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贤达  范国成  李健 《中国农业科学》2020,53(17):3576-3586
【目的】构建‘度尾文旦柚’(Citrus grandis (L.) Osbeck. cv. Duweiwendan)叶片矿质营养元素的诊断系统,推演矿质营养平衡诊断体系(BDRIS)共享优化方法。【方法】2016—2018年于产区仙游县选择有代表性且分属于不同管理者的果园20个,采集200个单株叶样及其8 660个单果样,另外采集同叶腋着生的48对孪生异形果(H-FSI正常果与L-FSI裂顶果)果皮;测试叶片与果皮的N、P、K、Ca、Mg、Cu、Zn、Fe、Mn、B、Mo、S元素,果实的内、外观品质与果顶裂宽;并基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与平均裂宽指数(FCAI)差异,构建主要矿质元素BDRIS诊断体系,及其微量元素临界值诊断标准。【结果】由TSS差异分析,富N、P、K与缺Mo显著降低果实TSS。由FCAI12差异分析,除疑似B过量(>177 mg·kg-1)则显著加剧裂果外,其他矿质元素未见与果实裂顶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但未获得B毒导致裂果的直接证据;另外,孪生异形果果皮元素的成对比较分析,也未见显著差异。经检验筛选建模样本的N、P、K、Ca、Mg元素分布满足BDRIS建模要求P(Normal)≥0.12;据构建BDRIS获得:树龄与BDRIS指数极显著负相关,与果实TSS显著正相关,即随树龄增长,树体矿质营养越趋向营养均衡原点,果实品质越佳,其赋予“老树果甜”果树栽培常识新阐释;BDRIS与FCAI12相关性不显著;由相关法筛查,仅当K处于病态过量时才具备果皮增厚减轻裂果可能,对生产矫治裂果无实际意义。建议叶片矿质元素临界值诊断标准“元素(<缺乏;适宜下限—适宜上限;>过量)”:N(<2.29%;2.41%—2.87%;>2.99%)、P(<0.09%;0.10%—0.14%;>0.15%)、K(<1.17%;1.39%—2.24%;>2.46%)、Ca(<1.74%;2.26%—4.21%;>4.72%)、Mg(<0.20%;0.24%—0.41%;>0.46%)、Cu(<4 mg·kg-1;6—25 mg·kg-1;>30 mg·kg-1)、Zn(24—40 mg·kg-1)、Fe(60—140 mg·kg-1)、Mn(25—140 mg·kg-1)、B(<15 mg·kg-1;30—65 mg·kg-1;>150 mg·kg-1)、Mo(<0.05 mg·kg-1;0.1—1.0 mg·kg-1)、S(0.2%—0.4%)。研究提供BDIRS诊断参数MeanStdr的共享优化算法,有效拓展BDIRS应用范畴。【结论】以丰产、优质群体为样本,建立度尾文旦柚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平衡诊断BDSIS体系,及其微量元素临界值标准;在本研究样例内,度尾文旦柚果实裂顶与植株矿质营养未发现有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2.
重庆三峡库区鲍威尔脐橙花期叶片矿质营养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重庆三峡库区江津和奉节鲍威尔脐橙果园叶片矿质元素测定并进行叶片营养状况诊断,为鲍威尔脐橙高产优质施肥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以重庆三峡库区江津和奉节40个代表性12年生枳橙砧鲍威尔脐橙小区植株为试材,通过测定盛花期叶片中氮(N)、磷(P)、钾(K)、钙(Ca)、镁(Mg)、铁(Fe)、铜(Cu)、锰(Mn)、锌(Zn)元素的含量和小区产量,运用叶片营养组分分析法(CND)、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和标准含量适宜偏差百分数法(DOP)3种方法对两个地区低产组叶片营养状况进行诊断。【结果】根据CND拐点法确定高产园划分临界值为330 t·hm-2,其中仅有奉节地区6个小区满足此条件,占总样本15.0%,同时依据高产组叶片N、P、K、Ca、Mg、Fe、Mn、Cu和Zn等各营养元素含量范围确定上述元素适宜值分别为N(2.0±0.1)%、P(0.12±0.01)%、K(2.1±0.5)%、Ca(3.1±0.4)g·kg-1 DW、Mg (0.31±0.03)g·kg-1 DW、Fe(36.6±13.1)mg·kg-1 DW、Mn (51.4±21.6)mg·kg-1 DW、Cu(2.2±0.7)mg·kg-1 DW和Zn(12.3±1.5)mg·kg-1 DW;建立不同营养元素CND法叶标准参比值为VN*=3.62±0.07,VP*=0.78±0.08,VK*=1.36±0.21,VCa*=1.74±0.14,VMg*=-0.55±0.10,VFe*=-2.74±0.36,VMn*=-2.40±0.39,VCu*=-5.55±0.32,VZn*=-3.78±0.10;依据DRIS法对江津地区筛选出N/K、N/Fe、N/Cu、P/K、P/Fe、P/Cu、K/Fe、K/Cu、Ca/N、Ca/P、Ca/K、Ca/Fe、Ca/Mn、Ca/Cu、Mg/N、Mg/P、Mg/K、Mg/Fe、Mg/Cu、Mn/N、Mn/P、Mn/K、Mn/Mg、Mn/Fe、Mn/Cu、Mn/Zn、Zn/Ca、Zn/Mg、Zn/Fe、Zn/Cu等30个,奉节地区筛选出Ca/K、Mg/K、Mg/Zn、Mn/N、Mn/P、Mn/K、Mn/Ca、Mn/Mg、Mn/Fe、Mn/Cu、Cu/P、Cu/K、Cu/Mg、Cu/Fe等14个叶片营养浓度比值参数;根据叶片矿质元素含量适宜值采用CND、DRIS、DOP 3种方法对奉节低产小区和江津地区橘园盛花期叶片营养诊断。其中,CND法需肥顺序:江津为Ca>Mg>N>P>Mn,奉节为N>Ca>P>Zn>Fe>Mn;DRIS法需肥顺序:江津为Ca>Mg>>Mn>N>P,奉节为Zn>>Fe>Ca>Mn>N>Mg;DOP法需肥顺序,江津为Ca>Mn>Mg,奉节为Mn>>Zn>Fe>Ca>Mg>N。【结论】3种方法诊断结果表明,果园营养不平衡指数江津地区CND、DRIS、DOP分别为166.5、4 291.0、117.5,奉节低产小区分别为37.2、570.0、14.1,奉节果园营养平衡状况均优于江津,两产区均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北京地区‘关山’樱(Prunus serrulata‘Sekiyama’)的营养与健康管理水平。【方法】以玉渊潭公园树龄10~20年‘关山’樱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营养诊断法和概率分级法对叶片营养元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花芽分化期‘关山’樱健康组和非健康组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差异显著,非健康组N、P、Fe配比失衡,N、Fe元素含量及Fe/N、Fe/P比例关系存在明显差异。运用营养诊断施肥法得出‘关山’樱对N元素需求强烈,需肥顺序为N>P>K>Mn>Mg>Ca>Fe。应用概率分级法划分出‘关山’樱叶片营养含量适宜范围:N为11.38~12.34 g/kg; P为1.38~1.48 g/kg; K为7.00~7.48 g/kg; Ca为18.78~20.04 g/kg; Mg为3.33~3.76 g/kg; Fe为125.54~134.61 mg/kg; Mn为49.08~54.40 mg/kg。【结论】将营养诊断施肥法和概率分级法相结合,可为玉渊潭‘关山’樱在花芽分化阶段的营养诊断及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吐鲁番地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粘土、壤土、沙土无核白葡萄园6块试验地,采集葡萄叶片,测定了氮、磷、钾、硼、钙、镁等6种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吐鲁番地区3种土质葡萄叶片氮(33.277、34.547 g·kg-1和38.511 g·kg-1)、钙(13.875 、14.144 g·kg-1和14.477 g·kg-1)、镁(2.854、3.128 g·kg-1和3.490 g·kg-1)的含量在处于适宜值范围。磷在粘土、壤土质地葡萄叶片含量是3.096 g·kg-1、3.309 g·kg-1处于适宜值范围,在沙土质地葡萄叶片含量是4.77 g·kg-1 稍微偏高。钾在3种土质含量是15.955、15.134 g·kg-1和18.536 g·kg-1高于适宜值范围。微量元素硼在3种土质含量是0.114、0.14 g·kg-1和0.113 g·kg-1低于适宜值范围。  相似文献   

5.
云南紫仁核桃矿质元素含量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良俊    张雨    吴涛    宁德鲁    毛云玲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29(6):52-55
测定分析了28份紫仁核桃样品中6种矿质元素,明确各元素含量范围:P 0.17~0.27 g·kg-1、K 0.19~0.45 g·kg-1、Fe 86.95~258.70 mg·kg-1、Mn 71.00~213.20 mg·kg-1、Cu 39.00~154.00 mg·kg-1、Zn 50.00~106.00 mg·kg-1,并根据测定结果进行各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变异系数最大的分别为Mn、Zn,变异系数分别为36%、32%;变异系数最小的为P,变异系数为10%;相关性分析表明,各矿质元素之间相关性不大;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1.724%,基本概括了6种矿质元素的主要信息;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确定各元素权重值,对紫仁核桃各矿质元素含量及营养价值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其中,紫14号、紫9号、紫10号有较高营养价值,可以重点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天’玫瑰不同生长时期的营养需求特性、开花品质及活性物质含量变化情况,评价不同肥料对其生长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1年生‘中天’玫瑰扦插苗为试验材料,测定植株不同发育时期叶片中矿质元素(N、P、K、Ca、Mg)含量,并比较翠筠长效1号缓释肥、康朴缓释肥、两种挪威速效肥、有机肥(花生麸和羊粪)共6种不同肥料处理植株生长特性、花产量和花瓣中活性物质(多糖、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变化。【结果】翠筠长效1号缓释肥处理‘中天’玫瑰株高和冠幅增幅最大,而羊粪处理长势最差。叶片中N、P元素含量在5—8月生长期显著下降,Ca和K元素含量在此期间维持高水平,Mg元素含量在整个试验期间无显著变化。翠筠长效1号缓释肥处理‘中天’玫瑰开花时间最早(6月25日),花期最长(98 d),花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该处理花瓣中多糖、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也较高,分别为13.33%、5.79%和4.25%。【结论】通过对比不同肥料对‘中天’玫瑰的施肥效果,发现翠筠长效1号缓释肥(14∶14∶14)在促进植株生长和开花品质方面效果最优,可为‘中天’玫瑰在广东地区的栽培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温185号核桃叶片光谱特征及其对施肥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肥料效应田间试验,了解不同氮(N)、磷(P)、钾(K)施肥水平下新温185号核桃叶片光谱反射率的变化特征,并检验其光谱指数是否存在差异性,以期为探索采用光谱技术监测其树体营养的可能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3414"肥料效应田问试验,使用单通道高光谱非成像光谱辐射仪(UniSpeeSC)测定新温185号核桃叶片在不同N、P、K施肥水平下的光谱反射率。【结果】新温185号核桃叶片光谱反射率依赖于波长,在510和680 nm附近出现吸收谷,在550 nm附近出现反射峰,在710780 nm波段出现了一个陡峭的爬升脊,在810780 nm波段出现了一个陡峭的爬升脊,在8101000 am波段出现了一个较高的反射平台。不同N、P、K施肥水平下,新温185号核桃叶片的光谱反射率依波长变化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并且叶片光谱指数ND_(705)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存在利用叶片光谱反射率监测新温185号核桃树体营养的可能性,可尝试采用光谱技术监测其树体N、P、K营养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科学评价秸秆还田和生物炭添加对铅(Pb)污染土壤及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为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和Pb污染土壤治理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在外源添加Pb 5个B0(0 mg·kg-1)、B1(510 mg·kg-1)、B2(1 020 mg·kg-1)、B3(1 530 mg·kg-1)和B4(2 040 mg·kg-1)质量分数背景下,通过盆栽试验设置CK(对照)、S(添加小麦秸秆3.33 g·kg-1)、BC1(添加秸秆生物炭1 g·kg-1)、BC3(添加秸秆生物炭3 g·kg-1)和BC5(添加秸秆生物炭5 g·kg-1)5个处理,系统研究了添加秸秆和生物炭对土壤有效态Pb含量、小麦植株Pb含量、小麦生长状况及土壤Pb形态的影响。【结果】添加秸秆和生物炭处理均可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Pb含量,但Pb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效果与添加秸秆和生物炭量相关。与对照(CK)相比,B1、B2...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春季低温胁迫下不同核桃品种叶片和子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为筛选抗霜冻能力强的核桃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绿岭’、‘香玲’、‘辽宁1号’、‘上宋6号’、‘中林1号’和‘清香’6个核桃品种为试材,利用人工霜箱模拟春季霜冻害降温过程,设0、-1、-2、-3、-4、-5℃共6个低温处理,以18℃处理为对照,测定低温处理过程中叶片和子房SOD、POD活性及MDA、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采用隶属函数法对6个品种抗寒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随温度的降低,6个供试核桃品种叶片和子房SOD、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不同品种上升幅度与达到最高值的温度存在差异,而MDA含量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绿岭’、‘香玲’、‘辽宁1号’、‘上宋6号’、‘中林1号’和‘清香’叶片SOD、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达到最大值的温度分别为-4、-4、-3、-3、-3和-3℃,子房上述指标达到最大值的温度分别为-3、-3、-3、-3、-2和-2℃;叶片和子房MDA含量均在-5℃达到最大值;6个品种叶片平均隶属度分别为0.556,0.550,0.492,0.453,0.440和0.439,子房平均隶属度分别为0.509,0.482,0.473,0.445,0.423和0.374。【结论】供试6个核桃品种的抗霜冻能力为‘绿岭’‘香玲’‘辽宁1号’‘上宋6号’‘中林1号’‘清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近40年长江流域冬油菜主产区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变化,明确冬油菜种植区耕地土壤综合肥力变化特征,以期为长江流域中低产田保育和土壤肥力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收集整理近40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及硕士、博士论文数据,分析长江流域冬油菜种植区土壤基础性质的时序变化特征,评估土壤综合肥力变化及其与土壤基础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1981—1990年长江流域冬油菜主产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p H均值分别为18.54 g·kg-1、1.16 g·kg-1、8.60 mg·kg-1、42.90 mg·kg-1和6.26,2016—2020年这些指标的均值分别为25.60 g·kg-1、1.41 g·kg-1、18.66 mg·kg-1、108.98 mg·kg-1和6.31,40年来长江流域冬油菜区土壤基础理化性质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其中土壤有机质、全氮年均增幅分别为1.2%和0.7%,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福建省安溪县茶园土壤养分及其分布情况。【方法】在安溪县22个主要产茶乡镇随机采集茶园土壤样品243个,通过测量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并利用Fuzzy综合评估法计算出茶园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以此来评估土壤肥力质量等级。【结果】(1)安溪县各乡镇茶园土壤pH值为3.79~4.97,均值为4.36,变异系数为11.51%,乡镇间茶园土壤pH差异显著(P<0.05)。(2)只有一个乡镇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不符合Ⅰ级土壤指标(>20.00 g·kg-1)。(3)茶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09.70~184.70 mg·kg-1、5.34~257.21 mg·kg-1、78.18~272.20 mg·kg-1,土壤碱解氮含量均为Ⅰ级,有20个乡镇茶园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均为Ⅰ级、其余各有2个为Ⅱ级。(4)全氮磷钾含量分别为0.38~2.05 g·kg-1、0.14~1.76g·kg-1  相似文献   

12.
氮肥减量施用对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氮肥减施对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其与土壤性质和管理措施的关系,明确氮肥减施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0—2021年公开发表的90篇论文,按照氮肥减施的比例、种植体系及其在不同条件下(肥料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土壤酸碱度以及水分管理等)的作物产量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氮肥减施0—40%没有显著降低水稻产量,氮肥减施0—30%没有显著影响小麦和玉米产量,但是减氮30%—40%显著降低了小麦和玉米产量,减产分别为6.1%和5.4%。不施氮肥区产量水平没有显著影响3种作物氮肥减施的产量效应。土壤全氮含量>2 g·kg-1时,氮肥减施水稻产量(6.5 t·hm-2)显著高于常规施氮产量(6.3 t·hm-2);土壤全氮含量>1 g·kg-1时,氮肥减施小麦产量(6.9 t·hm-2)显著低于常规施氮产量(7.4 t·hm-2);土壤全氮含量>1.5 g·kg-1时,氮肥减施玉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不同供磷水平对铁核桃(Juglans sigillata Dode)实生苗生长、形态特征及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为幼龄铁核桃栽培的磷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当年生铁核桃实生苗为材料,以变质岩母质发育的酸性黄壤为培养土,采用土培的方法研究不同供磷水平(有效磷含量分别为5、25、45、65、85、105和125 mg·kg-1)对铁核桃实生苗植株生长状况、生物量、根冠比、根系形态特性指标和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土壤有效磷含量低于或高于45 mg·kg-1处理的植株总生物量和地上部及根系生物量明显减少。45 mg·kg-1磷水平处理的铁核桃实生苗整株鲜重和干重达到最大,分别为183.07 g/株和109.84 g/株,其根系发育最好;125 mg·kg-1磷水平处理的整株鲜重和干重最小,分别只有66.93 g/株和40.16 g/株,根系发育最差。磷水平高于45 mg·kg-1后,随磷水平的增加对植株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这种抑制作用比低磷水平处理更加明显。植株的根冠比以5 mg·kg-1磷水平处理的最大,达到1.34;以45 mg·kg-1处理的最小,仅为1.07。在有效磷含量为5、25和45mg·kg-1的处理中,随磷水平的提高,植株的高度、地上部基径、总叶面积、根系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根系总体积、根的平均直径、总根尖数、根系分型维数、主根长度、侧根长度、侧根数量、整株根长度密度和根质量密度明显增大,磷水平高于45 mg·kg-1的处理上述指数都明显降低,以125 mg·kg-1磷水平处理为最小。土壤供磷水平的提高能够明显增大植株叶片中磷、钙、镁、锰和铜元素含量;随磷水平的提高,叶片中氮、钾、铁、锌和硼元素的含量与供磷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供磷水平低于45 mg·kg-1会造成叶片中磷、镁、锰和铜元素的缺乏,供磷水平高于45 mg·kg-1会导致这些元素的过量累积。在供磷水平高于或低于45 mg·kg-1的条件下,植株叶片中氮、钾、铁、锌和硼元素的含量明显降低。【结论】在变质岩母质发育的酸性黄壤条件下,土壤磷有效磷含量为45 mg·kg-1的条件最有利于铁核桃实生苗的生长和对营养元素的吸收,根系形态特性明显改善,供磷水平过低或过高对植株根系的发育和地上部的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磷水平过高对植株生长产生的抑制作用比低磷条件下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连续3年施用磷肥后对紫花苜蓿叶片养分吸收量、光合色素含量、气孔开度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为紫花苜蓿高效生产提供科学施肥方法。【方法】2019—2021年,以‘WL366HQ’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在石河子大学牧草试验站连续开展为期3年的田间试验。试验设置磷肥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CK)、50 kg·hm-2(低磷,LP)、100 kg·hm-2(中磷,MP)和150 kg·hm-2(高磷,HP),共4个磷肥处理。于苜蓿初花期进行取样,测定干草产量、叶片氮磷含量、色素含量、气孔开度、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氧化物质等指标。【结果】连续施加磷肥3年后,叶片的氮磷含量、光合色素含量及气孔开度显著增加(P<0.05),其中叶片氮磷含量在中磷处理下最高,分别为54.74和2.99 g·kg-1;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均在中磷处理下最高,类胡萝卜素含量在低磷或中磷处理下最高,且均在CK最低;气孔开度在中磷处理下达到最大,且显著高于CK(P<0.05)。因此,磷肥对苜蓿叶片的形态和生理特性有不同的影...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早实核桃‘农核1号’和晚实核桃‘晋龙2号’的光合特性进行比较研究。【方法】以‘农核1号’和‘晋龙2号’为试材,采用Li-6400光合仪测定2个不同核桃类群核桃品种的叶片光合作用参数,并对其净光合速率与主要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通径分析。【结果】‘晋龙2号’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出现光合"午休"现象是由非气孔限制因素导致;‘农核1号’则为单峰曲线;‘农核1号’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最高峰值显著高于‘晋龙2号’(P0.05)。‘晋龙2号’的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和气孔导度均显著较‘农核1号’提高27.46%、17.78%和22.73%(P0.05);‘农核1号’的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率和气孔限制值均较‘晋龙2号’显著提高20.00%、45.40%和42.40%(P0.05)。通径分析表明: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农核1号’和‘晋龙2号’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决策因素;空气相对湿度和空气CO_2浓度分别是‘晋龙2号’和‘农核1号’的主要限制因素。【结论】早实核桃‘农核1号’较晚实核桃‘晋龙2号’具有更强的光合能力,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早实核桃和晚实核桃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生产中可采用适当株行距、合理修剪等措施促进通风透光。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葡萄主产区的土壤养分丰缺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目前我国葡萄园土壤养分研究滞后和缺乏科学的施肥指导,逐渐成为制约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本研究旨在明确我国葡萄主产区土壤速效养分的丰缺状况并提出合理施肥建议,从而促进我国葡萄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方法】2018年在我国的葡萄五大主产区(东北冷凉气候产区、华北及环渤海湾产区、秦岭-淮河以南亚热带产区、西北及黄土高原产区、云贵高原及川西高海拔产区)共采集了1 100份土壤样品,分别测定土壤pH,有机质及速效大、中、微量元素含量,并运用ArcGIS软件绘图,明确我国葡萄主产区土壤养分丰缺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我国葡萄主产区土壤pH范围为2.9—9.6,中性土壤在全国占比仅为11.7%;有机质平均含量仅为11.42 g·kg-1(缺乏),有机质缺乏的土壤占比78.8%;大、中、微量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速效氮77.8 mg·kg-1(中等)、有效磷97.2 mg·kg-1(丰富)、有效钾214.7 mg·kg-1(中等)、有效钙1 670.8 mg·kg-1(丰富)、有效镁299.0 mg·kg-1(丰富)、有效硫72.5 mg·kg-1(极丰富)、有效铁83.9 mg·kg-1(丰富)、有效铜5.8 mg·kg-1(极丰富)、有效锰16.1 mg·kg-1(丰富)、有效锌6.5 mg·kg-1(丰富)、有效硼2.86 mg·kg-1(丰富)。【结论】我国葡萄主产区适宜葡萄生长的中性土壤较少,面积占比仅为11.7%,有机质含量为11.42 g·kg-1,有机质处于缺乏水平的土壤面积占比为78.8%;速效氮(77.8 mg·kg-1)、有效钾(214.7 mg·kg-1)含量偏低,有效磷(97.2 mg·kg-1)含量偏高;中量元素有效钙、镁、硫含量处于丰富水平,但不同地区之间钙、镁含量差异较大;微量元素有效铜(5.8 mg·kg-1)含量极为丰富,铁、锰、锌、硼含量均处于丰富水平,但部分区域仍存在养分缺乏的现象。各主产区可依据土壤养分丰缺状况进行区域性配方施肥,合理补充大、中、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全面掌握西乡县茶园土壤的养分及环境质量基本状况,采集了西乡县代表性茶园土壤23份,测定了土壤养分和22种元素含量,依据相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评价了茶园土壤养分及其环境质量,并利用GIS克里金插值法分析了茶园土壤元素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茶园土壤pH为4.89(4.10~5.75),有机质为27.71(13.23~59.42)g·kg-1、全氮为1.39(0.74~2.02)g·kg-1;速效氮为62.85(18.70~212.99)mg·kg-1,有效磷为46.39(0.81~163.00)mg·kg-1,速效钾为115.18(50.53~365.00)mg·kg-1,有效镁为404.96(94.41~870.52)m g·kg-1。仅有17%的茶园土壤主要营养诊断指标达到优质高效高产茶园的养分要求。土壤样品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0.67,土壤环境质量整体处于安全级别,个别茶园土壤的Ni、Cr、Cu和Cd含量略高于风险筛选值。土壤中22种元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天’玫瑰不同生长时期的营养需求特性、开花品质及活性物质含量变化情况, 评价不同肥料对其生长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 1 年生‘中天’玫瑰扦插苗为试验材料,测定植株不同发育 时期叶片中矿质元素(N、P、K、Ca、Mg)含量,并比较翠筠长效 1 号缓释肥、康朴缓释肥、两种挪威速效肥、 有机肥(花生麸和羊粪)共 6 种不同肥料处理植株生长特性、花产量和花瓣中活性物质(多糖、总酚和总黄酮) 含量变化。【结果】翠筠长效 1 号缓释肥处理‘中天’玫瑰株高和冠幅增幅最大,而羊粪处理长势最差。叶片 中 N、P 元素含量在 5—8 月生长期显著下降,Ca 和 K 元素含量在此期间维持高水平,Mg 元素含量在整个试验 期间无显著变化。翠筠长效 1 号缓释肥处理‘中天’玫瑰开花时间最早(6 月 25 日),花期最长(98 d),花 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该处理花瓣中多糖、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也较高,分别为 13.33%、5.79% 和 4.25%。 【结论】通过对比不同肥料对‘中天’玫瑰的施肥效果,发现翠筠长效 1 号缓释肥(14 ∶ 14 ∶ 14)在促进植 株生长和开花品质方面效果最优,可为‘中天’玫瑰在广东地区的栽培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果实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光谱反射率对氮(N)、磷(P)、钾(K)的响应,探索采用叶片光谱指数监测和诊断叶片N、P、K的敏感期,旨在为‘新新2号’(Juglans regia‘Xinxin2’)核桃简便、快捷无损的营养监测与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根据"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利用Unispec-SC单通道便携式光谱分析仪测定不同生育期在不同N、P、K施肥水平下‘新新2号’核桃果实叶片光谱反射率。结果表明,‘新新2号’核桃果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光谱反射率与波长密切相关,在360~1 000nm波长范围内叶片光谱受到外界干扰影响较小,可见光波段光谱反射率表现为R坐果期R硬核期R速生R近成熟R脂化期;在不同N、P、K施肥水平下,‘新新2号’核桃果实坐果期叶片光谱指数(ND705)与其它时期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果实坐果期为‘新新2号’核桃叶片N、P和K的光谱敏感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325~1 075 nm范围内核桃叶片光谱与叶片氮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研究核桃叶片光谱数据预处理和特征波段筛选方法,建立核桃叶片氮元素含量的预测模型,为实现核桃生产中的快速施肥提供参考。【方法】建立多元散射校正、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滤波和小波去噪的组合预处理方法;采用连续投影算法筛选出了特征波段;采用特征波段建立核桃叶片氮元素含量的偏最小二乘回归预测模型。【结果】建立的组合预处理方法对核桃叶片光谱去噪效果较好;采用特征波段建立的核桃叶片氮元素含量的预测模型,模型的验证集决定系数R2达到了0.875,均方根误差RMSE达到了0.697 3 mg/g。【结论】与全光谱数据相比,筛选出的特征波段降低了冗余数据和噪声的影响,提取出了有效成分相关的光谱信息,提高了建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