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探究琼胶寡糖缓解呕吐毒素(DON)诱导小鼠肝脏损伤的作用效果与机制。选取32只7周龄、初始体重为(20.04±0.80)g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C57BL/6J雌性小鼠,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小鼠。对照组(CON组)和呕吐毒素组(DON组)小鼠每天灌胃200μL无菌生理盐水,琼胶寡糖组(AO组)和琼胶寡糖+呕吐毒素组(AO+DON组)小鼠每天灌胃200μL(200 mg/kg BW)琼胶寡糖,连续处理21 d;随后,DON组和AO+DON组小鼠每天灌胃100μL(4.8 mg/kg BW)DON,CON组和AO组小鼠每天灌胃100μL无菌生理盐水,连续处理7 d。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与CON组和AO组相比,DON组和AO+DON组小鼠肝脏指数显著增加(P<0.05)。2)与CON组相比,DON组血清和肝脏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增加(P<0.05),肝脏白细胞介素-6(IL-6)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岐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减少(P<0.05)。与DON组相比,AO+DON组血清和肝脏IL-1β和TNF-α含量显著减少(P<0.05),肝脏IL-6和MDA含量显著减少(P<0.05),T-AOC及CAT、T-SOD和GSH-Px活性显著增加(P<0.05)。3)肝脏组织病理结果表明DON组肝细胞出明显的炎性浸润,排列呈现不规则结节撞,有特征性放射纤维状,然而AO+DON组肝脏呈现明显改善。F4/80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DON组肝脏巨噬细胞浸润显著增加(P<0.05);与DON组相比,AO+DON组肝脏巨噬细胞浸润显著降低(P<0.05)。4)与CON组相比,AO组肝脏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DON组肝脏AST、ALT活性和TG、TC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DON组相比,AO+DON组肝脏AST、ALT活性和TC含量显著降低(P<0.05)。5)与CON组相比,DON组肝脏IL-1β、TNF-α、IL-6、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半胱天冬蛋白酶-3(Caspase-3)、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β(LC3B)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DON组相比,AO+DON组肝脏IL-1β、TNF-α、IL-6、NLRP3、Caspase-3、LC3B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琼胶寡糖能够通过改善小鼠肝脏抗炎、抗氧化功能,调节免疫细胞因子分泌,抑制肝脏组织病理学损伤和炎性浸润,缓解DON诱导的小鼠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牛磺酸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肝脏损伤的缓解作用。选用30只体重(22±3)g的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小鼠,n=10):对照组和LPS组饲喂基础饲粮,牛磺酸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的牛磺酸。饲喂1周后LPS组和牛磺酸组小鼠腹腔注射10 mg/kg的LPS(LPS溶解于生理盐水,注射剂量为0.2 mL/只),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LPS注射24 h后,各组小鼠眼眶采血并处死,采集肝脏。血液用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的测定,肝脏称重后检测氧化应激参数,抗氧化基因及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Kelch样ECH相关蛋白(Keap1)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LPS处理显著升高了小鼠的肝脏指数(P0.05),而添加牛磺酸显著抑制了由LPS引起的肝脏指数升高(P0.05)。2)LPS处理显著增加了血清ALT和AST活性(P0.05),添加牛磺酸后抑制了血清ALT和AST活性的增加,且其AST活性达到对照组水平(P0.05)。3)LPS组小鼠肝脏出现明显的损伤,而牛磺酸组小鼠肝脏组织损伤较轻。4)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小鼠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上升(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显著降低(P0.05),而牛磺酸组上述指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5)牛磺酸显著缓解了LPS对肝脏GPx1和Nrf2表达的抑制作用(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2.5%的牛磺酸对LPS诱导的小鼠肝脏损伤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探究玉米赤霉烯酮(ZEN)、呕吐毒素(DON)和黄曲霉毒素B1(AFB1)联合染毒对小鼠睾丸的毒性作用。选用60只8周龄SPF ICR小鼠,适应性饲养10 d后,将体重相近(38.88±0.29)g的48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低剂量霉菌毒素联合染毒组(LD组)腹腔注射10mg/kgBWZEN+1 mg/kg BW DON+0.5 mg/kg BW AFB1,中剂量霉菌毒素联合染毒组(MD组)腹腔注射20 mg/kg BW ZEN+1.5 mg/kg BW DON+1 mg/kg BW AFB1,高剂量霉菌毒素联合染毒组(HD组)腹腔注射30 mg/kg BW ZEN+2 mg/kg BW DON+2 mg/kg BW AFB1,对照组(CON组)腹腔注射等量玉米油。腹腔注射24 h后处死小鼠,采集附睾精子及睾丸组织样本。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LD组(P<0.05)、MD组(P<0.001)、HD组(P<0.001)精子活性均降低;与CON组相比,霉菌毒素联合染...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探讨褐藻寡糖作为饲料添加剂在规模肉鸡养殖中的潜在效益。尽管褐藻寡糖已被证实具有免疫调节功能,但目前尚缺乏将其直接应用于规模场肉鸡饮水中的研究。为填补空白,本试验从2023年4月起,在肉鸡养殖场的饮水系统中添加褐藻寡糖粉,记录肉鸡的体重增长、死淘情况。结果表明:褐藻寡糖组比对照组肉鸡上市均重高0.22 kg,死淘差异极其显著(P<0.001)。此外,通过成本核算进一步证实褐藻寡糖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的经济效益。这些发现不仅为褐藻寡糖在肉鸡养殖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养殖业者在选择饲料添加剂时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通过测定T-2毒素和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对脾脏白细胞DNA片段化和鸡氧化应激的影响,以评估日粮核苷酸对毒素诱导的DNA损伤的修复潜力。选用雄性肉鸡,分别饲喂添加或不加核苷酸的含有10 mg/kg的T-2毒素或呕吐毒素的饲粮。试验进行17 d后,利用\"彗星\"分析法(又叫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脾脏白细胞的DNA损伤,通过测定血浆和肝脏中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血浆中的总抗氧化水平(Total Antioxidant Status,TAS)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含量来评判机体的脂质过氧化程度,肝毒性通过血浆中肝酶(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来评定。T-2毒素和呕吐毒素能诱导的鸡脾脏白细胞DNA的片段化,补充核苷酸只能减少T-2毒素引起损伤的程度。相比于空白对照组,饲粮中含有T-2毒素的添加或不添加核苷酸的两个处理组肉鸡的TAS和AST显著减小。饲粮中含有T-2毒素和呕吐毒素的处理组肉鸡血浆和肝脏组织中的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当肉鸡饲喂含有霉菌毒素的饲粮时,日粮核苷酸的补充并不影响机体MDA的生成。结果发现日粮核苷酸对削弱免疫细胞中因T-2毒素诱发的DNA损伤具有功效,这表明补充日粮核苷酸对霉菌毒素中毒的免疫系统的改善具有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6.
褐藻寡糖的制备及抑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从新鲜海带中提取得到褐藻酸钠,采用酸水解法降解褐藻酸钠制备平均聚合度为5~23的褐藻寡糖,研究水溶性褐藻寡糖在体外培养中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褐藻寡糖在体外对两种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呕吐毒素是一种常见于谷物饲料原料中的霉菌毒素。综述了呕吐毒素的概况、毒性作用机理及对猪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并针对呕吐毒素提出防治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灌胃不同剂量壳寡糖(COS)对小鼠生长性能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细胞因子水平、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60只5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包括1个对照组和5个试验组,每组10只。5个试验组小鼠分别按照0.2、0.4、0.6、0.8和1.0 g/kg BW的剂量灌胃COS(溶解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灌服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1)灌胃不同剂量COS对小鼠体重无显著影响(P>0.05)。2)灌胃0.6 g/kg BW COS可显著提高小鼠胸腺指数(P<0.05),较对照组提高了32.87%。3)灌胃0.6 g/kg BW COS可显著提高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P<0.05),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2.14%和20.69%。4)灌胃不同剂量COS对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无显著影响(P>0.05)。5)灌胃0.6 g/kg BW COS可显著提高小鼠血清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P<0.05),较对照组提高了27.61%;灌胃0.8 g/kg BW COS可显著提高小鼠血清过氧化物酶(POD)活性(P<0.05),较对照组提高了45.08%。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COS可促进小鼠免疫器官发育并具有调节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白皮杉醇(piceatannol,PIC)缓解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作用效果。【方法】选用18只5周龄初始体重为(19.3±0.8) g SPF级C57BL/6J雄性小鼠适应性饲养7 d;根据体重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呕吐毒素组(DON)以及白皮杉醇+呕吐毒素组(PIC+DON);每组6只;采用单笼饲养;试验期共14 d。CON组小鼠每天灌胃0.2 mL PBS溶液;连续14 d;DON组小鼠第1~7天连续灌胃0.2 mL PBS溶液;第8~14天连续灌胃0.2 mL呕吐毒素(3 mg/kg BW);PIC+DON组小鼠第1~7天连续灌胃0.2 mL白皮杉醇(40 mg/kg BW);第8~14 d连续灌胃0.2 mL呕吐毒素(3 mg/kg BW)。试验结束后采集小鼠肝脏组织及血液样本;测定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和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通过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脏中白细胞介素-6(IL-6)、IL-1β、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半胱天冬蛋白酶-3(Caspase-3)、Caspase-9、Caspase-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β(LC3B)、核因子-κB (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B细胞淋巴瘤-2(Bcl-2)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与CON组相比;DON组小鼠体重显著降低(P<0.05);肝脏指数显著增加(P<0.05)。与DON组相比;PIC+DON组小鼠体重显著升高(P<0.05);肝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显示;DON组小鼠肝索排列紊乱;肝细胞肿胀变性;内皮细胞脱落;炎性细胞增多;而PIC处理后病变程度明显改善。与CON组相比;DON组小鼠肝脏GSH-Px、CAT活性及T-AOC显著降低(P<0.05);肝脏MDA含量及血清TC、TG含量和AST、AL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与DON组相比;PIC+DON组小鼠肝脏GSH-Px、CAT活性和T-AOC显著升高(P<0.05);肝脏MDA含量及血清TC、TG含量和AST、AL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DON组小鼠肝脏IL-6、Bax、Caspase-3、Caspase-9、Caspase-1、IL-1β、LC3B、NF-κB、TNF-α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Bcl-2、Nrf2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DON组相比;PIC+DON组小鼠肝脏IL-6、Bax、Caspase-3、Caspase-9、Caspase-1、IL-1β、LC3B、NF-κB、TNF-α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Bcl-2、Nrf2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白皮杉醇可以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有效改善呕吐毒素引起的小鼠肝损伤。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有毒植物瑞香狼毒对小鼠肝脏损伤和糖代谢的影响,本试验将小鼠分为对照组、试验组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饲喂0、5和10 g/(kg·d)的瑞香狼毒,观察小鼠临床症状并检测体重增加量,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变化,苏木精-伊红(H. E.)染色检测肝脏组织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糖代谢相关基因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1(Ampkα1)、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基-1(G6pc1)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在小鼠肝脏中的表达变化,蛋白免疫印迹(WB)检测糖代谢蛋白AMPKα1在小鼠肝脏中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饲喂瑞香狼毒的2个试验组小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沉郁、行动缓慢和被毛杂乱等症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I组体重增加量在7和28 d时显著降低(P <0.05或P <0.01),试验II组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均极显著降低(P <0.001);试验II组在14、21和28 d时极显著低于试验I组(P <0.01或P <0.001);与对照组相比,2个试验组血清葡萄糖(GLU)和总蛋白(TP)水平均极显著降低(P <0.001),碱性磷酸酶(ALP)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均极显著升高(P <0.001),试验II组总胆固醇(TCH)、总胆红素(TBIL)水平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均极显著升高(P <0.001);与试验I组相比,试验II组GLU水平极显著降低(P <0.01),TCH、TBIL水平和ALP、ALT、AST活性均极显著升高(P <0.01或P <0.001);2个试验组小鼠肝脏肝细胞索正常结构被破坏、肝细胞坏死并伴有淤血和炎性细胞浸润的病理学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试验I组肝脏Sirt1和G6pc1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P <0.05),试验II组Ampkα1、Stat3和G6pc1基因表达量极显著下调(P <0.01或P <0.001);试验II组Ampkα1、Sirt1、Stat3和G6pc1基因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试验I组(P <0.05,P <0.01或P <0.001);试验Ⅱ组肝脏AMPKα1蛋白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I组(P <0.001)。结果表明,瑞香狼毒造成小鼠肝脏组织病理损伤,抑制小鼠肝脏糖代谢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使肝脏糖代谢产生障碍。  相似文献   

11.
霉菌毒素主要是指霉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现已知道的霉菌毒素有300多种,通过污染饲料或食品,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损害机体的肝脏、肾脏、造血组织等,对人和动物健康造成危害.其中黄曲霉毒素(AF)和玉米赤霉烯酮毒素(ZEN)是在饲料和食品中检出率最高、毒性较强的两大霉菌毒素.肝脏是AF和ZEA的主要靶器官,如何消除或控制AF和ZEN对人和动物肝脏的危害是目前饲料安全和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笔者就黄曲霉毒素B(AFB)和ZEN对动物肝脏氧化损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探究杜仲黄酮(EUF)对呕吐毒素(DON)诱导的断奶仔猪生长抑制、氧化应激损伤与炎性损伤的干预效应。选择24头初始体重为(6.50±0.28) kg的健康三元杂交(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Control组,基础饲粮)、DON组(饲粮中含1.5 mg/kg DON)、DON+EUF组(饲粮中含1.5 mg/kg DON和100 mg/kg EUF),每组8头,每头为1个重复。预试期7 d,正试期21 d。结果表明:1)与Control组相比,DON组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降低(P<0.05),F/G显著升高;DON+EUF组的ADG、ADFI和F/G与Control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其ADG显著高于DON组(P <0.05),F/G显著低于DON组(P<0.05)。与Control组相比,DON组的肝脏和脾脏相对指数显著升高(P<0.05)。2)与Control组相比,DON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提高(P<...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评价日粮中呕吐毒素对母兔性能的影响。选择12月龄新西兰空怀经产母兔1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分别饲喂呕吐毒素含量为100μg/kg、300μg/kg、400μg/kg、700μg/kg、900μg/kg的日粮,评估其对母兔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日粮中呕吐毒素含量的升高,会造成母兔流产率升高;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个体重均出现显著下降。结果表明,母兔对呕吐毒素是非常敏感的,日粮中呕吐毒素含量达到700μg/kg时,母兔繁殖性能发生显著下降,建议母兔日粮中呕吐毒素控制在700μg/kg内。  相似文献   

14.
呕吐毒素是饲料中检出率和超标率最高的一种真菌毒素,对饲料生产和动物健康养殖均产生较大影响。论文围绕呕吐毒素的毒理学机制,从母猪生长发育、免疫功能、繁殖性能和遗传特性等四个方面予以综述,为母猪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探讨在饲粮中添加白藜芦醇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导的家兔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选取21只40日龄的家兔,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试验组3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模型组饲喂添加AFB1(0.3 mg/kg)的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添加AFB1(0.3 mg/kg)+白藜芦醇(30 mg/kg)的基础日粮。连续饲喂21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家兔终末体重、日增重和日采食量显著降低,而耗料增重比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试验组家兔终末体重、日增重和日采食量显著升高,而耗料增重比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细胞肿胀轮廓不清,排列紊乱,胞质严重空泡化,肝糖原沉积明显减少;与模型组相比,试验组肝脏病理变化明显改善,肝糖原合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家兔血清和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上升,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活力显著下降;与模型组相比,试验组家兔血清和肝脏中MDA含量显著下降,而GSH-Px、SOD和T-AOC活力显著升高。由以上可知,饲粮中添加白藜芦醇可以提高家兔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显著改善肝脏病理变化,缓解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自然霉变玉米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肝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甘露寡糖可能的缓解作用。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20头体重(8.10±0.32)kg的35日龄PIC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添加不同水平霉变玉米(0、100%)和甘露寡糖(0、0.2%)的饲粮。结果表明:霉变玉米组仔猪全期平均日增重(P<0.01)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肝细胞发生严重颗粒和空泡变性,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0.05)和Bax mRNA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添加甘露寡糖极显著提高仔猪肝脏总抗氧化力(T-AOC)(P<0.01),缓解霉变玉米导致的肝脏病理损伤,且霉变玉米与甘露寡糖对T-AOC的影响具有显著的交互效应(P<0.01)。由此可见,自然霉变玉米降低仔猪生长性能,诱导肝脏氧化应激并损伤肝脏结构;添加甘露寡糖对自然霉变玉米导致的肝损伤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褐藻寡糖及其锌络合物对暗纹东方鲀的生长、血清免疫相关酶活性、消化酶活性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以暗纹东方鲀为研究对象,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23%褐藻寡糖、0.23%褐藻寡糖锌,挑选270尾规格均一、体表无伤的河豚,随机分3组,每组3个平行养殖桶,每桶30尾,分别投喂无寡糖的饲料、含0.23%褐藻寡糖的饲料、含0.23%褐藻寡糖锌的饲料,完成8周饲养实验.结果显示:褐藻寡糖对暗纹东方鲀起到促生长作用但不显著(P>0.05);相比于对照组,褐藻寡糖组、褐藻寡糖锌组暗纹东方鲀血清溶菌酶活性分别提高201.761、51.235 U/mL,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褐藻寡糖、褐藻寡糖锌均提高暗纹东方鲀肠道中的胃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褐藻寡糖提高了α-淀粉酶活性,均无差异显著性(P>0.05).饲料中添加褐藻寡糖、褐藻寡糖锌可提高暗纹东方鲀血清溶菌酶活性、肠道消化能力,同时维持暗纹东方鲀肠道的细菌多样性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黄曲霉毒素(AF)是一种霉菌毒素,是全世界饲料污染危害最严重的污染源之一,给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目前已经发现的黄曲霉毒素有20多种,其中,黄曲霉毒素B1(AFB1)是毒性最强的一种,其在畜禽的代谢过程中可通过引起肝脏氧化损伤,诱导肝细胞凋亡和自噬,从而导致畜禽肝脏损伤,严重的还会造成死亡。论文针对AFB1的危害及其引发畜禽肝损伤的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预防和治疗AFB1中毒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评估褐藻寡糖(Alginate Oligosaccharide,AOS)对犬生长性能、血液生化、血清免疫球蛋白、粪便品质、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含量和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为AOS在宠物饲粮中应用提供数据参考。选用(5±0.5)月龄、体重(6.71±1.47)kg、体况评分(4.73±0.57)的30只健康比格犬(雌雄各半),根据体重和性别分为4组,0%AOS组(n=6,雌雄各半)不添加AOS,0.05%AOS组、0.1%AOS组、0.5%AOS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5 g/kg AOS(n=8,雌雄各半),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各AOS添加水平对整个试验阶段的犬生长性能均无显著影响;0.05%和0.5%AOS组血清肌酐含量以及0.1%AOS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和血糖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0.05%AOS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0.1%AOS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补充0.05%AOS后粪便pH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补充0.05%和0.1%AOS减少了粪便丁酸含量(P<...  相似文献   

20.
霉菌毒素是霉菌生长产生的次级代谢物,其高毒性和强致癌性严重威胁动物生产性能和人类健康,给畜牧业和食品工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研究霉菌毒素的毒性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霉菌毒素引起机体氧化应激,继而引发细胞毒性作用,如细胞凋亡、DNA损伤等。本文综述了主要的几种霉菌毒素吸收与代谢,重点阐述了由氧化应激介导的毒性作用,以期对霉菌毒素毒性机制有更加全面认识,为从缓解氧化应激的角度解决畜禽生产中霉菌毒素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