质在282位上的氨基酸产生差异,高芥酸品种中是丝氨酸,低芥酸品种中是苯丙氨酸.卢长明等在我国双低油菜品种中发现并克隆获得一种新型FAE1基因,标志着在国际上找到第二个低芥酸基因源.对FAE1基因的深入了解使得从分子水平培育高芥酸和低芥酸品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试验结果表明,高、中芥酸含量的油菜种子油酸含量,开花后25—30天达到最大量,此后迅速下降。芥酸含量随着油酸含量的下降而迅速增加。亚油酸和棕榈酸以及亚麻酸含量在种子形成初期最高,以后随着种子的发育而下降。双低品种的油酸含量,在种子形成过程中出现一个停滞期。不同药剂处理角果,对种子主要脂肪酸含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新疆野生油菜与野芥品质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新疆野生油菜和加拿大野芥(SinapisarvensisL.)的含油量,脂肪酸组成,蛋白质含量,氨基酯组成和硫代葡萄糖甙组成等研究结果表明,新疆野生油菜和加拿大野芥的品质性状差异不大,新疆野生油菜与野芥的相比,两种野生油菜与甘蓝型低芥酸油菜相比较,虽然某些成分有些差异,但这些性状在目前利用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5.
油菜脂肪酸品质改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邬贤梦  官春云  李栒 《作物研究》2003,17(3):152-158
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低(无)芥酸油菜育种是油菜脂肪酸品质改良的重要开端,至今.油菜脂肪酸品质改良已由单一的低(无)芥酸育种目标向多元化品质目标发展.主要是针对脂肪酸的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工业用途和医药用品质等目标开展研究。本文围绕油菜脂肪酸品质改良的目标.简略地回顾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历史,阐述了近年来在脂肪酸改良的基础研究和改良途径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以及由此所预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以高含油量油菜品系为材料,研究角果发育过程中种子和果皮油份积累与主要脂肪酸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高含油量品种在角果发育早期油份的合成与积累较为缓慢,开花后20d种子含油率仅占成熟种子油份含量的8.35%-12.32%,角果发育中期是油份含量增加最快的时期,开花后40d种子含油率占成熟种子油份含量的72.89%-94.73%,籽粒成熟时油份含量达到最大值。果皮的油份积累与种子相反,随角果发育油份含量依次下降,两者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5。种子和果皮的二十碳烯酸、芥酸合成规律明显不同。种子的7种主要脂肪酸组成中芥酸和二十碳烯酸与16碳、18碳脂肪酸含量均呈负相关,亚麻酸和亚油酸与棕榈酸、硬脂酸和亚油酸含量均呈正相关,与油酸含量H2和H27为正相关,H1和H28为负相关。而油酸与其它脂肪酸的相关关系较为复杂,与棕榈酸、硬脂酸和亚油酸、亚麻酸的相关关系有正相关,也有负相关,可见油酸的合成与积累不仅与棕榈酸、硬脂酸有关,还会影响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这是创新油菜高油酸材料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有机无机氮配施对高芥酸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本试验研究了6个不同处理(纯施有机肥、纯施无机肥、20%、30%、40%、50%有机肥替代量)对高芥酸工业型油菜(绵油309)产量、品质、土壤养分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高芥酸工业型油菜的高产、提质、增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一定比例有机无机氮配施可以显著提升油菜产量,30%有机氮配施处理产量最高,达3501.63 kg/hm2,较纯施有机肥显著增产24.84%,较纯施无机肥显著增产23.47%;有机无机氮配施促进油菜主序和分枝的生长发育。30%有机氮肥替代处理下在不影响芥酸含量的同时增加含油量,进而达到显著增加单位面积芥酸和食用油脂产量的目的;还能够提高土壤氮储量,从而使土壤维持较高肥力水平,实现油菜的减肥增效,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8.
双低油菜行业标准在汉通过审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农业部组织的“双低油菜行业标准审定会”于 2 0 0 0年 8月 1 6~ 1 7日在武昌召开。双低油菜行业标准审定包括《低芥酸低硫甙油菜种子》、《低芥酸低硫甙商品油菜籽》、《低芥酸菜籽油》、《饲用低硫甙菜籽饼粕》等 4个主体标准 ,共有 32个技术指标、1 2 0余项条款。双低油菜行业标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受农业部委托研究制定。优质油菜系列标准的制定 ,符合我国油菜及产品的质量升级和国内外市场贸易的需求 ,对促进我国双低油菜科研、生产以及评价产品质量、规范产品流通、加强市场管理、提高油菜产业化总体质量水平、参与国…  相似文献   

19.
油菜芥酸含量的遗传已有了细致的研究(见Robbelen和Thies,1980综述)。甘蓝型油菜(染色体组成为AACC)的芥酸含量受两个基因控制,白菜型油菜(AA)的芥酸含量受一个基因控制。Harvey和Downey(1964)从逻辑上推断,双二倍体甘蓝型油菜中的两个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喂养不同油脂对猴血脂和体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再次证实橡胶种子油的降血脂作用,并首次证明猕猴体脂的脂肪酸组成受食入胶籽油脂的脂肪酸的明显影响,这些结果为改变饲料成分而改善动物脂肪的脂肪酸组成提供了依据,也为可间断性食用橡胶种子油达到降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