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谈谈图书馆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论述了图书馆为“三农”服务的意义.图书馆与“三农”的关系以及图书馆怎样为“三农”服务。  相似文献   

2.
做好农技推广工作,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起,在每次乡镇机构改革中农技推广机构都成为主要精简目标。尤其是2002年以来的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则对乡镇农技部门开了“第一刀和最重的一刀”,对其实行“断奶、脱钩、抽血”  相似文献   

3.
从服务“三农”和图书馆特点的角度,分析了图书馆服务“三农”的可行性.基于现有网络环境,构建了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图书馆“三农”服务平台以及基于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的两套服务“三农”模式,并进行了用户满意度测评.  相似文献   

4.
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从朝阳市情实际出发,改革地方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的旧模式,提高图书馆人对“三农”的认识,建设以“三农”内容为主题的特色馆藏,倾心开拓为“三农”特色服务途径,打造图书馆特色品牌,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5.
发挥优势服务"三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分析制约三农发展因素入手,在分析高校图书馆为“三农”服务优势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校图书馆为“三农”服务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市级公共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揭示了“三农”在我国的重要基础地位,随后从图书馆宗旨和作用出发,指出市县两级图书馆服务“三农”目标同向。同时,紧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对市级图书馆进一步做好服务“三农”提出了六方面思考。  相似文献   

7.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桥梁与纽带,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强有力措施,随着党和国家在“三农”工作中的投入力度的加大.农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当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影响与制约了我国“三农”工作的开展。因此以下文章就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进行探讨,以促进现代农业向前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区域高校图书馆的新使命——为“三农”远程信息服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续元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1499-1500
分析了区域高校图书馆为“三农”开展远程信息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区域高校图书馆为“三农”远程信息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高校图书馆为“三农”服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正幼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963-4964
农业、农村、农民是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利用自身的文献资源优势为“三农”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服务“三农”的途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农业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三农”的优势,提出了农业高职院校图书馆为“三农”服务的路径:加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为农技人员开展信息检索和知识培训;送科技下乡;开展多层次咨询服务;做好新技术、新成果的信息推广。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经营农业是现代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的根本所在。因地制宜,营造氛围,依托工业和服务业,大量催生农业企业,多予、少取、放活,从早从快从优实现农业企业化经营,这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最佳途径。该文阐明了农业企业化经营的必要性及其重要作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农业企业化经营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任鹏  杨旭晖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9310-9312
介绍了毛泽东“三农”思想的形成、体系及内容,分析了其“三农”思想方面的失误及原因,最后,探讨了研究毛泽东“三农”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解决重庆市的"老三农"和"新三农"问题的实践过程中,畜牧科技服务"三农"的重庆模式逐步凸显其特色和优势。文章总结了实施畜牧科技服务"三农"的重庆模式所取得的成效,阐述了实施该模式的具体措施,如坚持科技创新,做畜牧科技服务"三农"工作的坚强后盾;搭建技术平台,做畜牧科技服务"三农"工作的桥梁纽带;创新服务模式,做畜牧科技服务"三农"工作的实践者等,以期为促进重庆的区域畜牧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数字图书馆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中的创新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健宏  刘善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825-19826,19875
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数字图书馆为例,探讨了数字图书馆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其发展的新方向、新模式以及创新对策与建议,认为将农业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相结合,是为了更好的满足"三农"建设的实际需要,也是农业数字化时代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三农”,难点也在“三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确立,既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紧迫的要求,又为破解“三农”问题提供了强大武器。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实际出发,以创新的精神,用新的思路探讨“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服务"三农"是农业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阐述了各类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三农"的有效方式与途径,即短期培训、骨干培训、定向培养、产学合作、社会实践、媒体普及、专家大院和科技共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即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实行统一领导机制;完善服务"三农"政策保障机制;建立"三农"服务多方合作的长效机制和建立相应的帮扶机制。  相似文献   

17.
韩成英  赵正洲 《安徽农业科学》2011,(9):5602-5603,5607
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广州、杭州都市农业发展情况,总结出广州、杭州都市农业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举措,以期对武汉市及其他城市的都市农业改革与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基于经济危机下农民工返乡潮的中国“三农”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志丁  骆华松  李树梅  侯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929-14931
基于解决“三农”问题,探讨了“城市派”与“农村派”、“经济派”与“文化派”之争,提出了“三农”问题的本质与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金花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657-6658
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前后农户收益的对比,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指出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尹志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247-6249,6252
论述了现代农业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总结了江苏大学在服务"三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实践经验,进而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工程,推进江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