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存(ZHOU Cun),1964年10月生,乌兰浩特市人,无党派,现任兴安盟农业科学研究所水稻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1986年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原内蒙古农牧学院)植物保护专业,同年分配兴安盟农业科学研究所水稻研究室从事水稻育种与栽培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本世纪二十年代及三十年代加藤茂苞、卢守耕等进行籼粳稻杂交是研究栽培稻的亲缘关系,是栽培稻分类性质的研究。五十年代初期以来,国内外进行的籼粳稻杂交是有意识的育种研究。本研究始于1951年,至今已整整坚持三十年了。回顾过去,展望将来,我们深感理想株形的研究是今后水稻高产育种理论方面的重要研究,因为株形育种是实际可行的高光效育种,有可能是今后水稻高产育种的方向,即不论是矮秆稻种或杂交水稻今后都要走向理想株形化。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水稻育种工作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历经系统选育、杂交选育、三系杂交自我配套三个发展阶段,育成了盐粳2号、盐粳3号、盐粳4号、盐粳5号、盐籼1号、盐籼203等系列水稻品种,对促进江苏省乃至我国南方稻区的农业生产作出了较大贡献。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常规中粳为基础,三系杂交粳稻、三系杂交籼稻为突破口的全方位发展格局,育种成就得到了省内外有关专家的赞誉。当前,针对水稻品种结构调整的新思路,以及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的不断升级,在整个水稻育种研究策略上,我所继续保持其特色和地位。1育种目标的定位…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2007,(3):45-45
“甬优6号”水稻超高产栽培体系研究项目,最近通过由原浙农大校长夏英武教授为主的专家组鉴定。这标志着宁波市水稻自主育种和栽培管理水平已居国内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5.
水稻超高产栽培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所于1997年实施水稻超高产栽培,种植杂交粳稻泗优523和中籼稻扬稻6号各2.0亩,经实收亩产量分别为760.3kg和722.0kg,取得了预期进展。根据进展实绩,对实施水稻超高产栽培有如下几点思考。1水稻超高产栽培经济产量结构走向当前稻作界研究结...  相似文献   

6.
《江苏农业学报》2007,23(3):F0003-F0003
水稻育种栽培研究室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淮北地区大面积旱改水之际。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该研究室在杂交中籼稻栽培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杂交中籼稻的推广和产量的提高作出了贡献。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在杂交中粳稻育种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并在国内同类研究领域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本世纪二十年代及三十年代加藤茂苞、卢守耕等进行籼粳稻杂交是研究栽培稻的亲缘关系,是栽培稻分类性质的研究。五十年代初期以来,国内外进行的籼粳稻杂交是有意识的育种研究。本研究始于1951年,至今已整整坚持三十年了。回顾过去,展望将来,我们深感理想株形的研究是今后水稻高产育种理论方面的重要研究,因为株形育种是实际可行的高光效育种,有可能  相似文献   

8.
栽培水稻起源于我国,我国以稻米为主食有着超过3 000年的历史,水稻研究的历史也十分悠久。回顾我国一百多年来水稻育种历程,育种手段从简单的品种比较发展为以科学理论为支撑的纯系育种、杂交育种和生物育种等,期间取得了矮化育种、三系法育种、两系法育种和超级稻育种等重大突破。文章根据各个时期的发展特点,将该历程总结为3个发展时期,分别为科学育种初期、独立发展时期和逐步领先时期,对各个时期的主要育种手段及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列举了我国近现代水稻育种历程的一些关键基因,并对水稻育种新技术及今后我国水稻育种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农业》2011,(12):53-54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是垦区惟一的一所水稻专业性科研机构,主要从事水稻育种、栽培、植保等新技术体系研究与开发。1998年被指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日本水稻育种基地的设置,80年代选育出的主要优质米品种及其系谱。日本国家的水稻育种基地共有6个地区农试场及农业研究中心的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室,7个指定的道府县农业试验场,共14个主要育种单位。80年代以来育成了秋田小町、雪光、能登光、千代穗波、花舞、绢光、上育397、津轻乙女、阳光、雪精、葵风和梦光等主要优质米品种。越光、笹锦和秋田小町的栽培面积正在迅速上升。优质米来源为龟尾和旭2个古老农家品种。优质米遗传子是由旭→农林8号→农林22号;龟尾→陆羽132号→农林1号→越光→笹锦;龟尾→陆羽132号→北晴、北光等相传。本文将对水稻育种工作者掌握国外优质米育种动态及杂交亲本的选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稻种资源是水稻生物育种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保存的稻种资源数量超过9万份,丁氏稻种资源(Ting’s rice germplasm)是极具特色的一类,主要包括丁颖在20世纪20—30年代广泛收集的7 000多份各地的栽培稻、卢永根在20世纪90年代组织收集的2000份野生稻资源以及所创制的新型四倍体水稻新种质等。本文总结了近20多年来丁氏稻种资源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应重点解决的问题,为水稻育种更好地利用该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位于吉林省南部农业主产区梅河口市海龙镇,占地面积千余亩。通化市农科院现有水稻、玉米、大豆、植保、信息研究所和测试中心等6个研究机构,主要从事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育种、栽培及其植物保护的研究工作。通化市农科院已成为吉林省南部地区的农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著名的水稻、旱稻育种专家张艳芝研究员.1954年生于河北唐山,1979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之后分配在辽宁省稻作研究所。自1981年以来.她一直从事水旱稻育种、旱稻栽培、旱稻抗旱性生理特性及遗传规律研究工作。她先后主持和参加辽宁省科技厅、农业部等科研攻关项目20余项。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采用辐射诱变技术进行湖南省水稻种质资源创制和育种应用所取得的成就。1985~2000年,湖南省水稻资源诱变创制和育种应用累计育成品种22个;2001年至今,先后育成两优124、C两优266、星2号及湘辐994等13个优良品种。并从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水稻资源创新为目标,为现代育种提供诱变技术和资源服务;以现代种植发展需要为目标,根据农业环境和生产模式的变化调整主攻方向;提升平台共享和服务功能,加强全省诱变育种研究合作,助推湖南水稻育种再造辉煌3个方面提出了今后水稻诱变育种的目标及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适应农业学大寨运动迅速发展和“广积粮”战略任务的需要,多快好省地选育出水稻新品种,遵照毛主席关于“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的教导,我所于1971年8月开展了水稻单倍体育种技术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日本水稻生产的发展和新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125a的时间里,日本的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结果显示,水稻耕作面积自1883年开始逐渐增加,二战前后一度有所减少,20世纪60年代后又有所增加,1969年达到史上最高峰,1970年后持续减少。而水稻产量呈现了不断递增的趋势,现在维持在900万如左右。20世纪70年代前后,由于人均稻米消费量的减少,优质食味水稻育种及栽培成为主导方向,仅越光、一见钟情、日之光、秋田小町4个品种就占水稻全部种植面积的66%。此外,随着大气变暖造成稻米品质的下降,耐高温品种的选育和栽培研究得到广泛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当前,除了水稻食味研究以外,正朝着饲料用、米粉用和生物能源用的“新型需要稻”和水稻节水等多方向发展。本文通过阐述日本水稻生产的发展和方向,对确立中国今后的水稻育种及栽培研究目标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蒲瓜属于葫芦科葫芦属栽培种,适应性较强,生长期较长。其肉质软滑味甜,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回顾广东蒲瓜 60 年育种研究的历程,这是广东蒲瓜品种从农家种向一代杂种发展的重要时期。广东蒲瓜育种起步晚,前期进展慢。20 世纪 60 年代,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率先在全省开展蒲瓜资源调查及地方品种整理研究工作,至 90 年代中期共向国家种质资源库上交蒲瓜种质资源 16 份,占全国蒲瓜收集资源总数的 6.6%,处于蒲瓜育种研究的起步阶段。2000 年后广东各地先后育成了美丰一号、美绿一号和粤丰一号等蒲瓜常规品种,以及早蒲 2 号、永乐、青秀、短瓠蒲瓜、利农杂交系列蒲瓜等一代杂交品种,广东蒲瓜育种由此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广东蒲瓜育种将在现阶段基础上开展种质资源的收集与评价、多抗优质新品种选育、耐寒(耐热)品种选育与保护地育种,并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开展育种研究,提高广东生态区域蒲瓜新品种的选育效率,以促进广东地区蒲瓜育种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8.
水稻育种专家许雷,1966年毕业于辽宁省熊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曾在基层单位从事推广、教学和水稻育种研究工作。1985~1995年在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任水稻育种室主任。1995年至今,在辽宁盘锦北方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原北方农业技术开发总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在这期间他还兼任辽宁省经济理事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19.
水稻新品系“83107”简介杨克坤,徐效谦,王毅,黄蕾(信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信阳464000)水稻新品系“83107”是我所水稻育种室徐效谦副研究员用桂朝2号与IR140杂交选育而成的新品系。其在品系鉴定、品种比较、省区域试验和大区生产示范等试验...  相似文献   

20.
《河南农业科学》2006,(8):F0002-F0002
尹海庆(YIN Hai-qing),1965年生,河南省南阳市人,副研究员,中共党员。1989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获农学士学位。现任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水稻研究室主任,河南省作物学会理事。1989年以来,一直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工作。1993-1998年参加中日合作项目“河南省黄河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