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根腐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根腐病是由多种寄生菌和腐生菌如长蠕孢菌、镰刀菌等结合作用所致。调查结果表明 ,小麦根腐病近年严重发生 ,且种子带菌率较高。一般病田发病率为 1 %~ 5 % ,较重病田发病率在1 0 %左右。小麦根腐病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 ,一般减产 1 0 %~ 30 % ,严重地块减产 30 %~ 70 %。生产上难以防治 ,导致农民盲目用药 ,防治效果不明显。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小麦根腐病的发生 ,降低损失 ,近几年来 ,笔者对该病害进行了调查和综合防治研究 ,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 分布与危害小麦根腐病在我国西北一些地区俗称“青死病”。在东北春麦区 ,主要为害成株… 相似文献
2.
菜豆根腐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孟凡亮,刘金凤(枣庄市峄城区植保站277300)近几年,峄城区早春保护地菜豆生产发展很快,但因种植面积大,重茬连作较多,根腐病发生严重。菜豆根腐病[Fusariumsolani(Mart.)Appetwollenwf.ph... 相似文献
3.
4.
油茶根腐病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茶根腐病是油茶林的新病害。植株自发病至死亡为2-3年,其病菌为根际土壤习居菌,喜酸性和较低温度,病菌侵入植株的途径主要是伤口,潜育期20d左右。防治本病的关键是保护幼树根颈部及主根不受伤害,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此外,用熟石灰在根际处与表土层拌匀覆盖和用多菌灵,退菌特等杀菌剂及时进行防治,并辅以营林技术措施治理,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6.
大豆根腐病是大豆生产中的常发病害,严重制约着大豆生产。不仅导致大豆减产,并且还造成大豆含油量下降,近两年发生尤其严重。 相似文献
7.
西瓜根腐病(Fusarium solani)是近年设施西瓜生产上新发生的一种病害,病原为瓜类腐皮镰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西瓜感根病病根系变褐、腐烂,严重时全株枯死.低温、高温有利发病,连作地、粘土地、盐碱地、低洼地发病重.70%代森锰锌1 000倍液加50%扑海因1 000倍液灌根,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9.
通过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总结出防治板蓝根根腐病高效且无公害的新农药和最佳组合,为制订板蓝根成药期标准化、规范化栽培技术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近几年来,在山东省聊城市及周边地区日光温室西葫芦根腐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从2003年起,阳谷、东昌府区、莘县、商河等地连续三年西葫芦根腐病的发病率为6.2%~18.3%,严重的温室发病率在45%以上,少数温室绝产。目前根腐病已成为山东聊城及周边地区日光温室西葫芦栽培的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14.
豌豆根腐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病原菌的分离和致病性鉴定。明确了豌豆根腐病是由尖孢镰刀菌、茄科镰刀菌、终级腐霉3种原复合侵染引起的;同时对病害的田间消长规律进行了观察,对种子带菌率、品种抗病性、轮作年限、前茬作物、施肥、播种深度、播种时间、温湿度等因素与发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选出64%杀毒辣矾M^8等高效效拌种农药和贡井选、草原12号等抗病丰产豌豆品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抗病品种、药剂拌种、轮作倒茬、适宜的栽培方式等为主要内 相似文献
15.
大豆根腐病是大豆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它是一种分布厂、危害严重、病原菌种类繁多,而且防治较困难的世界性的土传病害,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和华北等地。近年来,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扩大,重迎茬比例增加,大豆根腐病普遍发生,一般减产5%-10%,严重的可达50%~90%,甚至绝产。近几年,大豆根腐病在我省的发生面积随着气候的变化有加重的危险,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对我省大豆根腐病的发病规律、致病菌种类、有效药剂筛选等问题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控制其为害。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田间调查和试验结果表明:西葫芦根腐病一般在初花期开始显症,造成根部腐烂,整株死亡。在整个生长季节中有两次发病高峰,第一次高峰在12月中下旬,第二次高峰在4月中旬前后。黏土、地膜覆盖、低洼潮湿、多年连茬、根茎部伤口有利于根腐病的侵染与发生。品种早青一代比冬玉抗病,主栽的几个国外品种田间抗性差异不明显。病残体、土壤可以带菌,土壤中的病菌主要分布在0~15 cm土层中。 相似文献