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莎扑隆是防治稻田莎草科杂草的新型、高效、低毒的取代脲类土壤处理剂,对禾本科杂草,也有一定的防效。在新疆的使用方法:一般稻田每亩使用50%莎扑隆可湿性粉剂300—500克(其中:沙土碱性田300—400克,粘性土水田500—650克),新垦区草荒田1500—800克。 一般稻田耕翻整平后。每亩用毒土20公斤,均匀撒施于畦面,再耙地2次,施药后3—4天再播种;新垦区的稻田耕翻整平后,每亩用毒土20公斤均匀撒于畦面上,再耙地2次,施药后7天再耙一次后播种,5月2  相似文献   

2.
陈进 《植物保护》1989,15(3):49-49
近年来,地膜覆盖田黄瓜枯萎病在我市发生严重,1986年用多菌灵进行防治试验,简报如下: 农药为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江苏无锡农药厂),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江苏江阴农药厂)2种,试验地为地膜覆盖田,黄瓜品种津研2号,种子用38%甲醛100倍液浸种20—30分钟,洗净晾干后播种。小区面积0.85亩,随机排列重复3次。土壤处理按每亩药量兑细土30—40公斤拌匀,播种前  相似文献   

3.
本项技术为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开发研制适用于温室大棚施用的一项新技术,该项技术列为北京市蔬菜星火开发重要推广内容,经二年全国十六个省市地区推广施用面积达100万亩以上,目前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品种有:①5%百菌清粉尘剂:防治对象为黄瓜霜霉病、黄瓜炭疽病、黄瓜白粉病、西红柿疫病等。经多点试验表明,每亩使用5%百菌清粉尘剂50克,间隔7天喷施一次,喷施5—7次.对黄瓜霜霉病、西红柿疫病的防治效果在83.70—100%。②5%灭克粉尘剂:防治对象为西红柿灰霉病、韭菜灰霉病及其他蔬菜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防治大棚黄瓜霜霉病的常规药剂已普遍产生抗药性,杜邦公司新引进的防治霜霉病和疫霉病的新药杜邦克露(CURZATE—M872WP),经近两年在河北·河南·黑龙江等地试验,用克露600 800倍液,每7—10天施药1次,对黄瓜、葡萄等作物的霜霉病有非常理想的防效,尤其在有抗性的地区防效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京郊保护地黄瓜枯萎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郊黄瓜枯萎病致病菌经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该病发病最适合温度25~28℃,低于20℃或高于35℃时,发病减轻。相对湿度在80%以上,发病严重。病害消长与黄瓜生育期亦有关系,结瓜期开始显症状,结瓜盛期受害最重。另外,在有根结线虫时,发病也加重。防治试验,是在夏天进行土壤消毒。措施有:(1)清洁田园;(2)每亩施石灰100公斤、碎稻草500公斤;(3)深翻土壤66厘米;(4)起高垅33厘米;(5)灌水,使沟里的水始终呈饱和状态;(6)铺盖地膜、密闭大棚20天。经测定20厘米以上土温平均40℃以上,防治黄瓜枯萎病效果达89.11—91.49%,每亩增产10%左右,还可兼治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  相似文献   

6.
通过苯醚·咪鲜胺35%水乳剂对黄瓜靶斑病进行田间药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黄瓜靶斑病发生中前期,喷施苯醚·咪鲜胺35%水乳剂750、500、300倍液防治黄瓜靶斑病,药后5d,防效分别为63.55%、70.03%和70.63%;间隔7d进行2次施药,药后7d,防效分别为51.63%、61.62%和62.05%.苯醚·咪鲜胺35%水乳剂500、300倍液和对照药剂多抗霉素3%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对黄瓜靶斑病的防治效果相当,都显著高于750倍液.该药剂可以做为防治黄瓜靶斑病的重要轮换产品,进行推广应用,且对黄瓜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武威日光温室中栽植的黄瓜,比较严重的虫害有白粉虱、蚜虫、美洲斑潜叶蝇、二斑叶螨等。现就本区推广使用的化学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一、黄瓜二斑叶螨防治方法1.25%博杀特乳油一袋(10ml)加0.9%的阿巴丁乳油一支(10ml)兑水15公斤,7天后防效为91.7%。2.52.25%农地乐乳油一袋(15ml)加0.9%阿巴丁乳油一支(10ml)兑水15公斤喷洒,7天后防效平均在90%以上。3.2.5%天王星乳油一支(15ml)加5%卡死克乳油一支(10ml)兑水15公斤,防治效果显著。4.5%尼索…  相似文献   

8.
乙嘧酚磺酸酯25%微乳剂防治黄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乙嘧酚磺酸酯25%微乳剂防治黄瓜白粉病在2011年进行了两次试验.试验表明:乙嘧酚磺酸酯25%微乳剂对黄瓜白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有效成分用量为150、225、300g/hm2时,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3%~81.4%、87.6%~88.7%、88.5%~90.2%,对黄瓜植株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9.
气相色谱法测定醚菌酯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杀菌剂醚菌酯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研究了其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 样品经丙酮超声提取、二氯甲烷液-液分配和弗罗里硅土净化后,通过GC-NPD 检测。该方法最小检出量为9×10-12 g,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05和0.010 mg/kg, 添加回收率为89.4%~104.3%, 变异系数为4.6%~7.0%。残留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施药浓度为推荐剂量的两倍时(有效成分300 g/ hm2),醚菌酯在黄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6.4和10.3 d。在有效成分为150和300 g/hm2的剂量条件下,施药3~4次,施药后第 5 d黄瓜中醚菌酯残留量低于欧盟规定的MRL值(0.05 mg/kg)。  相似文献   

10.
玫烟色拟青霉北京变种防治温室白粉虱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982—1984年,在北京郊区温室黄瓜上,用玫烟色拟青霉北京变种的制剂,系统控制温室白粉虱。试验明确在平均温度15~21℃、相对湿度79—93%条件下,拟青霉寄生率:若虫80%、蛹63%、成虫41%。初瓜期开始防治三次,防治期70天,种群增长指数为0.40,控制种群效果达95%,成虫防效为94%。  相似文献   

11.
《湖北植保》2015,(2):62
<正>1、高温杀菌:在高温杀菌防治黄瓜霜霉病的前一天,对黄瓜浇一次水,第二天封闭棚摸,棚内挂上温度计利用中午太阳光能升温,在短时间内升至44℃~45℃,保持2h,然后,慢慢放风,将温度降至正常气温,有利于黄瓜正常生长发育。2、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有Bt生物杀虫剂、菜青虫颗粒体病毒制剂、有益微生物增产菌等,每667m2用150mm~200mmB t生物杀虫剂,7d喷一次,能有效地杀死菜青虫、小菜蛾、豆夹螟的  相似文献   

12.
大棚黄瓜霜霉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霜霉病是大棚黄瓜生产的重要病害。以往,主要采用代森锌、退菌特等有机硫锌杀菌剂进行防治。由于防效低,逐渐把药剂浓度加大,喷药间隔期缩短,在黄瓜生长期喷药12—18次,不仅效果不好,而且叶片质脆早衰,产品污染。因此大棚生产面积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3.
地乐胺防除大豆田菟丝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1—1987年,在大豆的7个生育期,以5种剂量进行筛选,提出在大豆始花期,用地乐胺0.18—0.72毫克a.i./米~2,进行茎叶喷雾,挑治1次,对已寄生于豆株的菟丝子的抑制率达100%,防效80%以上。大豆产量较不防治田块每公顷增加300—750公斤,豆粒品质(粗脂肪和粗蛋白)及发芽率与对照比无显著差异。地乐胺在豆粒中的残留量小于0.2ppm。此技术已推广2万公顷。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10%环氟菌胺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对大棚黄瓜白粉病用四种不同浓度的10%环氟菌胺悬浮剂(180mL/hm~2、225mL/hm~2、300mL/hm~2、450mL/hm~2)进行防治试验,并以三种市售药剂做对照药剂(阿米西达、露娜森、特富灵)。结果表明:10%环氟菌胺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随着施药量的增加,防治效果逐渐提高;建议使用10%环氟菌胺悬浮剂剂量300mL/hm~2于发病初期进行防治,间隔7d-10d喷施一次,连续喷施3-4次。  相似文献   

15.
八十年代以来,小麦纹枯病成为我市常发性病害,病株率一般田块在20%左右,白穗率约2—3%,严重田块病株率50—80%,白穗率10%左右,严重影响产量。本站于1991和1992年春,选择重病田,用5%井冈霉素进行药效试验。试验品种为扬麦5号,6个不同处理为5%井冈霉素用药量每亩0.25公斤,喷药1次,2次;亩用药0.4公斤,喷药1次、2次,及亩用药0.5公斤喷药1次,不施药对照。药剂对水50公斤,用背包式喷雾机喷雾。1991年1次防治期3月18日,2次防治为3月18日和24日;1992年1次为3月  相似文献   

16.
今年6~8月,我们在市郊红梅乡菜田用稳杀得进行除草试验,每亩用35%稳杀得乳油50毫升加水50公斤喷雾,供试品种有花菜、小青菜、黄瓜、毛豆等。喷药后三天观察,马唐、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已发黄,生长停止,青菜则生长正常。一星期后观察,禾本科杂草  相似文献   

17.
黑穗醋栗是目前我省栽植面积较大的小浆果,到1986年末已发展到22.7万亩。然而果园草草荒普遍严重,造成浆果减产20-30%,1987-1988年进行除草试验,经试验以70%赛克津与72%杜耳混用效果最隹,每公顷用商品量赛克津1公斤,杜耳2升,兑水300公斤.药后60天,对繁缕、藜、马齿苋等双子叶杂草和鸭跖草、草看麦娘等单子叶杂草的总防效在98%以上。 杂草持效期达3-4个月,1年中只需用药1次,即可有效控制杂草危害。每公顷用药成本仅50元左右,比3-4次人工除草节省用工费60-80元,每公顷可增产浆果75-100公斤,每公斤按1.6元计算可增收120-160  相似文献   

18.
1985—1987年,经温室、小区和田间示范试验证明,用15%叶枯宁胶悬剂,以300—1000ppm浓度,从孕穗初期起喷药防治小麦黑颖病,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防效达81—99%,可增产1—2成,经济效益显著;用该药浸种或随灌溉水施药,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该试验结果,可供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9.
假高粱[Sorghum halepense(L.)pers.]是农田多年生杂草,有报道使甘蔗减产25—50%,玉米减产12—33%,大豆每公顷减产300—600公斤。近几年,该杂草籽常随进口粮食传到国内,因此,我国将其列为进口植物检疫对象。  相似文献   

20.
野燕麦(Avena fatua L.)近年来E成为我区油菜和小麦田的恶性伴生杂草,发生危害面积占种植面积的48.7%,田间密度达15—300万株/亩,每年粮油作物产量损失在1千万公斤以上。为此,1985—1986年在油菜田进行化学防除野燕麦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试验区设在土地平坦、肥力一致、野燕麦发生严重分布均匀的伊犁黄油菜田。栽培管理与大田相同。小区面积15m~2,随机排列,重复3次(对照重复6次)。结果见表。试验结果经方差分析,区组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