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以前期分离筛选获得的生防菌贝莱斯芽孢杆菌DTP-03为研究对象,将其制备成贝莱斯芽孢杆菌微胶囊菌剂,并通过随机质心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最终微胶囊的制备条件:海藻酸钠浓度为2.05%,氯化钙浓度为1.90%,壳聚糖浓度为0.85%,菌液:海藻酸钠为1∶2.5,经测定其微胶囊包埋率可达99.0%以上。贝莱斯芽孢杆菌DTP-03微胶囊的稳定性试验表明,在不添加任何保护剂的条件下35 d后,贝莱斯芽孢杆菌活菌数的保存率为79.91%。通过盆栽试验验证其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DTP-03微胶囊菌剂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效达76.00%,相比于未包膜的菌体,应用后防效提升了18.75%,表明微胶囊包膜技术能提升贝莱斯芽孢杆菌的生防效果,为今后贝莱斯芽孢杆菌微胶囊菌剂的应用开发提供一定的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与贝莱斯芽孢杆菌在番茄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中生菌素为化学对照药剂,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从植株生长、生化物质、青枯病防治效果及作物产量等4个方面展开研究。[结果]贝莱斯芽孢杆菌在株高和茎粗方面均显著优于解淀粉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与中生菌素的促生效果相当。贝莱斯芽孢杆菌处理的叶绿素含量、MDA含量、POD活性与IAAO活性均优于枯草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后两者在生化物质的含量或活性方面的表现较为接近。除POD活性显著低于中生菌素外,贝莱斯芽孢杆菌在其余生化物质指标方面均与中生菌素无显著差异。在青枯病防治效果方面,中生菌素为91.99%,贝莱斯芽孢杆菌为84.75%,解淀粉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分别为63.08%和62.45%;在番茄产量方面,解淀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和中生菌素相对于CK分别增产18.48%、22.48%、29.87%及28.08%。[结论]3种芽孢杆菌均能起到防病增产的作用,其中以贝莱斯芽孢杆菌的效果最为明显,达到与中生菌素相当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从健康花椒根系土壤中分离获得的花椒根腐病拮抗菌贝莱斯芽孢杆菌T-1菌株为研究对象,探索在pH值1~11,盐离子浓度为1%~9%,6种不同温度条件和添加6种不同的金属离子对贝莱斯芽孢杆菌T-1生长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花椒根腐病拮抗菌贝莱斯芽孢杆菌T-1生长的最佳条件为:pH值5,温度30℃,NaCl浓度...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剂对花生白绢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以花生品种“鲁花14”为试验材料,通过拌土和喷洒方式接种微生物菌剂,研究了微生物菌剂对花生生长指标、病情指数和产量的影响,并初步探究其生防机制。结果表明,使用贝莱斯芽孢杆菌菌剂可降低花生白绢病的病情指数,增加结果数和百仁重,提高花生产量;以拌土处理效果最佳。微生物菌剂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土壤真菌群落的多样性,但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影响较小;对花生根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为贝莱斯芽孢杆菌菌剂在花生白绢病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其生物农药的开发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植物免疫诱抗剂对番茄主要病害的防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植物免疫诱抗剂对番茄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即苗期叶面喷施氨基寡糖链蛋白500倍液3次,每7 d喷1次;定植后用1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30 kg/hm~2灌根2次,每30 d灌1次;结果期轮换使用1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300倍液+15%黄腐酸水剂2 000倍液、2亿CFU/g木霉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甲壳素水剂800倍液,每7 d喷1次,交替用药。结果表明,免疫诱抗法对番茄主要病害总体防治效果显著,其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化学防治法,生长前期对病毒病、枯萎病、茎基腐病、晚疫病、灰霉病防效分别达到90.56%、87.60%、83.38%、92.05%和86.42%,生长中后期对前述病害防效分别达到90.25%、78.41%、93.12%、73.11%和71.37%。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导致北苍术根腐病的病原菌,本实验从承德市感病北苍术块茎中分离病原微生物,并对病原微生物致病性进行回接验证。研究分离获得的具有致病性的病原菌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从健康药用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94株根际微生物,通过平板拮抗筛选获得2株生防菌,分别为菌株SFJ-27和菌株SFJ-41,平板对峙实验结果表明2株生防菌抑菌率均在50%以上。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鉴定2株菌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盆栽实验结果表明,菌株SFJ-27与菌株SFJ-41对北苍术根腐病具有明显的生防效果,防治效果分别为52.27%和68.19%。研究表明,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可以导致北苍术根腐病的发生,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对北苍术根腐病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2个不同的人参栽培基地选取健康无病变的人参植株叶片作为筛选生防菌的材料,应用选择性分离法从人参叶片中分离芽孢菌,经染色鉴定、菌落形态鉴定、显微形态鉴定及基因序列分析,筛选出286株芽孢菌,其中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特基拉芽孢杆菌(B.tequilensis)、贝莱斯芽孢杆菌(B.velezensis)、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iformis)4种菌为优势菌种;制备复合芽孢杆菌制剂,4个菌种的菌株比例n(枯草芽孢杆菌)∶n(特基拉芽孢杆菌)∶n(贝莱斯芽孢杆菌)∶n(地衣芽孢杆菌)约为100∶60∶70∶40;分别用4种优势菌与复合芽孢杆菌制剂做平板,进行对峙拮抗试验,分析4种优势菌与复合芽孢杆菌对人参黑斑病和灰霉病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种芽孢杆菌及复合芽孢杆菌对黑斑病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复合芽孢杆菌抑制效果优于单一使用的其中任何一种,复合芽孢杆菌对黑斑病菌、灰霉病菌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为89.74%、82.26%。用复合芽孢杆菌进行田间试验,复合芽孢杆菌对黑斑病与灰霉病的总体防治效果为65.1%,与代森锰锌总体效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虽然不如...  相似文献   

8.
解淀粉芽孢杆菌Ba168防治十字花科根肿病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型生物制剂解淀粉芽孢杆菌Ba168防治甘蓝苗期根肿病效果和对甘蓝苗期生长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该制剂100~200倍处理土壤对甘蓝出苗和前期生长具有很好的促生作用,比对照提前2~3 d出苗,且出苗整齐,植株健壮;对预防根肿菌引起的倒苗和根部发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预防倒苗效果为94.83%,防治根部根肿病效果在79.84%~81.24%。  相似文献   

9.
非洲菊根腐病是一种难以防治的真菌性土传病害,在非洲菊生产中危害严重。为有效防治非洲菊根腐病,采用杯碟法测定了枯草芽孢菌Bv17对非洲菊根腐病的抑菌作用,并进行枯草芽孢菌Bv17防治非洲菊根腐病的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v17菌液对非洲菊根腐病两种病原菌隐地疫霉菌和腐皮镰刀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室内盆栽试验中,枯草芽孢杆菌Bv17不同浓度处理均可大幅度地降低非洲菊根腐病的病情指数,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供试浓度范围内枯草芽孢杆菌Bv17对非洲菊根腐病的相对防效均达70%以上,浓度为5×107cfu·mL~(-1)时防治效果最好,病情指数为2.50,相对防效高达97.32%。  相似文献   

10.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发酵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贝莱斯芽孢杆菌的培养条件,以提高其菌落数和抗菌活性,为该菌株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为供试菌株,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培养基、pH、温度、转速对ZJ20菌落数和抗菌活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菌落数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pH、温度、转速3个因素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得到了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的最佳培养条件;最后在温室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最佳培养条件得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对杂交竹梢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供试培养基中,NB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10g,氯化钠5g,琼脂20g,蒸馏水1L,pH 7.0~7.2)上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的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最高,分别为4.11×108 CFU/mL和6.10mm,且显著高于其余培养基,说明NB培养基更有利于贝莱斯芽孢杆菌的生长。当pH为4~10时,随着pH的增加,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的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先增后降,其中当pH为7~8时ZJ20的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此基础上的复筛结果显示,7.0~7.4为贝莱斯芽孢杆菌的最优pH。当转速为140~200r/min时,随着转速的增加,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的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先增后降,其中当转速为160~180r/min时,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较高。温度为22~3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先增加后下降,其中当温度为22~28℃时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较高。响应面试验结果显示,3个因素中,转速对菌落生长和繁殖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温度,影响最小的是pH,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最优培养条件为:pH 7.27,转速160r/min,温度28℃,在此条件下测定的菌落数为769×107 CFU/mL。盆栽试验结果显示,优化培养条件下得到的ZJ20悬液防治效果明显提高,均超过50%。【结论】得到了贝莱斯芽孢杆菌的最佳培养条件,这不仅使其菌落数增加,而且极大地增强了该菌的抗病活性。  相似文献   

11.
草莓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草莓根腐病的病原菌及其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为草莓根腐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8年10月在河南南阳唐河县采集具有草莓根腐病典型症状的发病植株,通过病原菌分离纯化、致病性检测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等对其致病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同时,采用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防治相结合,研究甲基硫菌灵、杀毒矾、寡雄腐霉、哈茨木霉、多抗霉素和枯草芽孢杆菌等6种药剂对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当地种植园内草莓根腐病的致病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6种药剂对尖孢镰刀菌的毒力为甲基硫菌灵哈茨木霉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杀毒矾寡雄腐霉,其EC50分别为4.98mg/mL、38.39mg/mL、57.25mg/mL、67.98mg/mL、192.76mg/mL和610.55mg/mL;田间防效因供试草莓品种(丰香和隋珠)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杀毒矾对丰香和隋珠的防效最佳,均为80.16%;甲基硫菌灵、枯草芽孢杆菌对丰香和隋珠的防治效果也较好,均分别为80.16%和69.95%;哈茨木霉对丰香和隋珠的防治效果均为69.95%。【结论】枯草芽孢杆菌的防治效果较好,且其活性成分主要为生防类芽孢杆菌,可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草莓产品的农药残留,可在当地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对8种不同剂型的种子包衣剂进行玉米苗期病虫害药效比较试验,鉴定其不同的抗病虫效果及使用安全性,可为生产中种衣剂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吡.福.戊FS对苗期地下害虫防治效果较好,氟虫腈对叶部害虫防治效果较好,吡.高氯.戊对粗缩病防治效果较好,锐胜+满适金+AHS100、卫福对玉米苗期根腐病防治效果较好;锐胜+满适金+AHS100、双全种衣剂、氟虫腈、吡.福.戊FS的综合防治效果较好。8种种衣剂使用安全,对玉米出苗率和苗期营养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贝莱斯芽孢杆菌的培养条件,以提高其菌落数和抗菌活性,为该菌株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为供试菌株,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培养基、pH、温度、转速对ZJ20菌落数和抗菌活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菌落数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pH、温度、转速3个因素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得到了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的最佳培养条件;最后在温室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最佳培养条件得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对杂交竹梢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供试培养基中,NB培养基(牛肉膏3 g,蛋白胨10 g,氯化钠5 g,琼脂20 g,蒸馏水1 L,pH 7.0~7.2)上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的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最高,分别为4.11×108 CFU/mL 和6.10 mm,且显著高于其余培养基,说明NB培养基更有利于贝莱斯芽孢杆菌的生长。当pH为4~10时,随着pH的增加,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的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先增后降,其中当pH为7~8时ZJ20的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此基础上的复筛结果显示,7.0~7.4为贝莱斯芽孢杆菌的最优pH。当转速为140~200 r/min时,随着转速的增加,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的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先增后降,其中当转速为160~180 r/min时,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较高。温度为22~30 ℃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先增加后下降,其中当温度为22~28 ℃时菌落数和抑菌圈直径均较高。响应面试验结果显示,3个因素中,转速对菌落生长和繁殖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温度,影响最小的是pH,贝莱斯芽孢杆菌ZJ20最优培养条件为:pH 7.27,转速160 r/min,温度28 ℃,在此条件下测定的菌落数为769×107 CFU/mL。盆栽试验结果显示,优化培养条件下得到的ZJ20悬液防治效果明显提高,均超过50%。【结论】得到了贝莱斯芽孢杆菌的最佳培养条件,这不仅使其菌落数增加,而且极大地增强了该菌的抗病活性。  相似文献   

14.
花椒根腐病生防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定殖和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花椒根腐病生防芽孢杆菌进行分离、筛选、定殖和防效评价,为开发高效、稳定、持久的生物农药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分离健康花椒根际土中的芽孢杆菌,利用点菌法和打孔法2次筛选拮抗效果最佳的芽孢杆菌,根据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试验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并测定其对1年生花椒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用链霉素标记拮抗芽孢杆菌,并检测该菌在花椒根际及根内土壤中的定殖动态,以此为基础,运用灌根法对花椒根腐病进行预防和治疗处理,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结果】在分离获得的20株芽孢杆菌中,编号为B3的菌株拮抗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达26.0mm,高温处理后仍具有活性,初步确定其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花椒根腐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随B3菌株发酵液稀释倍数增加而增加,B3发酵液原液至稀释200倍以下防治效果显著。定殖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无论病原菌存在与否,抗300μg/mL链霉素的突变菌株均能在根际土壤和根内定殖,但根际土菌量大于根内,且早于根内达到峰值,随接种时间延长,定殖量下降并维持稳定。田间试验中,突变菌株B3无论预防还是治疗试验,均能发挥很好的效果,并优于原始菌株和化学农药双效灵。【结论】菌株B3能在花椒根际和根内很好地定殖、排挤病原物,具有对花椒根腐病进行生物防治的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烟草黑胫病拮抗芽孢杆菌的筛选及生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防治烟草疫霉对烟草引起的病害,从不同烟田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中筛选分离42株根际细菌,经平板对峙初筛、细菌发酵液115℃处理后复筛得到10株对烟草黑胫病病原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具有较好抑制效果的芽孢杆菌。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可将其分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和贝莱斯芽孢杆菌(B. velezensis)3类。选取枯草芽孢杆菌GJ1、解淀粉芽孢杆菌GJ7和贝莱斯芽孢杆菌GJ11对各类芽孢杆菌进行纤维素酶和蛋白酶分泌特性检测、烟草根际土壤、根和茎定殖能力检测以及田间试验,得出这3种芽孢杆菌均可分泌纤维素酶和蛋白酶,均能在烟草根际土壤、根和茎中定殖,在根际土壤中定殖能力为GJ1GJ7GJ11,在根和茎中定殖能力均为GJ7GJ1GJ11。GJ1、GJ7、GJ11对烟草黑胫病田间相对防治效果分别为33.33%、80.00%、28.60%,初步确定拮抗芽孢杆菌田间防治效果取决于其在烟草内定殖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从香蕉枯萎病重病地块仅存的健康香蕉植株根际采集土样,分离得到一株对枯萎病病原菌Foc4具有很强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经分子鉴定及进化树分析,将其命名为贝莱斯芽孢杆菌ZC16,并通过平板对峙和盆栽试验对其进行生防效果评价。结果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ZC16对枯萎病病原菌Foc4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平板对峙抑菌率为65.1%;盆栽试验病情指数为31.43,防效为64.51%,较贝莱斯芽孢杆菌FZB42防效高25%,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17.
草莓根腐病生防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与盆栽防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获得草莓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拮抗芽孢杆菌,对本实验室筛选保存的各类植物病原菌的拮抗芽孢杆菌进行初筛和复筛;对复筛获得的菌株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DNA序列分析,以确定其种属;采用盆栽试验检测了其生防效果。通过试验获得了一株对尖孢镰刀菌具有较好拮抗活性的芽孢杆菌菌株HD-5,并鉴定其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盆栽防治效果达到77.78%,具有较好的草莓根腐病防治潜力。  相似文献   

18.
从山西运城盐湖泥中采样获得了贝莱斯芽孢杆菌RJW-5-5,为了确定其固体发酵产出的次代菌株是否有效拮抗烟草赤星病菌,进行了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RJW-5-5的固体发酵,接着使用其次代菌株JW-5-AN和烟草赤星病菌进行平板对峙试验,并建立了一种平板对峙试验描述方法,提出了几个平板对峙试验描述术语,再结合显微检测,结果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JW-5-AN拮抗烟草赤星病菌,其进攻型拮抗速率为5.56 mm/d,防御型拮抗指数为0.5760,固体发酵次代菌株JW-5-AN的平板检测结果为5×108CFU/g.这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RJW-5-5具有研发防治烟草赤星病菌微生物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防治三种药用植物根腐病的高效生防药剂,本研究测定了7种生物药剂对7种来源于当归、黄芪和藏红花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对7种病原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藏红花根腐病菌尖孢镰刀菌ZHH-1的抑制作用最好,EC50为0.004 mg/L;拮抗菌类抑菌剂中,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好,多粘类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的抑制作用次之;通过当归根腐病大田防治试验发现,解淀粉芽孢杆菌对当归根腐病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治效果为66.97%。试验结果为青海省当归、黄芪和藏红花根腐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贝莱斯芽孢杆菌3A3-15电击转化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贝莱斯芽孢杆菌电击转化条件进行优化,以期建立其高效转化体系。采用pIC333质粒电击转化贝莱斯芽孢杆菌3A3-15野生型菌株,考察细胞生长阶段、电压、电阻和质粒DNA加入量对转化效率的影响。当细胞培养物D_(600 nm)为0.9,电压为1.75 kV,电阻为400Ω,质粒DNA加入量为50 ng时,其转化率最高达7.92×10~4 CFU/μg。该研究为贝莱斯芽孢杆菌3A3-15菌株的基因和分子水平操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