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罗哲平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1992,(5)
1、发病情况:1991年11月28日接艾维茵雏鸡3800只。12月2日,由于育雏舍温度低造成当天死亡30只,次日死亡93只。12月15日,又因育雏温度偏低,造成死亡81只,次日死亡68只。病情日益严重。12月31日,由于天气突然变化,气温下降,死亡突然上升到126只。至1992年1月6日,全群覆没。2、临床症状:萎靡嗜睡,行动迟缓。食欲减少,甚至废绝。常仲颈张口呼吸,发出“咯咯”叫声。嗉囊积液,倒捉时常有大量酸臭液流出。鸡冠苍白,口腔有粘液。3、剖检变化:剖检病死鸡,病变较为一致。病鸡胸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与非典型新城疫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饲养户饲养的25 000羽麻鸡于50日龄突然发病,主要症状为食欲减退,羽毛松乱,双翅下垂,缩颈嗜眠,排绿色稀粪,发病率达10%,病死率达6%。剖检可见部分鸡胸肌和腿肌有出血点,有的喉头、气管有出血点,十二指肠弥漫性出血,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出血,法氏囊水肿出血,囊腔内可见到皱褶黏膜水肿增厚,可见黏膜出血,囊腔内有混浊脓状白色分泌物,肾脏肿大有出血点。综合以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病毒学、细菌学和血清学检测,确诊为传染性法氏囊病和非典型新城疫感染。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炎,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现已遍及世界各养鸡国家和地区。我国1980年从进口的鸡群中分离到法氏囊病病毒(IBDV)。 1988年开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在我国造成流行趋势,1989~1990年我省少数鸡场发生该病,1991年造成大流行,几乎所有的 相似文献
6.
1主要症状精神沉郁、羽毛松乱、头后部羽毛竖起、食欲减少、饮水增多、不爱活动、水泻、肛门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病重鸡极度虚弱、消瘦、脱水,最后衰竭而死。2剖检变化腿部肌肉、腺胃和肌胃交接处以及心冠脂肪有出血点,肾脏肿大,肾小管和输尿管有尿酸盐沉积、法氏囊充血和水肿。心包积液,心脏、肝脏有乳白色假膜覆盖。3治疗3.1用药原则3.1.1饮水中投病毒灵原粉、电解多维和庆大霉素。用量按包装说明即可。3.1.2饲料中掺入对法氏囊、新城疫有防治作用的中草药。用量按包装说明即可。3.1.3肌注新城疫和法氏囊卵黄抗体。用量:小鸡(10日龄以内)… 相似文献
7.
1998年元月20日,建阳市徐市镇陈某饲养的480羽25日龄肉用仔鸡发病。3天后出现死亡,到第8天死亡81只。据说该批鸡在进场当天已用从供鸡苗处购的一瓶500毫升无标签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与新城疫M联苗(乳白色).加青链霉素后每羽肌注1毫升进行免疫,饲养到25日龄开始发病,最初畜主疑是禽霍乱,曾用灭败灵'、SD粉等药物治疗无效。经笔者诊治病情得到控制,全期共死亡93羽,死亡率为19.3%。现报告如下:!临床症状鸡群发病后,体温升高达43~44C,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而饮欲增加;羽毛松乱,低头垂翅,畏寒颤抖,呆立一隅,不爱走动;鸡…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引进良种鸡,由于防疫措施不严,鸡带入传染性法氏囊病,导致鸡病预防失败和混合感染的发生。1发病情况安顺市饲料公司饲养3500羽目繁明星肉鸡在35-40日龄时鸡群发病,发病率达对.8%。初诊困难。技术人员在饲料中按0.4g/kg加入敌菌净,饮水中按0.5-1万u/只加饮链霉素,1周内死亡约1741只,死亡率为49.74%,要求协助诊断,治疗。2主要症状病鸡精神沉郁、厌食、喜饮、畏寒、眼窝下陷、自啄肛门,排泄物呈白色、黄色或淡绿色,嚎、脚、腿部色彩减退,临死前体温明显下降。3剖检对病鸡随机抽样剖检:肠道出血… 相似文献
9.
1986年5月某养鸡场的18~30日龄肉鸡群发生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发病急、感染率高、死亡集中、死亡率高;病鸡表现有传染性法氏囊病和新城疫两种疾病的特征性病变。一、流行情况详见表1。 相似文献
10.
鸡新城疫是由副粘病毒属的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烈性传染病.传染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死亡率可达80%以上。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20~80日龄鸡群,100~180日龄鸡群也可发病,但较少见。这两种病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危害比较严重,会给养鸡户带来非常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某农户饲养的300只当地鸡,于45日龄左右突然发病,后确诊为传染性法氏囊病和非典型新城疫混合感染.现将病情及诊治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王冬梅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4,(12):68-69
笔者对某养鸡户的发病鸡进行调查诊断,根据病鸡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结果诊断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和球虫病混合感染。经采取综合性治疗和预防措施后,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与鸡伤寒混合感染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主要危害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病原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鸡伤寒是由鸡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或慢性经过的传染病,主要危害2~3周龄雏鸡。现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IBDV和 相似文献
17.
一、发病情况
2005年8月22日,黑龙江省肇源县养殖户刘某饲养从鸡3200只,35日龄.据养殖户刘某反映,从28日龄进行第二次法氏囊免疫后发现鸡群陆续出现精神不振,缩头、甩头、甩鼻等症状,采食量略有下降。个别鸡出现明显呼吸症状.当地兽医按照支原体进行防治,用强力霉素饮水.病情不见好转,且伴有拉稀,33日龄时病情严重的鸡只出现死亡,到35日龄时共死亡57只。遂请笔者前去就诊,经过综合治疗,只有病情特严重的7只病鸡死亡,其余全部康复。 相似文献
18.
黄芪多糖(APS)是黄芪中含量最多、免疫活性较强的一类物质。黄芪多糖被广泛应用到饲料添加剂和病毒性疾病的防治中。利用临床试验对比加黄芪多糖的一组的死亡率得到迅速控制,群体的采食量和生长情况受到的影响较小,群体的抗体水平有明显提高,并且继发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结果表明:黄芪多糖对于IBD和ND混合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有着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2012年12月7日,某养鸡场购入1010只三黄雏鸡,采用地面平养,鸡舍简陋,保温效果差,潮湿。14日龄时用传染性法氏囊病弱毒力疫苗饮水免疫,并使用土霉素等抗菌药物进行疾病预防。到31日龄时,鸡群突然发病,陆续死亡,7d内共死亡95只,其中,第5天死亡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20.
徐盾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8,(5)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性传染病,主要以法氏囊、肾脏损害为特征。发病急、传播快、病程短。发病后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常伴发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性疾病混感。给鸡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下面笔者将临床上一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做以报道,供同行参考。1发病情况2017年10月中旬,海城市牛庄镇某饲养户饲养的25日龄海兰褐蛋鸡5000羽,突然发病,精神不振、锁头闭眼、羽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