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茎尖离体脱毒培养方法,以康0101-2马铃薯品种为对照,研究了MS、LS2种基本培养基对秦芋30号、秦芋31号品种的马铃薯脱毒苗茎尖分化的影响,以及不同配方培养基对微型薯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LS培养基促进了秦芋30号和秦芋31号茎尖分化,使脱毒苗扩繁系数显著增加;在马铃薯脱毒薯试验中使用MS+2.0mg/LBA的配方,显著缩短了脱毒脱毒薯的形成时间。  相似文献   

2.
以龙薯9号、心香和普薯32号为试验材料,探究豆-薯-麦三熟制下种植密度对不同甘薯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熟制下品种特性是决定甘薯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关键因素,种植密度对甘薯品种的地上部农艺性状无显著影响,对甘薯产量影响显著。其中,心香在60 0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下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分别为18 706.44 kg/hm~2和16 901元/hm~2;龙薯9号在67 5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下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分别为29 939.88 kg/hm~2和9 568元/hm~2;普薯32号在60 0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下产量最高,为18 706.44 kg/hm~2,但经济效益为负。在江汉平原豆-薯-麦三熟制下,甘薯品种心香在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不同甘薯品种的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种植的23个甘薯品种为材料,进行甘薯茎线虫、根腐病、黑斑病抗性的评价。结果发现:浙紫薯3号、龙薯9号、黄玫瑰、龙薯515为甘薯茎线虫高抗品种;台农71、福薯18等14个品种为根腐病高抗品种;龙薯9号、浙薯13、心香等11个品种为黑斑病高抗品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甘薯病毒病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危害较大,是造成甘薯品种退化的直接原因,严重时会引起"绝收"。因此,加强甘薯病毒的检测和脱除,建立甘薯快繁技术方法,对保障甘薯的优良性状稳定遗传、预防甘薯病毒的扩大传播,促进甘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该研究以湘薯15号和湘薯19号为研究材料,确定了适宜不同甘薯品种茎尖分生组织生长的脱毒培养方案,并建立了脱毒苗组培快繁技术。[结果]通过比较茎尖成苗率,确定湘薯15号的MS培养基最优植物激素添加方案为:6-BA 3.0 mg/L+NAA 1.0 mg/L。湘薯19号的MS培养基最优植物激素添加方案为:6-BA2.0 mg/L+NAA 0.67 mg/L。室内甘薯脱毒苗的繁殖系数为49 152,远远超过大田一年繁殖20 000株的速度。[结论]该研究立足于生产实际,结合茎尖分生组织脱毒技术,提出了集病毒检测、预警、脱除和繁育于一体的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对进一步提高我国优质甘薯的产量和质量,保证我国甘薯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叶菜型甘薯大棚越冬栽培薯苗存活率及其产量性状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叶菜型甘薯的繁殖系数,保证种植种源的持续供应,采用薯苗大棚栽培越冬留种,研究不同品种和节位薯苗越冬栽培的薯苗地上和地下部性状。结果表明:叶菜型甘薯福菜薯18和鄂菜薯1号的茎尖薯苗和二节薯苗越冬存活率最高为77.50%,最低为66.25%;鄂菜薯1号茎尖薯苗越冬苗株高最高为29.3cm,茎尖薯苗株高均与二节薯苗的株高差异显著;二节薯苗分枝数、薯苗产量最高分别为62.77个/m2、493.34kg/667m2,均显著高于茎尖薯苗;越冬地下茎存活率以二节薯苗优于茎尖薯苗,存活率在73.75%~82.50%;茎尖薯苗的柴根产量和数量均优于二节薯苗,分别达128.89kg/667m2和16.1个/m2。结论:以二节薯苗栽培越冬,其来年薯苗分枝、产量、地下茎性状均优于茎尖薯苗,薯苗直接栽插繁殖、地下茎萌发繁殖速度均快于柴根。  相似文献   

6.
甘薯无病毒苗的组培快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属无性繁殖作物,甘薯田间繁殖很易感染病毒,造成产量和品质大幅度下降。椐报道脱毒三代与未脱毒的产量差异不显著。而且脱毒薯在田间应用年限越长,单株薯重越轻。通过组培快繁不但提高繁殖系数,而且避免了病毒的感染,保持品种种性。岳薯1号、梅营1号淀粉含量均达20%以上,产量超过45000kg/hm2;紫薯80是一个深受欢迎的、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紫色品种。组培快繁对这3个无毒甘薯品种生产具有重要意义。1 材料与方法于4~6月份采集岳薯一号、梅营一号、紫薯80无毒甘薯苗茎尖,用自来水冲洗0.5~1.0h。置于超净工作台上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后,…  相似文献   

7.
选取6个不同类型的甘薯品种,以田间病毒病显症苗作为对照,与脱毒苗一起栽插,对薯块产量及分枝数、最长蔓长、茎粗、叶大小等9个产量相关指标,以及薯块干物率、粗淀粉、可溶性糖、粗蛋白含量等5个品质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甘薯对病毒的敏感程度不同,感病植株的薯块鲜产量、地上部鲜产量,以及薯块干物率及粗淀粉含量均显著低于脱毒植株的,其余指标的变化不显著;在6个品种中,产量损失率最小的是安平1号,为10.45%,而干物率降低最多的是徐薯22,下降了7.3个百分点。说明安平1号的抗(耐)病毒性最强。  相似文献   

8.
氮磷钾不同肥料用量对不同甘薯品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设置3个甘薯品种共9个处理的试验研究得出不同品种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产量相应增加.在不同施肥量下,不同甘薯品种产量以徐薯18号667m2施35kg复合肥产量最高,为1275.6kg/667m2;其次为红薯1号,为1232.2kg/667m2;白薯4号产量最低,为963.3kg/667m2.在同一施肥量下,不同甘薯品种产量高低顺序为徐薯18号>红薯1号>白薯4号>.同一品种在不同施肥量下其产量增幅大小顺序为红薯1号>白薯4号>徐薯18号.试验分析比较可以看出选择徐薯18号667m2施35kg复合肥是最佳的甘薯品种及适宜的施肥量.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紫薯优良品种脱毒种苗的推广应用,提高紫薯产量和品质,以济薯18和济黑1号的优良种薯芽为外植体建立无菌体系,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培养基、6苄氨基嘌呤(6-BA)、萘乙酸(NAA)及蔗糖浓度对紫薯苗诱导的影响。获得苗诱导的最佳培养基后,再从无菌材料上剥取茎尖进行分生组织脱毒培养。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脱毒难度低,脱毒效果好,脱毒率达100%;济薯18茎尖脱毒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6-BA0.5mg/L+NAA0.1mg/L+蔗糖20g/L;济黑1号最佳培养基为:MS、1/2MS或1/4MS+6-BA1mg/L+NAA0.1mg/L+蔗糖20g/L。  相似文献   

10.
甘薯病毒病对不同基因型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6个不同类型的甘薯品种,以田间病毒病显症苗作为对照,与脱毒苗一起栽插,对薯块产量及分枝数、最长蔓长、茎粗、叶大小等9个产量相关指标,以及薯块干物率、粗淀粉、可溶性糖、粗蛋白含量等5个品质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甘薯对病毒的敏感程度不同,感病植株的薯块鲜产量、地上部鲜产量,以及薯块干物率及粗淀粉含量均显著低于脱毒植株的,其余指标的变化不显著;在6个品种中,产量损失率最小的是安平1号,为10.45%,而干物率降低最多的是徐薯22,下降了7.3个百分点。说明安平1号的抗(耐)病毒性最强。  相似文献   

11.
紫甘薯京薯6号脱毒苗的诱导与快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紫甘薯京薯6号生产现状,应用植物茎尖分生组织脱毒培养技术,对紫甘薯京薯6号脱毒苗的生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茎尖分生组织在添加0.75mg/L6-BA+0.1 mg/L NAA从的MS培养基上可诱导得到无毒苗,出芽率达到100%,出芽平均时间为28d,脱毒率达到95%.以紫甘薯京薯6号脱毒苗茎节为材料,在MS培养基中培养20~25d可以获得无毒快繁苗,繁殖系数为5~6倍.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生产上对龙薯9号不带病毒种苗的需求,进行龙薯9号茎尖脱毒组织培养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筛选龙薯9号的茎尖组织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以MS为基础培养基,分别添加6-BA、NAA和GA3进行组培苗快速繁殖培养基的筛选;采用指示植物巴西牵牛检测脱毒苗的带病率。结果表明:茎尖组织培养的最优培养基为MS+6-BA 1.0mg/L+NAA 0.02mg/L+GA3 0.2mg/L+蔗糖30g/L;快繁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MS+NAA 0.2mg/L+蔗糖30g/L;指示植物巴西牵牛检测龙薯9号脱毒苗是否带毒的最佳时期为5-6月,选用植株的中部为接穗可以提高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3.
脱毒甘薯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植徐薯 18和北京 5 5 3脱毒 1、2代苗大、中型种薯商品率及产量比未脱毒的各甘薯品种 (对照 )提高 5 0 %和 35 %~99.2 2 % ,实践证明必须 2~ 3a后更换脱毒种薯 (苗 ) ,才能达到持续稳产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介绍了鲁南地区甘薯保护地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主要选择早熟甘薯品种龙薯9号,采用双膜种植或三膜种植2种保护地种植方式,通过鲜薯+薯苗生产销售模式和鲜薯单一生产销售模式2种生产方式,甘薯100~120 d可以获得经济效益8 000~10 000元/亩左右。采用甘薯保护地高效栽培模式,不仅大大提高了甘薯种植效益,有效的满足鲜薯周年供应的需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解决了5月份薯苗供应紧张问题。  相似文献   

15.
徐薯18脱毒薯苗不同世代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徐薯 18四个世代的脱毒苗为材料 ,研究了它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 ,脱毒甘薯徐薯18薯苗干物质的积累 ,在整个生育期内都明显高于对照 ,其分配规律为 :前期以地上部茎叶为主 ,中后期地下部块根积聚迅速增加 ,具有较高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脱毒徐薯 18茎尖苗、原原种苗、原种苗、良种苗的生物产量分别比对照高 5 4.7%、32 .3%、2 7.9%、14.1% ,经济产量分别比对照高 5 3 .6 %、2 3 .9%、2 2 .0 %、12 .4% ,源库关系协调  相似文献   

16.
优质高产高效脱毒甘薯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7个脱毒甘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产量高低依次为苏薯8号(5504.2 kg/667m2)、北京553(5098.7 kg/667m2)、豫薯王、徐薯18、遗字138-3、鲁薯8号、甘薯1号(CK);淀粉含量依次为甘薯1号(20.76%)、徐薯18(20.06%)、鲁薯8号、豫薯王、遗字138-3、北京553、苏薯8号(8.25%);根据各品种的淀粉含量特点可将其分成加工型(甘薯1号、徐薯18、鲁薯8号)、兼用型(豫薯王)和鲜食型(遗字138-3、北京553、苏薯8号)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以优质食用型甘薯品种‘烟薯25'为材料,在室内和田间条件下,进行不同茎尖剥离方式对比试验、茎尖成苗对比试验、病毒检测试验、试管苗快繁试验以及产量对比试验,研究甘薯高效脱毒的最佳方式。结果表明:采用"一刀切"的茎尖剥离技术平均茎尖成活率和成苗率比常规的层层剥离技术分别高219.2%和429.7%,茎尖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0.08 mg/LIBA+0.06 mg/L6-BA;经病毒检测,采用"一刀切"技术病毒脱除率为50%,而常规技术为25%;通过6种不同快繁培养基配方的试验发现,MS+0.04 mg/LIBA+0.05 mg/LGA为最理想的快繁培养基;经田间产量对比分析,脱毒苗鲜薯产量比不脱毒苗平均增产19.9%、薯干增产19.6%,单株结薯数增加0.6块,大中薯率提高3.8%。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适宜大庆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甘薯品种,对引进的7个甘薯品种富锦、豫薯王、龙薯9号、红苏8号、徐薯27、徐薯22和东宁进行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共筛选出3个适宜大庆地区栽培的优良甘薯品种,即龙薯9号、徐著22号和富锦,均可作为本地品种红心王的替代品种,且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9.
对19个不同类型的甘薯品种进行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结果表明:不同甘薯品种具有不同的芽分化率,主要集中在48.9%~88%范围内;不同品种的再生能力由强到弱顺序为郑薯20>Ayamuraskai>川294>徐薯25、徐薯18、苏薯8号、济薯18、豫薯10号>徐55-2、徐22-5>北京553>徐薯23>徐508、徐22-1>徐25-2>徐薯22、金玉>心香、广薯79;再生株系的脱毒率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20.
<正> 有农民朋友反映,2002年引种的脱毒甘薯北京553在田间种植后出现秃尖现象,并且薯蔓长得较长,询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要想搞清原因,有必要了解甘薯脱毒的主要环节: 1 将甘薯茎尖切下1~2毫米,放入盛有MS培养基的容器中进行培养,使其发育成试管苗。 2 在网室快繁时鉴别并剔除与原品种性状不一致的薯苗。 MS培养基是由多种植物激素和营养成分组成的。可促使甘薯茎尖发育成苗,其中的植物激素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