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电刷镀工艺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快速镍刷镀层的耐磨性及工艺参数对镀层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快速镍刷镀层耐磨性高于45#淬火和低温镀铁层,与球墨铸铁等温淬火相近,抗粘着磨损和抗冲击负荷的能力远远高于低温镀铁层。最佳工艺参数为:电压14V,镀液温度40℃,相对速度为12m/min。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化学镀Fe—P舍金中镀液组分和工艺变化对化学沉积速率的影响.为了确定各组分对化学沉积速率的影响程度,根据化学镀的电化学反应机制所得出的反应式,计算了各组分的反应级数.研究发现络舍剂对沉积速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氧化剂和还原剂.通过重量法确定镀层在5%NaCl腐蚀介质中的腐蚀速率,分析施镀工艺及镀液组成对镀层耐蚀性的影响,实验发现镀液中氧化剂、还原剂和温度的变化对镀层耐蚀性的影响都较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恒电流沉积法,在含有NdCl3的酸性镀液中获得了不同Nd含量的Fe-Nd-P合金镀层.利用电子显微分析、能谱分析研究了镀层的形貌及成分.测得从H3PO3镀液中获得Fe-Nd-P合金镀层中稀土元素Nd的质量分数高达71.51%.通过测试镀层的沉积速率,研究了水溶液电沉积Fe—Nd—P工艺中金属盐、络舍剂浓度、电流密度、镀液pH值、温度等对镀层沉积速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镀液配方及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
系统研究了石英光纤表面酸性化学镀镍工艺,同时研究了温度、主盐浓度、pH等影响镀层表面形貌的因素.得到石英光纤敏化、活化的最佳温度为35 ℃.最佳施镀条件为: 次磷酸钠浓度为 0.2 mol/L,镀液中镍离子与次磷酸钠的质量浓度比为0.35,pH值为4.8,温度为88 ℃.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发现光纤施镀前预处理过程中的粗化不是得到连续镀层的必要条件.在未经粗化的石英光纤表面得到了均匀、连续、光亮、细腻、附着力良好的镍镀层,镀层的沉积速率为5.76 μm/h.  相似文献   

5.
Ni-P-SiC复合镀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进一步提高镍磷镀层的耐磨性 ,在普通镍磷化学镀的基础上 ,进行了 Ni P Si C复合镀及磨损试验。用正交设计法对影响复合镀工艺的主要因素 ,活性剂、Si C、温度、p H值和稳定剂进行了优化 ,同时就各因素对镀层耐磨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得出了一组最佳 Ni P Si C施镀工艺参数 :活性剂 0 .15 g.L-1,Si C12 .5g.L-1,施镀温度 90℃ ,p H值 4 .6 ,稳定剂 0 .5 5 mg.L-1。试验验证结果表明 ,该工艺稳定 ,获得的镀层光亮、致密、耐磨性好。  相似文献   

6.
化学复合镀Ni-P-PTFE工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泵、阀等部件在高温、高速、高磨蚀条件下对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的要求,以化学镀Ni-P工艺为基础,对化学复合镀Ni-P-PTFE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确定了PTFE加入量、表面活性剂类型及其用量与镀层中PTFE质量分数和镀速的关系,以及温度、pH和搅拌方式对复合镀层质量的影响。提出的化学复合镀Ni-P-PTFE的工艺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60 mg/L、壬基酚聚氧乙烯醚5 mL/L、镀液中PTFE粒子质量浓度5 g/L、镀液pH4.8、施镀温度90℃、间歇搅拌。试验结果表明:镀液性能稳定,镀层外观光滑平整,镀层内PTFE粒子分布均匀,镀层中PTFE质量分数为20%,镀层厚度20μm。  相似文献   

7.
化学复合镀Ni-P-MoS2工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优化复合镀Ni-P-MoS2镀液配方和工艺参数,获得质量优良并具有减磨、自润滑特性的镀层, 以化学镀Ni-P工艺为基础,进行了化学复合镀Ni-P-MoS2工艺的试验研究.确定了MoS2加入量、表面活性剂类型及其用量与镀速、镀层中MoS2粒子含量的关系,以及温度、pH和搅拌方式对复合镀工艺的影响.提出了一种优化化学复合镀Ni-P-MoS2工艺,即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45mg·L-1,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5 mL·L-1,镀液中MoS2粒子(d=1~7μm)质量浓度ρ(MoS2)12 g·L-1,镀液pH 4.4,施镀温度84 ℃,间歇搅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镀液性能稳定,镀层外观光滑平整,镀层内MoS2粒子分布较均匀,镀速v最高可达12 μm·h-1,镀层中MoS2粒子体积分数φ最高可达11%;该工艺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微动磨损原理分析了S195型单缸柴油机主轴瓦座孔的磨损过程,提出了刷镀层应具有的各项性能要求,并在试验的基础上,根据粘着能理论和笔者的工作实践,阐述了试验用镀液的性质,针对所采用的刷镀工艺,提出了刷镀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一种镁合金表面直接电镀镍的新工艺.采用脉冲电流法预镀镍,再采用脉冲电流或恒电流方法电沉积镍,可在镁合金表面获得结合力、防护装饰性能优良的镍镀层.采用记时电位和动电位扫描方法研究了镁合金的直接电镀镍行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镀层的微观形貌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镁合金表面经脉冲电流法预镀镍后,表面形成了稳定的薄层镍镀层,可为后续电镀镍合金提供性能良好的镀层基底;后续镀液中的促进剂具有提高电流效率、促进镀层沉积的作用.镁合金直接电镀工艺所得镀层具有非晶态结构,均匀、致密,耐蚀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0.
化学镀非晶Ni-Mo-P与Ni-P镀层性能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镀液中加入Na2MoO4的化学沉积法对酸性Ni-Mo-P镀层的形成进行了实验研究,运用正交设计法确定了此多元合金镀的最佳工艺。运用能谱法和X射线衍射实验对镀层的成分,结构及其性能进行了分析并与Ni-P镀层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证明Ni-Mo-P镀层比Ni-P镀层的热稳定性高,耐腐蚀性好。  相似文献   

11.
甘蔗分蘖中期以100、300、600mg/L质量浓度叶面喷施氯化铈和硝酸稀土溶液,以喷清水作对照,分别于处理后第3d和20d对甘蔗+1叶片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作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单质稀土元素铈和混合硝酸稀土对2种酶的同工酶均有影响,但存在一定差异,在不同浓度处理中,以300mg/L处理结果最为明显,表现为多条酶带的染色加深,100mg/L处理次之,600mg/L处理相对影响较小,稀土元素处理后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武夷山地区土壤与武夷岩茶中稀土元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锋 《北京农业》2012,(27):111-112
通过福建省武夷山地区的茶园土壤样品与及生长的茶叶样品的采集,采用ICP-MS对茶叶与土壤样品进行16种稀土元素含量的分析,对茶叶与土壤稀土元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武夷山地区武夷岩茶对土壤中的稀土元素Ce、La有富集作用,与茶叶稀土含量具有正相关性,而茶叶对土壤稀土元素Sc的吸收率为0.5%~5.0%,与Ce、La的吸收率相比较,处于低水平的吸收富集。  相似文献   

13.
选取满江红和槐叶萍两种浮水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同等条件下的室内静态模拟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分析比较了它们在稀土铈的施用下对废水中苯胺类化合物的降解效果。研究表明:满江红和槐叶萍对受试水体中的对硝基苯胺、2,4-二硝基苯胺和3-硝基苯胺均有降解效果。微量的稀土元素铈能促进植物对三类物质的降解,其中浓度为5 mg·L-1的稀土溶液促进槐叶萍效果最佳,降解率分别达到89.60%,89.86%和89.69%,但高浓度时出现抑制。满江红总体去除效果要优于槐叶萍。  相似文献   

14.
History of rare earth applied in agriculture Concept of rare earth Rare earth(RE for short)is a general designation of 17 elements,including 15 elements of lanthanum system,they are lanthanum (La),cerium (Ce),praseodymium (Pr),neodymium (Nd),promethium(Pm),samarium(Sm),europium(Eu),gadolinium(Gd),terbium(Tb),dysprosium(Dy),holmium(Ho),erbium(Er),thulium(Tm),ytterbium(Yb),lutetium(Lu)),and 2 elements of the same clan with lanthanum system: scandium (Se)and yttrium (Y) in the periodic table of elements.Rare earth look like earth or soil,and their quantity which may be separated from ore are very rare or few,so scientists call them rare earth elements.  相似文献   

15.
稀土铈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当前稀土铈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稀土铈在生物体内的蓄积与分布、铈的毒性、铈对生物大分子的作用、稀土铈的抗氧化性及对DNA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当前稀土铈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稀土铈在生物体内的蓄积与分布、铈的毒性、铈对生物大分子的作用、稀土铈的抗氧化性及对DNA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7.
为研发新型全水溶聚磷酸铵-稀土缓释肥的合成方法及其对蔬菜的施用效果,使用聚合法合成低聚合度聚磷酸铵,通过控制聚合反应温度和原料配比,研究不同条件下聚磷酸铵的聚合度、水溶性、养分含量和pH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探究聚磷酸铵溶液对稀土金属镧和铈的螯合情况,并进一步利用制备的聚磷酸铵和聚磷酸铵-稀土肥进行田间肥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镧(La3+)、铈(Ce3+)、锌(Zn2+)对水稻根系的生理生化影响,探讨过量施用稀土的环境效应。[方法]以稀土元素镧(La3+)、铈(Ce3+)和兼具营养与毒性的重金属元素锌(Zn2+)为胁迫因子,采用组织培养法比较三者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La3+、Ce3+和Zn2+对水稻种子萌发率影响很小,但对幼苗根、苗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在高浓度下稀土离子的抑制作用均大于Zn2+。水稻根可溶蛋白质含量随3种金属离子浓度的升高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La3+、Ce3+较Zn2+更为敏感;CAT和POD的活性随La3+、Ce3+和Zn2+浓度的增加逐渐上升,而SOD活性则先降后升;3种金属离子均能显著地刺激水稻根内MDA迅速积累。在高浓度下,La3+、Ce3+表现出比Zn2+更强的毒性。[结论]稀土元素La3+、Ce3+同重金属元素Zn2+对水稻的毒害机制相似。从长远来看,稀土有可能是一种新型的污染。  相似文献   

19.
郭淑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022-1302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稀土化合物硝酸铈对组培苗的影响,为稀土化合物硝酸铈在农业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南瓜组培苗培养在舍不同浓度硝酸铈的MS培养基上,通过对组培苗的叶片数、株高、鲜重、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的测试,来研究稀土化合物硝酸铈对组培苗的影响。[结果]当硝酸铈浓度不高于10.0μg/ml时,对南瓜组培苗的生长无明显影响,南瓜组培苗的鲜重和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含量略有提高,并且在硝酸铈浓度为10.0μg/ml时,叶绿素含量、鲜重、株高均达到最大值;当浓度高于10.0μg/ml时,硝酸铈对南瓜组培苗产生毒害作用并随着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浓度为200.0μg/ml时,3组组培苗全部死亡。[结论]稀土化合物硝酸铈对组培苗的影响具有浓度依赖性,低浓度(10.0μg/ml)有助于组培苗的生长发育,而高浓度对组培苗有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稀土对UV-B辐射增强条件下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大豆东农42为材料,盆栽条件下紫外灯照射处理,自然光照不喷稀土对照组为CK1,紫外光照不喷稀土对照组为CK2。大豆初花期喷施30、60和90 mg·L~(-1)LaCl_3和90、120、150 mg·L~(-1)CeCl_3溶液,研究UV-B辐射增强条件下稀土镧和铈对大豆籽粒氨基酸组分、蛋白质含量、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规律。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和凯氏定氮法分别测定大豆籽粒氨基酸组成及蛋白质含量,采用FAO/WHO氨基酸评分模式计算大豆籽粒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评价稀土镧、铈对大豆籽粒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稀土对大豆籽粒必需氨基酸、蛋白质和产量均有一定促进作用,缓解UV-B辐射胁迫。在UV-B辐射条件下,60 mg·L~(-1)LaCl_3处理大豆产量最高,较CK2显著增加69.03%;30 mg·L~(-1)LaCl_3处理的大豆蛋白质含量、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最高,较CK2分别增加14.25%(P0.05)、20.62%和25.96%。蛋氨酸和胱氨酸是高蛋白型大豆东农42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120 mg·L~(-1)CeCl_3的AAS、CS、SRC最高值分别为60.44,46.72和68.93;150 mg·L~(-1)CeCl_3的EAAI最高且比CK1高1.90,说明稀土铈可提高大豆籽粒蛋白质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