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产自河南和贵州地区的3份不同产地的辣椒籽为试验材料,测定其营养保健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产自河南地区辣椒籽中的蔗糖、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0.043%和3.448 6 mg/g,高于贵州遵义和花溪地区的辣椒籽。贵州花溪地区辣椒籽中的可溶性糖、葡萄糖含量分别达7.00%和0.863%,高于贵州遵义和河南地区的辣椒籽。贵州遵义地区辣椒籽中总膳食纤维、不溶性膳食纤维和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分别达712.9 mg/g、651.7 mg/g和61.2 mg/g,远远高于贵州花溪和河南地区的辣椒籽。3份辣椒籽材料间的持水力和膨胀率存在显著差异,以贵州花溪地区辣椒籽的持水力最大,达65.73%,河南地区辣椒籽的膨胀力最高,为1.00 mL/g。辣椒籽中的维生素C、膳食纤维含量较高,值得进一步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2.
芍药籽油GC-MS分析显示,芍药籽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在化学成分上与牡丹籽油类似,具有重要的研究开发价值。通过单实验因素和Box-Behnken实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对超声提辅助水代法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为56min,温度为54℃,液料比8:1(m L/g),超声功率885W,在此条件下芍药籽籽出油率为27.99%。与理论最优提取条件下芍药籽出油率为28.00%理论预测值符合较好,方法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法提取辣木籽油,以出油率为评价标准,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辣木籽油的提取工艺进行系统优化,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辣木籽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显示,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辣木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为石油醚、液料比8∶1(m L/g)、提取时间20 min、超声波功率90 W、超声波频率40 k Hz、提取温度35℃,在此条件下,辣木籽的平均出油率为36.10%,提取率为96.50%。经GC/MS分析,辣木籽油中确定脂肪酸结构的有20种,包括9种不饱和脂肪酸,其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79.87%,其中,以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为主,且油酸的含量最高,为65.99%;还有一些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主要包括ω-6系列的亚油酸和ω-3系列的亚麻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由此揭示超声波辅助溶剂法提取辣木籽油是可行的,并为辣木籽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木瓜、火棘和麦冬籽油脂肪酸组成与维生素E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3种中药材籽油的开发利用价值,对用索氏法提取的木瓜、火棘和麦冬等3种中药材籽油进行了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的气相色谱分析和维生素E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比较了索氏法与玲浸法提取麦冬籽油成分效率差异.结果表明:3种中草药籽油主要脂肪酸成分是油酸、亚油酸及软脂酸,几乎不含亚麻酸;维生素E则以火棘中含量最高,达300mg/100g(油),麦冬籽油很低,仅0.18mg/100g(种子);索氏法与冷浸法提取麦冬籽油不仅提油效率有明显差异,而且油中的维生素E及脂肪酸组分相对含量(尤其是软脂酸)也明显受到不同提取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开展我国不同产地杜仲、紫苏和亚麻种子油的亚麻酸成分评价,为进一步筛选和培育优良亚麻酸作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索氏提取和GC-MS法,对11个产地的亚麻、7个产地的紫苏及10个产地的杜仲种子的出油率及α-亚麻酸的含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不同品种的种子亚麻酸含量差异显著,最高为湖北十堰杜仲种子油(61.49%),其次为吉林延边紫苏种子油(59.92%),最低为山西大同亚麻种子油(48.09%);干重中亚麻酸含量最高为吉林延边紫苏种子(230.1 mg/g干重),最低为云南邵通杜仲种子(140.4mg/g干重);不同品种作物的出油率差异显著,亚麻和紫苏种子平均出油率分别为35.21%和36.80%,显著高于杜仲种子(26.40%)。[结论]在亚麻酸产业开发方面,要综合考虑不同品种、不同地区之间的种子品质差异性。内蒙古亚麻、长春紫苏和湖北杜仲种子油是最经济实惠,又能满足食用健康的油品,故提倡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种质间差异对猕猴桃籽油含量及主要成分具有显著影响。不同种类中,大籽猕猴桃出籽率达3.35%,种子出油率达30.57%,果实出油率为1.02%;阔叶猕猴桃出籽率达5.02%,种子出油率为14.97%,果实出油率为0.75%;这两个种类极具开发价值。籽油成分中,美味猕猴桃α-亚麻酸含量达59.34%,漓江猕猴桃角鲨烯含量达0.52%;9个猕猴桃种类中,有5个种类不含角鲨烯(中华、毛花、软枣、湖北、狗枣猕猴桃),一个种类不含α-亚麻酸(软枣猕猴桃)。  相似文献   

7.
利用远志籽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选择对远志籽油提取率影响较大的三种因素: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及乙醇夹带剂添加量,以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进行正交试验,优化远志籽油的提取工艺;按照国标方法对制备的远志籽油的理化特性进行测定分析;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远志籽油的甘油三酯结构进行初步鉴定;通过气相色谱法对远志籽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远志籽的含油量为35. 24%;超临界CO_2萃取法萃取远志籽油的最佳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时间5 h,乙醇夹带剂用量25%,在此条件下远志籽油的提取率为95. 6%;制备的远志籽油的酸价为1. 79 mg KOH/g,过氧化值为5. 75 mmol/kg,其基本理化特性符合国家四级食用油的标准。通过薄层色谱法初步鉴定,远志籽油中含有甘油三酯和sn-2-乙酰基甘油三酯两种组分;气相色谱法对远志籽油的脂肪酸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其籽油含有6种脂肪酸成分,其中油酸和花生一烯酸含量较高,分别为31. 77%和49. 46%,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2%。该研究结果将为远志籽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麻籽粕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开发利用大麻籽粕,探讨其作为蛋白质饲料的可能性和可行性,首次按照国标方法对其进行了化学成分和氨基酸成分测定,计算了氨基酸化学分数。结果:大麻籽粕的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分别为35.2%,0.5%,24.4%和8.7%,富含精氨酸、甘氨酸、丝氨酸和亮氨酸,蛋氨酸含量较低,蛋氨酸、胱氨酸和赖氨酸分别是大麻籽粕的第一、第二和第三限制性氨基酸,表明大麻籽粕可作为蛋白质饲料资源部分替代豆粕,但要在大麻籽的脱壳、提油工艺上注意提高粗脂肪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并注意氨基酸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对分属红莓、黑莓不同类群的8个树莓品种的种子、种子油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树莓种子平均出油率为8.81%;2.树莓种子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1%~98%,其中亚油酸是主要成分,含量达52%~66%,不同品种之间比例略有不同,红莓中亚麻酸含量28%~36%;3.树莓种子油含有α,γ和δ 3种烷链生育酚,其中以γ-生育酚为主,生育酚含量为89~131 mg/100 g,生物活性维生素E的含量为89~131 mg/100 g.为树莓种子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开发利用油莎豆饼粕中氨基酸和蛋白质资源提供依据。本试验采用柱前衍生-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油莎豆中17种氨基酸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油莎豆饼粕中富含参与蛋白质合成的17种氨基酸,总量为95.7 g/kg,其中以精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较高,分别占总氨基酸的31.02%、15.92%和16.93%;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为14.4 g/kg,占总氨基酸的15.04%;呈味氨基酸总量为88.1 g/kg,占总氨基酸的92.06%,尤以鲜味和苦味氨基酸含量较高。17种氨基酸在25~1 250 mol/L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为0.942~0.997),检出限为0.060~0.753 mol/L。本方法简便、重复性好、精密度高,可用于油莎豆饼粕中氨基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香草醛法测定单宁含量的试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利用优化后的香草醛法对我国10个品种甘蓝型油菜籽种粕单宁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香草醛法的反应条件为:以体积分数为35%的硫酸作为酸性介质,显色温度为20~25℃,显色时间为20 min,无水;菜籽粕单宁含量为0.73~1.06 mg/g,各品种间差异显著;种胚粕单宁含量(0.77~1.60 mg/g)显著高于种皮粕单宁含量(0.09~0.16 mg/g)。  相似文献   

12.
为综合开发利用微孔草资源,以2,4-二硝基氟苯(DNFB)为衍生试剂,采用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微孔草籽粕的17种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微孔草籽粕中各种氨基酸含量丰富,总含量达99.392mg/g,7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为40.086mg/g,亮氨酸含量高达18.995mg/g;氨基酸配比合理,E/T为40.33%,E/N为0.676%,非常接近FAO/WHO提出的理想模式。超临界CO2萃取微孔草籽粕在医学和营养学上均具有较高的研究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分析新疆产番茄、哈密瓜、葡萄、石榴的籽油脂肪酸组成,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产于北纬44°、天山北坡玛纳斯河流域的特产水果番茄、哈密瓜、葡萄、石榴的果实籽油为材料,采用KOH-甲醇溶液法甲酯化番茄籽油和石榴籽油,酸碱结合法甲酯化葡萄籽油和哈密瓜籽油,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从番茄、哈密瓜、葡萄、石榴的籽油中分别鉴定出了12种、15种、14种和12种脂肪酸,番茄籽油中主要为亚油酸(58.59%)、油酸(26.31%)、棕榈酸(8.39%)、硬脂酸(5.02%);哈密瓜籽油中主要为亚油酸(54.58%)、油酸(22.01%)、棕榈酸(13.86%)、硬脂酸(7.62%);葡萄籽油中主要为亚油酸(64.31%)、油酸(20.96%)、棕榈酸(9.34%)、硬脂酸(4.09%);石榴籽油中主要为亚油酸(56.38%)、油酸(29.39%)、棕榈酸(8.15%)、硬脂酸(4.66%);新疆产番茄、哈密瓜、葡萄、石榴的籽油中亚油酸和油酸含量较高,具有开发为食用油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利用GC-MS联用技术,结合脂肪酸甲酯化反应方法,对刺梨籽油中总脂肪酸、结合型脂肪酸和游离型脂肪酸进行分析测试,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此外,还通过Fenton体系、DPPH-两种分析方法测定刺梨籽油体外清除自由基能力。结果表明:(1)脂肪酸成分为6种,主要成分为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2)刺梨籽油脂中结合型脂肪酸和游离型脂肪酸的比例为1.3∶1(重量比),以亚油酸和亚麻酸为主的游离型脂肪酸7种,以亚油酸和9-十八碳烯酸为主的结合脂肪酸8种;(3)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刺梨籽油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具有量效关系。当刺梨籽油的浓度为2 mg/mL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6.82%,也显现量效关系。因此,刺梨籽油可作为一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性食用油脂来深度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枣果中总黄酮含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筛选总黄酮含量较高的枣品种,为枣的开发提供新思路。[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制作标准曲线,测定54个枣品种的总黄酮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枣品种间的总黄酮含量差异很大,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30倍。54个枣品种的总黄酮平均含量为2.29mg/g,总黄酮含量最高的是月光枣,达7.04 mg/g,含量较高的有连县木枣、婆枣、临猗梨枣、临汾团枣、夏津妈妈枣、虎枣、保德油枣、冬枣、稷山板枣。40.74%枣品种的黄酮含量在1.65~2.59 mg/g,25.93%枣品种的黄酮含量在2.81~4.08 mg/g。干食枣品种的平均总黄酮含量最高,其次为鲜干兼用枣品种,鲜食枣品种的最低。[结论]月光枣的总黄酮含量最高,在开发功能性食品方面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6.
以超声辅助的水酶法/水代法提取工艺为基础,利用牡丹籽油和牡丹籽粗蛋白的乳化作用和牡丹籽粗多糖的水溶性,初步分离牡丹籽油和牡丹籽粗多糖.采用冷冻解冻破乳法得到了牡丹籽油和少量牡丹籽粗蛋白;牡丹籽粗多糖的水溶液利用D101大孔树脂层析和DEAE-52纤维素柱层析联用,脱色纯化分离,得到偏中性和酸性的牡丹籽多糖.实现了牡丹籽油、牡丹籽粗多糖和少量牡丹籽粗蛋白的提取分离,并分别采用气相色谱法、苯酚硫酸法、凯氏定氮法测定了其含量.结果表明:综合提取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得到的牡丹籽油亚麻酸和亚油酸的含量分别为199~216、178~182 g/kg;牡丹籽粗多糖得率为100.1~123.4 g/kg,牡丹籽粗蛋白得率为65.8~66.2 g/kg.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认识面包果的营养及利用价值,对面包果中7种主要营养组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每100g面包果鲜果中总糖含量为16.02g±2.04g,还原糖含量为0.82g±0.08g,抗坏血酸含量为0.03g±0.01g。面包果鲜果水分的含量为77.71%±8.62%;面包果鲜果蛋白质含量为0.95%±0.06%,总膳食纤维为5.19%±0.68%,淀粉含量为12.76%±1.62%。鲜果中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矿物质,Ca、Mg、Na、Fe、Zn、Mn、Cu矿物质平均含量分别为580.54mg/kg、517.69 mg/kg、212.51mg/kg、14.57mg/kg、5.72mg/kg、9.07mg/kg及1.65mg/kg。与同类研究比较,面包果抗坏血酸和总膳食纤维含量丰富,明显高于甘薯、木薯和马铃薯;淀粉含量优于或者不亚于甘薯和马铃薯;矿物质Ca、Mg和Zn含量明显高于甘薯。因此,面包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利用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不同栝楼品种各药用部位营养成分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道地药材栝楼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仁栝楼和糖栝楼两个主要地产品种各部位可溶性总糖、总蛋白、无机元素、氨基酸、粗纤维及粗脂肪含量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对雌、雄栝楼天花粉中的对应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栝楼中的总糖含量不一致,总糖在仁栝楼果实中主要存在于种籽,而糖栝楼则主要存在于栝楼皮中。雌、雄栝楼天花粉中的糖含量分别达到286.39 mg/g和330.42 mg/g。(2)两个品种栝楼的Ca、Mg含量均较高,但各元素分布不一致,其中Ca主要分布在栝楼皮中,含量达到0.25%~0.28%,而其它无机元素则基本以籽中的含量较高;雌栝楼天花粉中的无机元素含量明显高于雄栝楼。(3)两个品种栝楼含有较高的氨基酸、粗纤维、粗脂肪,其中氨基酸在栝楼皮中含量较高,而粗纤维和粗脂肪在栝楼籽中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9.
对藿香籽油物理化学性质参数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藿香籽油碘价为201.7(10-2Ig/g),脂肪酸组成中α-亚麻酸的含量为60.61%,亚油酸含量22.89%,油酸10.59%,棕榈酸3.05%,硬脂酸1.79%.藿香籽油含不饱和脂肪酸94.5%,是含不饱和脂肪酸极高的植物油之一.不饱和脂肪酸中2种人体必需脂肪酸即亚油酸、亚麻酸含量之和为83.5%,高于文献报道的其他植物油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牡丹籽油的成分差异,选取不同地区10个批次牡丹籽样品,榨油后,采用GB 5009.168—2016酯交换法及气质色谱对牡丹籽油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0个批次样品中共检出脂肪酸14种,主要为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其中饱和脂肪酸总量在7.72%~14.80%,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在85.20%~92.2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油酸含量最高的是毕节赫章(116.25±4.17 mg/g),亚油酸含量最高的是铜仁思南(210.44±2.57 mg/g).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不同地区牡丹籽油中脂肪酸含量及种类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