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聚丙烯酰胺防治坡地土壤侵蚀的室内模拟试验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坡地施用聚丙烯酰胺能减少土壤侵蚀量56%以上,其中以阴离子型分子量300~400万的剂型效果最好,它平均较对照减少土壤侵蚀量78.1%.聚丙烯酰胺的适宜用量为0.3~1.2g*m-2.聚丙烯酰胺减少土壤侵蚀量的原因在于能促进土壤沉降,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水稳性.与对照相比,施用聚丙烯酰胺后土壤沉降系数提高11%~14%,结构系数提高5.5%~6.0%,水稳性团粒含量增加4.16%~11.32%.  相似文献   

2.
聚丙烯酰胺防治土壤侵蚀的持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并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对具有防治水土流失作用的高分子聚合物——聚丙烯酰胺最优剂型的适宜用量进行室内试验研究,得出聚丙烯酰胺能保持减少土壤流失量50%以上的效果,即聚丙烯酰胺防治水土流失效果的持效期可以达到2年以上。  相似文献   

3.
聚丙烯酰胺防治坡地水土流失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坡地篱用聚丙烯酰胺可以减少地表径流,提高土壤含水量,促进土壤沉降,增强土壤结构性和水稳性,因而提高了土壤的持水性和抗蚀性,减少了土壤侵蚀量和肥力流失量,有利于作物增产。施用聚丙烯酰胺可使产量增加18.7%~32.4%。施用聚丙烯酰胺对环境无不良影响,而且投入费用较低,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防治坡地水土流失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土壤侵蚀严重地影响了东北黑土区的土壤质量和粮食产量。利用GIS平台结合土壤侵蚀模型,以遥感数据、田间采样数据和农户调查数据为数据源,建立了侵蚀决策方案管理数字化地块图,实现了GIS支持下的土壤侵蚀预警和侵蚀防治信息化决策,可以根据不同地块的侵蚀程度,提供不同的治理措施决策建议,实现了田块尺度水土流失预警及水土保持决策的数字化管理,建立了侵蚀黑土农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信息化管理样板。  相似文献   

5.
在土壤中施入聚丙烯酰胺可提高水分的入渗率,减少土壤侵蚀。美国土壤学家D.L.Biorneberg等分别在粉沙壤土、沙壤土区试验研究了在喷灌系统中等量聚丙烯酰胺施用次数与保水保土效果间的关系。在试验区内分4次施入聚丙烯酰胺,2000年施入总量为2.1 kg/hm2,2001年为3.0 kg/hm2,2 a内试验小区径流量分别为2.0 mm和2.1 mm,而对照小区分别为5.9 mm,9.2 mm,保水效果非常显著。多次施用聚丙烯酰胺的处理小区的土壤流失量分别为21 kg/hm2,5 kg/hm2,而对照小区分别为52 kg/hm2和34 kg/hm2。土壤侵蚀量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研究利用人工模拟降雨,研究不同分子量(800万、1 200万和1 500万),不同水解度(10%,20%,30%)聚丙烯酰胺(PAM)对崩岗崩积体土壤侵蚀和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分子量和水解度的PAM都能够减少土壤侵蚀量,1 200万分子量PAM处理土壤侵蚀的效果最好,PAM的水解度对抗侵蚀影响差异不明显;各种PAM处理均使径流量增加,随着分子量的变大,径流量也在增加,而同一分子量的PAM,其水解度对径流量和侵蚀量的影响大致成反比关系;PAM处理下侵蚀土壤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含量会发生变化,砂粒的含量会有所增加,粉粒和黏粒的含量会减少。综合价格和抗侵蚀效果来看,1 200万10%水解度的PAM更适合于崩岗崩积体侵蚀治理。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评价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制定下一步规划方案提供参考资料。利用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四川省"长治"五期工程涉及的212个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和土壤侵蚀状况进行分类并分析其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水土保持措施聚为4类,以封禁治理、保土耕作措施为主的3类地区有146个小流域,占总量的68.9%。土壤侵蚀聚为4类,以无明显侵蚀、轻度侵蚀为主的4类、一类地区共有158个小流域,占总面积的74.6%。水土保持措施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为:以封禁治理和保土耕作措施为主的地区无明显流失面积较大,这两种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川中紫色丘陵区土壤侵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上游是我国水土流失的重点治理区之一,尤其是川中丘陵区由于人口多。垦殖率高,水土流失严重,严重影响到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开展土壤侵蚀研究已有60年之久,回顾并总结过去的研究成果对于今后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十分必要。在简要回顾了川中丘陵区土壤侵蚀研究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从土壤侵蚀基础研究和土壤侵蚀防治技术及效益两个方面,对土壤侵蚀主要影响因子、侵蚀与产沙和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田间工程措施等目前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了归纳和总结,并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9.
不同土壤管理措施下坡耕地产流产沙和氮磷流失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野外径流小区定位观测法,研究次降雨条件下腐殖酸(HA)、聚丙烯酰胺(PAM)、绿肥(GM)3种土壤管理措施对紫色丘陵区坡耕地产流产沙及氮磷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A型(小雨量、短历时、低雨强)降雨发生频率最高,占降雨样本数的71%,B型(大雨量、长历时、中雨强)和C型(中雨量、中历时、高雨强)降雨是引发土壤侵蚀的主要降雨类型。不同土壤管理措施下侵蚀性降雨的临界降雨量差异不显著,降雨量10.0mm时坡面开始产流产沙。A型降雨下产流量:CK(123.49L)HA(60.67L)GM(53.67L)PAM(32.15L),差异显著(P0.05);产沙量:CK(30.91g)HA(10.49g)GM(5.50g)PAM(5.12g),CK组与GM组和PAM组差异显著(P0.05)。B型降雨下不同土壤管理措施间产流量与产沙量差异不显著(P0.05)。C型降雨下产流量:CK(375.45L)HA(26L)GM(239.00L)PAM(182.10L),CK组与PAM组间差异显著,措施间产沙量差异不显著(P0.05)。次降雨条件下各土壤管理措施径流中氮素流失量差异显著,对照组全氮流失量是绿肥和聚丙烯酰胺2.1~2.6倍,水解氮流失量约为绿肥和聚丙烯酰胺2.7倍。不同土壤管理措施径流中磷素流失量总体趋势为:对照腐殖酸聚丙烯酰胺绿肥,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土壤管理措施径流中磷的流失形态主要以水溶态为主。研究结果表明,A型降雨下聚丙烯酰胺、腐殖酸、绿肥减流减沙和减少氮磷流失效益显著,其中聚丙烯酰胺效益最优。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50%的灌溉农田采用漫灌形式,为了提高灌区入渗均匀度,有20%~50%的水会流失到田外,因此导致水、土、肥的大量流失。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农业管理中,改沟灌为喷灌或波涌式灌溉,是减少田间水、土、肥的有效措施;采用保护耕作、施用聚丙烯酰胺(PAM),可减少田间泥沙和养分流失;田间低端设置过滤带和沉沙池等水土保持工程,可使灌溉排出水中泥沙和养分含量下降。将以上几种水土保持措施配套使用,减水、减沙、保肥效益将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