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梨褐斑病是我国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为害较普遍,它为害叶片造成叶面呈若干褐斑,为害严重时,引起梨树大量落叶,造成当年和来年减产,影响经济效益。因此,培育抗病新品种就显得十分必要,本试验旨在了解梨杂交后代褐斑病的遗传倾向,找出抗病育种的适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湖北襄阳一他溪梨果实上的褐斑病害,经研究证明,系磷,硼双缺引起。及时合理施硼,能迅速控制此病;保持土壤速效磷水平较高,可显著减轻受害程度。  相似文献   

3.
梨黑斑病和褐斑病图释李润临陈实(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太谷·030800)梨黑斑病和褐斑病是梨树常见的病害,近年有发展的趋势。为使大家全面认识和有效防治这两种病害,现将其形态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图释如下。1梨黑斑病此病主要为害叶片、果实和新梢,...  相似文献   

4.
<正> 关于利用植物抗病性防治病害,在本世纪已受到重视.选择抗病植株,育成果树抗病品种的工作,已有显著成效.如英国育成抗火疫病的西洋梨“斯塔尔”(Star),日本育出了抗黑斑病的“新世纪”梨等.我国果树抗病育种工作几乎还没有开展.我们近几年才进行了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工作. 梨黑星病在我国梨产区为害较为普遍.严重发生年份,受害果呈畸形,失去商品价  相似文献   

5.
<正>梨褐斑病又称斑枯病、白星病,在我国梨产区均有发生。南方梨区发生较普遍,华北梨区现在发生也较多,主要危害叶片,造成落叶,影响产量和果实品质。1症状发病初期为圆形或近圆形的褐色病斑。后逐渐扩大形成不规则形状。病班直径可达1 cm以上。一片叶上发生十几块乃至几十块病斑,病斑初期为褐色或黄褐色,后期病斑中间变成灰白色,密生小黑点。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湖北襄阳一带苍溪梨果实上的褐斑病害,经研究证明,系磷、硼双缺引起。及时合理施硼,能迅速控制此病;保持土壤速效磷水平较高,可显著减轻受害程度  相似文献   

7.
梨褐斑病是闽西北梨区梨叶片的严重病害,常引起早期大量落叶。为寻找高效、低毒、安全的农药,我们于1996年在建宁县良种场梨园进行了梨褐斑病的药剂筛选试验。一、试验设计与方法供试品种为杭青,树龄10年,历年梨褐斑病发生严重。试验设:绿得宝(主要成份碱式硫酸钢从河北保定农药厂引进)400倍液.绿得宝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江苏江阴农药厂产)800倍液,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从江苏盐城华丰化工厂引进)2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天津市兴果农药厂产)800倍液(对照农药),清水对照共六个处理。三次重复,随…  相似文献   

8.
<正>梨褐斑病,又称梨叶斑病、梨斑枯病、白星病,主要危害梨树的叶片和果实。症状被害梨树叶片初期为灰白色、大小为1~2 mm的点状斑,后病斑扩大,带紫色边缘,病斑上有黑色小粒点,严重时叶片坏死或变黄脱落。果实染病症状与病叶相似,随着果实发育,病斑变褐色,稍凹陷。  相似文献   

9.
黄瓜褐斑病抗源鉴定与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苗期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方法,对34份黄瓜种质资源进行了褐斑病抗性鉴定,从中筛选出5份高度抗褐斑病资源、2份抗病资源、3份中抗资源,其余均为感病和高度感病资源。鉴定结果说明现有黄瓜种质资源中蕴涵着潜在的改良黄瓜褐斑病抗性基因。通过对高抗/高感亲本杂交F1、F2代及回交世代的抗病性分离观察表明,符合孟德尔的1∶2∶1和1∶1的分离规律,认为抗病性由1对单隐性基因控制,感病相对于抗病为不完全显性。研究结果对黄瓜抗褐斑病育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梨轮纹病抗性调查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梨轮纹病抗性调查初报李树玲,黄礼森(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辽宁兴城125100)梨轮纹病(PhysalospoiapiricolaNose)为我国梨树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梨树枝干和果实,造成枝干生长衰退,有的枯死,尤其果实危害最重,在成熟期和贮运中常导致全果腐烂。为了明确梨属植物各系统及各品种对梨轮纹病的抗性,以期找出抗病性强的品种,我们于1990年春季和秋季分别对梨资源圃部分品种的植株和果实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一、调查方法植株发病情况调查4个系统、86个品种。每品种2-3株,共251株树,其中。定植于砬子山资源圃大部分为1978-1983年定植的幼树,少部分为1956年定植的大树,还有极少量的高接树。果实发病情况调查3个系统,30个品种869个果实,每品种于成熟期随机取30个果实,室温下贮放观察。大部分采自梨高接圃,少量来自砬子山梨资源圃,管理水平均属一般。枝干调查分级标准:O级:枝干无任何病斑;Ⅰ级:枝干病斑面积占树干面积25%以下,并限于树皮表层;Ⅱ级:枝干病斑面积占树干表面积26%-50%,限于树皮表层发病;Ⅲ级:枝干病斑面积占树干表面积51%-75%,有的病斑可达形成层;Ⅳ级:枝干病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褐斑病在聊城发生日趋严重,造成梨园大量落叶,梨树产量降低。通过分析梨褐斑病的发病规律和原因,总结了防治梨褐斑病的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12.
对17个梨栽培品种的黑斑病田间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7个梨品种可分为抗、中抗、感、高感4个抗性类群,不同抗性群间的抗性差异明显;爱宕、早蜜、翠冠和新竺水4个品种表现抗病,大果水晶表现高度感病.  相似文献   

13.
以25个平菇菌株为试验材料,采用涂抹法接种假单胞托拉斯菌株,观察记录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通过病情指数把菌株分为高抗、中抗、中感、易感四种类型。结果表明:供试25个菌株中,高抗3株,占总调查数量的12%,中抗10株,占40%,中感7株,占28%,易感5株,占20%。为平菇抗病育种和抗病材料的选育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1987年我家的苹果树得了一种病,进入8月中旬叶子就黄了,落了一地。1988年,苹果和梨又得了这种病,8月中旬树叶落了一半,还有蜘蛛拉网的。请问究竟是病还是虫,应怎样防治。兴安盟突泉县宝石乡宝田村宋海山  相似文献   

15.
梨抗寒性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果树科学》1996,13(3):167-170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五个梨杂交组合的调查材料的分析表明:梨皮色遗传方面不存在褐色对绿色或者绿色对褐色的显隐性规律;梨杂交后代果实大小的遗传受亲本果实大小的影响,亲本较大的,后代果实也较大,亲本小的后代也小,总的遗传变异倾向是果实减小,纵轴变短,品质和风味变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减少,但都出现了一定比例的超双亲株。个别组合(鸭梨×麻梨)的杂交后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超过亲中值,优株率达到50%。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电导法测定龙香×早酥等三个杂交组合杂种后代的抗寒性,通过生物统计学方法研究杂种后代电解质渗出率综合平均值R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梨抗寒性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杂种后代趋中变异,平均抗寒水平介于双亲之间,但有超亲植株出现.  相似文献   

18.
梨褐斑病是梨树的一种主要病害,近年来,我五梨产区发病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据作者1994~1995年对全县梨产区的调查,梨揭斑病发病面积达80%以上,病叶率一般在20~30%,发病严重的梨园高达90%以上。梨褐斑病发病后,引起梨树早期落叶,不仅影响当年产量,而且影响翌年结果。为此,作者于1996年春选用美国进口的杀菌剂新万生进行了防治梨褐斑病的田间药效试验,收到较好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美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日本);70%甲基托布律可湿性粉剂(日本);50%多菌灵…  相似文献   

19.
梨黑星病、褐斑病是闽西北黄花梨产区的主要病害 ,近年来 ,在梨树上发病重 ,常造成早期大量落叶、落果、果实畸形 ,严重影响梨树产量、品质 ,并影响来年生产。5%世高WG防治效果虽好 ,但使用成本较高 ;常规杀菌剂如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代森锰锌等 ,由于使用多年产生抗药性 ,其防治效果均不理想。为寻求高效、低毒、安全、经济、无污染的防治新农药 ,2 0 0 0年引进了国内外厂商生产的几种杀菌剂进行筛选试验。1 材料与方法试验设在建宁县良种场 ,梨树品种为黄花 ,树龄 1 3年 ,株行距 4m× 4m ,树势中庸 ,土质黄壤 ,管理水平较高 ;试验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阿维菌素致死中浓度(LC50)连续处理对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的抗性风险及其交互抗性。【方法】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果法测定阿维菌素对梨小食心虫田间种群(F)初孵幼虫的LC50值;以F种群为基础,建立梨小食心虫对阿维菌素相对敏感品系(SS)、F种群连续6代接触LC50浓度阿维菌素的田间抗性品系(FR)和6代未接触阿维菌素的田间对照品系(FS),测定阿维菌素对不同品系梨小食心虫初孵幼虫的毒力,计算其抗性水平;测定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和氯虫苯甲酰胺对不同品系的毒力,分析不同品系与其交互抗性。【结果】田间种群对阿维菌素抗性倍数为4.608倍,敏感性降低;阿维菌素致死中浓度汰选2代后,梨小食心虫对阿维菌素抗性为低水平,汰选4代后升至中等水平,6代后升至20.304倍;未接触阿维菌素的梨小食心虫从第4代降为敏感,第6代时敏感性进一步恢复。抗性品系抗性现实遗传力h2=0.186,在致死率50%~90%选择压力下,梨小食心虫对阿维菌素抗性增加10倍,预计需汰选4~9代。汰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