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转变的背景在于适应环境变迁以及为新的生活而谋略,即农业和定居的生产生活方式.新石器时代大致经历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三个发展阶段。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发展,一是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另一是人类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其中人口的增加也不乏是一个重要原因。农业是新石器时代产生的标志,柴尔德称为“新石器时代的革命”  相似文献   

2.
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转变的背景在于适应环境变迁以及为新的生活而谋略,即农业和定居的生产生活方式,新石器时代大致经历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三个发展阶段.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发展,一是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另一是人类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其中人口的增加也不乏是一个重要原因.农业是新石器时代产生的标志,柴尔德称为新石器时代的革命  相似文献   

3.
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转变的背景在于适应环境变迁以及为新的生活而谋略,即农业和定居的生产生活方式.新石器时代大致经历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三个发展阶段。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发展,一是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另一是人类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其中人口的增加也不乏是一个重要原因。农业是新石器时代产生的标志,柴尔德称为“新石器时代的革命”  相似文献   

4.
中华传统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其气候、物产、历史条件、风俗习惯、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影响,从饮食结构、饮食制作、饮食器皿、饮食礼仪、饮食保健、饮食审美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习惯、饮食习俗,最终形成了一个宠大的饮食文化体系。中国饮食文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与中华农业文明发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西部地区包括西南和西北两大部分 ,自然环境独特 ,新石器时代的粟作文化和稻作文化交相辉映 ,是中国原始农业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地区。农业起源以相对定居为前提 ,而农业的不断开发又促进了定居生活的巩固和文明的进步。西北黄土高原有利于人们早期的定居生活 ,尤其适宜使用木石工具开垦土地、种植农作物 ,因而这里的原始农业发展较快 ,成为中华农业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西部其它地区的原始农业亦因自然条件的差别而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 ,形成一定的发展特色。当今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分析和总结西部地区在中华农业文明起源进程中…  相似文献   

6.
胡泽学  付娟 《农业考古》2022,(1):251-259
中华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和魂,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根基。本文从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出发,探讨了中华农耕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盛不衰的农业因素,从而提出赓续传承、提升发展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三峡地区传统农业技术的调研,在钩沉三峡地区传统农业重视人与自然相和谐,集约利用耕地等自然资源,传统用地养地技术和传统的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的基础上,阐述了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生态文明智慧,为当今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史前农业的发展与文明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兴林 《农业考古》2004,23(3):70-73
文明起源问题已成为古史和考古学界最为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过去学者们多着跟于文明形成的时间、地域和文明标志的讨论上,近来对中华文明起源和国家形成的背景、动力等也多有涉及,并开始注意到农业的发展在文明形成中的地位问题,说明文明探源工作正在走向深入、全面。  相似文献   

9.
吴悠 《农业考古》2012,(4):82-85
中国古代玉器的出现和成长与农耕文明的滋养和影响紧密相连,农业生产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促进了手工业技术进步和集市贸易的形成与发展,带动了玉器和玉文化的传承与繁荣。梳理中国古代玉器的成长脉络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时期。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同时又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国,几千年来来中国人民为了能过上幸福生活,经过了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努力,在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康熙盛世”,同时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如:丝织业、造纸业、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一个古老的产业,人类自从劳动开始就与农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某种意义上看,农业的发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和应用,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几千年的农业发展淀积了浓厚的化。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自足自给的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在农产品鲜食为主型向农产品加工为主型转变,在数量型农业向质量型农业转变的今天,弘扬农业化,深入挖掘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化以及与之紧密相连的饮食化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2.
甘肃大地历经了漫长的农业发展,到如今依然以种植农业为支柱产业。通过对生活在甘肃12个地级市56个农耕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农民和中专职高毕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来研究甘肃当代农业发展状况,农耕文明衍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得出了结论:甘肃深厚的文化底蕴,既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厚实基础,也为下一步依托优秀传统,发展特色农业,振兴乡村经济,拉动地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更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粉垄耕作技术的应用效益,采用文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农耕文明发展的探索、对粉垄耕作技术的介绍以及带来的效益分析,提出粉垄耕作技术是农耕方式的革命,是农耕文明的发展,更是绿色发展的有效载体。建议大力推广粉垄耕作技术,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并提出了推广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刘书增  张润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648-11650
先秦时期赵国的农业已相当发达,铁农具的使用、农业产量的丰足、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说明赵国农业已经达到较高水平;而赵国工商业的发达既是赵国农业发达的表现,也促进了赵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赵国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也促进了赵国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15 年《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获批,江西省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江西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资源丰富,生态优势明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获批也对江西省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从生态文明视角下江西省农业发展现状、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农业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作为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强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而绿色农业是当前现代农业的主导模式,发展绿色农业,对于促进我国农业健康发展,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水是农业的命脉。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因此农业灌溉工具的出现为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保障。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整理出中国农业历史上的灌溉农具——木龙骨水车相关资料。通过梳理木龙骨水车发展状况,探讨中国传统农具与农业文明的关系以及对文化传承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冈是一个农业大市,人口730万,农业资源也比较丰富,但这些先天性的有利条件并没有使黄冈的农业经济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黄冈的传统农业依然比较落后,原因何在?本文认为,黄冈的传统农业落后,主要是缺乏科技支撑。因此,要发展好黄冈传统农业,就必须提高黄冈传统农业的科技含量,走传统农业内涵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黄河文化是以农业文明为特色的文化。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对黄河文化的形成与壮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先秦以来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萌生以及发展过程,奠定了黄河文化发展的基础,并对后世中国文化的走向起着相当重要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农垦的现代大农业模式不应该排斥我国传统农业文明,恰恰相反,农垦体系更有必要也更有条件融合我国古代农业文明成果,实现生态农业的升级转型.中国在源远流长的古代农业文明进程中形成了极为丰富的传统农业思想,其中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参思想、五行生克和循环论思想、多业并举的立体农业思想等,对于农垦体系构建现代生态农业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