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题目·综述·中国东北地区木工机械制造业的形成与发展概况农林业机器人城市道路施工机械简述浅谈阻燃中密度纤维板新世纪的电力系统技术微纳米和微米木纤维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工业化前景超高速与超精密加工技术2002年我国林木业机械进出口情况分析探寻中国木材加工技术的起源均质刨花板的生产技术与市场发展前景从上海国际林木机械供应展览会看中国木机展的发展与模式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工牧草节水灌溉技术研究进展我国林木工厂化育苗技术与装备国内造林机械及发展前景制造业PDM技术的分析与思考浅谈林业育苗机械化试论我国重组木工业化中国…  相似文献   

2.
干旱半干旱地区景观设计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文章通过介绍国外耐旱景观的实例总结其景观设计的要点,通过充分利用水资源、选用耐干旱植物、应用渗水性铺装、打造小而精的水景、采用节水灌溉等措施,提出不同的营造节水景观的策略,提高景观的可持续;同时对比不同营造策略的优缺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节水手段;再根据我国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特点提出节水景观的植物选择要点。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土壤蓄水保墒技术研究动态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本文在研究分析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集水节水技术和土壤蓄水保墒技术的研究概况,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果树节水旱作栽培是调控果树自身节水和提高水分、养分有效利用率的综合技术,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果树生产中实行了节水旱作栽培,因地地制宜,选择良种、良砧,适地规划建园,搞好水土保持,抗旱栽植,加强土壤管理,集雨节水灌溉,对促进我国果业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植物繁殖及更新最难度过的时期就是种子萌发和萌发后的幼苗生长期。在此期间,植物可持续供应水分,是植物成活的关键,水成为恢复植被的限制因子。强吸水抗旱(丸化)技术利用种子包衣剂中的高分子吸水树脂,解决了干旱、半干旱地区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期水分需求问题,而且通过丸化技术解决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牧草种植、退耕还林(草)人工造林,种植时对水、肥、根瘤菌、农药、生长促进剂等的综合需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绿地雨水的资源化利用以及雨水、土壤水分动态与植被格局关系研究进行概述,针对半干旱城市绿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半干旱地区建设无灌溉城市绿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一种能在我国南北方丘陵山区、干旱半干旱地区发挥重要抗旱作用的农林保墒剂小型设备,由山西曲沃明通农林器材厂研制成功。农林抗旱保墒剂,又称保水剂或固体水,在土壤中能吸水、贮水,是一种非工程农、林节水灌溉的抗旱新技术产品,其广泛用于水资源贫乏的丘陵山区、干旱半干旱地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在城市绿化建设中,人工堆建绿化砂砾石山体景观全部过程以及从选址、堆垫、山体的加固、土层处理到灌溉设施安装和山体绿化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包头市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常年多风少雨,降雨量小,蒸发量大,是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随着绿化面积不断增加,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日渐突出。文中结合包头市绿化实际,提出通过加大耐旱观赏植物应用、增加节水灌溉设施使用和地表覆盖物处理技术途径,实现节约用水,促进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半干旱地区雨水高效收集利用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水收集利用是使有限的降雨资源再分配,达到集水、节水、提高雨水利用效率的目的,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提高生产力和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国内外近年雨水收集利用的研究和实践,结合干旱半干旱地区实际,总结我国目前雨水收集的主要模式为集雨节灌工程和沟垄微型集雨技术。对集雨节灌工程的主体设计思路、沟垄微型集雨技术的沟垄设计进行了探讨,同时对不同集雨模式的雨水收集利用效应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现有的研究现状,从干旱山地造林应用等方面提出了目前研究中的不足,并指出今后雨水收集利用研究和应用的重点方向,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合理和安全利用雨水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对油松坐水覆膜造林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坐水覆膜与对照相比,土壤的相对含水量提高2.38个百分点,地温提高0.7~1.6℃,油松造林成活率提高17个百分点,生长量提高16.5个百分点。因此,坐水覆膜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新节水灌溉技术在甘肃防沙治沙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肃沙区地处大陆腹地,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固沙植被大面积衰亡,荒漠化蔓延速度加快,因而将高新节水灌溉技术引入防沙治沙显得十分必要。实践应用证明,应用滴灌、喷灌、渗灌等技术可在极端干旱地区建立有效的防沙治沙体系,能起到防风固沙,保护绿洲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政府扩大投入、提高意识、完善制度体系和加强科学研究去解决。  相似文献   

13.
以促进美国四翅滨藜的快速繁殖为目的,应用嫩枝扦插技术,在不同基质上达到扦插生根率80%以上。该方法是半干旱地区解决快速繁育和大面积推广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半干旱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传统密度控制理论的弊端,以32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测定结果,结合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多年的生长表现,提出根据水分和养分环境容量来确定人工林合理密度的新方法,为半干旱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辽西半干旱石质山区最佳造林树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阳地区由于气候干旱 ,土层瘠薄 ,且多数为石质山区 ,所以造林成活难度大 ,保存率低 ,林木生长状况欠佳 ,如何选择适宜的树种 ,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一个关键。本文用调查对比的方法 ,从几个树种中选出耐干旱的适宜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6.
我国荒漠化现状、动态与成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波 《林业科学研究》2001,14(2):195-202
针对目前我国荒漠化现状、动态与成因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的状况,综述了建国以来我国荒漠化发展趋势;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荒漠化呈加速扩展趋势,80年代以来,我国荒漠化在大部分地区发展非常迅速,只是在局部地区有所逆转。荒漠化发展最快、危害最严重的有两类地区:一是位于我国北方半干旱和半湿润区的农牧交错带,二是我国北方干旱区内沿内陆河分布或位于内陆河下游的绿洲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过高的人口压力及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粗放的管理是导致我国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为例,探讨了亚湿润干旱区、湿润区林业生态建设总体思路,并分别对自然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的营建提出了措施和原则。  相似文献   

18.
宜林沙荒地开发中节水灌溉系统的试验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沙荒地葡萄栽培中配置的滴灌、喷灌、低压管灌和“U”型渠灌 4种灌溉系统为供试对象 ,通过对各节水系统的节水率等 5项主要性能指标开展试验调查 ,依据结果进行量化综合评价 ,筛选出滴灌是适宜干旱荒漠地区果树栽培的节水灌溉系统。分析了节水灌溉面临的问题 ,提出了推广节水技术、建设节水工程所应采取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近年来有关造林密度的研究分析,详细阐述了造林密度与水分平衡的关系;造林密度与近自然造林的关系;造林密度与林种的关系。通过对上述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结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实际情况,给出该区域小叶锦鸡儿、胡枝子、油松、樟子松、沙地柏、油蒿等几种常见乔灌木树种造林的合理密度范围,为干旱地区造林绿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熊伟  赵岷阳 《林业科学》2000,36(1):114-120
水分是制约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农林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子。由于该区天然降雨量少,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再加上地下水资源严重匮乏,给当地群众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困难(陈昌毓,1995;赵松龄,1996)。通过雨水集流措施,把大气降水贮纳起来,结合节水灌溉和抗旱栽培等综合配套技术,在无灌溉条件的农村建立以优质果树为主的家庭生态果园,不仅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且也给农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本文对插管(瓶)灌根、双瓶渗灌(赵岷阳等,1996;初长海,1997)等新型节水灌溉方法及果带覆膜等配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