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系亚种间杂交粳稻育种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育种实践证明 ,以广谱广亲和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 64S为母本 ,性状优良的典型粳稻为父本 ,选育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好的两系亚种间杂交粳稻组合是可行的。并从利用籼粳中间型光温敏核不育系 ,加强广亲和系的选育和引进理想株型育种方面对选育两系亚种间杂交粳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通过籼粳杂交选育亚种间杂交粳稻,是粳稻种植区域大幅提高水稻单产的主要技术途径。目前,亚种间杂交粳稻在生产上已应用十余年,主要表现出穗数适中、穗大粒多、粒小质优、茎秆粗壮等特点,产量优势非常显著,但也存在制种产量低、落粒性强、不耐贮藏等问题。现对亚种间杂交粳稻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建议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进一步促进亚种间杂交粳稻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粒形和稃面双峰乳突多性状判别 ,两优信粳系列组合被定位为O型二向演化态粳稻 ,6 5 396为A型分化态籼稻。由此 ,肯定了以典型粳稻做父本 ,直接与培矮 6 4S等同类中间型核不育系杂交配组 ,选育两系亚种间强优势杂交粳稻的育种途径 ;并提出 ,从古老的原始稻种中寻找二向演化类型作为两用核不育系的育种材料 ,可能是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4.
滇1型是中国育成的第一个杂交粳稻雄性不育系.杂交粳稻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恢复源狭窄、强优势组合少的问题.本文是围绕滇1型不育细胞质开展的种质和技术创新研究的初步总结.滇型杂交粳稻育种的主要创新是利用立体气候条件选育育性稳定的粳稻不育系;新细胞质质源粳稻不育系的选育;分子标记筛选恢复基因新质源;种间亚种间杂交选育"籼粳型(Janpindica)"品系,拓宽杂交粳稻亲本的遗传多样性;富含铁锌杂交粳稻亲本的选育;滇型杂交粳稻组合在生产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两系杂交粳稻的优势潜力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守海  李成荃 《安徽农业科学》1996,24(4):291-293,305
两系杂交粳稻与籼杂一样,同样有强大的杂种优势,一般比三系粳杂增产8%,比常规粳稻增产10%以上。在长江流域双季稻北缘地区,双晚前期的持续高温和9、10月份连绵低温阴雨天气是影响两系杂交粳稻产量潜力发挥的主要限制因素。为此,提出趋利避害,采取秧田超稀播种,加强后期管理等高产栽培配套技术,达到增穗、增粒、增重、增产的目的。利用粳爪交或粳籼交来选育分蘖期耐高温、穗期耐低温的亚种组合,可使产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回顾粳稻不育系的研究历史,从新胞质源的利用、不育系选育方法创新及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3个方面综述研究现状,并指出粳稻不育系存在制种产量和纯度不高、配制组合外观品质差、生态适应性不高、结实率低等问题。据此建议今后应当以早花时、柱头外露等性状为目标,提升粳稻不育系制种产量;同步选育优质不育系和优质恢复系,提升杂交组合的品质;加强早熟型感光性弱的粳稻不育系研究,增强其配制组合的生态适应性;开展高效株型育种,配套栽培技术,提高杂交组合结实率。  相似文献   

7.
水稻两系亚种间杂种优势分析及其亲本选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偏籼型广谱广亲和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为母本,以25个典型常规粳稻材料为父本,配制25个亚种间杂交组合,对F1杂种优势进行分析,并对F1主要性状间的关系和F1主要性状与亲本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1的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单株有效穗和生育期存在正向超亲优势,结实率、千粒重存在负向超亲优势,单株产量与单株有效穗和每穗实粒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进而提出了组配亚种间组合应选择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高、穗长适中的早中熟中粳品种为父本,有望选育出强优势的亚种间杂交水稻组合。  相似文献   

8.
《农技服务》2001,(5):17-17
<正> 超级水稻先锋组合——“两优培九”是总理基金项目“超级杂交稻选育研究”和国家863计划项目“两系亚种间杂交稻选育与应用研究”的重大成果,是由江苏省农科院邹江石研究员等人历经10余年采用两系法亚种间杂交技术选育而成的杂交水稻优秀组合。 1998年由科技部生物工程中心组织袁隆平、黄耀祥、谢华安等国内权  相似文献   

9.
两系杂交粳稻制种技术在两系杂交粳稻的推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介绍了通过合理密植、预测和调节花期、喷施九二茵提高异交结实率、去杂保纯等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的措施,以为两系杂交粳稻制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对含Wx基因粳籼杂交粳稻稻米的8项指标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软米类型粳型不育系和籼型恢复系配组选育的亚种间杂交粳稻能够有效降低直链淀粉含量,21个组合的平均直链淀粉含量为12.6%,比对照'浦优201'降低8.7%,且具有较好的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是选育优质、高产杂交粳稻的又一可能的新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1.
用粳籼糯多元杂交选育而成的粳稻品种GC9具有下列特点:①早粳型,茎秆粗壮、穗大粒多、大粒,经济性状较好;②对粳型测验种和个别籼型测验种杂交育性正常,亚种间亲和谱窄。故特称之为特殊广亲和品种(Special wide compatibility variety,SWCV);③对培矮64S等部分籼型两用核不育系有专化性的亲和力和强恢复性,配制出的亚种间杂交稻组合表现高而稳定的结实率和充实度以及良好的产量结构和高产潜力,可作为亚种杂交稻的优良粳型恢复系开发利用。此类SWCV拓宽了亚种间杂交稻粳型恢复基因源和选育途径。  相似文献   

12.
辽优18是由辽宁省稻作研究所采用三系育种法,走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途径,经过人工杂交之后,历时8年选育成功的优势杂交粳稻良种,在2001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培两优2859是嘉兴市农科院等用恢复系JG2859与不育系培矮64S杂交选育而成的籼粳亚种间两系杂交稻新品种。介绍了它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其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稻种植。  相似文献   

14.
<正> 水稻的常规稻和杂交稻的育种研究,基本上仍以品种间间杂交为主,所选育出的新品种和新组合,在产量等主要经济性状上出现了徘徊状況,适应不了水稻生产进一步发展的需求. 多年来育种界提出利用籼稻与粳稻亚种间的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由于结实率和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至今得不到理想的解决,这一设想尚无法在生产上大面积加以直接利用. 近年来我们利用组织培养等生物技术,将籼粳稻亚种间杂种一代F_1的优势加以部分地稳定,已培育成功籼粳型水稻新品种“金优1号”.它的选育过程是,1987年早季进行籼粳稻杂交:金早4号×金粳1号(两个亲本都是我所选育的新品种).1987年晚季种植杂种  相似文献   

15.
培两优2859是嘉兴市农科院等用恢复系JG2859与不育系培矮64S杂交选育而成的籼粳亚种间两系杂交稻新品种。介绍了它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其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稻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两系法杂交稻在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占据重要位置。根据两系杂粳稻的研究现状和生产实际,分析在北方稻区发展两系杂交粳稻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未来发展对策,以期为促进两系杂交粳稻的选育和应用推广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籼稻和粳稻是亚洲栽培稻的两个亚种,两者在形态、生理以及基因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亚种间的遗传差异将会产生强大的杂种优势,能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潜力,但是,籼粳亚种间的 F1 杂种不育性严重阻碍了杂种优势的利用。杂种不育性是一种合子后生殖隔离,具有普遍性和复杂性,受多个不育基因座控制。广亲和品种的发现为克服亚种间杂种不育提供可能,该材料无论与籼稻还是粳稻杂交,F1 杂种都能正常结实或结实率较高。概述了籼稻与粳稻间差异,剖析了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的遗传基础、已鉴定的杂种不育主效QTL 与基因,分析了已克隆杂种不育基因的分子作用机制及广亲和基因的功能。据此提出利用籼粳架桥培育亚种间渗入水稻、聚合育种培育广亲和系和粳型亲籼系,以及应用基因编辑技术创制广亲和系等途径,能够克服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精准化改良籼粳杂种的结实率,从而实现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将会推动水稻产业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8.
BT型不育系盐粳93538A及其组合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开展杂交粳稻选育研究起步较早,但进展缓慢。其原因是杂交粳稻三系育种滞后于常规粳稻育种.制约了杂交粳稻竞争优势水平的提高。杂交粳稻不育系和保持系的选育有两条途径:一是利用生产上应用的高产品种直接转育成不育系;二是通过杂交重组选育新的保持系,然后转育成不育系。前一种方法周期短、见效快,从而不育系和保持  相似文献   

19.
与“三系”杂交水稻比较,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穗大粒多,库容优势明显,空秕率高,不同的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组合,籽粒充实状况不同。其中碳素同化能力比较强,衰老速度比较慢、库容比较小的组合,空秕率比较低。因而认为库大源不足是导致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高空秕率的重要生理原因之一。并讨论了提高两系亚种闻杂交水稻源、流、库协调程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是提高水稻产量最有效的技术。比较三系两系不育系遗传、选育,恢复系选育以及杂交水稻组合选育,对于正确认识三系两系杂种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三系两系不育系遗传和选育、三系两系恢复系选育、三系两系杂交水稻组合的选育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展,并比较了中国水稻数据中心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产量差异。笔者认为三系两系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不同,但两系三系杂交水稻不存在优劣之分。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包括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机理、三系两系杂交水稻材料创新与育种技术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建议进一步研究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机理;加强三系两系亲本改良,聚合更多的优良基因,有更强的配合力;采用常规育种技术结合分子育种,提高三系两系亲本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