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蒙古蒲公英生殖特性可为其野生抚育与人工培育提供理论基础。通过野外观测、显微观察和套袋试验,计算杂交指数和花粉-胚珠比,对蒙古蒲公英开花动态及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蒙古蒲公英单花开放过程中花柱逐渐生长至柱头开裂呈羊角状,花药在靠近柱头一侧开裂,花粉在花柱生长过程中被带出花药;群体花期一般为19d,每年5月上旬开始到下旬结束,花期重叠,其花粉和柱头活力在9:00~10:00活力最强;异交指数(OCI)=5、花粉胚珠比(P/O)=2460,为异花授粉且需传粉者,套袋试验中异花授粉与自然对照结实率接近,分别为97.8%和95.7%,去雄去柱头后套袋结实率为50.8%;风对其远距离传粉作用不明显。蒙古蒲公英有异花授粉特征,且需昆虫传粉,并具无融合生殖倾向。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对灰毡毛忍冬开花进程和昆虫访花特性进行了观察,采用离体培养法测定了花粉活力,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和套袋测定柱头可授性,运用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套袋实验对灰毡毛忍冬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灰毡毛忍冬群体花期约30 d,单株花期约16 d,单花花期2~3d.灰毡毛忍冬开花前12 h至开花后36 h柱头可授性强,而花粉活力以开花当天正午时最高.灰毡毛忍冬传粉昆虫以膜翅目和鳞翅目昆虫为主,它们的活动对灰毡毛忍冬的传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杂交指数OCI=4,判断繁育系统为异交,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花粉-胚珠比P/O约为664.4,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套袋实验测定自交结实率3.03%,异花授粉结实率为79.17%,繁育系统为异花授粉.灰毡毛忍冬繁育系统为异交,部分自交亲和,异花授粉需要传粉者.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对金银木开花进行了观察,连续20 d观察花朵开放情况,采用TTC法测定花粉的活力,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的可授性,运用花粉-胚珠比、杂交指数、套袋试验对金银木的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金银木群体花期约为35 d,单株花期约为18 d,单花花期3~5 d。金银木花粉活力以散粉2 h时最高,而柱头可授性在开花1 d时最强。花粉-胚珠P/O为672,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杂交指数OCI=3,为兼性异交型,自交亲和,有蜜汁产生,部分种需要传粉者。套袋试验测定出能自交,人工同株同花授粉25.41%,人工同株异花授粉73.75%,自然对照66.27%,无融合生殖。  相似文献   

4.
对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菘蓝的生殖方式进行观察,观察结果表明:(1)菘蓝花两性,四强雄蕊,花粉较多,主要靠昆虫传粉;(2)P/O(花粉/胚珠)值为9 426~28 280,属于异交繁育系统,其传粉过程观察、自异交试验及花粉在柱头上萌发的显微观察结果也证明菘蓝主要以异花传粉的方式进行交配;(3)菘蓝花期自交结实率只有7.8%,具有较强自交不亲和性,自交不亲和的作用部位是柱头表面,属于孢子体自交不亲和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樟树的开花及传粉生物学特性。[方法]测量花部综合特征,MTT法测花粉活性,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柱头的可授性,通过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和人工授粉试验测定樟树的繁育系统类型,通过访花观察确定樟树的主要传粉者类型。[结果]樟树的花较小,柱头-花药间存在一定的空间分离;樟树的单花期3~4 d,花粉的高活性可以持续到花开后的第3天,而柱头具有较高的可授性是在花开的前2 d;樟树的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且樟树的结实率受到传粉者不足的限制,导致其自然结实率偏低,只有36.7%。[结论]该研究可为深入开展樟树的种质资源保存、杂交育种以及良种选育等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华细辛自发自交传粉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通过野外观察和栽培条件下人工控制试验,对细辛属华细辛的整个开花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对其传粉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华细辛是一种以自发自交为主要传粉方式的物种。其花雌性先熟,单花期一般为3~4d,第1天为雌性期,柱头可以接受外来花粉,雄蕊花丝呈90°下弯,花药不开裂;第2及第3天,两轮雄蕊依次上举,花药依次开裂,并与柱头发生自然接触,完成自发自交传粉。人工自交和异交试验证明,华细辛的异交均是可育的,结实率均达到100%。去雄套袋试验表明华细辛不能单性结实,也没有无融合生殖现象。[结论]华细辛是杜衡亚属植物,但是其传粉机制与细辛亚属植物很相似。  相似文献   

7.
王勇  高永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351-20354
[目的]对华细辛自发自交传粉机制进行研究。[方法]通过野外观察和栽培条件下人工控制试验,对细辛属华细辛的整个开花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对其传粉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华细辛是一种以自发自交为主要传粉方式的物种。其花雌性先熟,单花期一般为3~4 d,第1天为雌性期,柱头可以接受外来花粉,雄蕊花丝呈90°下弯,花药不开裂;第2及第3天,两轮雄蕊依次上举,花药依次开裂,并与柱头发生自然接触,完成自发自交传粉。人工自交和异交试验证明,华细辛的异交均是可育的,结实率均达到100%。去雄套袋试验表明华细辛不能单性结实,也没有无融合生殖现象。[结论]华细辛是杜衡亚属植物,但是其传粉机制与细辛亚属植物很相似。  相似文献   

8.
运用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花粉及柱头活力、坐果率等指标研究蟹爪兰Zygocactus品种丹麦红的花部特征、开花动态及授粉特性等。在人工栽培条件下, 蟹爪兰丹麦红11至12月份开花, 群体花期64 d, 单株花期34~53 d, 单花花期6~8 d。雄蕊短于花柱, 花药与柱头相差105 cm, 在花朵开放的整个过程中雌、雄蕊的相对位置始终不变。开花当天的花粉活力最强,花后3~5 d的柱头具有较强的可授性。杂交指数OCI为4, P/O值为697,结合坐果率结果判断其繁育系统属于异交, 自交不亲和, 需要传粉者。特殊的花部结构和缺少传粉者可能是蟹爪兰结实率较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桂南木莲繁育系统及其传粉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桂南木莲(Manglietia chingi)自然条件下结实率低的原因及其传粉适应性意义,运用花粉活力测定、柱头可授性检测、传粉昆虫观察和套袋试验等方法研究其繁育系统及开花特征。结果表明:桂南木莲单花花期3~4 d,过程分为松蕊阶段、初次开放阶段、闭合阶段、再次开放阶段、衰败阶段;其中闭合阶段柱头可授性最强,花粉活力最高(31.34%),但雄蕊群未对外散粉;再次开放阶段雄蕊群对外散粉,但花粉活力低(8.85%);花朵两次晚上开放吸引少量甲虫访问,花朵白天下垂合拢滞留活力极低的花粉(1.93%)并吸引蜜蜂访问;桂南木莲的花粉/胚珠值(P/O)为12 430,属专性异交,自交不亲和。因此,桂南木莲二次开合、花朵下垂是对昆虫异交传粉机制的适应,自然条件下对外散出的花粉活力低、缺少有效传粉昆虫是其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等方法分别测定东京野茉莉的繁育系统。结果表明:花粉在开花第2天,活力最高;开花第3天后,活力急剧下降。对花粉进行离体培养时发现,萌发率高且花粉管最长时的培养条件为温度25℃,培养基蔗糖浓度为5%,不含硼酸。柱头在开花第2天、第3天可授性较强,第4天花柱基本上萎蔫。说明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都在开花第2天、第3天时最强,从而为其自然授粉提供了有利条件。P/O为1 747.356 3±151,OCI为4。P/O和OCI的数值都说明其繁育系统为部分自交亲和,异交需要传粉者。传粉昆虫主要有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等。  相似文献   

11.
红白忍冬繁育系统与传粉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红白忍冬(Lonicera japonica var. chinensis(P. Watson) Baker)的繁育系统及传粉特性。观察记录花的发育和传粉过程,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分别测定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并运用异交指数(OCI)值、花粉与胚珠比(P/O)和人工授粉检测其繁育系统,用自交亲和性评价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判断其自交亲和性。结果表明,红白忍冬的花为聚伞花序,总状排列,自下而上开放,单花发育分为7个时期,主要通过风和昆虫传粉,瓜芦蜂为主要传粉昆虫;雄蕊先熟,开花后4 h花粉活力达到最高值,柱头可授期约2 d,开花后8 h柱头可授性最强;红白忍冬OCI值为4,P/O比率为642. 24±79. 73,属于混合交配系统,以异花传粉为主;红白忍冬为配子型自交不亲和植物,自交结实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以四季报春(Primula obconica)为试验材料,通过观察其花部特征和开花数,估算杂交指数(OCI)并进行杂交套袋试验,研究四季报春的开花物候与繁殖特性。结果表明:四季报春的花柱异型,长花柱花的平均直径(0.79 cm)显著大于短花柱的平均直径(0.67 cm),长花柱柱头和花药高分别约为0.82、0.41 cm,短花柱柱头和花药高分别约为0.43、0.88 cm,表现为长花柱、短花柱交互式异位;长花柱、短花柱的花瓣大小和颜色不同;单花开花周期为10~16 d,单个花序在花期内开花可达20朵以上;长花柱始花期可持续10 d,初花期持续5 d之后进入盛花期;短花柱始花期可持续9 d,初花期持续4 d后进入盛花期;四季报春的OCI值为4,其繁育系统为异交,部分自交亲和,但需要传粉者;杂交套袋试验表明,长花柱×短花柱(P×T)、短花柱×长花柱(T×P)同株异形授粉组合花粉与柱头表现为亲和,结实率分别为100%、74%,不同株同型长花柱自交(P1×P1)、同株同型长花柱自交(P×P)授粉组合花粉与柱头表现为较亲和,结实率分别为28%、46%,不同株同型短花柱自交(T1×T1)、同株同型短花柱自交(T×T)授粉组合花粉与柱头表现为不亲和,结实率分别为2%、6%。四季报春为典型的二型花柱,存在自交不亲和性,但是型内表现为一定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小花鸢尾(Iris speculatrix)的田间观测,运用杂交指数、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花粉/胚珠比、人工控制授粉试验等方法,对其花部结构、开花动态及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杭州地区自然气候条件下,小花鸢尾通常于5月初至6月初开花,群体花期约35 d;盛花期约12 d,集中在5月8日至5月20日;单株花期3~6 d,单花期3 d。花两性,雌雄蕊同熟。花药紧贴花柱外侧,低于柱头约3 mm。杂交指数(OCI)为4,花粉胚珠比(P/O)为552,结合去雄、人工套袋和自然授粉坐果率判断,小花鸢尾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试验证实小花鸢尾的人工授粉坐果率高于自然传粉,其自然授粉有性繁殖系统受到花器官结构和环境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多花指甲兰Aerides rosea的开花特性与繁育系统,为多花指甲兰的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记录温室栽培条件下多花指甲兰的花部特征和开花进程,检测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估算杂交指数(OCI)及进行人工控制授粉试验。【结果】(1)多花指甲兰5—7月开花,开放时有香味,单株花期约15 d,单花花期约10d。花蕾期为开花前1~5 d,初花期为开花后1~4 d,盛花期为开花后5~6 d,末花期为开花后7~8 d,凋谢期为开花后9~10 d。(2)总状花序,有1~4个花序,花序较长,密生数十朵花,整株花期一致。(3)在花蕾期,花朵还未开放时花粉已具备活力,部分柱头具备可授性;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在盛花期(开花5~6 d)达到峰值。多花指甲兰的OCI为4。(4)无论是否去雄、套袋,不进行人工授粉的结实率均为0,而人工自花授粉、同株异花授粉和异株异花授粉的结实率分别为85.71%、88.00%、84.00%,均高于不进行人工授粉的植株。【结论】多花指甲兰自5月初开花至7月底结束,盛花期较短,持续约2 d。多花指甲兰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是需要传粉者传粉的自交和异交混合的...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小黄花菜开花特性和繁育系统对有性繁殖过程的影响,通过对小黄花菜不同储藏条件下的花粉活力变化和柱头可授性的测定、人工授粉试验以及计算花粉-胚珠比(P/O)和杂交指数(OCI),研究小黄花菜开花特性和繁育系统类型。结果表明:1)小黄花菜单花期长达20.5~21.5 h,群体花期60 d左右。2)随着花粉储藏时间的延长,花粉活力呈现降低的趋势;相同储藏时间和温度下,花粉活力在干燥条件下比非干燥条件下高;最佳储藏条件为-80 ℃干燥储藏。3)小黄花菜柱头可授性呈现开花后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开花3 h后可授性达到最高。4)小黄花菜的繁育系统类型为兼性异交型,部分自交亲和,异交需要传粉者。其P/O值为2 364.13±117.39,OCI值为4。本研究结果为小黄花菜加入萱草育种,培育早花且长花期的萱草新品种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定点观察粤东地区农林业入侵杂草五爪金龙(Ipomoeacairica L.)的开花动态,并研究其有性繁育系统类型。【方法】在生态学外业调查的基础上确定4个样地,观察五爪金龙开花动态,计算花粉-胚珠比(P/O)、种子-胚珠比(S/O)、花粉活性率、柱头可授率和杂交指数OCI。【结果】五爪金龙花粉-胚珠比(P/O)为2224,种子-胚珠比(S/O)为0.56,介于兼性异交与专性异交之间,以异交为主。五爪金龙开花期持续时间长,结实期短,单花开放时间仅为1d。花粉活性率和柱头可授率在一天中均呈现抛物线趋势,且各自的最高峰分别出现在上午09:30与下午14:30~15:30;杂交指数OCI=5,为部分自交亲和,异交,需传粉者。【结论】五爪金龙繁育系统类型为混交繁育系统,即自交和异交并存;建议对五爪金龙采用全株清除的人工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伊犁小檗花部综合特征与繁育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5,(5):110-114
通过研究伊犁小檗繁殖适应性,为伊犁小檗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工驯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野外观察,记录花部特征和开花动态,运用杂交指数法检测伊犁小檗的繁育系统,用TTC法测定花粉活力,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显微计数花粉量和胚珠数。伊犁小檗花期为4—6月,单花持续期花期7~9 d,果实发育成熟需25~30 d;花粉活力在初盛时期处于最强的状态;花蕾期红果小檗柱头都具有可授性,初盛时期为传粉的最佳时间;杂交指数OCI为3;P/O(花粉量与胚珠比)为566.67。伊犁小檗花期较长,有利于其充分地散粉授粉,花朵明艳美丽,观赏价值高;伊犁小檗小部分自交亲和,繁育系统属于兼性异交,需要传粉者。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灰枣’高花果比的原因,通过田间观察和控制性试验研究‘灰枣’的繁殖生物学特征。结果显示,其花部特征表现为花小、结构简单、黄绿色、花蜜暴露于蜜盘、有香气,单花泌蜜量为0.94μL±0.11μL,含糖量38%±3%,符合蝇类传粉综合征;除外来物种意大利蜜蜂外,仍有6种当地野生昆虫是‘灰枣’的有效传粉媒介,并以蝇类昆虫为主,有效传粉距离在24m内。杂交指数(OCI)大于4,人工异花授粉结实率高于自花结实率,表明‘灰枣’属于异交为主的繁育系统,需要传粉者;套袋不授粉处理不结实,表明‘灰枣’无自助的自花结实能力;人工辅助授其他品种花粉能显著提高结实率,表明花粉限制是其高花果比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膜苞鸢尾(Iris scariosa Willd ex Link.)在自然生境下有性生殖能力和生殖特点,利用原生境和人工栽植地的控制性试验,对其种群的花部特征、传粉媒介、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膜苞鸢尾葶生两朵花,花被片6,内外各3枚,雄蕊短于花柱,与柱头高度相差约2.72 mm,在花朵开放的整个过程中,雄蕊紧贴花柱外侧,雌、雄蕊相对位置不变;杂交指数为4,花粉/胚珠比为1 246,套袋试验表明,其不具备无融合生殖能力,自花授粉不亲和,繁育系统为异交。自然生境下的有性生殖能力受到缺少传粉昆虫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定点观测海桐的开花物候和花部形态特征,运用花粉-胚珠比、杂交指数、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人工授粉等方法对海桐的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桐一般在3—4月开花,群体花期22 d,单花花期2~3 d,雌雄蕊同熟。依其花器官的形态不同,可分为雄蕊正常和雄蕊退化株海桐,其中雄蕊退化株海桐花药低于柱头,正常株海桐花药高于柱头。花开放第1天花粉活力最高(79.94%)、柱头可授性最强。花粉胚珠比(P/O)为3 209.59,杂交指数(OCI)为4,自然授粉海桐结果率为11.38%(n=123),人工异株异花授粉结果率为38.00%(n=50),其他处理结果率为0(n=30),综合以上结果可判断,海桐的繁育系统为自交不亲和的异交繁殖类型,不存在自动自花授粉和无融合生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