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感染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免疫抑制机理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通过人工接种建立了雏鸡感染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后发生免疫抑制的病理模型。对免疫抑制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ALV-J感染早期可诱导胸腺、法氏囊的淋巴细胞凋亡,这种早期的淋巴细胞凋亡是胸腺和法氏囊萎缩的重要原因之一。病理组织学动态观察表明。ALV-J主要引起骨髓的髓系细胞灶状或弥漫性增生,病变导致骨髓机能受损,使机体免疫机能下降。是引起免疫抑制的根本原因。病毒感染组免疫器官均发生了严重的实质萎缩性病变.这种病变的发生除与骨髓的病变及淋巴细胞凋亡有关外。还与中后期淋巴细胞的坏死有关.从而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ALV-J感染可引起免疫器官及部分内脏器官中嗜酸性粒细胞样的瘤细胞浸润增生,这可以作为病毒感染早期的病理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3.
本研究通过原位杂交(ISH)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技术检测了组织中ALV-J病毒RNA的表达及定位。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在攻毒后3周时.所检测到的组织大部分已感染病毒;病毒对肝脏、心脏、肾脏的实质细胞、骨髓髓系细胞和卵巢基质中的间质细胞、脾脏红髓内的单核-巨噬细胞有较高的嗜性.在核膜及胞浆内显示出蓝紫色颗粒状的特异性信号,而在法氏囊、胸腺、脑和坐骨神经中检测不到病毒RNA及病毒基因的表达。免疫组化结果与原位杂交相似,在核膜及胞浆内可见蓝紫色阳性信号.瘤组织的信号较强,显示了较强的抗原性。由骨髓和其他组织的结果可推测ALV-J诱导肿瘤可能和病毒基因的插入位点有直接关系,而和病毒在组织内的数量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抗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囊膜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JE9,建立了检测ALV—J env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的ELISA方法。应用该方法检测SPF鸡血清、鸡抗禽流感H9亚型阳性血清、鸡沙门氏菌阳性血清、鸡腺病毒阳性血清、鸡新城疫阳性血清.结果均为阴性,无交叉反应;抗ALV—J阳性血清与ALV—J特异性单克隆抗体JE9能相互阻断;ALV—J阳性血清经酸处理后,ELISA检测的D490差值明显下降。对部分攻毒鸡血清样本及田间ALV—J阳性血清样本进行电镜观察,可见ALV—J样病毒粒子及ALV—J样免疫复合物。经与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ALV—J env抗体结果比较表明,建立的ELISA方法与IFA方法两者具有较好的群体符合率,群体符合率为8/9。这些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ELISA方法在ALV—J的诊断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的攻毒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禽白血病病毒 J亚群 (AL V- J)内蒙株 NM876 1和 NM9996人工接种于 1日龄爱维茵肉种鸡 ,通过眼观、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了攻毒鸡的病理学特征 ;通过 PCR和 EL ISA技术检测了病毒感染率、抗体变化规律以及病毒和抗体的相关性。结果显示 ,攻毒鸡从第 3周开始即可检出病毒 ,NM876 1株和 NM9996株病毒感染率分别为 71.4 %和6 4 .3% ;从第 5周开始 ,出现较明显的病理学变化 ,病变特征以骨髓、肝脏、心脏、脾、卵巢等组织内髓细胞增生为主 ,而法氏囊、脑、坐骨神经无变化 ;攻毒鸡抗体消长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一般在 7~ 8周龄和 18~ 2 0周龄时分别出现 1次高峰 ,而在 4~ 6周龄、10周龄和 2 3周龄分别出现 1次低谷 ,提示鸡场进行 EL ISA检测时要避开这一时期 ;攻毒鸡产生耐受性病毒血症 ,即病毒阳性而抗体阴性 (V A- )的比例较高 (7/14 ,9/14 )。通过以上的研究证明 ,AL V- J内蒙株疾病模型复制成功 ,NM876 1、NM9996可作为原型株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禽白血病病毒亚群J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诱导的免疫抑制能够影响鸡的生长和繁殖,并造成其他病原的继发感染,是危害养禽业的重要病原之一。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ALV-J感染宿主而引起的免疫抑制和致瘤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影响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论文对ALV-J病毒粒子侵入宿主及复制过程进行阐述,主要包括吸附、侵入、复制及释放等过程。论文简要探讨了ALV-J造成免疫抑制的主要原因及感染宿主后涉及的几条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状况,并对ALV-J的相关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是上世纪90年代初从商品代肉鸡中分离鉴定出来的新的ALV亚群,主要引起肉鸡的骨髓瘤白血病(myloid leucosis,ML)。2009年,J亚群禽白血病在我国呈高发态势。我国于1999年首先在肉用型鸡群分离鉴定出ALV-J的中国株,随后相关研究依次展开。论文就ALV-J的流行病学、检测方法、病毒变异、免疫抑制及与其他免疫抑制疾病共感染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免疫荧光检测效果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应用特异性抗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的单克隆抗体JE9建立了免疫荧光检测ALV-J抗原和抗体的方法。结果表明,在ALV-JADOL-Hcl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FF)24小时后,可以用1FA检测出阳性细胞,感染72小时后,可以检测出最小病毒感染量≥1.25TCID50/孔。对人工感染ALV-J鸡肾脏冰冻切片检测结果证明,免疫荧光法可以检测出组织中的ALV-J抗原,表现强阳性反应。用重组病毒rBac4817-env感染的Sf9细胞作抗原,可以检测出鸡血清中抗ALV-J的特异性抗体。该方法在ALV-J的控制中必将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竹醋液在体外对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复制的影响,研究首先通过CCK-8试剂盒测定青皮竹和慈竹两种竹醋液对DF-1细胞毒性,随后将不同浓度竹醋液与ALV-J等体积室温作用不同时间后接种到细胞中,利用qRTPCR、ELISA和Western blot测定竹醋处理对ALV-J编码基因的转录以及蛋白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竹醋液加入细胞中的最终浓度均≤2%,对细胞生长没有影响;青皮竹醋和慈竹醋在100%、50%、25%的浓度下与病毒在室温作用10 min、30 min后,细胞中gp37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细胞与上清中的P27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下降。研究表明,青皮竹醋和慈竹醋在体外均有明显的抗ALV-J活性。  相似文献   

11.
A、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感染肉用种鸡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剖检病变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合PCR技术检测病原核酸,确诊肉用种鸡群发生了由ALV—A和ALV—J感染而导致的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骨髓细胞瘤型白血病。在检测的6只病鸡中,6只病鸡均感染了ALV—J,2只病鸡感染了ALV-A.  相似文献   

12.
通过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从疑似J-亚群白血病的病鸡中,分离鉴定出J-亚群白血病病毒.抗J-亚群白血病病毒gp85单克隆抗体JE9的IFA试验和PCR试验均证明病鸡被J-亚群白血病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3.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中国广东野毒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从疑似J-亚群白血病的病鸡中,分离鉴定出J-亚群白血病病毒。抗J-亚群白血病病毒gp85单克隆抗体JE9的IFA试验和PCR试验均证明病鸡被J-亚群白血病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某肉种鸡场40周龄种鸡发生肿瘤性疾病,死淘率15%;经病理组织学检查,增生的肿瘤为典型的髓细胞瘤,因此怀疑此病是J亚群白血病。取病鸡肝电镜观察,在肝细胞胞浆膜下见有圆形的类病毒粒子存在;将肝病料处理后接种于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经电镜观察,可见正出芽的病毒粒子。为进一步确诊,以ALV-J原型株HPRS-103囊膜gp85基因为基础设计特异性引物,以感染的CEF基因组DNA为模板,体外扩增(PCR)gp85基因,结果获得了924bp的相应片段。将PCR产物进行分子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ALV-Jgp85蛋白的推测氨基酸与ALV-J原型株HPRS-103、山东SD9901株、美国ADOL-R5-4株及内源性病毒EAV-HP的gp85蛋白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40%、95.13%、86.69%和85.06%,其中与HPRS-103的同源性最高,与EAV-HP同源性最低。因此可以确定本研究所克隆的基因为ALV-Jgp85基因,暂命名为ALV-J-NM8761。  相似文献   

15.
芦花鸡J亚群白血病的综合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989年,Payne[1]及其同事首次从肉种鸡群中分离出禽J亚群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typeJ,ALV-J)。最初ALV-J主要引起成年肉鸡以骨髓细胞瘤为主的白血病,感染鸡群发生肿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近两年在中国东北地区出现的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作者从东北地区不同养禽场先后分离鉴定12株ALV-J,并对其env基因、3′UTR和3′LTR区序列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2株ALV-J分别位于env基因遗传进化的3个不同分支(group),其中group2和group3中毒株在env基因分别出现大片段氨基酸缺失和与其他亚群毒株重组现象;12株ALV-J在3′UTR区仍存在较大差异,具有完整E组件的ALV-J占主导地位;12株ALV-J在3′LTR区的变异主要集中于U3区,但是位于U3区的C/EBP、CArGbox、Y box、PRE box和TATA box等转录调控元件却高度保守。以上结果表明,目前中国ALV-J的基因变异仍主要集中在env基因和3′UTR区,且env基因已出现缺失或重组等新的变异趋势,并可能是ALV-J流行范围扩大、组织嗜性和致肿瘤作用明显改变的重要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7.
J亚型禽白血病(AL-J)是由外源性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ALV-J)引起的致瘤性和免疫抑制性传染病。该病既可水平传播又可垂直传播,在中国鸡群中污染极为普遍且日趋复杂化,严重危害养鸡业的健康发展。由于该病迄今尚无疫苗和有效治疗药物,目前所采取的主要防控措施是对种鸡群净化。作者就其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与防控等方面的研究近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