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磴口县地处乌兰布和沙漠东缘,素有"七沙二山一平原"之称,有可开发利用的沙地面积426.9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68.3%。磴口县转变发展方式,将沙漠看作是一种资源,把乌兰布和沙漠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培植,把"绿化"与"产业化"、"治沙"与"致富"相结合,把发展肉苁蓉产业作为乌兰布和沙漠保护与开发的重要支柱产业,促进了全县防沙、治沙及林产业、沙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肉苁蓉产业实现防沙治沙与沙区致富双赢磴口县有句民谚:沙患不止,沙区难富;沙区不富,沙患难止。在充分调研论  相似文献   

2.
梭梭人工造林及肉苁蓉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肉苁蓉的药用价值、资源现状及人工栽培技术研究进行总结。发展肉苁蓉产业对改善生态环境及沙区农牧民增收具有推动作用,拓展了沙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了"苗随水走"栽培灌木苗新技术,该技术节约水资源80%,提高工效5倍,苗木成活率提高50%。肉苁蓉栽培采用"诱导剂种子纸"水钻法,使肉苁蓉当年接种成功率达83%,提高工效10倍,并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化操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3.
绿讯     
日前,乌拉特后旗梭梭、肉苁蓉采种基地在巴音温都尔苏木建成,建设规模为1.5万亩,预计当年可采集梭梭纯种1.5万公斤,肉苁蓉种子75公斤,直接经济效益282.5万元。基地的建成将对内蒙古西部地区乃至整个西北沙区和荒漠化地区防沙治沙产业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巴盟林勘队)  相似文献   

4.
肉苁蓉是沙漠地区特有的名贵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被誉为"沙漠人参"。巴彦淖尔市是肉苁蓉的原产地,梭梭是该市乌兰布和沙区和乌拉特高平原区天然生长的优良防风固沙乡土树种,具有很强的抗旱性,肉苁蓉就寄生在梭梭根部,通过利用现代技术人工种植培育肉苁蓉,并大面积在沙漠中推广,能够使巴彦淖尔市变沙害为宝,并使肉苁蓉产业成为带动全市生态与经济腾飞的特色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5.
荒漠肉苁蓉的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肉苁蓉。别名大芸、寸芸、苁蓉、查干告亚(蒙语)。肉苁蓉是一种寄生在梭梭、红柳根部的寄生植物,对土壤、水分要求不高,不占用耕地,还可以恢复荒漠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和沙区农牧民的生活条件,是一项前景良好的产业。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境内乌兰布和沙区试栽梭梭并接种肉苁蓉技术取得了成功。通过实地了解、调研,并召集有关技术人员座谈讨论,我们认为在条件适宜的地块人工栽植梭梭并接种肉苁蓉,然后发展沙产业,是践行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沙草产业理论的具体体现,是促进当地防沙治沙事业和草原生态建设、提高广大农牧民收入的一条可行之路。一、人工栽植梭梭和接种肉苁蓉的重要意义1、有效改善沙地生态环境从植物学角度看,梭梭是一种独特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沙障-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相结合的栽植模式,以及"稻草-塑料网"复合沙障模式的研究,在腾格里沙漠边缘建立试验点,探索新型生态防沙技术,该技术一方面解决肉苁蓉资源的紧缺问题,实现肉苁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提高了沙区梭梭的覆盖率,形成高效的防沙治沙屏障,达到治沙效果,改善了我区的生态环境,最终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王兴平 《中国林业》2013,(15):47-47
甘肃省张掖市结合实际。以“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为核心,把沙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改善民生和生态环境,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节水、节能、节耗”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沙区积极开展封沙(滩)育林(草)的基础上,发展以沙棘、构杞、红枣、梨、肉苁蓉、酿葡萄酒等为主的林果产业和以设施双孢菇、红提葡萄为主的现代设施产业,培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新疆干旱风沙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林药模式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干旱风沙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投入高,造林后管护成本较高,成活率得不到有效保证;提出在退耕还林中采用柽柳(Tamarix)和梭梭(Haloxylon)人工接种肉苁蓉(Cistanche),甘草(Glycyrrhza)、麻黄(Ephedra)人工种植等先进栽培技术,通过一沟二行等营造林技术组装配套,形成林药高效模式,大力培育后续产业,使退耕还林实施的生态目标与沙区人民致富及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立足资源优势,创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地打造以梨、葡萄、肉苁蓉、枸杞等为主的经济林产业。为切实加快全市经济林产业发展步伐,巴彦淖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加快乌兰布和沙区酿酒葡萄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巴彦淖尔市经济林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关于加快推进巴彦淖尔市经济林产业发展的十条意见》和《关于促进巴彦淖尔市经济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找准发展定位、突出发展特色,打造"天赋河套"林果地域品牌。目前,全市经济林产业建设基本形成了财政性资金、社会资本、金融性资本、新型合作社造林等多元投入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1.
民勤沙区梭梭人工接种肉苁蓉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种子采收、种子处理、接种技术、病虫鼠害防治、采挖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民勤沙区梭梭人工接种肉苁蓉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新疆林业》2012,(3):16-16
近年来,和田地区把防沙治沙生态建设与沙产业有机结合,已初步形成了以中药材、经济林果、沙区设施农业、建材等为重点的沙区特色产业,并带动了种植、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沙产业发展为沙区农牧民增收,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管花肉苁蓉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管花肉苁蓉生态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沙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今后管花肉苁蓉产业发展应注意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浅谈人工栽培肉苁蓉和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介绍乌拉特后旗的天然梭梭林资源和对野生肉苁蓉的管理情况以及近年来开展的人工种植梭梭、肉苁蓉试验研究成果,提出了今后发展肉苁蓉产业的想法,通过加大天然梭梭林资源保护,大力种植人工肉苁蓉,引进肉苁蓉加工企业,推进肉苁蓉产业化发展,实现治沙、致富两不误,生态、经济效益兼赢。  相似文献   

15.
梭梭人工接种肉苁蓉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梭梭是民勤沙区分布最广、保存面积最大的人工培育林,以其较强的抗旱性表现出适应沙区环境的生长优势,对维护民勤脆弱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肉苁蓉为列当科属多年寄生性草本植物,寄生于梭梭根部,以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入药,为传统的正品补益中药,具滋肝养肾、益经血、润肠通便等强体补身之功效。因生长在沙漠环境中,素有"沙漠人参"的美誉。肉苁蓉是我国西部地区的名贵中药材,已被列为国家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林业》2012,(5):48-48
2012年5月4日,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肉苁蓉接种建设项目如期开工。额济纳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于2009年全面实施,目前已累计完成肉苁蓉接种面积1800亩。2012年计划完成肉苁蓉接种面积600亩,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达来呼布镇乌苏荣贵嘎查。此次肉苁蓉接种科技含量高、  相似文献   

17.
巴彦淖尔市现有天然梭梭林面积近100万亩,主要分布在乌拉特后旗、乌拉特中旗和磴口县。为了使梭梭林和肉苁蓉资源尽快恢复,大力发展肉苁蓉产业,巴彦淖尔市采取自然恢复和人工种植相结合的办法,鼓励广大农牧民在种植梭梭后,进行人工接种肉苁蓉。截至目前,全市人工种植梭梭达30多万亩,肉苁蓉人工接种面积约1.5万亩,年产肉苁蓉净重15万公斤。  相似文献   

18.
发展沙产业是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林业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干旱沙区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林业》2009,(9):6-6
早在1984年,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首次提出了发展沙产业的战略构想。他预言,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将是21世纪在中国出现的第六次产业革命。经过了20多年来的实践,我们无不惊叹钱老的超前预见性,同时也亲身感受到发展沙产业可以加快沙区生态改善、促进沙区经济发展,也是推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甘肃武威市东沙窝地区是腾格里沙漠南缘的流沙入侵带,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构成了很大威胁。从荒漠化综合治理入手,以濒危野生动物繁育为纽带,积极发展沙区阳光产业,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以工厂化生产为主固定转化利用太阳能的微藻产业。文章在系统总结沙产业发展里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诠释和丰富了沙区阳光产业的概念和内涵,其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