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1998~2000年田间节水灌溉试验,确定了北屯灌区戈壁土层畦灌春小麦最佳土壤平均含水率下限为6.5%~8.0%,灌水后土壤平均含水率为17%~18%,灌溉定额为7500m3·hm-2;沟灌油葵最佳土壤平均含水率下限为6.5%~8.0%,灌水后土壤平均含水率为14%~18%,灌溉定额为3 750m3@hm-2.据此分别制定了该灌区畦灌春小麦和沟灌油葵的最适宜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无公害防治微红梢斑螟( Dioryctria rbu ell a)的方法,采用320~585 nm的单波长太阳能灯开展了林间诱杀研究,筛选了诱杀微红梢斑螟的最佳波长、最适时间以及诱杀容器的颜色和置放高度,测定了其对非靶标昆虫的诱杀作用,比较了不同时段诱杀微红梢斑螟的数量和比例。结果表明:380 nm太阳能灯诱杀微红梢斑螟的总量与368 nm的诱杀量差别不大,却显著大于其他波长灯的诱杀量;以21:00—23:00时段诱杀数量最多;蓝色容器的诱杀量最大;将盛水容器放在距地面1.2 m高度比放在地面对微红梢斑螟有更好的诱杀效果;380 nm灯对其他鳞翅目昆虫、鞘翅目和膜翅目昆虫的诱杀量与对照灯的诱杀量相比无显著差异。因此,波长为380 nm的太阳能灯可作为诱杀微红梢斑螟的最佳灯具。  相似文献   

3.
频振灯诱杀金龟子试验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金龟子发生规律,在金龟子重发区开展频振灯诱杀金龟子试验示范,取得显著效果。30盏频振灯共诱杀金龟子1617.872kg,虫体总数1304872个。频振灯设置的田间最佳距离为每20~30m1盏,荚果危害率最低。运用频振灯防治金龟子,还能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灯光诱蛾防治棉铃虫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2000年在湖北省主要棉区的实际观测结果:高压汞灯诱蛾对棉铃虫的防效是卵量防效>虫量防效>蕾铃被害率防效;灯杀效果优于性诱剂和杨树枝把诱蛾;灯距以20~80m效果最好,生产上可按80~130m设灯,每灯控制面积约5.3hm~2;汞灯诱蛾可使用药次数减少2次,防治成本降低171~231元/hm~2。  相似文献   

5.
杨树速生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林地选择 造林地地下水位1.5~3m;土壤可溶性盐含量低于10%~20%;最佳土质为砂土和青砂壤,砂土至轻粘土之间的质地也可选用;有效土层1m以上;土层有机质含量1.5%以上.  相似文献   

6.
根据3 a试验结果,在湘西州岩溶地区,蔬菜类作物最佳补水灌溉量为21.5~30.0 m3/667 m2,平均为25.5m3/667 m2;果树类作物最佳补水灌溉量为14.4~16.7 m3/667m2,平均为15.2 m3/667 m2;旱粮类作物最佳补水灌溉量为7.7 m3/667 m2.旱地作物补充灌溉水分生产率为9.3~64.4 kg/m3·667m2,平均为28.7 kg/m3·667 m2.  相似文献   

7.
草必净防除马铃薯田杂草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草必净防除马铃薯田杂草,在用药量170~260 mL/667 m2范围内,对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没有影响,可有效地防除反枝苋、马齿苋、无芒稗、曼陀罗、藜等杂草。施药后30 d,总株防效为87.51%~97.11%;施药后45 d,总株防效为90.60%~98.26%,总鲜重防效为89.31%~97.74%。草必净在马铃薯田防除杂草最佳用药量为200 m/667 m2。  相似文献   

8.
对氮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和探索。结果表明:柘城县夏玉米在磷、钾施用量均为5 kg/667 m2的基础上,不施氮时玉米产量在308.5~357.22 kg/667 m2,平均产量为330.81 kg/667 m2;比较各处理氮肥的增产效果是处理N16P5K5最高,增产幅度在39.0%~80.1%,平均为59.6%;得出氮的最佳经济施肥量为13.62~15.6 kg/667 m2,平均施氮量为14.83 kg/667 m2,最高施肥量为16.3~18.73 kg/667 m2,平均施氮量为17.12 kg/667 m2。  相似文献   

9.
设施菜田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效果及害虫扑灯节律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频振式杀虫灯(灯高0.8 m和1.3 m)进行了5 d诱杀设施菜田害虫的试验,结果表明:诱杀的害虫涉及6目21科34种;灯高0.8 m诱杀害虫数量显著大于1.3 m的;20:00~21:00害虫扑灯最活跃;高1.3 m灯下益害比值(0.0809±0.0146)显著大于高0.8 m灯(0.0542±0.0081)。提出了评价杀虫灯诱杀昆虫能力的时间参数"扑灯中时间MTDL50"和"扑灯黄金时间GTDL61.8",高0.8 m灯下害虫扑灯中时间是21:06:25,黄金时间22:10:08;高1.3 m灯下害虫扑灯中时间是21:02:46,黄金时间22:07:54。  相似文献   

10.
1999~2001年的试验结果桂北南部早造3月6日左右、北部早造3月10日左右,晚稻6月25日左右播种为最佳;早稻40~45d,叶龄4~5叶,晚稻20~25d,叶龄4.5~5.5叶抛栽有利于优质稻高产优质;早稻以每667m2抛栽2.0~2.2万穴,晚稻以每667m2抛栽2.2~2.4万穴为好;基肥、蘖肥和穗粒肥的比例以622处理效果最佳;以有效分蘖期内预计达到有效穗数的80~90%时露晒田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金银花组织培养外植体灭菌方法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寻求金银花外植体的最佳灭菌方法,以灰毡毛忍冬新品种'金翠蕾'为材料,选用5种不同灭菌处理方法,对组培过程中的污染率、萌芽率、褐变率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紫外灯照射配合使用75%碱化乙醇消毒处理能显著降低外植体污染率、提高萌芽率;75%碱化乙醇在降低污染率中起主导作用;试验筛选出最佳消毒方法为:紫外灯照射30min,75%碱化乙醇处理30s,0.1%升汞灭菌8min。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10%二嗪磷颗粒剂对春花生蛴螬的防治效果及最佳剂量,于春花生始花期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二嗪磷颗粒剂对花生蛴螬的最佳用量为750~1000g/667m2,平均防效达81.63%~91.41%.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青岛市积极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四位一体"(大棚一沼气-猪-菜)生态能源无公害生产技术.其做法是:在冬暖式大棚一端(约4m)建一容积10~15m3沼气池,沼气池上面建12m2猪舍与种植区隔离,猪舍为水泥地面,高出地面10cm,抹成3%~5%坡度,倾向沼气池进料口,棚内安装沼气灯12~15盏,形成种菜、养猪、沼气密切配合的生态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14.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铝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性土壤中的活性A1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之一,土壤Al的测定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土壤Al所需的样品量少、灵敏度高、离子干扰小,目前在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由于其测试条件多是应用单因素轮换法来确定,存在实验量大且未考虑交互作用的影响等缺点.采用双因素重复实验及正交实验可显著降低确定最佳测试条件的工作量,且实验条件代表性强,对于准确快捷测定土壤Al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双因素(波长和灯电流)重复试验对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土壤Al的波长和灯电流进行了优化选择,确定最佳波长为309.3 nm,最佳灯电流为14 mA;应用L<,25>(5<'6>)正交试验法对控温程序及基体改进剂、基体酸度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最佳的灰化温度为1 400℃、灰化时间为10 s,原子化温度为2 300℃、原子化时间为5 s,最佳基体改进剂为0.1%NH4H2PO4、最佳基体酸度为0.2%硝酸.优化后的方法检出限为1.14μg·L-1,加标回收率达到93.6%~104.1%,相对偏差均小于8%.  相似文献   

15.
研究茶丛距频振式诱虫灯和路边的距离与茶天牛(Aeolesthes induta Newman)幼虫危害程度的关系,以确定诱虫灯控制茶天牛危害的效果。以浙江苍南五凤香茗茶园为例,调查距诱虫灯约0~120 m半径范围、距路边约0~250 m的茶丛被茶天牛幼虫危害程度。结果表明,距诱虫灯约5 m以内的茶丛平均被害率(9.0%)显著低于距灯约20~50 m处的平均被害率(17.5%);距茶园路边约50 m以内的茶丛受茶天牛幼虫危害较远离路边的重,平均被害率20.0%以上;远离路边约70 m以外,茶丛受害较轻,被害率小于10.0%;茶丛距诱虫灯距离超出约20 m、距路边约50 m以内,茶丛被害率近30%。频振式诱虫灯控制茶天牛危害的效果受双重距离因素影响,其中茶丛距路边的距离是主要影响因子。诱虫灯可以将距路边70 m以外、5 m半径内茶丛的茶天牛幼虫危害控制在10.0%以内。  相似文献   

16.
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防治纵卷叶螟的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7):118-119
甲维盐WG防治三代稻纵卷叶螟见效快、效果好,适期用药1次,防效可达80%以上;最佳用药适期为幼虫1~2龄高峰期用药,最佳用量为16g/667m2;以上午8∶00~9∶00、或下午3∶00后用药为好,选择晴天或多云天用药为宜。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无公害防治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的方法,采用320~585 nm的单波长太阳能灯开展了林间诱杀研究,筛选了诱杀微红梢斑螟的最佳波长、最适时间以及诱杀容器的颜色和置放高度,测定了其对非靶标昆虫的诱杀作用,比较了不同时段诱杀微红梢斑螟的数量和比例。结果表明:380 nm太阳能灯诱杀微红梢斑螟的总量与368 nm的诱杀量差别不大,却显著大于其他波长灯的诱杀量;以21:00—23:00时段诱杀数量最多;蓝色容器的诱杀量最大;将盛水容器放在距地面1.2 m高度比放在地面对微红梢斑螟有更好的诱杀效果;380 nm灯对其他鳞翅目昆虫、鞘翅目和膜翅目昆虫的诱杀量与对照灯的诱杀量相比无显著差异。因此,波长为380 nm的太阳能灯可作为诱杀微红梢斑螟的最佳灯具。  相似文献   

18.
天丁混剂防治甜菜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3.3%天丁混剂和6%天丁混剂对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和最佳剂量,于甜菜夜蛾的盛发期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3%天丁混剂和6%天丁混剂对甜菜夜蛾的最佳用量分别为33.3 ml/667 m2、20.0ml/667 m2,平均防效为79.55%~100.00%.  相似文献   

19.
对玉米品种"邦豪509"施用不同用量的土壤调理剂"迪尔乐",研究"迪尔乐"的最佳施用量及其土壤调理效果。结果表明:①"迪尔乐"能够增加玉米产量,其施用量与玉米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y=-0.0023x2+0.4948x+534.78),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准(r=0.9437**),其最佳用量为107.56kg/667m2,拟合最高产量为561.37kg/667m2,增产率为4.63%;②"迪尔乐"能够提高试验土壤的PH值0.33~0.88个单位,平均提高0.545个单位;③"迪尔乐"具有改善土壤肥力的效果。在试验范围内,其根区土壤的碱解氮比对照增加6.2%~51.6%,平均增加44.78%;有效磷比对照增加了19.86%~51.06%,平均增加37.77%;速效钾比对照增加了-7.37%~6.32%,平均增加2.11%。  相似文献   

20.
杨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让杨树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优势,增加农民收入,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一棵"摇钱树",应推广先进实用的杨树丰产栽培管理技术,以提高杨树经济效益。一、林地选择造林地地下水位1.5~3m;土壤可溶性盐含量低于10%~20%;最佳土质为砂土和青砂壤,砂土至轻粘土之间的质地也可选用;有效土层1m以上;土层有机质含量1.5%以上。二、整地方法1全面深翻,加大穴整地造林地全面翻耕30~40cm。在定植点上挖1m见方的大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