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水产业作为固始县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在农民脱贫致富中起到重要作用。在政府积极扶持下,从事名特优新水产品种养殖,从事捕捞和初级水产品加工,以及从事餐饮、垂钓、物流等经营活动,瞄准市场,大胆实践,部分贫困户通过发展水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2.
记者从11月上旬在厦门召开的全国第二次水产品加工工作会议上获悉,“七五”期间,水产品加工行业和全国水产业一样,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八五”期间任务艰巨,仍需努力。“七五”期间水产品加工业的特点:一是发展速  相似文献   

3.
信息集粹     
●水产品加工新趋势 目前,我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卖鱼难”、“鱼价低”,水产品季节性、地区性压塘压库现象严重,从而制约了水产业的发展。这就迫切要求加快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而现在我国水产品加工量仅占水产品总量的10%左右,且95%以上为海水鱼,淡水鱼加工量不足5%,大多只能鲜销。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水产业以养殖为主,捕捞为辅。在2022年的水产品产量中,淡水养殖占47.91%,海水养殖占33.15%,捕捞占18.94%。在水产养殖中,鱼类养殖产量占52.16%,呈现出举足轻重的地位。“良种良养良销”是水产业中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良种”是水产业的龙头,“良养”是水产业的保障,加工、销售等“良销”环节是拉动水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水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广大人民提供了丰富的水产品,解决了“吃鱼难”的问题。然而,目前我国水产业中有种无业、有业无种等现象还比较严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吃好鱼”及“吃放心鱼”的问题,为了加快我国水产业的发展,作者认为很有必要建立和实施“良种良养良销”体系,以推动我国水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特别是水产品价格全面放开以来,山东省水产加工业发展较快。目前已初步形成冷冻冷藏、食品加工、海藻工业、综合利用等水产加工工业体系。到1991年底,全省已有水产冷冻加工厂789座,速冻能力1.08万吨/日,冷藏能力18.9万吨/次,制冰能力0.44万吨/日,年加工水产品60多万吨。加工技术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形成了以冷冻品为主,多样化的水产品加工方式。水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全省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固定资产12亿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水产加工业发展概况和分析(一)我国水产业概况和水产加工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性2010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为5373万吨,占全球水产品总量的1/3以上,已连续13年位列世界第一;其中养殖产量3828.84万吨,占全球养殖水产品总量的  相似文献   

7.
林州市水产管理站1996年成立了林州市富通水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以水产品深加工为主。经过近七年时间对工艺流程的不断改良与创新,我们成功地掌握了水产品真空软包装烧鱼加工技术。现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而倍受重视。基于水产业的共同发展,现将我们的工艺流程介绍如下,以供有意从事水产品加工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摸清世界水产业发展的特点,现从影响水产贸易的两个关键因素:水产品供应与消费着手,分析世界水产业近期发展特点,指出世界水产品已成为世界主要蛋白质来源,中国水产业迅猛发展是促进世界水产业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世界水产业消费具有不平衡性,相对于消费,世界水产业供应总体呈稳定态势,其中内陆捕捞业出现持续增长,世界水产养殖业虽有明显增长态势但病害严重,世界各地区水产养殖业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9.
临近岁尾,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水产品部分放开。这个消息,对于中国水产业来说,无疑是一个特大利好,将有利于水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对处于低谷中的水产养殖业来说,必将是一针强心剂。 众所周知,我国是水产业大国,水产品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
“十五”以来,江西省坚持“发展养殖、压缩捕捞、主攻加工、搞活流通”的新时期渔业发展方针,大力调整水产业结构,加快优势水产品区域布局建设和产业化经营,突出发展外向型渔业和水产加工业,不断完善水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加快  相似文献   

11.
陈莹  武农水 《内陆水产》2003,28(11):4-4
1 水产业生产形势 2003年,全市水产业在克服了“非典”疫情和夏季持续高温等不利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继续保持着稳定发展的势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增中趋稳,苗种投入大幅增长,水产品产量继续提高,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名特养殖规模稳步扩大,水产品加工态势活跃,科技应用效果明显增强,渔业经济运行总体较好。1~9月,全市完成  相似文献   

12.
水产加工业发展思路及措施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占到世界的38%以上,连续10年名列世界第一,且水产品人均占有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吃鱼难,吃鱼贵,,早已成为昨日话题,伴之而来的是"卖鱼难,鱼价低",水产品季节性、地区性过剩现象十分严重,这些情况一度制约着水产业的发展,迫切要求加快水产加工业的发展.同时,我国已迈入了世贸组织的大门,如何利用我国渔业大国的优势,广泛深入地开展水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增大出口创汇能力,分享国际市场这块大"蛋糕",这是摆在水产业面前的一个新的历史课题.下面就水产加工业发展的思路及措施作一浅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承德市水产业发展形势喜人.2006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 333.33hm2,增殖放流面积6 000hm2,水产品产量达到22 000t,实现产值3亿元.但是,水产业发展仍然存在水面开发利用不足、养殖品种单一、单产水平偏低、水产品加工滞后等问题,大力发展特色水产业潜力巨大.为此,必须强化"潜力在水"的发展思路,切实加强淡水及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使优势资源转化为优势产业,为农民增收拓宽新渠道,打造新的增长点.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把水产业做成特色产业,确保到"十一五"末全市水产业实现"518"目标,即水产品产量50 000t,渔民人均增收1 000元,渔业产值达到8亿元.  相似文献   

14.
为了贯彻落实姜永荣副省长年初关于“水产品加工是水产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要加快培育,要有基地”的指示精神,经过短短4个月的紧张建设,由省水产公司、南京水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共同投资兴建的省水产品加工配送中心项目第一期工程顺利完成。该项目总投资近300万元,新建了500m~2  相似文献   

15.
王文彬 《内陆水产》2005,30(12):16-17
目前,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占世界的38%以上,连续十多年名列世界第一,且水产品人均占有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吃鱼难,吃鱼贵”早已成为昨日话题,伴之而来的是“卖鱼难,鱼价低”,水产品季节性、地区性过剩现象十分严重,严重制约着水产业的发展,迫切要求加快水产加工业的发展。同时,我国已迈入了世贸组织的大门,如何利用我国渔业大国的优势,广泛深入地开展水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增大出口创汇能力,分享国际市场这块大“蛋糕”,这是摆在水产业面前的一大新的课题。现就水产加工业发展的思路及措施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水产品加目前,我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吃鱼难”早已成为昨日话题,伴之而来的是“卖鱼难”、“鱼价低”,水产品季节性、地区性压塘压库现象严重,这些情况一度制约着水产业的发展,也迫切地要求加快水产加工业的发展。同时,我国已迈入了世贸组织的大门,如何利用我国渔业大国的优势,广泛深入地开展水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增大出口创汇能力,分享国际市场这块大“蛋糕”,这是摆在水产业面前的一大新的历史课题。下面就水产加工业发展的思路及措施作一浅述。一、要树立忧患意识,增强水产加工业发展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7.
李新生 《河南水产》2009,(4):9-10,21
近年来,新乡市在加快水产业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采取一切措施.加强了从水域环境、生产投入品、病害防治、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水产品运输与加工、消费等渠道的宣传教育、培训与技术指导工作.为水产品的安全生产和安全食用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水产业通过放开水面经营权和水产品经销权得到迅猛发展,1992年水产品产量达到80万吨,以平均每年5万吨的速度增长,不仅水产品日益丰富,而且经营门路不断拓宽,行业实力逐步扩大,许多地方水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进入九十年代,尤其是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水产业面临一个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期南阳市对2000~2005年水产业发展进行了总体安排和部署。总体发展目标是:2000年鱼产量达到4.5万吨,水产品(包括莲藕)总量11万吨,水产业总产值8亿元;到2003年鱼产量达到7万吨,产值10亿元,水产品总量18万吨,水产业总产值13亿元;到2005年鱼产量达到10万吨,产值14亿元,水产品总量22万吨,水产业总产值20亿元。规划把南阳全  相似文献   

20.
几种淡水鱼的凝胶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连续几年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以淡水鱼的增幅最大。但目前,由于水产品的深加工没有跟上,淡水养鱼面临销售不景气的困扰,因此解决好水产品的保鲜、加工、销售等问题,是关系到水产业继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为了探讨淡水鱼在鱼糜制品方面的发展可能性,笔者在1990年留学日本期间,曾对6种淡水鱼的凝胶特性进行过研究,现整理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