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浓度亚硝酸盐会影响鱼类的健康甚至生存,为深入了解亚硝酸盐胁迫下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呼吸代谢生理响应,采用急性胁迫方法,将异育银鲫幼鱼置于亚硝酸盐浓度为0.5、1、1.5、2、3mg·L~(-1)的水环境中胁迫96 h并监测标准代谢率(SMR)、最大代谢率(MMR)、有氧代谢范围(AS)及高铁血红蛋白比例(MHb/Hb)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随水环境亚硝酸盐浓度的升高,异育银鲫SMR显著升高(P0.05),MMR显著降低(P0.05),AS显著降低(P0.05),MHb/Hb显著升高(P0.05)。异育银鲫的SMR、MMR、AS与水环境亚硝酸盐浓度均呈二次方回归关系,血液中MHb/Hb与水环境亚硝酸盐浓度呈三次方回归关系。结果表明:异育银鲫SMR与水环境亚硝酸盐浓度呈正相关,MMR及AS与之呈负相关。在高浓度亚硝酸盐水环境中,鱼体升高SMR用于修复自身机能并维持基本生理功能;MHb/Hb显著升高,导致载氧能力下降,可供给鱼体的氧气量减少,MMR显著降低,游泳速度下降,捕食及逃逸等活动受到限制;AS显著降低,不能满足鱼类摄食生长等能量需求,易造成能量需求冲突,不利于鱼类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2.
高温胁迫下坛紫菜叶状体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以坛紫菜耐高温品系Z-61 F4代叶状体为试验材料、野生型坛紫菜叶状体为对照,研究了高温胁迫(30 ℃、26 ℃)与正常培养温度(21 ℃)下,处理不同天数(0、2、4、6、8、10 d)后坛紫菜叶状体中自由基含量、过氧化氢(H2O2)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发现耐高温型坛紫菜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过程:高温胁迫→活性氧含量上升→细胞膜氧化受损,产生过量膜脂过氧化物→细胞感受到过量的活性氧信号→抗氧化系统和渗透压调节系统共同响应,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含量下降。同时比较两种紫菜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过程,发现耐高温型坛紫菜在高温胁迫下能同时启动抗氧化系统和渗透压调节系统,而野生型坛紫菜则只能启动渗透压调节系统,并且两种紫菜抗氧化系统的本底含量也存在着显著差别。由此说明不同品系坛紫菜耐高温性状差异的可能原因是细胞内抗氧化系统的应激性和本底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不同龙须菜品系在高温胁迫下的生理响应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2个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s)品系981和07—2在3种温度(23℃、27℃和31℃)条件下的各个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龙须菜07-2品系的相对生长速率在23℃和27℃时呈上升趋势,31℃时略有下降;981龙须菜品系也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07—2品系的叶绿素a(chlorophylls,Chl—a)和类胡萝卜素在23℃和27℃时均低于981龙须菜,31℃时基本持平;07-2品系的藻蓝蛋白(R—PC)呈上升趋势,但是差异不显著,藻红蛋白(R-PE)含量高于981龙须菜,且呈上升趋势;981龙须菜的各个光合色素在3个温度条件下均没有显著差异。07—2品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上升趋势,差异显著;981龙须菜的SOD活性略有上升,但差异不显著。在生长状态、光合色素和抗氧化酶等方面,07-2品系比981龙须菜更能表现出其耐高温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以福瑞鲤(Cyprinus carpio)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氨氮(0、10、20和30 mg/L)处理对幼鱼鳃组织中抗氧化系统和Na~+/K~+-ATP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氨氮胁迫6 h诱导H_2O_2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迅速显著升高,并在胁迫24 h时达到最高水平。胁迫96 h后,各处理组H2O2含量、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均低于对照组水平,MDA含量显著增加。氨氮胁迫后,Na~+/K~+-ATP酶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又降低的变化趋势,参与胁迫过程中渗透压的调控。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氨氮胁迫后,福瑞鲤鳃组织通过调节细胞抗氧化能力,提高Na~+/K~+-ATP酶活性,有效改善鱼体的抗氨氮胁迫能力,但是高浓度氨氮胁迫对鳃组织造成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急性低温胁迫对子二代中华鲟抗氧化、免疫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将健康子二代中华鲟[体质量(1.72±0.33) kg]由23 ℃水体中直接转入17、11 ℃水体中,急性胁迫2 h后取样,检测各项指标。试验结果显示,血清抗氧化指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水温骤降温差增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谷胱甘肽、丙二醛含量则呈先降后升的趋势( P >0.05);总抗氧化能力逐渐升高。肝脏抗氧化指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谷胱甘肽含量逐渐下降,而丙二醛含量却显著增加( P <0.05);总抗氧化能力出现波动( P >0.05)。免疫指标中,血清和肝脏溶菌酶活性随水温骤降幅度的增大,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免疫球蛋白M含量递减( P >0.05)。消化酶指标中,胃、肠和肝脏淀粉酶活性随水温骤降温差的增大,均不断下降;胃、肝脏的脂肪酶活性却持续显著增加( P <0.05);胃蛋白酶活性则出现先降后升的趋势( P <0.05)。试验结果表明,急性低温胁迫对子二代中华鲟的抗氧化、免疫和消化酶活性均产生了较大影响,并对其肝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因此,在中华鲟的养殖、运输及人工放流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水温骤降造成鱼体损伤。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低氧胁迫对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行为、生理生化(免疫防疫功能及关键呼吸酶)的影响, 设置了 1 mg/L、2 mg/L、4 mg/L、7 mg/L (对照组) 4 个溶解氧梯度, 测定分析了虾夷扇贝行为特征(外壳的开闭合程度大小)、耗氧率、排氨率、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氢酶(CAT)]和呼吸相关酶[乳酸脱氢酶(LDH) 和丙酮酸激酶(PK)]活性的响应情况。结果发现: (1)虾夷扇贝的存活率随着 DO 浓度的降低而降低, DO=1 mg/L 时的存活率仅为 55%; 在 DO=1 mg/L, 2 mg/L 和 4 mg/L 时, 虾夷扇贝的半致死时间分别为 95.97 h、147.37 h 和 209.58 h。 (2)将扇贝行为特征划分为 5 个等级, 按照 0~4 赋分, 评分越高, 代表扇贝状态越好。从扇贝行为特性的量化指标来看, DO 浓度越低, 评分分数越低, 虾夷扇贝状态越差。(3)低氧胁迫对虾夷扇贝耗氧率、排氨率有显著影响(P<0.05), 在 DO≤2 mg/L 下, 氧氮摩尔比<7, 虾夷扇贝主要由蛋白质供能; DO≥4 mg/L, 虾夷扇贝由蛋白质和脂肪氧化供能为主。(4)低氧胁迫对虾夷扇贝 SOD、CAT 和呼吸酶有显著性影响(P<0.05)。24 h 的低氧胁迫使得肝胰腺及闭壳肌的自由基 ROS浓度升高; 48~96 h的低氧胁迫下, SOD、CAT酶活开始降低。不同的溶解氧浓度下代谢途径不同, DO= 2 mg/L 时, 有氧呼吸代谢转变为葡萄糖-丙酮酸-乳酸的呼吸途径; DO=1 mg/L 时, 呼吸代谢途径可能优先选择葡萄糖-琥珀酸途径。从生理生化层次上来看, 免疫功能下降和呼吸代谢途径改变可能会引起虾夷扇贝行为特征改变。 相似文献
7.
养殖鱼类对水质胁迫的生理响应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水产科技》2019,(4)
鱼类是容易受水质影响的低等变温动物。不同强度的水质因子胁迫对养殖鱼类的生长发育、生理机能、氧化应激、免疫应答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养殖鱼类应对温度、盐度、pH、溶氧、氨氮、亚硝酸盐六种主要水质因子胁迫的生理响应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鱼类集约化健康养殖技术的完善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坛紫菜叶状体对失水胁迫的抗氧化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失水胁迫是潮间带中高潮区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的主要胁迫因子。本研究以坛紫菜叶状体为材料, 探讨其在不同失水程度下细胞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9.
实验选取广东省沿海常见物种半叶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半静态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半叶马尾藻对不同浓度重金属镉离子(Cd~(2+))胁迫的生理响应和耐受性,为广东省沿海海区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当ρ(Cd~(2+))为0.1 mg·L~(-1)时,半叶马尾藻藻体中叶绿素a (Chl a)、类胡萝卜素(Car)、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当ρ(Cd~(2+))为0.5~12.5 mg·L~(-1)时,藻体中Chl a、Car、SP、SS、SOD和CAT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当ρ(Cd~(2+))为0.1~0.5 mg·L~(-1)时,藻体的丙二醛(MDA)摩尔质量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当ρ(Cd~(2+))为2.5~12.5 mg·L~(-1)时,胁迫组藻体的MDA摩尔质量浓度显著升高(P0.05)。因此,半叶马尾藻在ρ(Cd~(2+))≤0.5 mg·L~(-1)下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而过高浓度Cd~(2+)胁迫(0.5 mg·L~(-1))会对藻体的光合作用和抗氧化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圆口铜鱼呼吸代谢的温度响应特征,研究了不同水温(10、15、20、25、30℃)下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耗氧率、排氨率、氧氮比以及不同水温范围温度系数(Q10),测定了不同水温下血红蛋白、血糖、乳酸、皮质醇等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研究结果显示:圆口铜鱼耗氧率、排氨率和血红蛋白含量均随水温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耗氧率、排氨率的Q10值均在25~30℃水温范围时显著下降;10℃组氧氮比值显著低于其他组,除10℃组外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血糖随水温升高整体呈现下降趋势,除25℃组外,10℃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乳酸含量随水温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皮质醇含量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此外,水温对圆口铜鱼耗氧率昼夜变化具显著影响。15~25℃范围内,圆口铜鱼耗氧率昼夜变化类型为夜间大于白天类型,而10、30℃组属于昼夜差异不明显类型。15~25℃组耗氧率整体均高于10、30℃组。综上所述,水温15~25℃时,圆口铜鱼呼吸代谢水平较稳定。 相似文献
11.
低氧环境下卵形鲳鲹的氧化应激响应与生理代谢相关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测定了急性和慢性低氧胁迫后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的氧化应激和生理代谢相关指标。结果显示,在(23±0.7)℃下,体质量(31.59±3.01)g的鱼在急性低氧胁迫条件下的个体成活率为100%,在慢性低氧胁迫条件下的成活率则不断下降,第11天时降为实验初始时的50%。急性低氧胁迫过程中随低氧胁迫时间延长鳃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第3小时最低,随后升高,第24小时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低氧持续先上升后恢复至正常水平,慢性低氧胁迫下鳃CAT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MDA、GSH含量和SOD活性则均显著升高(P0.05)。肝糖原(LG)在急性低氧胁迫过程中随低氧呈先下降后恢复的趋势,第12小时降至最低,第24小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慢性胁迫后LG下降。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在急性低氧胁迫过程中随低氧先升后降,第3小时达最大值,第24小时下降为对照组水平,慢低氧胁迫后LD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贻贝在饥饿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响应及分子适应机制,本研究以二龄厚壳贻贝为对象,开展了正常投喂(对照组)和饥饿处理(饥饿组)条件下的存活率统计、能量代谢相关酶活测定以及性腺转录组测序及分析。结果显示,厚壳贻贝在90 d的饥饿处理下存活率高达86%;饥饿胁迫下贻贝性腺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活性显著增加,己糖激酶(HK)、磷酸果糖激酶(PFK)、琥珀酸脱氢酶(SDH)、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通过Illumina Hiseq X1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对照组和饥饿组厚壳贻贝性腺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别获得31 596 762和26 810 506个在其基因组上具有唯一注释的有效数据,并筛选出4 130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2 082个上调和2 048个下调表达基因。GO功能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在富集在代谢过程、细胞器组织以及酶活性等功能;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差异基因显著富集在DNA复制、错配修复、碱基切除修复等与细胞分裂有关的代谢通路上。本实验结果表明,贻贝在饥饿下通过降低细胞的能量代谢以及减缓细胞分裂等生理活动来维持饥饿胁迫下的生存。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厚壳贻贝在饥饿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响应和分子调控机制,为今后深入解析贻贝应对饥饿胁迫的分子策略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为揭示其适应饥饿胁迫的能量利用和再分配以及生理对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14.
检测植物处理污水厂生化尾水的效果和分析植物生理生长特性,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合理配置土著湿地植物提供理论依据。在复合垂直流-水平流人工湿地中种植芦苇和香蒲,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二级生化出水胁迫,植物移栽成活后和收割之前分别检测植物的生理、生长指标和光合参数。结果表明,COD_(Cr)、NH~+_4-N、TN、TP的去除率,种植植物期间分别为79.32%、85.69%、82.17%、91.76%,植物收割后分别为71.34%、58.45%、60.49%、89.86%;芦苇最高株高达到380 cm,香蒲最高株高达到320 cm;地上部分生物量香蒲最高达到4.15kg,芦苇最高达到7.55 kg;香蒲的净光合速率(P_n)分别增加了6.35%、3.99%、22.39%,芦苇的净光合速率(P_n)则分别增加了42.20%、5.26%、8.96%。2种湿地植物在污水胁迫下表现出一定的防御能力,但是抗污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夏季高温会引起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的应激,甚至造成死亡,是工厂化养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为探究高温胁迫对半滑舌鳎肝脏氧化损伤及热应激相关基因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半滑舌鳎一个全同胞家系为实验对象,通过连续升温达到高温胁迫条件(35 ℃)后,分别在0、3、6、12和24 h采集肝脏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和TUNEL染色并观察细胞损伤情况,测定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并检测应激相关基因heat shock protein family A member 1A (hspa1a)、heat shock protein 90 beta family member 1 (hsp90b1)和dual-specificity phosphatase 1 (dusp1)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急性高温胁迫会造成半滑舌鳎肝脏组织发生明显病理变化并出现细胞凋亡;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高温胁迫6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在高温胁迫12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高温胁迫0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在高温胁迫24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热休克蛋白基因hspa1a和hsp90b1分别在高温胁迫0 h和3 h时显著上调表达,热应激相关基因dusp1在高温胁迫3 h时显著上调表达。综上所述,急性高温胁迫下,半滑舌鳎肝脏发生氧化应激,短期内机体可调动抗氧化系统加速清除活性氧,并激活热应激相关基因表达。该研究可为解析半滑舌鳎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预防夏季高温大规模死亡的发生以及开展耐高温良种的选育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不同温度下锯齿新米虾对低溶解氧胁迫的耐受能力及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温度下锯齿新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a)耐受低溶解氧能力及生理响应, 将锯齿新米虾置于不同温度(20 ℃、25 ℃和 30 ℃)下的密闭呼吸瓶中进行急性低氧胁迫, 测定其呼吸速率、窒息点及与抗氧化及呼吸代谢相关的酶活性。结果表明: 锯齿新米虾的耗氧率随温度和水体溶解氧的升高而显著升高; 3 个温度下其窒息点均小于 0.1 mgO2/L。在富氧对照组, 锯齿新米虾的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 c 氧化酶(COX)与乳酸脱氢酶(LDH) 活性均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温度升高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在低氧胁迫组中锯齿新米虾 COX 与 LDH 活性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 SDH 活性随水温的升高无显著变化, 而 SOD 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相比富氧对照组, 低氧胁迫组中锯齿新米虾 SDH 活性显著降低, 但 LDH 活性显著升高, COX 活性没有显著变化; 相比富氧对照组, 30 ℃下低氧胁迫组中锯齿新米虾 SOD 活性显著降低, 但在 20 ℃和 25 ℃下锯齿新米虾 SOD 活性在富氧对照组和低氧胁迫组间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锯齿新米虾具有很强的耐低氧胁迫能力和快速提升无氧呼吸酶活性并降低有氧呼吸酶活性以适应低氧胁迫的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高温胁迫下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在细胞层面的代谢响应机制, 本研究开展 20 ℃ (T20)和 24 ℃(T24)的高温胁迫实验, 以肝脏为靶器官, 利用 UPLC-QTOF-MS 代谢组学技术结合 PCA、OPLS-DA 等多变量统计分析手段进行差异代谢物筛选, 确定与差异代谢物相关的关键代谢通路变化。结果显示, T20 组共筛选出 65 个差异代谢物, 主要富集于亚油酸代谢、半乳糖代谢、α-亚麻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嘌呤代谢、鞘脂代谢和谷胱甘肽代谢等 17 条代谢通路; T24 组共筛选出 80 个差异代谢物, 主要富集于亚油酸代谢、视黄醇代谢、甘油磷脂代谢、 鞘脂代谢、α-亚麻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和甘油酯代谢等 15 条代谢通路。其中, 脂质代谢受到的影响最为显著, 其次为氨基酸代谢。研究结果表明, 高温胁迫下虹鳟肝脏发生氧化应激, 短期内机体调动谷胱甘肽代谢途径加速清除活性氧, 但持续的高温胁迫导致了脂质代谢紊乱, DHA 和 α-亚麻酸等维持细胞正常功能代谢物的减少, 致使机体的免疫和抗氧化系统失衡, 进而造成肝细胞受损。本研究可为后续针对特定代谢通路的耐高温靶向调控研究提供方向, 同时为多视角探究虹鳟耐高温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鉴于异育银鲫鳃出血病与温度相关的发病特征,分别对异育银鲫注射HSP70抑制剂和促进剂进行了其体内热休克蛋白的人工干预。研究发现,养殖池塘自然发病的具有鳃出血病典型症状的异育银鲫,其肝脏内HSP70基因的表达量与健康异育银鲫相比明显升高,人工感染Cy HV-2病毒后,肝脏内HSP70表达量在24h后显著增加,当鱼体表现出发病症状时,HSP70表达量极显著上升。对照组在人工感染Cy HV-2后,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在鱼体发病时显著升高,且在发病时与注射促进剂和抑制剂组都有极显著差异;注射HSP70促进剂组在人工感染CyHV-2后,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在12h时显著升高。注射HSP70抑制剂的异育银鲫体内病毒数在感染病毒后12h时,就达到最高点,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注射促进剂组的同时间段病毒数。说明HSP70在抵御病毒的增殖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镉(Cd)胁迫对泥蚶(Tegillarca granosa)体内重金属 Cd 含量积累、相关酶活力变化及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本研究将泥蚶暴露于 Cd 质量浓度为 0 mg/L、0.05 mg/L、0.1 mg/L、0.5 mg/L 的海水中, 对其软体部 Cd 含量,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三磷酸腺苷酶(ATP)的酶活力, 丙二醛(MDA)含量以及 ATP 结合盒转运子 A 家族(ABCA3)、 金属硫蛋白(MT)、ATP 合酶(AT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因表达等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Cd 胁迫后泥蚶软体部 Cd 含量明显增加, 呈现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Cd 胁迫后 0.05 mg/L 和 0.1 mg/L 质量浓度组中鳃和外套膜 Cd 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 0.5 mg/L 组内脏团 Cd 含量最高。Cd 胁迫后泥蚶内脏团中 SOD 酶和 ATP 酶活力及 MDA 含量前期呈上升趋势, 后期呈现下降趋势, 且均高于对照组。Cd 胁迫后 ABCA3、SOD、MT 基因表达上调, ATP 合酶基因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变化。胁迫后泥蚶软体部 Cd 大量增加, 诱导机体产生氧化应激反应, 泥蚶通过调整自身酶活力和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 减少 Cd 胁迫产生的氧自由基对自身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